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法讲话》
作者 | 刘复著 编者 |
---|---|
出版 | 北新书局 |
参考页数 | 176 |
出版时间 | 1935(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446682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分总说1
节一——文章法1
节二——文法2
节三——句2
节四——字与句3
节五——文法为自然法5
节六——自然法不能整齐划一7
节七——言文不能一致8
节八——活语与死语10
节九——文言非死语而为符号语11
节一○——符号语之构成12
节一一——文法与语法17
节一二——字的第一种解释21
节一三——字的第二种解释22
节一四——积字成句23
节一五——主词与语词26
节一六——动语词28
节一七——宾词29
节一八——静语词29
节一九——动语词与静语词之对用32
节二○——同动词33
节二一——『有』33
节二二——『是』34
节二三——足词35
节二四——同动词『是』与静语词之比较36
节二五——句本位之分析38
节二六——饰词39
节二七——图解法39
节二八——词41
节二九——词性与句法41
节三○——词性是相对的42
节三一——词性之转变43
节三二——复句——其第一种45
节三三——复句之第二种48
节三四——两种复句之结合50
节三五——扩词53
第二分名词及代词56
节三六——名词——抽众名词及其构成56
节三七——名词之公专57
节三八——专名公用59
节三九——地名作人名用59
节四○——名词上加字60
节四一——集合名词与物质名词61
节四二——物质名词不可数而可量——量名与单位名62
节四三——数词之省略64
节四四——主要名词之省略65
节四五——以凭藉物为单位名66
节四六——抽象名词上之数词67
节四七——表物件之汇合68
节四八——总括或简括69
节四九——性——中国语文中有理论上的性而无文法上的性70
节五○——阴阳相对的名词71
节五一——位72
节五二——呼位72
节五三——主位72
节五四——宾位73
节五五——足位73
节五六——静位73
节五七——副位74
节五八——叠位76
节五九——代词——代名词及代文句77
节六○——前词78
节六一——无前词之代词79
节六二——代词之分类——第一类人称代词79
节六三——人称代词之三身80
节六四——其用法82
节六五——人称代词处静位83
节六六——『而』『乃』二字处静位84
节六七——『彼』『其』二字处静位84
节六八——『其』字作静词用85
节六九——『其』字作『其中』解85
节七○——『其』字用於第一第二两身86
节七一——『其』字处小句中之主位87
节七二——『其』与『彼之』88
节七三——『其』为『其为』之省89
节七四——『其』之不能改为『彼之』者90
节七五——『之』字处於宾位91
节七六——『之』『彼』之别92
节七七——『之』字用於第一第二两身93
节七八——『之』『其』互代93
节七九——『之』字作静词用94
节八○——与『之』字有关系之合字95
节八一——名词代代词96
节八二——自身代词97
节八三——『自』『已』二字用法之别98
节八四——人称代词之倒装99
节八五——代词之第二类——关接代词100
节八六——『所』102
节八七——『所』字的三种用法——第一种表被动103
节八八——第二种为关接副词105
节八九——第三种为关接代词110
节九○——马杨二说之比较112
节九一——『所』字为介词的宾词113
节九二——『所』字小句115
节九三——『所』字小句中之『之』字117
节九四——『所』字小句中之主词124
节九五——『所』字之前词125
节九六——『所以』126
节九七——『所谓』127
节九八——『者』——『者』『的』之比128
节九九——『者』字的两种解释注——第一种,认为关接代词130
节一○○——『所……者』132
节一○一——『者』字小句133
节一○二——解释『者』字的第二法,认为名词性语尾134
节一○三——『者』之省略136
节一○四——『所以』之省略136
节一○五——『其』138
节一○六——『其』为假性关接代词140
节一○七——询问代词141
节一○八——『谁』143
节一○九——『谁』字静用144
节一一○——『孰』145
节一一一——普通疑义与抉择疑义146
节一一二——『孰』字静用146
节一一三——『孰与』147
节一一四——『何』148
节一一五——『何』字与『如』『若』『奈』『谓』等字接用150
节一一六——其意义及语气随所处地位而异152
节一一七——『奚』『曷』『安』『胡』等字155
节一一八——『何』字及『奚』『曷』『安』『胡』等字处副位155
节一一九——静性代词157
节一二○——纠马氏文通指示代字一节之误——『彼』『此』等字162
节一二一——『此』『是』『斯』『茲』四字164
节一二二——『每』『各』二字164
节一二三——『夫』『是』『此』『若』『彼』五字165
节一二四——『大略』『大较』等字166
节一二五——『诸』『凡』『有』『无』等字167
节一二六——『或』『多』『莫』『无』等字170
节一二七——『相』『交』等字171
节一二八——包含代词的合字173
1935《中国文法讲话》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复著 1935 北新书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国文学常识讲话
- 1934 光明书局
-
- 中国文学概论讲话
- 1929
-
- 中国文法讲话 修订本
- 1977
-
- 中国文学史讲话
- 1932.06 光华书局
-
- 中国文学史讲话
- 民国21.06 光华书局
-
- 中国人民银行法讲话
- 1995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 中国语文讲话
- 1950 开明书店
-
- 中国新文学史讲话
- 1952 新文艺出版社
-
- 中国文学史讲话
- 1988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 中国文学名著讲话
- 1981 北京:中华书局
-
- 中国文学名著讲话
- 1984 北京:中华书局
-
- 美国法律讲话
- 1988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中国宪法常识讲话
- 1986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 中国文学概论讲话
- 1929 开明书店
-
- 中国汉语文化讲话
- 1992 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