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中国电影》
作者 | 倪震,单玎,王海洲等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03 |
出版时间 | 1994(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106010189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440406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21世纪前夕:转型期的中国电影1
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文化转型3
二 电影体制改革的前提:确立新的文化精神14
三 电影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发展电影生产力23
四 电影改革是一项复杂、错综的系统工程33
第二章建立完善的中国电影市场37
一 50年代中国电影体制的建立过程38
二 80年代电影体制改革的三次浪潮43
三 1993年对电影发行体制的全面改革及其趋向50
四 困境、目标、潜力和电影市场的出路59
五 电影在综合文化市场面前67
第三章困境和希望:中国电影制片业的矛盾75
一 中国电影制片体制的现状和改革措施77
二 制片企业仍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90
三 发展电影制片业的新思路:探索多元化的制片格局96
第四章主旋律电影与时代精神115
一 主旋律:民族电影与国家形象的标志115
二 主旋律:从理想到现实119
三 主旋律:意识形态策略与艺术价值、观赏价值130
四 主旋律: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140
第五章娱乐片的复兴和演变149
一 娱乐片:文化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149
二 三次高潮与三次对话154
三 娱乐片:艺术和技术变革的日新月异164
四 中国电影呼唤自己的大明星180
五 我们的娱乐片能走向亚洲市场吗?185
第六章中国艺术电影之再定位191
一 戛纳堕落了吗:艺术电影界定及其当代整合化趋势192
二 “第五代”的辉煌成就及其跟电影体制的悖论195
三 现状与对策(Ⅰ):发行放映与资金199
四 现状与对策(Ⅱ):创作路线与政策保护204
五 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艺术电影之再定位206
第七章电影、电视、录像三位一体时代的到来209
一 第一次浪潮:电视冲击波210
二 第二次浪潮:录像冲击波221
三 电子媒介时代的电影(Ⅰ)233
四 电子媒介时代的电影(Ⅱ)240
第八章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电影的汇流与冲突251
一 历史的简略回顾251
二 合拍电影事业的建立——改革开放的产物254
三 合拍片的负面效应和文化审视257
四 两岸三地电影文化长远合作的趋势与前景264
第九章电影教育:跨世纪的人才建设工程276
一 处在改革之中的电影教育事业277
二 影视教育体制和布局的再规划283
三 信息革命时代的来临和我国影视人才类型与知识结构289
四 影视高等教育和人文科学理论建设296
结束语301
1994《改革与中国电影》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倪震,单玎,王海洲等著 1994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国情与改革
- 1991 北京:海洋出版社
-
- 中国改革与世界前景
- 1989 北京:时事出版社
-
- 中国电影·电视
- 1999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
- 中国流通改革与发展
- 1995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 改革与中国企业文化
- 1989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
- 1990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 改革中的财政与财政改革
- 1994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
- 外国史上的改革与改革家
- 1986 重庆:重庆出版社
-
- 市场经济与中国改革
- 1999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 中国土地管理与改革
- 1994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
- 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
- 1990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
- 1994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 中国金融改革与创新
- 1997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 中国工业改革与国际经验
- 1987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