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陶瓷材料手册》求取 ⇩

第一节概述1

一、新型陶瓷的概念1

二、新型陶瓷与传统陶瓷的区别1

三、新型陶瓷的分类2

第二节新型陶瓷的特性与应用3

第三节新型陶瓷的工艺技术现状及展望4

一、新型陶瓷的工艺技术现状4

二、新型陶瓷展望6

第一节概述7

第二节晶体结构8

一、晶体8

二、配位数和配位多面体8

(一)配位数8

(二)配位多面体9

三、鲍林规则9

四、离子晶体10

五、共价晶体11

六、金属晶体11

七、典型晶体结构类型11

(一)金刚石结构11

(二)石墨结构11

(三)NaCl型结构11

(四)CsCl型结构11

(五)β-ZnS(闪锌矿)型结构12

(六)α-ZnS(纤锌矿)型结构12

(七)CaF2(萤石)型结构12

(八)TiO2(金红石)型结构13

(九)CdI2(碘化镉)型结构13

(十)α-A12O3(刚玉)型结构14

(十一)CaTiO3(钙钛矿)型结构14

(十二)MgA12O4(尖晶石)型结构15

八、硅酸盐晶体结构16

第三节晶体的表面和界面17

一、晶界17

二、陶瓷晶界与金属晶界的比较18

三、陶瓷晶界18

(一)固体的界面18

(二)晶界结构19

第四节晶体结构缺陷19

一、点缺陷19

(一)分类19

(二)点缺陷反应方程式21

二、线缺陷22

三、面缺陷23

四、体缺陷23

第五节材料状态23

一、结晶态24

二、多晶态24

三、非晶态25

四、状态图*相图+++25

第一节概述28

一、原料分类28

二、天然矿物原料28

第二节原材料的评价29

一、成分评价29

二、结构评价29

三、粒度及形貌评价29

(一)粒度29

(二)形貌30

第三节 超细粉制备技术30

一、传统法30

二、非传统法31

第四节矿物原料33

一、粘土33

(一)高岭石族矿物33

(二)蒙脱石族矿物38

(三)伊利石族矿物40

二、长石40

(一)长石的晶体结构40

(二)长石的化学组成41

三、石英41

(一)石英的晶体结构42

(二)石英的化学组成43

四、滑石44

(一)滑石的晶体结构44

(二)滑石的化学组成45

五、碳酸盐矿物45

(一)菱镁矿45

(二)方解石46

(三)碳酸锶46

(四)碳酸钡47

六、氧化镁47

七、萤石47

八、含锂矿物48

(一)种类48

(二)含锂矿物的性能和用途49

第五节氧化物原料49

一、氧化铝49

(一)氧化铝的多晶型49

(二)α-A12O3的晶型结构50

(三)氧化铝变体的物理化学性质50

(四)氧化铝的制备方法50

二、氧化锆52

(一)氧化锆的多晶型52

(二)氧化锆的物理化学性质52

(三)氧化锆的制备方法52

三、二氧化钛53

(一)二氧化钛的多晶型53

(二)金红石晶体结构53

(三)二氧化钛的性质54

(四)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54

四、氧化铍55

(一)氧化铍的晶体结构55

(二)氧化铍的性质55

(三)氧化铍的制备方法55

五、其它几种主要金属氧化物56

(一)三氧化二铁56

(二)二氧化锡56

(三)氧化锌56

(四)氧化镍56

(五)氧化铅56

(六)五氧化二铌56

(七)锰的氧化物57

(八)氧化铬57

(九)氧化钴57

(十)复合氧化物57

六、稀土氧化物58

(一)稀土元素的原子构造58

(二)稀土元素氧化物的物理化学性质58

第六节非氧化物原料59

一、分类59

(一)类金属难熔化合物60

(二)非金属难熔化合物60

(三)金属间互相结合的金属互化物60

二、碳化物62

(一)碳化物62

(二)碳化钛65

(三)碳化硼65

(四)碳化硅66

三、氮化物67

(一)氮化物的晶体结构67

(二)氮化物的制备方法67

(三)氮化硼68

(四)氮化铝69

(五)氮化硅70

四、硼化物71

(一)硼化物的晶体结构71

(二)硼化物的制备方法71

(三)硼化物的性质与用途71

(四)硼化锆71

五、硅化物72

(一)硅化物的结构72

(二)硅化物的制备方法72

(三)硅化物的性质和用途73

(四)二硅化钼*MoSi2+++73

第七节辅助原料74

一、电子浆料74

(一)一般要求74

(二)银浆的制备74

(三)银-钯浆的制备75

(四)金-钯浆的制备75

二、粘合剂75

(一)干法成型用粘合剂76

(二)挤压成型用粘合剂76

(三)热压铸成型用粘合剂76

(四)轧膜成型用粘合剂76

(五)流延成型用粘合剂77

(六)注浆和车坯成型用粘合剂77

三、陶瓷金属化封接浆料78

第一节坯料配方与坯料制备82

一、坯料配方82

二、坯料制备84

第二节成型89

一、注浆成型89

二、热压铸成型89

三、干压成型91

四、等静压成型93

(一)湿式等静压成型93

(二)干式等静压成型93

(三)热等静压成型93

(四)等静压成型的特点93

五、挤压成型93

六、注射成型94

七、轧膜成型95

八、流延成型96

九、其它成型方法98

(一)纸带成型法98

(二)滚压成型法98

(三)印刷成型法98

(四)喷涂成型法99

(五)爆炸成型法99

第三节干燥与排塑99

一、干燥99

二、排塑100

第四节烧结103

一、烧结机理103

二、烧成制度105

三、影响烧结的主要因素105

四、烧结方法108

(一)常压烧结108

(二)热压烧结108

(三)热等静压烧结110

(四)无包套热等静压烧结110

(五)反应热压烧结110

(六)气氛烧结111

(七)反应烧结111

(八)超高压、超高温烧结112

(九)化学气相沉积法112

(十)溅射法112

(十一)电火花烧结法113

第五节陶瓷的金属化与封接113

一、陶瓷的金属化113

(一)被银法工艺113

(二)钼锰法工艺114

(三)电镀、浸锡工艺115

二、陶瓷的封接115

(一)陶瓷封接类型116

(二)陶瓷封(焊)接方法116

(三)陶瓷封接的形式119

第六节陶瓷的加工120

一、概述120

二、切削加工121

三、磨削加工121

四、研磨与抛光123

五、粘弹性流动加工125

六、磨料喷射加工125

七、激光加工127

八、超声波加工129

九、其它加工方法130

(一)EMG加工法130

(二)MEEC加工法130

(三)电子束加工130

第一节原料制备的设备131

一、细磨设备131

(一)滚筒式球磨机131

(二)振动磨机134

(三)行星式研磨机135

(四)行星式振动磨机136

(五)气流粉碎机136

(六)搅拌球磨机140

二、造粒、练泥设备142

(一)喷雾干燥机142

(二)真空练泥机145

三、其它设备147

(一)混合搅拌机147

(二)压滤机(榨泥机)150

(三)泥浆泵153

四、筛分与除铁设备154

(一)筛分设备154

(二)除铁设备156

第二节成型机械159

一、热压铸机159

二、摩擦压力机161

三、自动压片机162

四、液压成型机163

五、挤压成型机166

六、轧膜成型机168

七、等静压成型机169

(一)工作原理169

(二)湿式等静压机169

(三)干式等静压机171

(四)注意事项171

八、热等静压成型机171

九、注射成型机172

十、流延成型机173

十一、离心注浆机175

(一)离心注浆单机175

(二)压力注浆系统176

第三节热工设备177

一、间歇式窑炉177

(一)电炉177

(二)高温倒焰窑195

(三)梭式窑197

(四)钟罩式窑201

二、连续式窑203

(一)隧道窑203

(二)高温推板窑206

(三)辊道窑207

(四)高温步进式烧结窑210

(五)抽送风系统211

三、窑炉辅助设备215

(一)推车机215

(二)工业计算机控制218

(三)发热元件218

(四)热工测量220

(五)压力测量仪表223

(六)窑具和耐火材料223

四、窑炉设计、制造单位228

第四节精加工设备229

一、切割机和切片机229

(一)切割机229

(二)切片机229

二、磨床229

(一)外圆磨床229

(二)内圆磨床230

(三)平面磨床231

(四)无心外圆磨床231

(五)珩磨机床232

三、研磨机床233

四、抛光机233

第一节概述234

第二节氧化物陶瓷235

一、氧化铝陶瓷235

(一)概述235

(二)氧化铝陶瓷的制造工艺236

(三)氧化铝陶瓷的性能与用途240

二、氧化锆陶瓷240

(一)概述240

(二)氧化锆粉末的制备240

(三)高纯超细氧化锆粉末的制备242

(四)氧化锆陶瓷的制造工艺243

(五)氧化锆陶瓷的性能与用途243

三、氧化铍陶瓷244

(一)氧化铍陶瓷的制造工艺244

(二)氧化铍陶瓷的性能与用途246

四、氧化镁陶瓷247

(一)氧化镁陶瓷的制造工艺247

(二)氧化镁陶瓷的性能与用途248

五、氧化锡陶瓷248

(一)氧化锡陶瓷的制造工艺248

(二)氧化锡陶瓷的性能与用途248

六、二氧化硅(石英)陶瓷249

(一)概述249

(二)二氧化硅陶瓷的制造工艺249

(三)二氧化硅玻璃的性能与用途249

七、莫来石陶瓷250

(一)概述250

(二)莫来石陶瓷的制造工艺250

(三)莫来石陶瓷的性能与用途253

第三节氮化物陶瓷253

一、氮化硅陶瓷253

(一)概述253

(二)氮化硅陶瓷的制造工艺254

(三)氮化硅陶瓷的性能与用途256

二、氮化铝陶瓷258

(一)概述258

(二)氮化铝陶瓷的制造工艺258

(三)氮化铝陶瓷的性能与用途259

三、氮化硼陶瓷260

(一)概述260

(二)氮化硼陶瓷的制造工艺260

(三)氮化硼陶瓷的性能与用途261

四、氮化钛陶瓷262

(一)氮化钛陶瓷的制造工艺262

(二)氮化钛陶瓷的性能与用途263

五、赛隆(Sialon)陶瓷263

(一)概述263

(二)赛隆陶瓷的晶体结构263

(三)赛隆陶瓷的制造工艺263

(四)赛隆陶瓷的性能与用途264

第四节碳化物陶瓷264

一、碳化硅陶瓷265

(一)概述265

(二)碳化硅陶瓷的制造工艺266

(三)碳化硅陶瓷的性能与用途268

二、碳化钛陶瓷269

(一)碳化钛陶瓷的制造工艺269

(二)碳化钛陶瓷的性能与用途269

三、碳化硼陶瓷270

(一)概述270

(二)碳化硼陶瓷的制造工艺270

(三)碳化硼陶瓷的性能与用途270

四、其它碳化物陶瓷270

(一)晶体结构特征271

(二)制造工艺271

(三)性能与用途271

第五节硼化物陶瓷272

一、概述272

二、硼化物粉料的制备272

三、硼化物陶瓷的制造工艺272

四、硼化物陶瓷的性能与用途273

五、硼化锆陶瓷273

(一)二硼化锆粉末的制备273

(二)二硼化锆陶瓷的制造工艺274

(三)二硼化锆陶瓷的性能与用途274

第六节硅化物陶瓷274

一、概述274

二、硅化物粉末的制备275

三、二硅化钼陶瓷276

(一)概述276

(二)二硅化钼粉料的制备276

(三)二硅化钼陶瓷的制造工艺276

(四)二硅化钼陶瓷的性能与用途276

第七节透明氧化铝陶瓷277

一、概述277

二、透明氧化铝陶瓷的制造工艺278

(一)工艺控制278

(二)工艺方法279

三、透明氧化铝陶瓷的性能与用途280

第八节氧化铀陶瓷280

一、概述280

二、UO2粉末的制备281

(一)AUC流程制粉法281

(二)ADU流程制粉法282

(三)干法制粉法*IDR流程+++283

三、氧化铀陶瓷的制造工艺284

四、氧化铀陶瓷的性能与用途286

第一节概述287

一、功能陶瓷的定义287

二、功能陶瓷的分类287

三、功能陶瓷的性能和工艺特征289

第二节绝缘陶瓷290

一、概述290

(一)绝缘陶瓷的分类290

(二)绝缘陶瓷的性能要求290

二、镁质瓷291

(一)概述291

(二)滑石瓷292

(三)镁橄榄石瓷293

(四)堇青石瓷294

(五)镁铝尖晶石瓷295

三、氧化铝陶瓷295

(一)概述295

(二)氧化铝陶瓷的制造工艺要点296

(三)氧化铝陶瓷的性能与用途296

四、莫来石瓷297

(一)概述297

(二)莫来石瓷的合成工艺297

(三)莫来石瓷的性能与用途298

五、氮化物陶瓷298

(一)氮化铝陶瓷298

(二)氮化硼陶瓷299

六、其它绝缘陶瓷299

第三节电真空陶瓷299

一、概述299

二、低损耗滑石瓷299

(一)低损耗滑石瓷的制造工艺299

(二)低损耗滑石瓷的性能与用途300

三、镁橄榄石瓷301

(一)镁橄榄石瓷的制造工艺301

(二)镁橄榄石瓷的性能与用途301

四、锆英石陶瓷302

(一)锆英石陶瓷的制造工艺302

(二)锆英石陶瓷的性能与用途302

五、氧化铝陶瓷302

(一)氧化铝陶瓷的制造工艺302

(二)氧化铝陶瓷的性能与用途303

六、氧化铍陶瓷304

(一)氧化铍陶瓷的制造工艺304

(二)氧化铍陶瓷的性能与用途304

七、氮化硼陶瓷305

(一)氮化硼陶瓷的制造工艺305

(二)氮化硼陶瓷的性能与用途305

第四节电介质陶瓷306

一、电介质陶瓷的基本性能306

(一)电学性能306

(二)力学性能310

(三)热学性能310

二、半导体瓷介电容器310

(一)概述310

(二)半导体瓷介电容器制造工艺要点311

(三)半导体瓷介电容器的性能与用途312

三、高压陶瓷电容器313

(一)概述313

(二)高压陶瓷电容器制造工艺313

(三)高压陶瓷电容器的性能与用途315

四、微波介质陶瓷315

(一)概述315

(二)介质谐振器316

(三)微波集成电路基片318

(四)衰减材料(衰减瓷)319

五、独石陶瓷电容器321

(一)概述321

(二)独石陶瓷电容器的制造工艺321

(三)独石陶瓷电容器的性能与用途323

六、高频电容器陶瓷324

(一)概述324

(二)金红石瓷325

(三)钛酸钙瓷和钙钛硅瓷325

(四)钛酸镁瓷326

(五)钛锶铋瓷327

七、铁电陶瓷328

(一)铁电陶瓷的主要特性328

(二)铁电陶瓷制造工艺要点331

八、反铁电陶瓷335

(一)概述335

(二)反铁电陶瓷的晶体结构特征335

(三)反铁电陶瓷的制造工艺337

(四)反铁电陶瓷的性能与用途337

第五节压电陶瓷338

一、压电陶瓷的基本特性338

(一)压电陶瓷的结构与压电效应338

(二)压电振子的谐振特性339

(三)压电振子的振动模式339

二、压电陶瓷的性能340

(一)通性340

(二)三元系压电陶瓷的性能341

(三)压电陶瓷的型号规格及主要性能342

三、压电陶瓷的组成347

(一)钛酸铅陶瓷347

(二)锆钛酸铅压电陶瓷347

(三)三元系压电陶瓷348

(四)压电陶瓷的改性及实用配方348

四、压电陶瓷的制造工艺350

五、压电陶瓷的应用351

(一)应用实例352

(二)压电陶瓷的生产单位356

第六节磁性陶瓷357

一、概述357

二、磁性陶瓷的基本特性358

三、铁氧体的制造工艺362

四、铁氧体的种类及其应用364

(一)软磁铁氧体364

(二)硬磁铁氧体365

(三)旋磁铁氧体366

(四)矩磁铁氧体368

(五)压磁铁氧体368

五、新型铁氧体材料369

(一)磁泡铁氧体薄膜材料369

(二)磁性铁氧体单晶材料371

(三)非晶磁性材料371

(四)磁性薄膜材料372

(五)吸波材料375

第七节敏感陶瓷377

一、热敏电阻瓷377

(一)热敏电阻瓷的分类及命名377

(二)热敏电阻瓷的基本特性378

(三)陶瓷热敏电阻材料380

(四)热敏电阻的应用385

(五)型号规格及生产单位387

二、压敏陶瓷389

(一)压敏陶瓷的基本特性389

(二)氧化锌压敏陶瓷391

(三)其它压敏电阻瓷398

三、气敏陶瓷400

(一)概述400

(二)典型的半导体式气敏陶瓷403

(三)半导体式气敏陶瓷元件的应用406

(四)接触燃烧式可燃气体气敏陶瓷407

(五)氧敏传感器陶瓷408

(六)硫化物系传感器陶瓷412

四、湿敏陶瓷413

(一)概述413

(二)湿敏陶瓷的制造工艺415

(三)湿敏陶瓷的性能416

(四)湿敏陶瓷的检测421

(五)湿敏陶瓷的应用422

(六)湿敏陶瓷的研制单位422

五、力敏陶瓷423

(一)概述423

(二)力敏陶瓷的应用423

(三)力敏陶瓷的研制单位425

六、光敏陶瓷426

(一)概述426

(二)光敏电阻瓷的制造工艺427

(三)光敏电阻器的应用430

第一节概述432

一、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定义432

二、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命名432

三、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分类432

四、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基本特性434

(一)高比强度和高比模量434

(二)性能的可设计性434

(三)性能的各向异性435

(四)破坏的非灾难性435

(五)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性能设计435

第二节颗粒补强陶瓷基复合材料437

一、概述437

二、颗粒复合增韧的复合原则437

三、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性能438

(一)综合性能438

(二)氮化硅-碳化硅复合陶瓷的性能440

第三节金属陶瓷442

一、概述442

二、金属陶瓷的制造工艺442

三、金属陶瓷的性能与用途443

(一)金属陶瓷的性能443

(二)金属陶瓷的用途445

第四节氧化锆相变增韧陶瓷446

一、概述446

(一)氧化锆的晶相转化446

(二)氧化锆的增韧机理447

(三)氧化锆增韧陶瓷的显微结构448

二、氧化锆增韧陶瓷的制造工艺要点448

三、各种氧化锆增韧陶瓷(ZTC)449

(一)部分稳定氧化锆陶瓷(PSZ)449

(二)四方氧化锆多晶体陶瓷(TZP)450

(三)氧化锆增韧氧化铝陶瓷(ZTA)450

(四)氧化锆增韧莫来石陶瓷(ZTM)451

(五)氧化锆增韧氮化硅陶瓷451

(六)晶须补强或颗粒弥散相变增韧复合陶瓷452

四、氧化锆增韧陶瓷的性能与用途453

(一)氧化锆增韧陶瓷的性能453

(二)氧化锆增韧陶瓷的用途454

第五节纤维补强陶瓷基复合材料455

一、概述455

二、纤维补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制造工艺455

(一)工艺流程455

(二)普通制造工艺456

(三)制造新工艺457

三、各种纤维补强陶瓷基复合材料459

(一)金属纤维补强陶瓷基复合材料459

(二)陶瓷纤维补强陶瓷基复合材料459

(三)纤维(晶须)补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462

第六节复合材料用补强剂463

一、概述463

二、陶瓷纤维(晶须)的制造工艺463

(一)熔融法463

(二)晶体生长法464

(三)前驱体法464

(四)化学转化法465

(五)气相沉积法466

三、陶瓷纤维(晶须)的力学性能467

四、陶瓷纤维(晶须)的种类469

(一)硼纤维469

(二)碳纤维与石墨纤维(晶须)470

(三)氧化铝纤维(晶须)472

(四)氧化锆纤维474

(五)碳化硅纤维(晶须)475

(六)氮化硼纤维477

(七)氮化硅纤维(晶须)478

(八)钛酸钾纤维(晶须)479

(九)石英纤维480

(十)复合陶瓷纤维480

(十一)其它纤维或晶须481

第七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无损检测482

一、概述482

二、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482

(一)标准试验方法483

(二)质量控制试验483

三、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和寿命预报484

(一)无损检测484

(二)寿命预报485

第一节多孔陶瓷487

一、多孔陶瓷的分类487

二、多孔陶瓷制品的微观结构488

三、多孔陶瓷的制造工艺489

(一)成孔方法489

(二)坯料制备490

(三)成型和烧成490

四、多孔陶瓷的性能491

(一)主要性能指标491

(二)各种因素对其性能的影响493

(三)国内外多孔陶瓷的性能494

五、多孔陶瓷的用途495

(一)液体过滤495

(二)气体过滤496

(三)散气496

(四)扩散、渗透和吸附方面的应用496

第二节蜂窝陶瓷497

一、蜂窝陶瓷的制造工艺497

二、蜂窝陶瓷的性能499

三、蜂窝陶瓷的用途501

第三节泡沫陶瓷(前驱体法)502

一、泡沫陶瓷的种类502

二、泡沫陶瓷的制造工艺503

三、泡沫陶瓷的性能504

四、泡沫陶瓷的用途506

第四节滚压波纹陶瓷507

一、滚压波纹陶瓷的制造工艺507

(一)卷绕滚压波纹陶瓷507

(二)卷绕压纹矩形波纹陶瓷507

(三)固定式滚压波纹陶瓷507

二、滚压波纹陶瓷的性能508

三、滚压波纹陶瓷的用途508

(一)陶瓷换热器509

(二)陶瓷填料510

(三)催化剂载体510

第五节孔梯度陶瓷511

一、概述511

二、孔梯度陶瓷的制造工艺511

(一)阶梯状孔梯度陶瓷511

(二)连续状孔梯度陶瓷513

(三)陶瓷纤维膜孔梯度陶瓷513

(四)集束状陶瓷膜孔梯度陶瓷514

三、孔梯度陶瓷的性能514

四、孔梯度陶瓷的用途515

第六节多孔功能陶瓷材料516

一、多孔湿敏陶瓷516

(一)概述516

(二)多孔陶瓷湿敏元件的制造工艺517

(三)多孔陶瓷湿敏元件的特性518

(四)多孔陶瓷湿敏元件的用途520

二、多孔PTCR半导瓷材料520

第七节多孔陶瓷的性能检测522

一、多孔陶瓷孔道直径试验方法522

二、多孔陶瓷透气度试验方法522

三、多孔陶瓷渗透率试验方法523

第一节概述525

第二节生物惰性陶瓷526

一、氧化铝陶瓷526

(一)原料的选择526

(二)氧化铝生物陶瓷的加工526

(三)氧化铝生物陶瓷的性能526

(四)氧化铝生物陶瓷的临床应用526

二、单晶材料527

(一)氧化铝单晶的特性527

(二)氧化铝单晶的生产工艺527

(三)氧化铝单晶材料的临床应用528

三、玻璃陶瓷528

(一)玻璃陶瓷的生产工艺528

(二)玻璃陶瓷的结构与性能528

(三)玻璃陶瓷的临床应用529

第三节生物活性陶瓷529

一、生物活性玻璃529

(一)生物活性玻璃的类型与组成529

(二)生物活性玻璃的制造工艺529

(三)生物活性玻璃的结构与性能529

(四)生物活性玻璃的临床应用530

二、羟基磷灰石陶瓷530

(一)羟基磷灰石陶瓷的制造工艺530

(二)羟基磷灰石的性能530

(三)羟基磷灰石陶瓷的临床应用531

三、磷酸三钙陶瓷531

(一)磷酸三钙的制备531

(二)多孔性磷酸三钙陶瓷的特性531

(三)磷酸三钙陶瓷的用途531

第四节医用陶瓷531

一、医疗陶瓷532

(一)医疗陶瓷的类型532

(二)医疗陶瓷的应用532

二、诊断陶瓷532

三、其它医用陶瓷533

第一节概述536

第二节Na-β-氧化铝陶瓷536

一、Na-β-氧化铝陶瓷的导电机理536

二、Na-△3-氧化铝陶瓷的制造工艺537

三、Na-β-氧化铝陶瓷的性能与用途538

第三节氧化锆导电陶瓷538

一、概述538

二、氧化锆导电陶瓷的制造工艺539

三、氧化锆导电陶瓷的性能与用途539

第四节铬酸镧导电陶瓷540

一、概述540

二、铬酸镧导电陶瓷的制造工艺540

三、铬酸镧导电陶瓷的性能与用途541

第五节其它导电陶瓷541

一、氧化钍导电陶瓷541

二、氧化铈导电陶瓷542

第一节概述543

第二节常用的红外辐射陶瓷546

一、碳化硅系红外辐射陶瓷546

二、氧化锆系红外辐射陶瓷547

三、铁-锰-镍-钴-铜系红外辐射陶瓷548

四、红外辐射陶瓷的制造工艺549

(一)原料处理549

(二)成型550

(三)烧成550

第三节红外辐射陶瓷涂料551

一、红外辐射陶瓷填料551

(一)常温红外辐射陶瓷填料551

(二)中低温红外辐射陶瓷填料551

(三)中高温红外辐射填料552

二、红外辐射陶瓷涂料粘结剂552

(一)红外辐射陶瓷涂料粘结剂的特性552

(二)红外辐射陶瓷涂料粘结剂的分类和性能552

三、红外辐射陶瓷涂料的制造工艺554

(一)红外辐射陶瓷涂料的配方554

(二)原料的处理555

(三)红外辐射填料的合成555

(四)影响红外辐射率的因素556

四、熔融型红外辐射陶瓷涂料556

(一)铝热法涂覆工艺557

(二)搪瓷底釉工艺557

(三)电弧等离子喷涂工艺557

五、新型红外辐射陶瓷涂料558

第四节红外辐射陶瓷涂料的性能558

一、红外辐射陶瓷涂料的性能558

二、新型红外辐射陶瓷涂料的性能559

第五节红外辐射陶瓷的应用559

一、红外辐射陶瓷在加热干燥技术上的应用559

二、红外辐射陶瓷在航天、军事及其它方面的应用561

(一)航天器用热控红外辐射陶瓷涂料561

(二)红外辐射陶瓷在军事方面的应用561

(三)红外辐射陶瓷在其它方面的应用561

第一节概述563

一、热喷涂陶瓷涂层的种类563

(一)氧化铝涂层564

(二)氧化铝-氧化钛涂层564

(三)氧化钛涂层564

(四)氧化铬涂层565

(五)氧化锆涂层565

(六)火焰喷涂陶瓷棒涂层565

(七)碳化钨涂层565

(八)碳化铬涂层566

二、喷涂陶瓷粉末粒度和制备方法566

(一)陶瓷粉末粒度566

(二)喷涂陶瓷粉末的制备方法566

第二节陶瓷涂层喷涂设备566

一、等离子喷涂设备567

(一)等离子喷枪567

(二)送粉器568

(三)控制系统568

(四)直流电源568

(五)供气和冷却水系统569

二、粉末火焰喷涂设备569

三、火焰棒材喷涂设备570

第三节陶瓷涂层喷涂工艺570

一、基体表面预处理570

(一)净化处理570

(二)粗化处理571

二、等离子喷涂工艺过程573

三、涂层的后处理573

四、涂层表面精加工573

第四节陶瓷涂层的性能检测及其性能573

一、涂层厚度测量574

(一)显微镜断面测厚法574

(二)磁性测厚法574

(三)涡流测厚法574

二、涂层强度测量575

(一)涂层粘结强度测量575

(二)涂层剪切强度测量576

三、涂层硬度测量576

四、涂层气孔率、假比重、体积密度的测量577

五、部分陶瓷材料的涂层性能577

(一)陶瓷棒涂层的性能577

(二)等离子喷涂氧化物涂层的性能578

第五节陶瓷涂层的应用580

一、热障涂层580

二、耐磨、耐腐蚀涂层581

(一)耐磨粒磨损涂层581

(二)耐纤维和丝线磨损涂层581

(三)耐微振磨损涂层581

(四)耐冲蚀涂层581

(五)耐化学腐蚀涂层582

三、尺寸的恢复582

四、在电器工业上的应用582

五、间隙控制涂层582

第一节纳米材料586

一、概述586

二、纳米尺寸效应586

三、纳米材料的特性587

四、纳米固体的制备方法587

五、纳米复合材料587

六、纳米颗粒复合陶瓷材料的性能590

七、纳米陶瓷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前景590

第二节梯度材料591

一、概述591

二、梯度材料的制造工艺592

(一)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法)592

(二)物理气相沉积法(CVD法)592

(三)物理、化学气相溶合法592

(四)喷射法592

(五)等离子喷射法592

(六)激光光束烧结法593

(七)薄膜积层法593

(八)自发热反应法*SHS法+++593

(九)HIP烧结法593

(十)粒子排列烧结法593

三、梯度材料性能评价技术593

(一)热冲击性能593

(二)热疲劳性能593

(三)无损检测热应力593

(四)高温高速回转试验594

四、梯度材料的设计595

第三节智能材料596

一、概述596

二、智能材料的研制机制596

三、灵巧结构596

四、环境智能建材596

五、生物体智能材料597

六、智能材料的发展前景597

第四节环境调和材料598

一、概述598

二、净化材料598

三、再循环材料599

四、增进健康的材料599

(一)远红外陶瓷材料599

(二)常温远红外材料600

(三)抗菌材料600

第一节力学性能601

一、强度601

(一)抗弯强度601

(二)抗拉强度601

(三)抗压强度602

(四)冲击强度602

二、弹性模量602

三、硬度603

四、断裂韧性604

五、热冲击605

六、磨损605

七、静疲劳606

八、动疲劳606

九、蠕变607

(一)概述607

(二)蠕变的测量607

第二节热性能608

一、热容和比热608

(一)概述608

(二)比热的测量609

二、热导率610

(一)概述610

(二)热导率的测量610

三、热膨胀系数612

(一)概述612

(二)热膨胀系数的测量613

四、熔点615

五、蒸气压616

(一)概述616

(二)蒸气压的测量617

第三节化学性能617

一、化学稳定性617

二、氧化618

三、还原618

四、溶解619

五、分解620

六、化学稳定性的测试方法621

第四节电性能622

一、电导率622

二、半导体陶瓷材料电阻率的测量622

三、快离子导体陶瓷材料电导率的测量623

四、介电常数及介质损耗626

(一)概述626

(二)陶瓷材料介电常数及介质损耗角正切的测量627

五、压电常数630

(一)概述630

(二)压电常数的测量631

第五节 无损检测632

一、浸透检测632

二、射线检测632

三、超声波检测633

四、声学显微镜检测633

五、光学显微镜检测633

六、声发射检测(AE)634

第六节可靠性评价及寿命预测634

一、可靠性评价634

二、寿命预测635

第七节热分析635

一、概述635

二、热分析636

附录一新型陶瓷标准目录(部分)638

附录二国内外从事新型陶瓷教学、科研和生产单位选录641

附录三常用物理量及单位(部分)650

附录四常用单位及换算653

主要参考文献654

1996《新型陶瓷材料手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钦征骑主编 1996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陶瓷材料性能导论(1984 PDF版)
陶瓷材料性能导论
1984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陶瓷材料物理性能(1980 PDF版)
陶瓷材料物理性能
1980
陶瓷资料( PDF版)
陶瓷资料
氧化锡陶瓷材料( PDF版)
氧化锡陶瓷材料
国家建委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技术情报研究所
陶瓷材料概论  下(1995 PDF版)
陶瓷材料概论 下
1995 台湾:晓园出版社
陶瓷机械手册(1991 PDF版)
陶瓷机械手册
1991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陶瓷-金属复合材料(1995 PDF版)
陶瓷-金属复合材料
1995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电子陶瓷材料(1990 PDF版)
电子陶瓷材料
1990 徐氏基金会
新型陶瓷(1993 PDF版)
新型陶瓷
1993 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
新型陶瓷刀具(1987 PDF版)
新型陶瓷刀具
1987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陶瓷装饰材料学(1985 PDF版)
陶瓷装饰材料学
1985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膨胀珍珠岩(1974 PDF版)
膨胀珍珠岩
1974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陶瓷材料概论  上(1995 PDF版)
陶瓷材料概论 上
1995 台湾:晓园出版社
氮化硼陶瓷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1982 PDF版)
氮化硼陶瓷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198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陶瓷材料研究方法(1980 PDF版)
陶瓷材料研究方法
1980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