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续编》
作者 | 第二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组织委员会编 编者 |
---|---|
出版 |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481 |
出版时间 | 1984(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15143·5549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447162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部分总报告23
中心议题A——冲积河流水力学夏震寰、M.德佛瑞斯323
中心议题B——泥沙运动范家骅、C.F.诺丁4154
中心议题C——河床演变谢鉴衡、T.卡斯坦斯9095
中心议题D——河道整治李保如.K.G.R.雷丘123131
中心议题E——河流模型试验及原型观测技术李昌华、W.R.怀特、I.比奇173179
第二部分迟到论文219
A21松散边界水力系统的模拟方法.王书益(美国)219
B 30摩洛哥鲁考斯流域泥沙侵蚀的评价M.贝拉杰(加拿大)241
B31朝鲜西北地区河流泥沙迳流量的计算方法.崔万植(朝鲜)246
B32法国卢瓦尔河及其河口的泥沙沉积过程S.马尼卡姆(日本)251
C15人类活动对达莫尔河河床的影响B .K.班纳吉、M.N.蒙德尔、R.J.普雷沙德(印度)282
C16冲积河流的自动调整B.辛格(印度)295
C17泥沙输移与河流——某些定性原因及其影响E.M.劳尔森(美国)304
C18水力工程中的河床变形预测B.F.斯尼辛柯(苏联)320
E21一般水工物理模型及河工模型E.M.劳尔森(美国)328
E22明尼苏达河某一桥梁附近的冲淤模型试验G.帕克(美国)339
第三部分分组讨论发言361
J.F.肯尼迪361
A1 K.G.R.雷丘、窦国仁362
A7张启舜363
A12 K.G.R.雷丘365
B3 J.麦克马纳斯366
B4 P.A.曼茨367
B7 P.A.曼茨、李昌华368
B13韩其为369
B15丁君松370
B17 P.A.曼茨、K.G.R.雷丘372
B20林泰造373
B23陈枝霖375
B26 P.A.曼茨377
B28 J.F.肯尼迪、E.M.劳尔森、李昌华、杨志达378
B32J.麦克马纳斯380
C11余文畴381
C12张定邦、R.D.海伊382
C17麦乔威384
D1曾庆华385
D2曾庆华386
D8 T.卡斯坦斯387
D9李保如388
D11荣天富、段文忠389
D13戴泽衡、T.卡斯坦斯391
D14万声淦393
E11张瑞瑾、陈怀汲、张开泉394
E13柴挺生396
E15 J.麦克马纳斯397
E16 J.麦克马纳斯398
E18龙毓骞、L.拉戈科齐399
E20 J.麦克马纳斯、C.F.诺丁400
第四部分会议资料405
开幕式405
开幕词.严恺405
致词冯寅、凌启鸿、S.杜米特列斯库409
致词冯寅、凌启鸿、S.杜米特列斯库412
致词冯寅、凌启鸿、S.杜米特列斯库416
闭幕宴会420
祝酒词.杨泳沂420
讲话严恺、J.F.肯尼迪、SAl-哈费夫、I.布拉科夫人422
讲话严恺、J.F.肯尼迪、SAl-哈费夫、I.布拉科夫人425
讲话严恺、J.F.肯尼迪、SAl-哈费夫、I.布拉科夫人430
讲话严恺、J.F.肯尼迪、SAl-哈费夫、I.布拉科夫人434
讨论会日程表436
会后参观旅游日程表450
组织委员会名单452
代表名单454
1984《第二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续编》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第二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组织委员会编 1984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第2卷
- 1981 光华出版社
-
- 儒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下
- 齐鲁书社
-
- 第二次全国医德学术讨论会 医德论文集
- 1983 医学与哲学杂志社
-
- 第二次全国爆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
- 1983.11
-
- 第二次全国爆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3
- 1983.11
-
- 儒学国际学术讨论会 论文集 下
- 济南:齐鲁书社
-
- 全国第二届内河船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下
- 1990
-
- 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第1卷
- 光华出版社
-
- 国际包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中文版 续集
- 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包装机械分所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