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县志》求取 ⇩

概述1

大事记7

第一篇 建置55

第一章 隶属 境域55

第一节 隶属55

第二节 境域56

第二章 行政区划56

第一节 宋至清时期行政区划56

第二节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59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行政区划61

第二篇 自然环境76

第一章 地质76

第一节 构造76

第二节 地层76

第三节 岩石77

第四节 矿藏78

第二章 地貌78

第一节 地貌类型79

第二节 主要峰岭81

第三节 海域83

第三章 气候85

第一节 四季特征85

第二节 气候要素86

第四章 水文91

第一节 地表水91

第二节 地下水95

第三节 水质96

第五章 土壤 植被97

第一节 土壤97

第二节 植被100

第六章 野生动植物101

第一节 植物101

第二节 动物108

第七章 自然灾异117

第一节 台风 暴雨117

第二节 干旱122

第三节 寒冻123

第四节 冰雹124

第五节 地震124

第三篇 人口126

第一章 人口规模126

第一节 人口总量126

第二节 人口分布128

第三节 人口密度129

第二章 人口变动130

第一节 自然变动130

第二节 机械变动132

第三章 人口构成133

第一节 民族构成133

第二节 性别构成133

第三节 年龄构成136

第四节 文化构成137

第五节 职业构成138

第六节 农业、非农业人口构成139

第四章 姓氏140

第一节 姓氏录140

第二节 部分姓氏源流141

第五章 婚姻 家庭146

第一节 婚姻状况146

第二节 家庭结构147

第六章 人口控制148

第一节 机构 队伍148

第二节 晚婚 晚育148

第三节 节育措施149

第四节 优生优育150

第四篇 经济综述152

第一章 经济发展概况152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经济152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153

第二章 经济结构157

第一节 国民生产总值结构157

第二节 产业结构158

第三节 基本建设投资结构160

第三章 人民生活161

第一节 商品购买力161

第二节 城镇人民生活161

第三节 农村人民生活162

第五篇 农业165

第一章 生产条件165

第一节 耕地165

第二节 草场167

第三节 劳动力168

第四节 畜力169

第五节 农机具170

第六节 农田基本建设171

第七节 农业资源分区172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174

第一节 封建生产关系174

第二节 土地改革176

第三节 互助组176

第四节 农业合作社177

第五节 人民公社177

第六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179

第三章 种植作物180

第一节 粮食作物180

第二节 油料作物183

第三节 茶叶184

第四节 水果186

第五节 蔬菜189

第六节 其他作物190

第四章 农技 农艺191

第一节 耕作制度191

第二节 良种推广192

第三节 肥料施用194

第四节 栽培技术196

第五节 农作物保护198

第五章 食用菌200

第一节 菌种200

第二节 栽培201

第六章 畜禽饲养202

第一节 畜禽品种202

第二节 饲养204

第三节 饲料205

第四节 疫病防治206

第七章 管理208

第一节 计划管理208

第二节 劳动管理208

第三节 财务物资管理209

第四节 收益分配210

第八章 机构211

第一节 行政机构211

第二节 事业机构212

第三节 国营农场213

第六篇 林业216

第一章 森林资源216

第一节 林地面积216

第二节 树种218

第三节 蓄积量218

第四节 林木消长220

第五节 资源分区220

第六节 林副产品221

第二章 山林权属223

第一节 私有林223

第二节 集体林224

第三节 国有林225

第四节 合作林225

第五节 权属纠纷调处225

第三章 营林育林226

第一节 采种育苗226

第二节 植树造林227

第三节 林木抚育230

第四节 营林资金232

第四章 木材采运233

第一节 采伐233

第二节 集运235

第五章 森林保护236

第一节 防火236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237

第三节 林政管理237

第六章 机构239

第一节 管理机构239

第二节 企事业单位239

第七篇 渔业242

第一章 生产条件242

第一节 渔业资源242

第二节 劳动力243

第三节 渔船网具244

第二章 捕捞247

第一节 渔场 渔汛247

第二节 海洋捕捞248

第三节 滩涂捕捞251

第四节 溪河捕捞252

第三章 养殖252

第一节 海水及滩涂养殖252

第二节 淡水养殖256

第三节 苗种257

第四节 病害防治259

第四章 渔业管理261

第一节 机构261

第二节 经营管理262

第三节 渔政管理263

第八篇 水利 围垦269

第一章 水利269

第一节 蓄水工程269

第二节 引水工程271

第三节 提水工程273

第四节 防洪挡浪工程274

第二章 围垦276

第一节 松山塘围垦276

第二节 其他围垦工程277

第三章 防汛抗旱279

第一节 防汛280

第二节 抗旱281

第四章 管理282

第一节 机构282

第二节 水利工程管理283

第三节 工程维修养护283

第四节 经费管理284

第五节 水费收缴285

第六节 综合利用286

第九篇 工业288

第一章 所有制288

第一节 私营、个体企业288

第二节 公私合营企业288

第三节 集体企业289

第四节 国营企业289

第五节 合作合资企业290

第二章 行业290

第一节 建材 陶瓷290

第二节 铸造 冶炼292

第三节 机械293

第四节 制盐294

第五节 船车修造295

第六节 电力296

第七节 木竹加工298

第八节 化工300

第九节 塑料煤炭加工301

第十节 造纸 印刷301

第十一节 烟草加工303

第十二节 五金 电器304

第十三节 纺织 印染305

第十四节 弹棉 缝纫 制鞋306

第十五节 工艺美术308

第十六节 食品309

第十七节 其他企业313

第三章 名特优产品315

第一节 优质产品315

第二节 名特产品316

第四章 管理317

第一节 管理机构317

第二节 生产计划管理318

第三节 供销管理319

第四节 质量管理320

第五节 财务管理320

第十篇 乡镇企业322

第一章 经营体制322

第一节 乡(镇)办企业322

第二节 村办企业323

第三节 联办企业323

第四节 个体企业323

第二章 经营行业324

第一节 农业企业324

第二节 工业企业326

第三节 建筑企业333

第四节 交通运输企业334

第五节 商业饮食业334

第六节 服务业335

第七节 其他企业335

第三章 管理336

第一节 管理体制336

第二节 管理机构337

第三节 企业管理337

第四节 产品销售338

第五节 财务管理339

第十一篇 交通341

第一章 陆路341

第一节 古道341

第二节 公路341

第三节 机耕路345

第四节 桥梁346

第二章 水路351

第一节 航道351

第二节 港口352

第三节 渡口353

第三章 陆运354

第一节 人力运输354

第二节 汽车运输355

第三节 其他机动车运输357

第四节 搬运 装卸358

第四章 水运359

第一节 船运359

第二节 筏运362

第五章 管理362

第一节 公路养护362

第二节 道路交通管理364

第三节 水上交通管理365

第四节 运输管理366

第十二篇 邮电367

第一章 机构367

第一节 驿铺367

第二节 邮电局368

第三节 邮电支局、所368

第二章 邮政370

第一节 邮路370

第二节 设备371

第三节 业务372

第三章 电信375

第一节 电报375

第二节 电话376

第三节 设备379

第四章 管理380

第一节 劳动管理380

第二节 质量管理381

第三节 财务管理381

第十三篇 商业385

第一章 所有制385

第一节 个体、私营商业385

第二节 公私合营商业386

第三节 集体商业386

第四节 国营商业387

第二章 集市 网点389

第一节 墟市389

第二节 物资交流会390

第三节 商业网点390

第三章 商品购销392

第一节 副食品392

第二节 百货 针纺织品397

第三节 五金 交电 化工399

第四节 金属 建材 机电400

第五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401

第六节 石油 煤炭403

第七节 药品404

第八节 木竹柴炭406

第九节 烟叶 茶果408

第十节 土纸 草席409

第十一节 食用菌410

第四章 粮油购销412

第一节 集市贸易412

第二节 粮食收购412

第三节 粮食统销414

第四节 食油购销416

第五节 议购议销417

第五章 对外贸易419

第一节 外贸商品收购419

第二节 出口商品420

第六章 饮食服务业424

第一节 饮食业424

第二节 服务业424

第七章 管理426

第一节 管理机构426

第二节 计划管理427

第三节 财务管理428

第四节 储运管理429

第五节 经营管理433

第十四篇 财政 税务434

第一章 财税体制434

第一节 财政体制434

第二节 税收体制435

第二章 财政收入437

第一节 明代至民国时期财政收入437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县财政收入438

第三章 财政支出441

第一节 清及民国时期县财政支出441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县财政支出442

第四章 税收448

第一节 农业税收448

第二节 工商税收454

第五章 财税管理461

第一节 财政管理461

第二节 税务管理463

第十五篇 金融466

第一章 机构466

第一节 当铺 钱庄466

第二节 信用合作社467

第三节 银行468

第四节 保险公司469

第二章 货币469

第一节 种类469

第二节 流通472

第三章 存款473

第一节 单位存款474

第二节 个人储蓄存款475

第四章 贷款478

第一节 民间借贷478

第二节 工业贷款479

第三节 商业贷款480

第四节 农业贷款481

第五节 固定资产贷款482

第五章 金融管理484

第一节 现金管理484

第二节 工资基金管理484

第三节 基建资金管理485

第四节 结算486

第五节 金银管理487

第六节 侨汇解付487

第六章 代理发行债券488

第一节 公债488

第二节 国库券488

第七章 保险489

第一节 承保489

第二节 理赔490

第十六篇 城乡建设第一章 县城建设491

第一节 道路 桥涵491

第二节 供水 排水 供电495

第三节 公共建筑496

第四节 住宅建筑500

第五节 环境卫生501

第六节 城区绿化502

第二章 乡村建设504

第一节 乡镇政府驻地建设504

第二节 村庄建设507

第三章 公园景点建设511

第一节 公园建设511

第二节 景点建设512

第四章 建筑业513

第一节 建筑队伍513

第二节 建筑设计514

第三节 施工设备514

第四节 建筑技术515

第五章 环境保护517

第一节 环境污染517

第二节 污染治理518

第三节 水土流失治理519

第六章 管理521

第一节 管理机构521

第二节 规划管理521

第三节 工程质量管理522

第四节 建筑市场管理523

第五节 房产管理523

第十七篇 土地管理526

第一章 地籍管理526

第一节 土地调查526

第二节 土地分等定级528

第三节 确权发证529

第二章 土地开发529

第一节 荒地开垦529

第二节 围海造地530

第三节 宅地开发利用530

第三章 建设用地管理531

第一节 国家建设用地管理531

第二节 集体建设用地管理532

第三节 个人建房用地管理533

第四章 土地监察534

第一节 违章用地清查534

第二节 执法检查535

第十八篇 经济管理536

第一章 经济计划管理536

第一节 管理体制536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实施537

第二章 统计管理540

第一节 调查统计540

第二节 监督管理542

第三节 资料汇编542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543

第一节 市场管理543

第二节 企业登记545

第三节 商标广告管理547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548

第四章 物价管理549

第一节 物价变动550

第二节 商品比价555

第三节 检查监督559

第五章 标准 计量560

第一节 度量标准561

第二节 计量器具管理562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562

第十九篇 政党56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罗源县地方组织565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党的组织与活动565

第二节 中共罗源县委568

第三节 历次党的代表大会573

第四节 县委重大活动576

第五节 组织建设586

第六节 宣传教育589

第七节 统一战线592

第八节 纪律检查595

第九节 信访598

第十节 民族事务599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罗源县地方组织600

第一节 组织沿革600

第二节 主要活动601

第二十篇 政权 政协603

第一章 五代至民国政权机关603

第一节 五代至清政权机关603

第二节 民国县政府612

第二章 人民代表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618

第一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618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619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622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626

第三章 人民政府627

第一节 县苏维埃政府627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627

第三节 政务纪略632

第四节 基层政权636

第四章 政协罗源县委员会637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会议637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议639

第三节 工作机构641

第四节 主要活动641

第二十一篇 公安 司法第一章 民国时期警察司法645

第一节 警政646

第二节 民国时期审判648

第三节 民国时期监狱看守648

第二章 公安649

第一节 机构649

第二节 打击反动势力649

第三节 打击刑事犯罪活动652

第四节 治安管理652

第五节 户籍管理656

第六节 消防656

第七节 监所看守658

第三章 检察659

第一节 机构659

第二节 刑事检察659

第三节 经济检察661

第四节 法纪检察661

第五节 监所检察662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663

第四章 审判663

第一节 机构663

第二节 刑事审判664

第三节 民事审判665

第四节 经济审判666

第五节 行政审判666

第六节 执行666

第七节 申诉复查667

第五章 司法行政667

第一节 机构667

第二节 法制教育668

第三节 调解669

第四节 律师事务670

第五节 公证671

第二十二篇 社会团体672

第一章 工人团体672

第一节 民国时期工会672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工会673

第二章 农渔民团体676

第一节 农会 渔会676

第二节 农民协会676

第三节 贫协会 贫代会677

第三章 青少年团体678

第一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678

第二节 少年先锋队681

第三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682

第四章 妇女团体682

第一节 妇女运动委员会682

第二节 妇女联合会683

第五章 工商团体685

第一节 商会685

第二节 同业公会686

第三节 工商业联合会687

第四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688

第五节 消费者协会688

第六章 科教卫生团体689

第一节 科技团体689

第二节 教育团体690

第三节 卫生团体691

第七章 其他团体691

第一节 归侨台属联谊团体692

第二节 对外友好团体693

第三节 自治会 后援会694

第四节 残疾人联合会694

第五节 计划生育协会694

第二十三篇 民政696

第一章 优待抚恤696

第一节 支前拥军696

第二节 国家抚恤698

第三节 群众优待699

第四节 国家补助700

第五节 荣誉褒扬701

第二章 安置701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701

第二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702

第三节 移民安置702

第三章 救济704

第一节 灾害救济704

第二节 困难救济705

第四章 社会福利707

第一节 孤寡老人供养707

第二节 孤儿、弃婴收养708

第三节 残疾人安置709

第四节 麻风、精神病人收容治疗709

第五章 建设扶持710

第一节 老革命根据地建设710

第二节 扶持贫困地区712

第六章 其他民政事务714

第一节 收容遣送714

第二节 婚姻登记714

第三节 地名管理715

第二十四篇 劳动人事717

第一章 工人717

第一节 劳动就业717

第二节 劳动管理719

第三节 劳动保护722

第二章 职官 干部724

第一节 人员编制724

第二节 干部队伍725

第三节 人员管理728

第三章 工资福利731

第一节 工资制度731

第二节 工资改革、调整732

第三节 奖金 津贴735

第四节 福利待遇737

第四章 离休 退休 退职739

第一节 干部离休739

第二节 退休740

第三节 退职742

第五章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743

第一节 动员安置743

第二节 就业安排743

第二十五篇 军事745

第一章 驻军745

第一节 宋至清驻军745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746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驻军747

第二章 地方武装748

第一节 地方武装领导机关748

第二节 地方武装力量751

第三章 兵役754

第一节 保丁、募兵、征兵制754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755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756

第四节 预备役制756

第四章 民兵757

第一节 组织建设757

第二节 军事训练758

第三节 政治教育758

第四节 重要活动759

第五节 民兵代表大会760

第五章 军事设施761

第一节 明清时期军事设施761

第二节 民国时期军事设施763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军事设施763

第六章 重要兵事764

第一节 明清时期兵事764

第二节 民国时期兵事765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兵事770

第二十六篇 教育772

第一章 私塾 县学 书院 社学772

第一节 私塾772

第二节 县学773

第三节 书院773

第四节 社学774

第二章 幼儿教育774

第一节 托儿所774

第二节 幼儿园774

第三章 小学教育777

第一节 学校设置777

第二节 学制 课程780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781

第四节 教研活动781

第五节 普及初等教育782

第四章 普通中学教育782

第一节 学校设置782

第二节 学制 课程785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786

第四节 教研活动787

第五章 中等专业职业教育788

第一节 中等专业教育788

第二节 职业教育789

第六章 成人教育790

第一节 农民教育790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792

第三节 干部业余教育792

第四节 其它业余教育793

第七章 教师794

第一节 队伍794

第二节 待遇794

第三节 培训796

第八章 机构 经费 设施797

第一节 管理机构797

第二节 教育经费798

第三节 教育设施799

第二十七篇 科技802

第一章 机构 队伍802

第一节 管理机构802

第二节 科研推广服务机构802

第三节 四级农科网805

第四节 科技队伍805

第二章 科技普及807

第一节 宣传教育807

第二节 培训 咨询808

第三节 交流 考察809

第三章 科技研究与应用810

第一节 农业科研810

第二节 林业科研812

第三节 渔业科研813

第四节 工业科技814

第五节 水利、交通科研815

第六节 卫生科技816

第七节 气象地震科技816

第四章 科研成果817

第一节 获奖项目817

第二节 科技论著819

第五章 管理820

第一节 科研项目管理820

第二节 科研成果管理821

第三节 经费管理821

第二十八篇 文化822

第一章 群众文化822

第一节 文化馆站与活动场所822

第二节 文化活动825

第三节 民间文艺826

第二章 文艺创作829

第一节 文学829

第二节 艺术830

第三章 戏剧831

第一节 演出团体831

第二节 演出活动833

第四章 电影 广播 电视834

第一节 电影834

第二节 广播835

第三节 电视836

第五章 报刊 报道837

第一节 报刊837

第二节 新闻报道838

第六章 图书 档案 史志编纂839

第一节 图书839

第二节 档案840

第三节 史志编纂841

第七章 文物842

第一节 历史文物842

第二节 革命文物846

第八章 管理848

第一节 管理机构848

第二节 文化市场管理848

第三节 文物管理849

第二十九篇 医药卫生850

第一章 机构 队伍850

第一节 机构850

第二节 队伍853

第二章 防疫卫生854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854

第二节 公共卫生855

第三章 疫病防治856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856

第二节 寄生虫病和地方病防治859

第四章 妇幼保健860

第一节 妇女保健860

第二节 儿童保健862

第五章 医疗864

第一节 医疗护理技术864

第二节 医疗设备867

第三节 医疗制度868

第六章 药材 药品870

第一节 地产药材870

第二节 药品加工与制造870

第七章 管理871

第一节 医政管理871

第二节 药政管理873

第三十篇 体育874

第一章 传统体育874

第一节 武术874

第二节 游泳875

第三节 龙舟竞渡875

第四节 舞龙灯875

第五节 登山875

第六节 仲秋架 毛竹鹞876

第二章 群众体育876

第一节 职工体育876

第二节 农民体育877

第三节 老年体育878

第三章 学校体育879

第一节 幼儿体育879

第二节 小学体育879

第三节 中学体育880

第四章 体育竞赛881

第一节 县级运动会881

第二节 单项竞赛882

第三节 参加地(市)级以上比赛882

第五章 机构 队伍884

第一节 管理机构884

第二节 队伍885

第六章 设施 经费885

第一节 体育设施885

第二节 体育经费887

第三十一篇 畲族888

第一章 族称 迁徙888

第一节 族称演变888

第二节 迁徙889

第二章 人口891

第一节 数量891

第二节 分布892

第三章 生产893

第一节 狩猎893

第二节 采捕894

第三节 农耕895

第四节 纺织895

第五节 传统副业896

第四章 文化897

第一节 山歌897

第二节 民间故事899

第三节 武术899

第四节 舞蹈 音乐900

第五节 剪纸 刺绣900

第五章 风俗901

第一节 服饰901

第二节 饮食902

第三节 居住903

第四节 婚嫁904

第五节 乌饭节905

第六节 待客礼俗905

第七节 图腾崇拜906

第六章 畲族事务909

第一节 建立畲族乡909

第二节 培养畲族干部909

第三节 识别和恢复畲民族成份910

第四节 实行特殊照顾政策910

第五节 扶持畲村建设910

第三十二篇 民风习俗911

第一章 民风911

第一节 勤劳节俭911

第二节 重农轻艺912

第三节 诚实厚道913

第四节 好客拘礼913

第五节 乐善好施913

第六节 热心公益事业914

第七节 尊师重教915

第二章 习俗915

第一节 家庭 宗族915

第二节 生活习俗917

第三节 生产经商习俗920

第四节 人生习俗923

第五节 岁时节令926

第六节 交际930

第三章 民间信仰与禁忌931

第一节 民间信仰931

第二节 禁忌936

第三十三篇 宗教937

第一章 道教937

第一节 沿革937

第二节 道观938

第二章 佛教939

第一节 沿革939

第二节 寺庵940

第三章 天主教946

第一节 传播946

第二节 教堂946

第四章 基督教947

第一节 传播947

第二节 教堂947

第五章 机构团体948

第一节 管理机构948

第二节 宗教团体948

第三十四篇 方言950

第一章 语音950

第一节 声韵调系统950

第二节 连读音变951

第三节 文白异读956

第四节 同音字963

第二章 词汇991

第三章 语法1009

第一节 词语配搭1009

第二节 语法例句1010

第四章 标音举例1018

第一节 谚语标音1018

第二节 歌谣标音1021

第三节 故事标音1023

第三十五篇 人物1025

第一章 人物传1025

第二章 人物表1048

第一节 历代进士名表1048

第二节 仕外人物表1052

第三节 烈士名表1062

第四节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名表1086

第五节 劳动模范、先进人物名表1091

限外辑要1096

第一章 经济1096

第一节 农业1096

第二节 工业1098

第三节 交通 邮电1100

第四节 商业 外贸1101

第五节 财政 金融1102

第六节 基本建设1103

第七节 罗源湾开发区1104

第八节 松山围垦工程1105

第二章 政治1106

第一节 中共罗源县委主要活动1106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主要工作1109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施政纪略1112

第四节 政协罗源县委员会主要工作1115

第三章 社会发展1120

第一节 科技1120

第二节 教育1121

第三节 文化 广播电视1122

第四节 卫生 体育1123

第五节 人口1124

第六节 人民生活1124

第七节 精神文明建设1125

附录1132

一、历代《罗源县志》序1132

二、诏书1138

三、碑记1139

四、政论 诗文1142

五、文件辑选1151

修志始末1154

《罗源县志》编修审定机构成员名单1156

1998《罗源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游文良主编;黄宏纲(执行),罗源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8 北京:方志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罗甸县志(1994 PDF版)
罗甸县志
1994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罗次县志  4( PDF版)
罗次县志 4
罗次县志  3( PDF版)
罗次县志 3
罗源县地名录(1982 PDF版)
罗源县地名录
1982
罗江县志  2(1976 PDF版)
罗江县志 2
1976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平罗县志(1996 PDF版)
平罗县志
1996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罗山县志(1987 PDF版)
罗山县志
1987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沁源县志(1996 PDF版)
沁源县志
1996 北京:海潮出版社
湟源县志(1993 PDF版)
湟源县志
1993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门源县志(1993 PDF版)
门源县志
1993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万源县志(1996 PDF版)
万源县志
1996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罗田县志(1998 PDF版)
罗田县志
1998 北京:中华书局
凌源县志(1995 PDF版)
凌源县志
1995 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
罗定县志(1994 PDF版)
罗定县志
1994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罗平县志(1995 PDF版)
罗平县志
1995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