《日落台北城 日治时代台北都市发展与台人日常生活 1895-1945》求取 ⇩

昔日台北,今日思维张炎宪1

自序5

导论确切掌握日治时代历史发展1

第一章日治时代台北都市发展背景7

第一节 日本治台的政策7

第二节 经济资源的开发20

第三节 社会秩序的控制31

第四节 意识形态的改造42

第五节 都市计画的拟定与发展53

第六节 日治前的台北传统基础62

第七节 日治时代台北都市发展78

第二章日治时代台北都市人口93

第一节 台北都市人口数量与密度93

第二节 台北都市人口结构109

第三节 台北都市人口变迁126

第三章日治时代台北公共建筑141

第一节 公共建筑的经营历程141

第二节 公共建筑的功能种类179

第三节 公共建筑的区位分布184

第四节 公共建筑的象徵意义191

第四章日治时代台北台人日常生活205

第一节 食物消费205

第二节 衣著服饰219

第三节 住宅起居231

第四节 行旅交通239

第五节 休闲娱乐249

第六节 新年习俗257

第七节 宗教活动263

结论「喂牛挤奶」的都市发展277

附录一日治时代台北都市发展大事年表280

附录二台北古地图320

参考书目338

图1-1采集樟脑30

图1-2大稻埕焙制茶叶情形30

图1-3日军在台北南门附近搜捕义军32

图1-4新店方面抗日义军攻打台北城东南角,日军防守情形32

图1-5日治时代台湾地方行政系统(1895~1945)38

图1-6芝山岩学务部学堂43

图1-7台北国语学校43

图1-8女子日语学校43

图1-9大稻埕公学校44

图1-10台北帝国大学45

图1-11台北大稻埕学堂50

图1-12原住民儿童教育所50

图1-13-1台北三线道之一60

图1-13-2台北三线道之二60

图1-13-3台北三线道之三60

图1-13-4台北三线道之四61

图1-14台北西门城垣61

图1-15清代台北三市街简图62

图1-16清代台北三市街的成长62

图1-17台北艋舺淡水河畔65

图1-18可航至艋舺、新庄及大溪的淡水河内河帆船65

图1-19艋舺龙山寺66

图1-20淡水港附近的妈祖宫66

图1-21艋舺市街67

图1-22大稻埕淡水河畔68

图1-23-1拣茶盛况一70

图1-23-2拣茶盛况二70

图1-24大稻埕市街71

图1-25大稻埕洋楼71

图1-26外商云集的大稻埕建昌街71

图1-27-1东门73

图1-27-2西门73

图1-27-3南门73

图1-27-4小南门73

图1-27-5北门74

图1-27-6灯饰的东门(右上)和小南门(左下)74

图1-27-7灯饰的南门(右上)和北门(左下)74

图1-28石坊街一角76

图1-29府前街的演变82

图1-30府中街的演变82

图1-31文武街和北门街的演变83

图1-32大稻埕中街和艋舺灾害实况85

图1-33台北厅舍与府前街淹水情形85

图1-34佐久间总督巡视府后街淹水情形86

图1-35台北北门街火灾情形86

图2-11925年台北市人口密度(每公顷之人数)105

图2-2 1933年台北市町别人口密度106

图2-3 1935年台北市人口密度(每公顷之人数)107

图2-4 1930年台北市人口金字塔115

图2-5 1935年台北市日人人口金字塔116

图2-6 1940年台北市台人人口金字塔117

图2-7台北人口增加指数图(1898~1941)137

图2-8台北人口年增加率图(1898~1941)137

图3-1-1台北公园凉亭142

图3-1-2台北公园前卖水果的小贩143

图3-1-3台北公园一角143

图3-1-4游人如织的台北公园音乐台143

图3-2-1总督官邸近影145

图3-2-2总督官邸全貌145

图3-2-3从台北公园远眺总督官邸145

图3-2-4水光交映的总督官邸后花园145

图3-3台湾日日新报社146

图3-4-1初期木造的台北帝国大学附属医院146

图3-4-2改建后的台北帝国大学附属医院146

图3-5总督府专卖局147

图3-6铁道部147

图3-7-1总督府博物馆全貌148

图3-7-2远眺总督府博物馆148

图3-7-3由府后街(今馆前路)看总督府博物馆的景观148

图3-8台北州厅149

图3-9-1鸟瞰植物园149

图3-9-2植物园一角150

图3-10-1淡水河旧铁道桥,即台北桥前身150

图3-10-2架设在淡水河上的台北桥150

图3-11-1台北帝国大学校景151

图3-11-2台北帝国大学一角151

图3-11-3台北帝国大学文学院151

图3-12建功神社152

图3-13高等裁判所152

图3-14台北文庙152

图3-15台北武庙152

图3-16-1初期铁架吊桥明治桥153

图3-16-2改建的水泥造明治桥153

图3-17公会堂154

图3-18-1清末刘铭传所建的台北火车站155

图3-18-2早期台北火车站内部155

图3-18-3早期台北火车站外貌155

图3-18-4远望扩建后的台北火车站156

图3-18-5扩建后的台北火车站156

图3-18-6 1940年改建后的台北火车站156

图3-18-7从1940年使用至1989年始拆除的台北火车站156

图3-19-1早期台北市役所157

图3-19-2 1940年落成的台北市役所新厦157

图3-20台北赤十字病院157

图3-21国语学校167

图3-22台北电灯公司167

图3-23圆山公园168

图3-24大稻埕公学校168

图3-25-1淡水戏馆168

图3-25-2台北新舞台169

图3-26台北仁济院169

图3-27-1 1903年落成的台湾银行169

图3-27-2改建后的台湾银行170

图3-27-3井然有序的台湾银行内部170

图3-28民政长官官邸170

图3-29台北永久兵营171

图3-30椭圆公园171

图3-31台北测候所171

图3-32总督府图书馆172

图3-33大稻埕市场172

图3-34西门町市场172

图3-35铁道旅馆173

图3-36台北医学专门学校173

图3-37-1台湾军司令部173

图3-37-2鸟瞰台湾军司令部174

图3-38制菸工厂174

图3-39台北州立第一中学174

图3-40中央研究所175

图3-41艋舺火车站175

图3-42递信局175

图3-43台北第三高女学校176

图3-44-1大龙峒家畜市场猪只检疫176

图3-44-2大龙峒家畜市场猪只买卖176

图3-45台北放送局177

图3-46后火车站177

图3-47-1台北邮局177

图3-47-2台北邮局内部178

图3-48昭和桥178

图3-49土地银行178

图3-50川端桥畔风景179

图3-51日治时代台北公共建筑功能分配图180

图3-52日治初期暂以前清布政使衙门为其总督府192

图3-53旧总督府内部陈设192

图3-54总督府最初设计图193

图3-55经修改设计后于1919年完成的总督府193

图3-56从台北公园远眺总督府194

图3-57举目可见的殖民权力象徵:总督府194

图3-58呈日字形的总督府鸟瞰图194

图3-59总督府的建筑比例195

图3-60总督府兴建前附近197

图3-61位于东门街、西门街、南门街和北门街交会处的总督府197

图3-62前有宽阔道路的总督府197

图3-63参拜台湾神社的人群198

图3-64台湾神社神銮殿199

图3-65台湾神社外景199

图3-66台湾神社全貌199

图3-67远望台湾神社200

图3-68交通便利的台湾神社200

图3-69精致的勅使大道200

图4-1卖圆仔汤208

图4-2水果摊208

图4-3各式食摊小吃209

图4-4大稻埕圆环露仔店是个特殊商业区210

图4-5大稻埕永乐市场小吃摊210

图4-6永乐市场小吃摊众生相210

图4-7卖麻?的小贩210

图4-8江山楼212

图4-9蓬莱阁内部212

图4-10艋舺「平乐游」212

图4-11宴席坐位213

图4-12各式台人服装221

图4-13台人丧服222

图4-14台人男子官服和礼服222

图4-15台人女子官服和礼服222

图4-16台人僧侣和道士服装222

图4-17台人僧侣服装222

图4-18粤族妇人与苦力服装223

图4-19挑夫服装223

图4-20老人和儿童服装223

图4-21盛装出游的一家223

图4-22台人男子的对襟衫224

图4-23喜庆时所穿的衣服和裙子224

图4-24手艺精美的妇女衣衫225

图4-25旗袍225

图4-26绫绸制的百褶裙225

图4-27日治时代少女装扮226

图4-28剃头担子226

图4-29剃头行列226

图4-30结发发型(前)227

图4-31结发发型(后)227

图4-32剪发发型228

图4-33草鞋229

图4-34日式工作鞋(足袋)229

图4-35台湾柴屐229

图4-36饰裤和裹脚布230

图4-37闽籍妇女所穿三寸金莲230

图4-38天足运动过渡期用女鞋230

图4-39台湾普通家屋之形式232

图4-40亭仔脚街屋233

图4-41大稻埕市街233

图4-42台北市街234

图4-43台湾连续式家屋(商店)之形式235

图4-44日式炼瓦造房屋236

图4-45万华民家砖瓦厝236

图4-46舶来民宅237

图4-47城内家屋建筑237

图4-48双人抬轿过小南门245

图4-49戎克船245

图4-50头等车厢内的闺秀246

图4-51陸上交通工具246

图4-52台车和轿子247

图4-53人力车:奴役者与被奴役者的关联247

图4-54穿梭于市内各大街小巷的人力车247

图4-55汽车和自转车248

图4-56查某戏249

图4-57皮影戏249

图4-58布袋戏偶250

图4-59傀儡戏偶250

图4-60歌仔戏251

图4-61艋舺艺妲间的艺妓256

图4-62年节挨粿258

图4-63福禄寿三仙粿印257

图4-64结婚礼饼的粿印257

图4-65台北市提灯行列261

图4-66霞海城隍庙的正面264

图4-67霞海城隍庙的背影264

图4-68霞海城隍神像264

图4-69霞海城隍祭典游行行列之一267

图4-70霞海城隍祭典游行行列之二267

图4-71阴间钩魂使者:七爷、八爷269

图4-72诗意阁中阁长而狭者为蜈蚣阁269

图4-73大龙峒共乐轩狮阵270

图4-74迎神赛会中最引人入胜的诗意阁270

图4-75斗富的子弟阵:游行阵头271

图4-76霞海城隍祭典:「五月十三人看人」盛况273

图4-77战时气氛下的台北274

表1-1台湾统治当局者一览表12

表1-2日治时代台湾地区行政区域沿革34

表2-1日治初期台北地区人口分布概况94

表2-2 1901年台湾大都市人口95

表2-3台北市历年人口数96

表2-4台北市历年户数101

表2-5日治时代台北市历年人口密度103

表2-6日治时代台北市历年人口性比例110

表2-7台北台人Sündbrag人口年龄分组(1915~1940)118

表2-8台北日人Sündbrag年龄分组比较(1915~1935)119

表2-9日治时代台北市历年人口籍贯比较121

表2-10 1930年台北市人口之职业124

表2-11 1930年台北市民有无职业之比较125

表2-12日治时代台北市历年人口动态概览128

表2-13日治时代台北市历年人口之自然增加与社会增加134

表3-1日治时代台北主要公共建筑158

表3-2日治时代台北公共建筑功能统计表180

表3-3日治时代台北公共建筑的区位与时期统计185

表3-4日治时代台北公共建筑的区位与功能统计185

表4-1日人领台前十斤猪肉平均时价215

表4-2上体著装和下体著装的衣服样式220

表4-3日治时代历年市营公共汽车营业路线状况243

表4-4 1935年台北民营客运路线245

1993《日落台北城 日治时代台北都市发展与台人日常生活 1895-1945》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叶肃科著 1993 自立晚报社文化出版部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台湾生活每日一句(1988 PDF版)
台湾生活每日一句
1988 河马文化出版社
台湾殖垦时代台湾摄影纪事(1895-1945)( PDF版)
台湾殖垦时代台湾摄影纪事(1895-1945)
今日台北( PDF版)
今日台北
今日台湾(1979 PDF版)
今日台湾
1979
今日台北(1987 PDF版)
今日台北
1987
瀛台落日  下(1986 PDF版)
瀛台落日 下
1986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台北,台北!  下(1987 PDF版)
台北,台北! 下
1987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今日台湾(1954 PDF版)
今日台湾
1954 北京:人民出版社
瀛台落日  上下(1986 PDF版)
瀛台落日 上下
1986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台北人(1985 PDF版)
台北人
1985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瀛台落日(1984 PDF版)
瀛台落日
1984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台北,台北!  上(1987 PDF版)
台北,台北! 上
1987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瀛台落日(1986 PDF版)
瀛台落日
1986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日据时代台湾小说选(1992 PDF版)
日据时代台湾小说选
1992 前卫出版社
今日台北(1980 PDF版)
今日台北
1980 国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