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县志》求取 ⇩

凡例1

总述2

大事记12

卷一 建置区划第一章 建置沿革54

第一节 县境54

第二节 县名由来55

第三节 县治变迁55

第四节 隶属关系55

第二章 行政区划56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区划56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区划57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区划59

第三章 县城 乡镇68

第一节 县城68

第二节 乡镇69

第四章 省属农场82

第一节 淮海农场82

第二节 临海农场82

第三节 新洋农场83

卷二 人口86

第一章 人口衍变86

第一节 人口来源86

第二节 人口迁移86

第三节 人口增长87

第四节 人口姓氏89

第二章 人口数量及分布90

第一节 人口数量90

第二节 人口密度90

第三节 人口分布92

第三章 人口构成92

第一节 民族构成92

第二节 性别构成93

第三节 年龄构成93

第四节 文化构成95

第五节 职业构成95

第六节 残疾人构成96

第四章 人寿96

第一节 人口寿命96

第二节 百岁寿星96

第五章 计划生育98

第一节 机构设置98

第二节 节制生育98

第三节 优生优育101

第四节 人口规划101

卷三 自然地理104

第一章 海洋104

第一节 海域范围104

第二节 水文特征104

第三节 海岸演变108

第四节 海洋资源108

第二章 地质地貌110

第一节 地质110

第二节 地貌111

第三章 气候 物候112

第一节 气候特征112

第二节 日照112

第三节 气温113

第四节 风113

第五节 降水123

第六节 物候123

第四章 水文 水系124

第一节 水文124

第二节 水系127

第五章 土壤127

第一节 土壤分类127

第二节 土壤分布128

第三节 土壤等级129

第六章 植被130

第一节 植被演替130

第二节 植被类型131

第三节 植被分布132

第七章 自然资源132

第一节 土地资源132

第二节 植物资源133

第三节 动物资源134

第四节 水资源135

第八章 珍禽自然保护区135

第一节 自然景观135

第二节 基础设施136

第三节 珍禽调查、保护136

第九章 自然灾害137

第一节 雨涝137

第二节 干旱138

第三节 台风138

第四节 海潮138

第五节 连阴雨139

第六节 低温灾害139

第七节 冰雹139

卷四 农业142

第一章 农村生产关系变革142

第一节 减租减息142

第二节 土地改革143

第三节 农业集体化146

第四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49

第二章 农业区划150

第一节 射阳河北农业区150

第二节 海河农业区151

第三节 沿海农业区151

第三章 耕作制度152

第一节 旱改水152

第二节 一熟改两熟153

第三节 稀植改合理密植153

第四节 棉花直播改移栽153

第四章 作物品种154

第一节 棉花154

第二节 水稻154

第三节 三麦155

第四节 杂粮155

第五节 油料156

第五章 作物栽培156

第一节 棉花156

第二节 水稻157

第三节 三麦158

第四节 杂粮159

第五节 油料159

第六章 植物保护160

第一节 虫害发生及防治160

第二节 病害发生及防治163

第三节 草害发生及防治165

第四节 鼠害发生及防除166

第五节 预测预报166

第七章 肥料167

第一节 有机肥料167

第二节 无机肥料168

第三节 菌肥169

第八章 农机具169

第一节 耕种机具169

第二节 植保机具170

第三节 收脱机具170

第四节 运输机具170

第九章 经营管理172

第一节 劳动管理172

第二节 财务管理172

第三节 生产实绩173

第四节 收益分配174

第十章 机构设置176

第一节 农业行政机构176

第二节 农业科研培训机构177

第三节 农业经营良种繁育机构178

卷五 林牧副业183

第一章 林业183

第一节 林木资源183

第二节 植树造林185

第三节 林木保护187

第四节 林木产品188

第二章 畜牧业188

第一节 畜禽品种188

第二节 畜禽饲养189

第三节 疫病防治193

第三章 副业198

第一节 果树198

第二节 蚕桑200

第三节 养蜂202

第四节 药材203

第五节 蔬菜204

第六节 编织205

第七节 采集206

第八节 花卉207

第四章 场圃207

第一节 林业场圃207

第二节 畜禽育种场208

第三节 副业场圃209

卷六 水产212

第一章 捕捞212

第一节 淡水捕捞212

第二节 海水捕捞213

第二章 养殖218

第一节 淡水养殖218

第二节 海水养殖219

第三章 管理222

第一节 渔政管理222

第二节 经营管理223

卷七 盐业227

第一章 盐场227

第一节 省属盐场227

第二节 县办盐场228

第三节 村办盐场229

第二章 盐业生产231

第一节 制盐工具231

第二节 制盐方法231

第三节 产量效益233

第三章 经营销售237

第一节 经销体制237

第二节 销售渠道237

第三节 经销数量238

第四章 盐务管理238

第一节 盐政机构238

第二节 产销管理239

第三节 盐税管理240

第四节 私盐管理240

附录:灶民的苦难生活和斗争纪略241

卷八 水利247

第一章 堤防247

第一节 海堤247

第二节 苏北灌溉总渠堤250

第三节 护岸保滩工程250

第二章 河道251

第一节 流域性河道251

第二节 区域性河道255

第三节 大沟级河道256

第三章 涵闸263

第一节 流域性河道挡潮涵闸263

第二节 区域性河道挡潮涵闸266

第三节 排洪灌溉涵闸269

第四节 节制调水涵闸269

第五节 封闭圩口涵闸270

第四章 农田水利272

第一节 垦区建设272

第二节 灌区建设273

第三节 圩区建设274

第四节 排灌机具275

第五章 防汛防旱277

第一节 组织机构277

第二节 设施器材278

第三节 抗灾纪要279

第六章 水利管理282

第一节 水政管理282

第二节 工程管理285

卷九 滩涂292

第一章 滩涂状况292

第一节 滩涂形成292

第二节 滩涂类型292

第三节 滩涂资源294

第二章 滩涂开发295

第一节 开发进程295

第二节 开发项目297

第三节 开发效益301

第三章 滩涂管理306

第一节 管理机构306

第二节 管理内容307

卷十 工业315

第一章 所有制形式315

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315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工业316

第三节 私营工业、个体手工业316

第二章 轻工工业317

第一节 服装、制鞋及皮革制品318

第二节 印刷、造纸及纸制品318

第三节 塑料制品319

第四节 家具、木制品、沙发床垫及纤维板320

第五节 工艺美术品321

第六节 烟火花炮321

第三章 纺织工业321

第一节 轧花321

第二节 棉纺织322

第三节 丝绸纺织323

第四节 针织323

第五节 麻纺织324

第六节 舒美绒324

第七节 簇绒地毯324

第四章 粮油食品工业324

第一节 碾米325

第二节 食用植物油325

第三节 面粉326

第四节 副食品加工327

第五节 饲料329

第五章 电力工业329

第一节 发电329

第二节 输变电330

第三节 供用电332

第六章 机械工业334

第一节 农业机械制造334

第二节 工业设备制造335

第三节 通用设备制造336

第四节 金属产品制造337

第七章 电器械制造工业337

第一节 电机制造338

第二节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338

第三节 电工器材338

第四节 电子原器件338

第五节 仪器仪表339

第八章 化学工业339

第一节 化肥、农药339

第二节 有机化学、合成材料340

第三节 化学药品341

第九章 建材工业341

第一节 砖瓦342

第二节 水泥及水泥制品342

第三节 石灰343

第四节 玻璃及玻璃制品343

第五节 耐火材料343

第十章 企业管理343

第一节 管理机构343

第二节 政府对企业的管理344

第三节 企业内部管理346

卷十一 交通364

第一章 线路364

第一节 公路364

第二节 航道366

第二章 设施370

第一节 桥梁370

第二节 渡口377

第三节 港口码头379

第三章 运输381

第一节 运输机构381

第二节 陆运381

第三节 水运386

第四节 港口装卸391

第四章 管理392

第一节 管理机构392

第二节 路航管理395

第三节 路航养护397

第四节 车船监理399

卷十二 邮电402

第一章 机构402

第一节 邮政402

第二节 电信404

第二章 邮政404

第一节 邮政业务404

第二节 邮政网路408

第三节 邮政设备412

第三章 电信412

第一节 电报412

第二节 长途电话413

第三节 市内电话414

第四节 农村电话416

第四章 通信管理420

第一节 业务管理420

第二节 质量管理422

第三节 计财管理423

第五章 职工队伍425

第一节 职工人数425

第二节 职工构成426

卷十三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第一章 县城建设430

第一节 县城演变430

第二节 功能分区431

第三节 公共设施432

第四节 房屋建设433

第二章 乡村建设434

第一节 县属镇建设434

第二节 房屋建设436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438

第一节 公房管理438

第二节 地产管理439

第四章 环境保护440

第一节 环境污染440

第二节 环境治理441

第三节 环境监测444

第五章 建筑445

第一节 建筑队伍445

第二节 建筑设备448

第三节 建筑技术450

卷十四 商业458

第一章 所有制构成458

第一节 私营商业458

第二节 国营商业458

第三节 集体商业463

第四节 公私合营商业466

第五节 个体商业466

第二章 农副产品和废旧物资收购467

第一节 主要农副产品收购467

第二节 土副产品收购472

第三节 畜副产品收购473

第四节 废旧物资收购473

第五节 副食品收购475

第六节 中药材收购478

第三章 商品销售478

第一节 生产资料供应478

第二节 物资供应485

第三节 日用工业品供应493

第四节 副食品供应498

第五节 糖烟酒供应500

第六节 药品供应502

第四章 集市贸易503

第一节 传统集市503

第二节 专业市场504

第五章 对外贸易505

第一节 出口505

第二节 进口505

第六章 饮食服务507

第一节 饮食业507

第二节 服务业507

卷十五 粮油购销第一章 粮油收购511

第一节 粮食征购511

第二节 油料收购518

第二章 粮油销售519

第一节 粮食销售519

第二节 食油销售530

第三章 粮食储运532

第一节 仓储532

第二节 保粮措施533

第三节 粮油调运535

卷十六 国民经济管理第一章 计划管理538

第一节 机构沿革538

第二节 管理体制538

第三节 计划制定与实施539

第二章 统计管理542

第一节 统计概况542

第二节 统计报表543

第三节 统计调查543

第四节 统计分析543

第三章 审计管理544

第一节 机构沿革544

第二节 财经纪律审计544

第三节 内部审计545

第四节 社会审计545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545

第一节 工商企业登记545

第二节 商标管理554

第三节 广告管理560

第四节 经济合同鉴证561

第五节 市场管理562

第六节 调解仲裁564

第七节 打击投机倒把565

第五章 物资管理567

第一节 机构沿革567

第二节 计划分配与调节568

第三节 物资配套供应569

第四节 物资供应570

第六章 物价管理571

第一节 物价演变571

第二节 物价平抑575

第三节 物价管理583

第七章 标准化、计量管理590

第一节 度量衡演变590

第二节 计量管理591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591

卷十七 财税金融第一章 财政594

第一节 财政体制594

第二节 财政收支595

第三节 预算外资金600

第四节 财政信用602

第五节 财政监察606

第二章 税收606

第一节 税制演变606

第二节 税收种类607

第三节 税收管理615

第三章 金融 保险617

第一节 金融实业组织617

第二节 银行机构617

第三节 保险公司619

第四章 货币621

第一节 货币演变621

第二节 货币流通622

第三节 金银管理623

第四节 存款 侨汇623

第五节 信贷627

卷十八 党政社团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634

第一节 中共射阳县委员会634

第二节 历届党的代表大会639

第三节 基层组织与党员641

第四节 纪律检查644

第五节 宣传工作645

第六节 统战工作646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 三民主义青年团648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648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地方组织648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649

第一节 普选与人民代表649

第二节 县历届人民代表大会650

第三节 县历届人大常委会653

第四章 政府656

第一节 县政府656

第二节 区、乡(镇)政府659

第五章 参议会 人民政协660

第一节 参议会660

第二节 历届政治协商会议660

第三节 历届政协常委会662

第四节 政协委员664

第六章 社会团体665

第一节 农民团体665

第二节 职工团体665

第三节 青年团体668

第四节 妇女团体670

第五节 工商团体671

第六节 科教文卫及其他团体671

卷十九 治安司法第一章 公安674

第一节 机构674

第二节 社会治安675

第三节 户籍管理679

第四节 消防679

第五节 监所680

第二章 检察680

第一节 机构680

第二节 刑事检察681

第三节 法纪检察682

第四节 经济检察682

第五节 监所检察683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683

第三章 审判683

第一节 机构683

第二节 刑事审判684

第三节 民事审判685

第四节 经济审判686

第四章 司法行政687

第一节 机构687

第二节 民事调解687

第三节 法律顾问688

第四节 公证689

第五节 法制宣传689

卷二十 民政692

第一章 社会福利692

第一节 慈善事业692

第二节 福利事业693

第二章 救济693

第一节 社会救济693

第二节 灾害救济696

第三节 农村扶贫698

第四节 收容遣送699

第三章 优抚安置700

第一节 拥军优属700

第二节 革命烈士褒扬702

第三节 抚恤704

第四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707

第五节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710

第六节 军队退、离休人员安置711

第四章 婚姻登记与殡葬管理711

第一节 婚姻法宣传711

第二节 婚姻登记711

第三节 殡葬管理713

第五章 信访侨务714

第一节 信访工作714

第二节 侨务工作715

第六章 地名管理717

第一节 地名普查717

第二节 地名标准化722

第三节 地名考证722

卷二十一 劳动人事管理第一章 劳动管理730

第一节 劳动就业730

第二节 劳动调配733

第三节 技术培训735

第四节 精简下放和安排下放人员735

第五节 劳动保护736

第六节 劳动争议仲裁738

第七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回城安置739

第八节 招收退休(职)、死亡职工子女739

第九节 招用临时工740

第二章 人事管理741

第一节 干部构成741

第二节 干部编制744

第三节 干部调配744

第四节 干部培训747

第五节 干部考核748

第六节 人才流动749

第三章 工资福利751

第一节 工资水平751

第二节 调整工资与职工升级751

第三节 调整工资区类别755

第四节 奖金与津贴756

第五节 假期757

第六节 劳动保险金758

第四章 退休 离休758

第一节 退休(退职)758

第二节 离休759

卷二十二 军事762

第一章 兵役制度762

第一节 募兵制762

第二节 志愿兵制762

第三节 义务兵制763

第二章 武装765

第一节 驻军765

第二节 地方武装767

第三节 民间武装769

第四节 民兵770

第五节 县人民武装部775

第三章 战事778

第一节 清朝时期778

第二节 民国前期778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778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782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782

卷二十三 教育785

第一章 普通教育785

第一节 学前教育785

第二节 初等教育786

第三节 中等教育791

第四节 人才输送795

第二章 专业教育796

第一节 中等专业教育796

第二节 高等教育797

第三节 特殊教育798

第三章 业余教育799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799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800

第四章 教师802

第一节 教师队伍802

第二节 教师进修802

第三节 教师待遇803

第五章 经费 校舍设备804

第一节 经费804

第二节 校舍设备805

第三节 勤工俭学806

第六章 教育制度806

第一节 学制806

第二节 教学807

第三节 考试810

卷二十四 科技812

第一章 科研机构和队伍812

第一节 科研机构812

第二节 科研队伍813

第二章 科技普及815

第一节 科普网络815

第二节 科技活动815

第三章 科技成果816

第一节 获奖项目816

第二节 科技论著822

第四章 气象 地震 沼气825

第一节 气象测报825

第二节 地震观测826

第三节 沼气利用831

卷二十五 文化834

第一章 文学艺术834

第一节 诗文834

第二节 书画838

第三节 戏剧839

第四节 曲艺840

第五节 音乐舞蹈841

第六节 摄影篆刻842

第七节 雕塑843

第二章 群众文艺844

第一节 民间文艺844

第二节 业余演唱845

第三节 水上文艺845

第三章 文化单位849

第一节 文化馆站849

第二节 影剧场所850

第三节 电影管理站852

第四节 新华书店853

第五节 图书馆854

第六节 档案馆854

第四章 文艺团体855

第一节 县淮剧团855

第二节 县京剧团856

第三节 县杂技团856

第四节 戏校和艺训班857

第五章 报刊 广播 电视857

第一节 报刊857

第二节 广播861

第三节 电视863

第六章 党史 地方志863

第一节 党史863

第二节 地方志864

第七章 文物胜迹864

第一节 文物864

第二节 胜迹865

卷二十六 卫生第一章 机构 卫生队伍868

第一节 医疗机构868

第二节 防疫保健机构870

第三节 其他机构871

第四节 卫生队伍872

第二章 医疗874

第一节 医疗技术874

第二节 中医 西医874

第三节 医疗设备877

第四节 医疗制度878

第三章 卫生防疫879

第一节 预防接种879

第二节 主要传染病防治880

第三节 爱国卫生884

第四章 卫生保健885

第一节 劳动卫生885

第二节 学校卫生886

第三节 放射卫生887

第四节 食品卫生887

第五节 妇幼保健888

第五章 药政管理889

第一节 药品检验889

第二节 药品管理890

卷二十七 体育第一章 学校体育 社会体育892

第一节 学校体育892

第二节 社会体育893

第二章 体育队伍894

第一节 运动员队伍894

第二节 裁判员队伍895

第三章 人才培养895

第一节 普通学校的业余训练895

第二节 业余体育学校的正规训练896

第四章 运动竞赛896

第一节 县运动会896

第二节 运动健将902

第五章 设施 经费902

第一节 设施902

第二节 经费903

卷二十八 社会906

第一章 人民生活906

第一节 农民生活906

第二节 职工生活910

第三节 渔民生活914

第二章 风俗民情915

第一节 四时八节915

第二节 婚丧喜庆917

第三节 服饰饮食920

第四节 旧风陋俗922

第五节 社会新风922

第三章 宗教 会道门925

第一节 宗教925

第二节 会道门928

第四章 奇闻 轶事929

第一节 奇闻929

第二节 轶事930

第七章 谚语 歇后语933

第一节 谚语933

第二节 歇后语939

卷二十九 方言944

第一章 语音944

第一节 声韵调系统944

第二节 声韵配合关系946

第三节 语音特点946

第四节 同音字汇947

第二章 分类词汇975

第一节 天文时令975

第二节 农事976

第三节 动物976

第四节 植物977

第五节 房屋 器具 日常用品978

第六节 亲属称谓979

第七节 医疗卫生981

第八节 动作行为982

第三章 语法例句984

第三十 人物988

第一章 人物传988

第一节 革命烈士988

第二节 劳模先进996

第三节 军政要员999

第四节 科教文卫1007

第五节 其他人物1010

第二章 人物表1015

第一节 烈士英名录1015

第二节 老红军1062

第三节 先进人物1062

第四节 高级知识分子1077

编后记1090

射阳县志编纂委员会机构及人员更迭1092

1997《射阳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射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1997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南阳县志(1990 PDF版)
南阳县志
1990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射阳县粮食志( PDF版)
射阳县粮食志
盖平县志  射( PDF版)
盖平县志 射
商丘县志  射( PDF版)
商丘县志 射
汝阳县志( PDF版)
汝阳县志
元氏县志  射( PDF版)
元氏县志 射
绥阳县志·绥阳志(1986 PDF版)
绥阳县志·绥阳志
1986
资阳县志(1993 PDF版)
资阳县志
1993 成都:巴蜀书社
信阳县志(1990 PDF版)
信阳县志
1990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沔阳县志(1989 PDF版)
沔阳县志
1989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紫阳县志(1989 PDF版)
紫阳县志
1989 西安:三秦出版社
长阳县志(1992 PDF版)
长阳县志
1992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崇阳县志(1991 PDF版)
崇阳县志
1991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元阳县志(1990 PDF版)
元阳县志
1990 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
德阳县志(1994 PDF版)
德阳县志
1994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