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市志》求取 ⇩

1

凡例1

总述1

大事记7

第一篇 建置区划第一章 建置沿革44

第一节 沿革44

第二节 境域变迁48

第三节 县(市)治51

第二章 行政区划和基层村社53

第一节 晚清、民国时期53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59

第三章 乡镇66

第一节 镇66

第二节 乡68

第二篇 自然环境第一章 地质78

第一节 地层78

第二节 构造79

第三节 矿藏80

第四节 地震80

第二章 地貌81

第一节 地貌特征81

第二节 地貌类型81

第三章 气候84

第一节 四季特征84

第二节 气象要素86

第三节 气象灾害90

第四章 水文92

第一节 水系河流92

第二节 地表水 地下水93

第三节 水文特征94

第五章 土壤95

第一节 分类与分布95

第二节 肥力99

第六章 野生生物101

第一节 动物101

第二节 植物102

第七章 环境保护106

第一节 环境管理106

第二节 环境监测107

第三节 污染治理109

第三篇 人口112

第一章 人口规模112

第一节 人口总量112

第二节 人口分布114

第二章 人口变动115

第一节 机械变动115

第二节 自然变动116

第三章 人口构成118

第一节 民族118

第二节 性别119

第三节 年龄119

第四节 文化程度121

第五节 职业122

第六节 家庭122

第七节 婚姻123

附:仪征市人口姓氏125

第四章 人口控制126

第一节 计划生育126

第二节 优生优育127

第四篇 经济综述第一章 发展概况130

第一节 工农业产值130

第二节 社会总产值132

第三节 国民生产总值132

第四节 国民收入 积累与消费132

第五节 经济效益134

第二章 产业结构与投资135

第一节 产业结构135

第二节 建设投资136

第三章 经济体制改革138

第一节 农村138

第二节 城市138

第五篇 农业144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144

第一节 土地改革144

第二节 农业集体化146

第三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148

第二章 生产条件148

第一节 劳动力148

第二节 土地 农业区划149

第三节 农业机具150

第三章 种植业152

第一节 作物种类 耕作制度152

第二节 产量 产值 费用153

第三节 种子156

第四节 栽培技术157

第五节 植物保护160

第六节 土壤 肥料161

第四章 林特业162

第一节 林木162

第二节 蚕桑164

第三节 果树166

第四节 茶叶166

第五节 花卉166

第五章 畜禽业167

第一节 家畜167

第二节 家禽169

第三节 兔 蜂170

第四节 疫病防治170

第六章 副业171

第一节 蔬菜171

第二节 草席 苇席172

第三节 药材173

第四节 麻 烟草173

第七章 渔业173

第一节 水产资源173

第二节 养殖174

第三节 捕捞174

第八章 农业机构 场圃175

第一节 机构175

第二节 场圃176

第六篇 水利182

第一章 江堤182

第一节 变迁182

第二节 治理182

第二章 河道183

第一节 干河184

第二节 支河185

第三章 塘 坝 水库186

第一节 塘186

第二节 坝187

第三节 水库187

第四章 涵闸189

第一节 中型涵闸189

第二节 小型涵闸190

第五章 农田排灌191

第一节 水车排灌191

第二节 机电排灌192

第三节 井灌194

第六章 农田治理195

第一节 丘陵山区195

第二节 平原圩区195

第七章 防汛抗旱196

第一节 机构196

第二节 重大抗灾纪要196

第八章 水政管理197

第一节 机构197

第二节 工程管理198

第三节 治水政策199

附:仪征民工参加境外水利工程纪要199

第七篇 工业205

第一章 经济成分205

第一节 私营工业205

第二节 全民工业(含公私合营)206

第三节 集体工业206

第四节 全民集体合营工业207

第二章 纺织工业207

第一节 轧花208

第二节 棉(化纤)纺织208

第三节 缫丝 丝织 毛纺织209

第四节 无纺织 印染209

第三章 机械工业210

第一节 农业机具及配件210

第二节 工业机械及配件212

第三节 通用机械及配件212

第四章 冶金工业213

第一节 冶炼213

第二节 有色金属压延214

第三节 黑色金属压延214

第五章 汽车船舶工业214

第一节 汽车制造、修理215

第二节 船舶修造215

第六章 电气、电子器件制造工业215

第一节 电动机216

第二节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216

第三节 照明器具及家用电器件217

第四节 电子器具及元件217

第七章 化学工业218

第一节 化肥 农药218

第二节 塑料制品219

第三节 化纤原料219

第四节 其他化工产品219

第八章 建材工业220

第一节 砖瓦220

第二节 砂石220

第三节 水泥及其制品221

第四节 其他建筑材料221

第九章 食品工业222

第一节 粮油加工222

第二节 饮料酿造223

第三节 副食品加工224

第十章 服装、造纸、印刷、编织等工业224

第一节 服装、制鞋、制革225

第二节 造纸、印刷、纸制品225

第三节 草席及木竹制品226

第四节 日用金属、玻璃制品226

第五节 文教工艺品227

第六节 自来水、煤球227

第十一章 工业管理228

第一节 行政管理228

第二节 企业管理229

第三节 管理体制改革232

第十二章 工厂选介233

第一节 重点工厂简介233

第二节 市属独立核算工厂名录238

第八篇 交通 邮电 供电第一章 漕运 盐运242

第一节 运道242

第二节 漕运243

第三节 盐运243

第二章 陆路交通245

第一节 公路245

第二节 桥梁248

第三节 运输工具248

第四节 客运 货运249

第三章 水路交通252

第一节 航道252

第二节 港口 渡口252

第三节 船舶253

第四节 客运 货运254

第四章 交通管理256

第一节 管理机构256

第二节 运输管理256

第三节 路政、航政管理256

第四节 安全监理257

第五章 邮电257

第一节 邮电机构258

第二节 邮政259

第三节 电信261

第六章 供电263

第一节 发电263

第二节 供电264

第三节 用电265

第四节 供、用电管理266

第九篇 商业270

第一章 商业体制270

第一节 经济成份270

第二节 机构设置272

第二章 粮油购销276

第一节 收购276

第二节 销售279

附:饲料销售281

第三章 生产资料购销282

第一节 煤炭 石油282

第二节 金属材料 机电产品283

第三节 化工原料及制品283

第四节 木材 建材284

第五节 肥料 农药284

第六节 农具 农机285

第四章 农副产品收购286

第一节 棉花 麻类286

第二节 蚕茧 茶叶287

第三节 草席 苇席287

第四节 猪、禽、蛋及水产品287

第五节 畜产品288

附:废旧物资收购288

第五章 生活消费品购销289

第一节 日用工业品289

第二节 副食品292

第六章 药材、药品购销294

第一节 经营体制、规模294

第二节 中药材购销295

第三节 中西药品购销296

第七章 饮食服务296

第一节 饮食业296

第二节 服务业297

第八章 商品储运298

第一节 粮食储运298

第二节 其他商品仓储300

第九章 对外贸易301

第一节 外贸经营301

第二节 出口商品302

第十章 集市贸易304

第一节 集市形式304

第二节 贸易货物305

第三节 农贸市场建设305

第十一章 公司、商场(店)、社选介306

第十篇 在仪部、省属企业第一章 仪征化纤工业联合公司310

第一节 建设情况310

第二节 生产设施312

第三节 生产配套设施312

第四节 生活、文化设施314

第二章 华兴建设公司315

第一节 概况315

第二节 施工316

第三节 生活、文化设施317

第三章 其他企业317

第一节 南京港第六港务公司317

第二节 仪征输油站318

第三节 江海航运公司船厂318

第十一篇 综合经济管理第一章 经济计划管理320

第一节 管理机构320

第二节 基本建设管理320

第三节 物资管理321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322

第一节 管理机构322

第二节 市场管理322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323

第四节 合同、商标、广告管理324

第三章 物价管理325

第一节 价格变化325

第二节 管理与检查329

第四章 计量管理331

第一节 度量衡制度及器具演变331

第二节 工商计量管理332

第三节 计量器具生产与管理333

第五章 土地管理333

第一节 机构与法规333

第二节 土地占用334

第六章 统计336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336

第二节 报表与汇编337

第三节 调查与分析338

第七章 审计339

第一节 审计机构339

第二节 审计项目339

第十二篇 财政金融第一章 财政342

第一节 财政机构342

第二节 财政体制343

第三节 财政收支344

第四节 财政管理350

第五节 公产管理351

第二章 税收352

第一节 税收机构352

第二节 农业赋、税353

第三节 工商各税359

第四节 工商税稽征管理367

第三章 金融368

第一节 金融机构368

第二节 货币370

第三节 贷款、存款372

第四节 金融管理376

第五节 侨汇 债券377

第四章 保险378

第一节 机构378

第二节 业务379

第十三篇 城乡建设 建筑业第一章 城乡建设规划382

第一节 勘察与测绘382

第二节 县(市)域规划383

第三节 城市规划383

第四节 乡(镇)村规划383

第二章 城市建设384

第一节 城池形成与演变384

第二节 道路 桥梁385

第三节 广场 路灯 公共交通387

第四节 供排水设施387

第五节 园林 绿化388

第六节 环境卫生设施389

第七节 房屋建设389

第三章 集镇村庄建设390

第一节 集镇建设390

第二节 村庄建设394

第四章 城乡建设管理395

第一节 机构395

第二节 建设工程管理396

第三节 公房管理397

第五章 建筑业398

第一节 队伍 机构398

第二节 设计施工399

第三节 设备400

第十四篇 党派社团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仪征县(市)地方组织402

第一节 机构402

第二节 党代表会议和县(市)委主要工作407

第三节 组织建设411

第四节 宣传教育415

第五节 纪律检查416

第六节 统一战线417

第七节 地方党史419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仪征县地方组织419

第一节 组织419

第二节 活动420

附:汪伪国民党仪征县地方组织421

第三章 其他党派仪征县(市)地方组织421

第一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 中国民主促进会421

第二节 中国青年党 中国民主社会党421

第四章 社团422

第一节 工人团体422

第二节 农民团体424

第三节 妇女团体425

第四节 青少年团体426

附:伪仪征县青年团428

第五节 工商团体428

第六节 医卫团体429

第七节 其他团体429

第十五篇 政权 政协第一章 议会432

第一节 民国议政机构432

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参议会433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433

第一节 代表选举433

第二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434

第三节 县、市人民代表大会435

第四节 常设机构438

第三章 政府439

第一节 县衙 民国县政府439

附:汪伪政权443

第二节 人民政府443

第四章 基层政权450

第一节 民国时期区乡政权450

第二节 解放后基层政权451

第五章 人民政协452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452

第二节 机构设置454

第三节 主要活动455

第十六篇 军事第一章 武装458

第一节 驻军458

第二节 地方武装460

第三节 民间武装464

附一:日本军及其暴行464

附二:伪军466

第二章 兵役467

第一节 旧时兵役467

第二节 人民兵役467

第三章 民兵469

第一节 组织469

第二节 活动469

第三节 训练470

第四章 战事471

第一节 古代战事471

第二节 近代战事472

第三节 现代战事474

第十七篇 治安司法第一章 公安480

第一节 机构480

第二节 社会治安481

第三节 户籍管理483

第四节 消防484

第五节 监所看守484

第二章 检察484

第一节 机构484

第二节 刑事检察485

第三节 经济检察486

第四节 法纪检察486

第五节 监所检察486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487

第三章 审判487

第一节 机构487

第二节 审判制度488

第三节 刑事审判489

第四节 民事审判491

第五节 经济审判493

第六节 申诉复查493

第四章 司法行政494

第一节 法制宣传494

第二节 律师494

第三节 公证495

第四节 民事调解495

第十八篇 劳动人事第一章 公职人员498

第一节 民国政警人员498

第二节 人民干部队伍499

第三节 干部管理500

第二章 职工503

第一节 用工形式503

第二节 就业安置504

第三节 职工队伍506

第四节 劳动管理507

第五节 劳保 安全508

第三章 工资 福利509

第一节 俸薪509

第二节 工资509

第三节 福利513

第十九篇 民政第一章 优抚安置516

第一节 拥军优抚516

第二节 复员安置520

第二章 救灾救济521

第一节 救灾521

第二节 救济522

第三节 扶贫522

第三章 社会福利523

第一节 孤寡、残疾人收养523

第二节 农村“五保”524

第三节 福利生产524

第四章 婚姻、殡葬、地名管理525

第一节 婚姻管理525

第二节 殡葬管理525

第三节 地名管理526

第五章 信访 侨务526

第一节 信访526

第二节 侨务527

第二十篇 教育第一章 旧式教育530

第一节 州、县学530

第二节 书院531

第三节 私塾531

附一:明、清代仪征籍进士名录532

附二:八股文试卷534

附三:试帖诗试卷535

第二章 幼儿教育535

第一节 事业概况535

第二节 学制 课程535

第三章 小学教育536

第一节 规模布局536

第二节 学制 课程549

第四章 普通中学教育551

第一节 规模布局551

第二节 学制 课程552

第三节 教材 教学554

第四节 人才输送554

第五章 中等专业、职业及高等教育555

第一节 中等专业、职业学校555

第二节 职业技术学校556

第三节 电视大学557

第六章 成人教育558

第一节 扫盲和初等教育558

第二节 中等和高等教育558

第七章 教师 教学研究559

第一节 教师队伍559

第二节 教师待遇559

第三节 教师培训560

第四节 教学研究561

第八章 经费 设施 管理562

第一节 经费562

第二节 设施563

第三节 管理563

第二十一篇 科学技术第一章 科技组织566

第一节 管理机构566

第二节 科研机构567

第三节 技术推广指导机构567

第四节 学术团体568

第二章 科技队伍570

第一节 人员分布570

第二节 职称评定570

第三章 科技普及与技术推广572

第一节 科普活动572

第二节 技术推广574

第四章 科技成果576

第一节 古代成果576

第二节 现代成果576

附:在外地邑人科技成果580

第五章 气象、水文、地震测报582

第一节 气象测报582

第二节 水文测报583

第三节 地震测报584

第二十二篇 文化第一章 文化事业单位586

第一节 文化馆、站586

第二节 影剧院、场587

第三节 图书馆、室588

第四节 书店588

第五节 文艺表演团体589

第六节 档案馆、室589

第七节 方志编修机构590

第二章 文艺 学术590

第一节 文学590

第二节 艺术592

第三节 学术593

第四节 学派 团体594

第三章 报刊 广播 电视595

第一节 报纸595

第二节 刊物596

第三节 广播596

第四节 电视597

第四章 文物597

第一节 古迹遗址597

第二节 出土文物599

第五章 著作600

第一节 邑人著作选目600

第二节 咏(记)仪征诗文选602

第二十三篇 卫生第一章 卫生机构、队伍618

第一节 医疗机构618

第二节 防疫保健机构621

第三节 卫生技术队伍622

第二章 医疗622

第一节 医疗技术622

第二节 医疗设备624

第三章 疾病防治625

第一节 血吸虫病防治625

第二节 常见传染病防治626

第三节 地方病及其他疾病防治628

第四节 预防接种与计划免疫629

第五节 疾病监测630

第四章 卫生保健632

第一节 卫生运动632

第二节 食品卫生632

第三节 饮水卫生633

第四节 妇幼保健633

第五节 学校卫生634

第六节 劳动卫生634

第五章 管理和经费635

第一节 医政管理635

第二节 药政管理636

第三节 经费636

第六章 医疗制度636

第一节 公费、统筹医疗637

第二节 劳保医疗637

第三节 农村合作医疗637

第二十四篇 体育第一章 体育活动640

第一节 学校体育640

第二节 社会体育642

第二章 体育队伍、设施、管理643

第一节 体育队伍643

第二节 体育设施645

第三节 管理与经费645

第三章 体育比赛645

第一节 主要比赛645

第二节 比赛成绩646

第二十五篇 民情民俗第一章 人民生活652

第一节 农民生活652

第二节 市民生活654

第二章 风俗655

第一节 岁时习俗655

第二节 礼仪习俗657

第三节 生产习俗660

第四节 生活习俗661

第五节 新风尚663

第六节 陋习664

第三章 宗教 神祗665

第一节 佛教665

第二节 道教666

第三节 基督教 天主教666

第四节 伊斯兰教666

第五节 神祗666

第四章 帮会 会道门668

第一节 帮会668

第二节 会道门669

第五章 民谚 歌谣 传说669

第一节 民谚669

第二节 民谣672

第三节 民歌674

第四节 民间传说681

第二十六篇 方言第一章 语音687

第一节 声韵调系统687

第二节 主要特点688

第三节 内部差异688

第四节 同音字汇689

第二章 词汇705

第一节 词汇特点705

第二节 方言词汇选录706

第三章 语法711

第一节 语法特点711

第二节 言语举例713

第二十七篇 人物第一章 传记718

第二章 简介754

第三章 烈士英名录762

编后记767

编修机构和人员名单769

1994《仪征市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仪征市市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4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