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杂文史论》
作者 | 姜振昌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46 |
出版时间 | 1995(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020021581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433121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绪论 崛起在尴尬的时代夹缝中1
引言 现代杂文基本成就评估1
一 时代的杂文意识和杂文的时代意识5
二 忧愤、骚动中的抉择16
三 深井出旺泉21
第一章 “城头变幻大王旗”——“五四”杂文在默默耕耘中勃兴28
第一节 辉煌的开端:先行者的足迹28
第二节 “人性的解放”与“五四”杂文的社会性批判37
第三节 文体意识:朦胧中的自觉与自觉中的朦胧48
第二章 从块垒的组合到扇面的分化(上)——语丝派的形成与杂文的深化53
第一节 邂逅与选择53
第二节 社会性批评的深入和政治参与意识的强化61
第三节 “语丝文体”:对艺术真谛的领悟73
第三章 从块垒的组合到扇面的分化(下)——语丝派的分化与三大流派的形成86
第一节 雪崩何处?86
第二节 鲁迅(派):独立不倚,奋然前行91
第三节 周作人派:“言志”意识的强化与迷误99
第四节 林语堂派:从“讽刺”到“幽默”105
第五节 三水分流的个性演示: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的主观意向分析110
第四章 三十年代杂文:在冲突中递嬗行进116
第一节 压制与冲决压制之间118
第二节 论争,杂文发展的导向135
第三节 反杂文作家的“塞”与“行”149
第五章 “形象化”系统——鲁迅杂文的三个艺术世界157
第一节 “杂文形象”的艺术本质蕴含159
第二节 赤裸裸的自己170
第三节 曲笔:议论形式的根本艺术特征180
第六章 “鲁迅风”的活力与“活鲁迅”的风范——“孤岛”杂文概观190
第一节 民族的命运和战士的箭镞191
第二节 “各师成心,其异如面”198
第三节 承继观念的执著与超越意识的跃动205
第七章 解放区作家的窘迫和尴尬——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杂文运动210
第一节 与鲁迅精神的契合:消不掉的杂文情结210
第二节 循循善诱的思想文化批评215
第三节 行为失范和意识误区里的谏诤警示220
第四节 历史不了情:批判杂文运动的精神备忘225
第八章 战争激流和作家之舟——从抗战到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杂文创作流向描述233
第一节 战时杂文的“共时态”旋律233
第二节 历史:杂文的对象和契机244
第三节 艺术格调的承继与变异250
第九章 聂绀弩:大器晚成,透发新声260
第一节 深情与思想260
第二节 勇气与才气270
第三节 “乱真”与新变277
附录 中国现代杂文史事编年281
后记345
1995《中国现代杂文史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姜振昌著 1995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现代中国文学史
- 1986 长沙:岳麓书社
-
- 中国现代杂文百家百论
- 1999
-
- 中国现代文学史
- 1979
-
- 中国现代史论文集
- 1986
-
- 中国现代史论文集
- 1988.06
-
- 横向经济联合咨询手册
- 1987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
- 中国现代杂文史
- 1987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
- 中国现代报告文学史论
- 1990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
- 冰上圆舞曲
- 1988 郑州:黄河文艺出版社
-
- 中国现代文学史论
- 1996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中国新民主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1991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中国现代文学史论集
- 1998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 中国现代史论文摘编
- 1984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集
- 1982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 中国现代散文史
- 1988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