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贵州人口研究》求取 ⇩

序言1

作者自序1

第一章人口理论、政策与实践1

一、人口理论发展的回顾1

(一)前资本主义时期的人口理论3

(二)马尔萨斯和他的《人口论》5

(三)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本观点15

1.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人口理论观点15

2.列宁和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主要贡献21

3.毛泽东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23

(四)马寅初的《新人口论》28

二、我国第二代、第三代党中央领导在人口理论、人口政策和实践上的划时代贡献38

(一)邓小平在人口理论、政策和实践上的重大贡献39

(二)我国人口政策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42

1.我国控制人口思想的提出和人口政策的产生43

2.我国人口政策的形成和完善46

3.贵州省计划生育条例50

(三)紧跟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贵州人口工作全面推向21世纪54

第二章贵州人口数量变动的基本状况59

一、人口与人口变动59

(一)人口59

(二)人口变动61

二、人口变动的基本情况62

(一)1949年前的人口变动62

1.古代人口62

2.近代人口66

(二)新中国建立后的人口发展变化68

三、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78

(一)人口迁移78

1.历史上人口迁移状况78

2.新中国建立后的人口迁移状况79

(二)人口流动85

四、继续控制人口数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89

(一)控制人口数量取得的成绩89

(二)人口发展的特点及严峻形势90

第三章贵州人口素质93

一、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93

(一)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的关系93

(二)人口质量的内容94

二、人口素质发展变化趋势99

(一)新中国建立前后贵州人口素质变动的基本状况99

(二)贵州人口素质现状及发展趋势101

三、人口素质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04

(一)人口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104

(二)人口文化科学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105

(三)人口思想道德素质是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精神力量106

四、提高人口素质的措施和方法107

(一)改善生活条件是提高人口素质的物质基础107

(二)普及优生优育知识提高人口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109

(三)普及教育,提高人口文化科学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112

(四)加强思想理论教育,提高人口思想道德素质、114

第四章贵州人口再生产117

一、“两种再生产”之间的辩证关系117

二、人口再生产的形式与内容118

三、人口再生产的特点120

四、影响人口再生产的基本因素122

(一)自然因素对人口再生产的影响122

(二)社会因素对人口再生产的影响123

(三)稳定出生人口规模125

五、人口转变128

(一)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特点128

(二)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条件129

(三)创造条件促进贵州人口转变132

第五章贵州人口结构138

一、人口的自然结构138

(一)人口性别结构139

(二)人口年龄结构143

(三)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144

(四)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152

二、人口的地域结构154

(一)人口的自然地理结构154

(二)人口的行政区域结构156

(三)人口的城乡结构159

三、人口的社会经济结构162

(一)人口的教育结构163

(二)人口的婚姻家庭结构165

(三)劳动力资源结构169

(四)在业人口的行业结构171

(五)在业人口的职业结构173

(六)下岗人员与再就业174

四、人口结构的有关理论分析177

第六章贵州人口与经济发展182

一、经济发展决定人口发展182

(一)物质资料生产决定人口自身生产183

(二)劳动人口的生产力决定消费人口的消费力184

(三)生产资料数量决定劳动力的需求数量185

(四)生活资料状况决定人口消费状况187

二、人口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189

(一)人口对经济的反作用189

(二)防止新形势下的“人口决定”论192

三、人口与经济发展193

(一)经济恢复与发展时期的人口与经济194

(二)困难时期的人口与经济195

(三)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人口与经济195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人口与经济196

(五)改革开放时期的人口与经济197

四、利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发展贵州经济200

第七章贵州人口与生态环境205

一、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05

(一)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作用205

(二)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207

1.人口与土地资源207

2.人口与水污染208

3.人口与大气污染209

4.人口与森林破坏211

5.环境污染对人口的反作用213

二、岩溶地貌山地环境特征对人口的影响215

三、树立科学的环境意识218

(一)树立环境与发展意识218

(二)树立环境“公产”意识219

四、用科学方法保护环境222

(一)针对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治本222

(二)贯彻国家保护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政策223

(三)针对性地实施恢复措施225

(四)重视环境战略规划与战略策略效果226

(五)保护高原明珠——花溪河228

第八章贵州少数民族人口与贫困人口231

一、少数民族人口发展基本状况231

(一)解放后少数民族人口得以增长231

(二)民族人口结构与分布234

(三)少数民族人口文化科学素质238

二、贫困人口基本状况240

三、振兴民族地区经济从根本上消除贫困242

四、关于贫困问题的对策思考244

五、坚持走计划生育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新路子250

第九章贵州人口与可持续发展254

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共同的选择254

(一)认识环境问题的良好开端254

(二)环境问题是个发展问题255

(三)中国选择了可持续发展道路258

二、中国可持续发展总战略的初步认识259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与现实依据259

(二)可持续发展总战略的内容265

三、《向贫困宣战》是贵州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计划268

(一)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269

(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270

(三)举全省社会之力消除绝对贫困272

(四)综合治理生态环境273

(五)社会可持续发展基本内容273

(六)农业可持续发展是贵州可持续发展的主体274

(七)实现贵州工业可持续发展275

(八)利用市场机制,改进政府调控,努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276

四、笔者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思考277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问题279

(二)关于人口自身的发展问题280

(三)正确处理人口与自然之间的矛盾282

1999《中国·贵州人口研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吕左编著 1999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