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讲解 上》求取 ⇩

上册1

第一章 总论1

一、《内经》的成书年代、沿革及其基本内容1

(一)《内经》成书的年代1

(二)《内经》的书名与变革4

(三)《内经》的基本内容6

二、《内经》的基本学术思想7

(一)物质运动的恒动观8

1.“气”是物质世界万物的本源8

2.“气”的运动及其基本形式9

(二)物质运动的规律性10

1.阴阳对立统一规律10

2.五行生克乘侮规律12

(三)人与自然的整体观15

1.自然界是生命的源泉15

2.人与自然变化的关系17

(四)人体的整体观20

1.脏腑组织的内在联系20

2.生命活动的对立统一22

三、《内经》的理论体系24

(一)阴阳五行学说24

(二)脏象学说26

(三)经络学说28

(四)病机学说29

(五)病证学说30

(六)诊法学说31

(七)治则学说33

(八)养生学说34

(九)运气学说35

四、学习《内经》的方法36

(一)了解字义音读37

(二)联系有关内容38

(三)联系后世医学38

(四)联系临床实践39

(五)参阅各家注本40

第二章 人与自然45

一、生命的唯物观46

(一)人类生命源于自然界46

(二)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47

(三)生命在于运动49

(四)生命的运动形式49

二、天人相应的整体观52

(一)人气与天气相通52

(二)五脏之气与天地、阴阳、四时、五气相应54

(三)经脉与四时、五气相应55

(四)顺应四时阴阳的重要性58

(五)适应寒暑的生理变化60

(六)人体与昼夜阴阳相应62

(七)人体气血盛衰与日月相应63

(八)阳气的昼夜消长规律67

(九)气候因素的致病作用68

(十)正邪消长的昼夜节律69

(十一)营卫运行的昼夜节律72

三、人类是自然界的主人75

四、《内经》的自然观75

第三章 阴阳五行学说80

一、阴阳学说80

(一)阴阳总纲81

(二)四时阴阳之气的运动变化规律86

(三)四时阴阳、寒热的变化规律87

(四)四时阴阳的消长90

(五)三阴三阳的划分91

(六)三阴三阳与六气的关系93

(七)三阴三阳的离合关系96

(八)三阴三阳气血多少的常数99

(九)阴阳分主内外、虚实的规律100

(十)阴阳的普遍存在102

(十一)阴阳的可分性103

(十二)阴阳的性质和作用105

(十三)阴阳对立统一的例证107

(十四)天地阴阳之气的升降转化110

(十五)清阳浊阴升降失常的病变112

(十六)阳气的重要性114

(十七)清阳浊阴的升降出入116

(十八)阴精与阳气的主要功能和关系117

(十九)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118

(二十)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122

(二十一)阴阳偏盛偏衰的病变125

(二十二)阴阳偏胜的症状及预后126

(二十三)味、形、气、精的阴阳互用关系128

(二十四)壮火、少火与元气的关系131

(二十五)脉象的阴阳类别133

(二十六)药物性味的阴阳属性135

二、五行学说137

(一)五行、阴阳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139

(二)天、地、人之间的五行联系142

(三)天地形气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143

(四)五气的生成和常变144

(五)五行气运的相生规律149

(六)五行气运的相克规律152

(七)五行气运的相乘相侮155

(八)五行乘侮对疾病的影响156

(九)五行气运不独主一时159

(十)五行的亢害承制160

(十一)五行气运具有维持自然平衡的作用162

(十二)五常之气太过不及的发病情况165

(十三)五行生克与疾病的传变166

(十四)五行气运失常与疾病的关系167

(十五)五郁的治疗法则171

(十六)因时制宜的重要性174

(十七)时令气候的五行生克与疾病的转归177

(十八)结合四时五行进行诊治的意义179

第四章 藏象学说185

一、脏腑186

(一)五脏功能与形体组织、四时阴阳的关系186

(二)十二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195

(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202

(四)肺为各脏之长203

(五)肾为水脏、主津液代谢204

(六)脾居中土,灌溉四傍,不独主时205

(七)肝主藏血207

(八)脏气的分布和作用208

(九)五脏之间的相互作用210

(十)五脏与五液的关系211

(十一)五脏与五气的关系212

(十二)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214

(十三)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216

(十四)奇恒之府与传化之腑的生理特点219

(十五)五脏与六腑的配合关系220

(十六)五脏的相克关系和与五体的联系224

(十七)三焦的部位和功用226

(十八)四海功能及所主腧穴230

(十九)五脏与七窍的正常生理关系232

(二十)目与脏腑的内在联系235

(二十一)脉、髓、筋、血、气与目、脑、节、心肺的所属关系236

二、气血精神238

(一)精、气、津、液、血、脉的生成和功用238

(二)神的产生及其物质基础241

(三)神的思维发展过程245

(四)血气精神的重要作用247

(五)营卫的生成和功能249

(六)宗气的生成和功用255

(七)真气的生成和输布257

(八)津液的生成和功用259

(九)食物精微的输布260

三、人体生长发育与寿夭264

(一)胚胎发育情况264

(二)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265

(三)寿夭与先后天的关系272

第五章 经络学说278

一、经络的概念与功用279

(一)经脉与络脉的区别279

(二)经络的生理功能281

(三)经络的重要意义283

二、十二经脉285

(一)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285

(二)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286

(三)十二经脉的循行和主病287

三、奇经八脉的循行和主病305

第六章 病因病机学说316

一、病因316

(一)外内病因分类316

(二)病因与病位的差异319

二、发病324

(一)邪与正在发病中的关系324

(二)四时发病规律326

(三)疫邪致病331

(四)内伤与情志发病333

(五)劳伤致病337

(六)六淫七情的发病规律338

(七)宿邪合并新感发病339

(八)阳明外感、太阴内伤的发病规律340

三、病机341

(一)外邪的传变与病理341

(二)邪伤五体的病变343

(三)五气致病的特点346

(四)六气相胜的病变348

(五)六淫致病综述353

(六)病机十九条359

(七)九气致病的病理特点367

(八)虚实的概念373

(九)五实五虚的症状和预后374

(十)阴阳虚实内外寒热的病理376

(十一)阴阳病理综述379

(十二)血气病理综述383

(十三)四海有余不及的病变387

(十四)五脏病理及病证388

(十五)六腑病理及病证394

(十六)脏腑病变的综述397

(十七)痈疽的形成410

1986《黄帝内经讲解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郭仲夫主编 1986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