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戏剧年鉴 1985 总第5卷》求取 ⇩

文化部艺术局的贺信2

预祝好戏连台(唐瑜)2

(一)专栏(广东省艺术节)2

歌广东首届艺术节(杨应彬)3

开拓进取的新起步——广东省艺术节戏剧述评(郭秉箴)4

发奋图强 开拓进取——广东省艺术节戏剧观后感(林泽生)14

地方题材戏剧创作的新收获——评广东省艺术节演出的四个新编历史剧(华永建)21

广东省艺术节改革声中报丰收(吴其琅彭寿辉)25

广东首届艺术节留下美好记忆(吴其琅彭寿辉)27

本届艺术节大兴艺术人才协作(耘声)29

从广东省艺术节看剧坛新人(崔山)30

省艺术节剧目舞美新颖独特(紫篁)32

牡丹亭(舞剧)34

剧目·剧情简介·剧评·创作谈34

神镐(童话剧)38

红线女独唱会45

玩具交响曲(话剧)49

万金与千金(采茶戏)58

独目父母官(粤剧)60

南方的风(话剧)62

人生路(粤北采茶戏)71

三脱状元袍(粤剧)77

丘逢甲(广东汉剧)79

袁崇焕(粤剧)89

特区人(话剧)95

木偶奇遇记(木偶剧)106

冼夫人(粤剧)108

金龙银凤(潮剧)112

海角情天(粤剧)116

自由女(琼剧)119

招工记(琼剧)120

乞儿世家(粤剧)126

南国的风(话剧)130

铁公鸡新传(花朝戏)139

袁崇焕(潮剧)143

皮影专场151

奥赛罗(话剧)155

秋月娟娟(粤剧)163

蛇与花(轻歌剧)167

广东省话剧团改为广东话剧院170

广州粤剧团赴新加坡演出170

(二)大事记170

汕头市举行专业剧团戏剧创作会议170

香港炉峰乐苑曲艺演唱团访粤170

广东潮剧团赴泰、新、港演出171

潮剧《张春郎削发》搬上银幕171

广东汉剧院举办《振兴广东汉剧》展览172

著名戏剧家黄佐临在穗作学术报告172

日本“鼓童”演出队访穗172

湛江市召开戏剧创作规划会议173

纪念黄桂珠、罗恒报从艺五十周年173

广宁县粤剧团获“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173

美籍华裔戏剧家杨世彭在穗作学术报告173

肇庆地区召开专业剧团工作会议174

广东话剧院召开话剧创作座谈会174

肇庆地区召开戏剧创作会议174

省艺术研究所召开剧本讨论会174

《广东省戏剧年鉴》的代表出席全国年鉴编纂经验交流会175

我省戏剧家参加纪念“西南剧展”四十周年座谈会175

尝试滑稽粤剧175

香港八和会馆访问团来穗176

小剧种学术讨论会在穗举行176

福建省话剧团来粤演出176

省剧协成立创作室177

肇庆地区开办戏曲演员培训班177

春季粤剧唱腔欣赏会在穗举行177

广东粤剧院召开粤剧创作座谈会177

省剧协创作室召开历史剧讨论会178

梅县地区戏校邀名师授艺178

《中国戏曲志·广东卷》召开编纂会议178

广州市举行第二届话剧花会178

任仲夷同志视察广东话剧院179

肇庆地区戏曲志编纂机构成立179

汕头市召开专业剧团创作会议179

凤子与省市戏剧界人士座谈179

全省专业创作剧本评奖揭晓180

艺术节部分候选剧目剧本讨论会在穗举行180

省剧协召开地方题材剧本讨论会180

广州粤剧团赴港演出181

广东民族歌舞团赴新加坡演出181

中国剧协召开粤剧《风雪夜归人》座谈会181

粤剧《风雪夜归人》进中南海演出181

《南国戏剧》举办优秀作品评选181

《木偶奇遇记》获奖182

广州市举办业余编剧讲习班182

佛山青年粤剧团赴澳门演出182

《南国戏剧》召开特区题材创作座谈会182

粤剧老艺人参加录相183

广西上演我省业余作者的话剧《偏僻的街巷》183

汕头市召开重点剧本讨论会183

省粤剧学校毕业生举行汇报演出183

广东省新歌剧促进会成立184

湛江市召开剧本讨论会184

省文化厅举办戏剧创作技巧讲习班184

我省剧作家赴东北访问184

庆祝省粤剧学校建校25周年185

省艺术节剧目选拔小组赴各地市观摩演出185

大学生演出布莱希特名剧185

汕头市文化局奖励优秀剧本186

中南五省首届戏剧创作座谈会召开186

海南举行专业戏剧调演187

日本话剧人社戏剧观摩友好访华团莅穗187

汕头市举行潮剧作曲评比187

《韶关戏曲志》开始编纂187

省文化考察组赴港澳考察187

罗定县编演蔡廷锴将军事迹的粤剧188

佛山市粤剧团赴港演出188

湛江市召开戏曲志编纂工作会议188

肇庆地区举行庆祝建国35周年专业戏剧会演188

陆丰县皮影剧团上京189

省剧协以重奖征集优秀剧本189

香港著名粤剧演员麦炳荣逝世189

兴宁县举办业余文艺汇演189

广州市举办首届群众艺术节189

海口市举行群办剧团现代戏汇演189

罗品超林小群赴美演出190

韶关市举办庆祝建国35周年文艺调演190

广东省首届艺术节隆重举行190

梅县地区举办庆祝建国35周年戏剧调演191

海南自治州举行专业文艺调演191

汕头市举行专业剧团戏剧调演192

茂名市举行首届文艺调演192

法国菲利浦·让蒂木偶剧团访粤192

话剧《南方的风》赴京演出193

文觉非等赴港加盟新马剧团演出193

潮州市举行现代戏剧调演193

汕头市召开戏剧评论工作座谈会193

魏启光逝世193

惠阳地区举行专业戏剧观摩评比194

梅县地区召开专业剧团导演工作会议194

佛山青年粤剧团赴港澳演出194

湛江市召开大戏剧本讨论会194

澄海县潮剧团赴港演出195

汉剧创作座谈会在梅县举行195

广东粤剧院调整演出团体195

广东话剧院赴北京、秦皇岛、西安巡回演出196

省演出公司易名196

新世界粤剧团重新组建197

香港致群剧社来穗演出《武士英魂》197

剧协广东分会艺术研究活动经常不断198

纪念靓少佳诞辰七十七周年198

粤剧《财神爷》200

粤剧《血洒淞沪》200

(三)剧目一览200

粤剧《五彩石观音》200

粤剧《情牵天涯客》201

粤剧《浪中缘》201

粤剧《富贵花开》202

粤剧《鸾凤和鸣》202

粤剧《在权势面前》202

粤剧《STR血案》203

粤剧《未婚的妈妈》203

粤剧《春满杜鹃湖》204

粤剧《狭路相逢》204

粤剧《蓬岭红梅》204

粤剧《卖雪梨》204

粤剧《如此狂生》205

粤剧《天国春秋》205

粤剧《高跟鞋》205

粤剧《南越春秋》206

粤剧《南粤王》207

粤剧《陈鉴三戏祝知州》208

粤剧《张九龄》208

粤剧《吕洞宾与何仙姑》209

粤剧《扇侠》209

粤剧《青梅》210

粤剧《神珠宝镜》211

粤剧《一曲长相思》211

粤剧《七星蟾蜍恨》211

粤剧《贼王子》212

粤剧《受气姑爷》212

粤剧《奇女状元》213

粤剧《金锁为记报冤仇》213

粤剧《落霞孤鹜》214

粤剧《珍妃别传》214

潮剧《鸳鸯瓶》215

粤剧《侠侣仇鸾》215

潮剧《千金女》216

潮剧《英娘》217

潮剧《真假小姐》217

潮剧《抢劫即将发生》217

潮剧《蒋兴哥休妻》218

潮剧《御园惊变》(上集)219

潮剧《侠骨冰心》219

潮剧《御园惊变》(下集)220

潮剧《吴汉杀妻》(下集)221

潮剧《吴汉杀妻》(上集)221

潮剧《泪湿岳王剑》222

潮剧《奇缘配》223

潮剧《佘赛花镇关》223

潮剧《相女奇冤》224

潮剧《月容夫人》224

潮剧《文武香球》(上下集)225

潮剧《蓉娘案》225

潮剧《龙凤店》226

潮剧《唐伯虎赴试》227

潮剧《华容道》227

潮剧《剪辫记》227

琼剧《爱情与彩礼》228

琼剧《海誓》228

琼剧《秋雨春风总是情》229

琼剧《乡恋》229

琼剧《含笑花》229

琼剧《人正青春》230

琼剧《白牡丹》230

琼剧《东坡劝学》231

琼剧《金珠的命运》231

琼剧《天崖花》232

琼剧《贵妃飞月》232

琼剧《侍郎斩子》232

话剧《把所有的窗户照亮》233

话剧《这里四面环山》234

话剧《偏僻的街巷》234

话剧《小镇,那个彩色的梦……》234

话剧《风中鸟》235

话剧《食蟹记》236

话剧《迎春接福》236

话剧《他乡情》236

广东汉剧《不到一天……》237

广东汉剧《荧荧鬼火》237

话剧《工程师和他的妻子》237

广东汉剧《夜来香》238

广东汉剧《我爱的不是你》239

广东汉剧《喜妹》239

广东汉剧《玉筝记》240

广东汉剧《审包公》240

广东汉剧《背新娘》240

广东汉剧《貂蝉》241

广东汉剧《凤落梧桐》241

采茶戏《笑面无私》242

广东汉剧《春娘曲》242

采茶戏《三日夫妻》243

采茶戏《拾宝记》243

采茶戏《黄家寨风波》244

采茶戏《铁九娶亲》244

采茶戏《姜公在此》245

采茶戏《分水坳俚歌》245

采茶戏《福星高照》245

采茶戏《虎穴情》246

山歌剧《峰回路转》247

剧情·意境·人物——舞美设计的回顾(管善裕)248

山歌剧《傻人多福》248

山歌剧《爱情的审判》248

采茶戏《卖杂货》249

山歌剧《孤臣恨》249

山歌剧《台湾剑客》249

山歌剧《情心美影》249

山歌剧《为了爱情》250

木偶剧《黄花公主》251

山歌剧《芳嫂》251

渔歌剧《考女婿》251

京剧《武大郎开店》252

木偶剧《红袍浪子》252

木偶剧《鹿回头》252

京剧《闹婚记》253

京剧《拜年》253

白字戏《断指记》254

白字戏《蓝继子》254

雷剧《十错姻缘》255

雷剧《关羽斩子》255

雷剧《封神演义》256

雷剧《官冠斗官》257

歌剧《华裔女郎》257

歌剧《青春风韵》258

歌剧《山岚曲》258

(四)剧论与剧评260

艺术改革的尝试(唐瑜)260

赞艺术人才的交流(唐瑜)261

反映改革的艺术求索(郭秉箴)263

何必过份“切题”(秉箴)266

从改革中求振兴——戏曲如何跟上时代步伐(郭秉箴)269

戏剧和生活一同前进(谢彬筹)271

戏曲化与生活化(潘邦榛)273

有深意的笑(赵鹰)275

“新编”、“编剧”质疑(伊人)280

卢秋萍舞台艺术浅谈(贺之丰)281

没有锣鼓唱不成戏(曾宁 杨荫亭)291

粤剧服装艺术的几个问题(潘福麟)293

红线女独唱会的信息反馈(郭秉箴)305

粤剧《风雪夜归人》散记(张云青)309

从粤剧《抢驸马》说开去(韦央)321

汕头观剧杂记(郑达)323

郑一标导演思想初探(林淳钧 许实铭)332

取旧史,求新意(陈英飞)346

浅显而又机趣横生——《张春郎削发》的结构和语言简析(王声河)353

神州有幸出华佗——谈新编历史故事剧《华佗》(许实铭)359

沈默君畅谈琼剧观感(李放)360

海南花色记犹新——欣闻旧作《海瑞回朝》发表而说几句话(李门)363

看琼剧《海誓》有感(志欣)367

《借亲配》导演点滴(陈华)368

着意扶植这株花——有关海南民歌剧的一些想法(张跃虎)371

广东汉剧必须加快改革步伐(罗恒报)373

鲜活逼真的特区人——评话剧《特区人》的人物塑造(海风 陈仕元 谢友良)374

令人欣羡的生活图景(唐瑜)379

排练《十五桩离婚案的调查剖析》的导演断想(林荫宇)380

成功的形象 有益的启示——评《小镇,那个彩色的梦…》的人物塑造(华永建)385

创作贵在出新——评山歌剧《几度明月》(葛芸生)390

青海高原 雪莲花妍——看大型神话舞剧《智美更登》(秦牧)394

看《锁麟囊》兼谈京剧艺术(王季思)397

开锣之前(老烈)399

落幕以后(老烈)400

动人之处在于情——《宋庆龄和孩子们》观后(郭震)402

反映特区风貌,赞美时代新人——写在《靠近香港的地方》上演时(赵汉)403

运用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话剧艺术(黄佐临)406

关于英国戏剧的一些见闻(孙家琇)416

美国剧坛近三十年来的发展趋势(杨世彭)426

近卅年来欧美莎剧上演情况和新趋势(杨世彭)437

(五)剧史小辑453

抗战时期沦陷区粤剧拾零(唐忠焜 孔宪珠)453

广东潮剧传到泰国之后(杨木)462

邱浚作《五伦记》非为掩恶辨(陈之也)469

迎接南下大军——华南文工团二队的历史回顾(梁克寒)475

抗日战争中的一支小生力军——广州儿童剧团简史(叶华)483

漫话大埔话剧活动(李德礼)492

我区木偶戏史踪(杨培柳)493

(六)剧坛人物496

陈非侬496

麦炳荣498

魏启光500

黄桂珠501

罗恒报502

张春仔503

(七)中外戏剧交流506

中国戏曲在美国(王汉中)506

中国话剧在纽约(罗自苏)507

粤曲声声慰乡亲(陈庆钱)509

敦煌剧坊传乡音(阮焕)510

泰语潮剧演出成功512

对美国华人的研究(裘德·普林宾)512

南国红豆异国开花(卫公)516

电话采访红线女517

红线女海外归来答本报记者问519

红豆新芽 誉满狮城(吴颂强 林强华)520

国际长途电话采访姚璇秋521

潮剧艺术再次轰动曼谷(林榜河)522

广东潮剧团再次饮誉新加坡524

难忘的访美演出(林小群)525

“芝麻新星”誉满香江(王汉中)526

名伶喜携手 梨园传佳话——记新马师曾和文觉非同台演出(莎千浪)528

新马师曾收徒记(文山)530

扶桑文化印象录(郑达)531

访日纪程(林堃)542

阿根廷的“大众剧”(韦丘)547

《南粤剧作(1—4)》简介552

《军号嘹亮》出版552

(八)戏剧书刊、诗词552

书刊552

省剧协编辑三部剧本集552

《广州粤剧选集·1979年卷》出版552

《戏剧艺术资料(10)》简介553

《张华云喜剧集》简介553

《戏剧创作浅谈》简介554

《戏剧研究资料(10)》简介554

《湛江剧作评论选》简介555

《广州粤剧组织变迁史》简介555

《粤剧唱腔研究资料》简介555

《海南戏曲(1—4)》简介556

《雷剧唱腔选集》简介556

《潮剧作曲评比资料汇编》简介556

《东江戏剧》简介557

红线女独唱会(李门)558

祝红线女同志从艺四十五周年(李门)558

诗词558

祝邝健廉同志从事艺术生涯四十五年(许士杰)558

看粤剧《袁崇焕》(李林)559

红线女独唱会观听后有感(陈一民)559

卢秋萍演出《秋月娟娟》观后(黄施民)560

观看湛江市粤剧团演出新编历史剧《冼夫人》有感(范敏)560

送澄海潮剧团之赴香港演出(连裕斌)561

喜看《金龙银凤》(李志浦)561

贺省粤剧学校建校二十五周年(李门)561

观琼剧院一团演出《西施》有作(徐丁)562

赠黄桂珠、罗恒报(范敏)563

牡丹好(李门)563

祝贺《丘逢甲》获奖(罗滨)564

《十字街三重奏》演出五十场贺诗两首(陈一民 范敏)565

观汉剧《丘逢甲》感题(李林)565

赠紫金花朝戏剧团(黄海蛟)566

祝贺《十字街三重奏》演出五十场(贺平)566

广州粤剧二团568

广州粤剧一团568

(九)演出动态568

粤剧568

广东粤剧院568

增城县粤剧团569

番禺县粤剧团569

广州粤剧三团569

广州实验粤剧团569

中山市粤剧团570

佛山青年粤剧团570

佛冈县粤剧团570

海珠粤剧团570

花县粤剧团570

佛山市粤剧团570

佛山市(地区)粤剧团570

新会县粤剧团571

江门市粤剧团571

顺德县粤剧团571

南海县青年粤剧团571

三水县粤剧团571

高明县粤剧团571

阳春县粤剧团572

开平县粤剧团572

台山县粤剧团572

鹤山县粤剧团572

吴川县粤剧团573

廉江县粤剧团573

阳江县粤剧团573

深圳市粤剧团573

湛江市粤西粤剧团573

英德县粤剧团574

韶关市粤剧团574

遂溪县粤剧团574

遂溪县粤剧二团574

湛江市郊区文艺宣传队574

东莞县粤剧团574

高州县青年粤剧团575

高州县粤剧团575

珠海市粤剧团575

茂名市粤剧团575

化州县粤剧团575

罗定县青年粤剧团576

罗定县粤剧团576

肇庆地区粤剧团576

高要县粤剧团576

广宁县粤剧团577

德庆县粤剧团577

新兴县粤剧团577

郁南县粤剧团577

云浮县粤剧团578

封开县粤剧团578

四会县粤剧团578

怀集县粤剧团578

潮州市潮剧团579

汕头市潮剧团579

阳山县文工团579

潮剧579

广东潮剧院579

揭阳县潮剧一团580

普宁县潮剧一团580

潮阳县潮剧一团580

潮阳县潮剧二团580

汕头市潮州音乐曲艺团581

饶平县潮剧一团581

揭阳县潮剧二团581

揭西县潮剧团581

澄海县潮剧团581

海口市琼剧团582

海南实验剧团582

琼剧582

广东琼剧院582

定安县琼剧团583

澄迈县琼剧团二队583

文昌县琼剧团583

琼山县琼剧团583

琼海县琼剧团583

万宁县琼剧团583

澄迈县琼剧团一队583

三亚市琼剧团584

陵水县琼剧团584

屯昌县琼剧团584

临高县文工团584

海南农垦琼剧团584

琼中县琼剧团584

白沙县文工团584

东方县琼剧团584

昌江县琼剧团584

保亭县琼剧团584

揭西县汉剧团585

丰顺县汉剧团585

乐东县文工团585

广东汉剧585

广东汉剧院585

广东汉剧院青年实验剧团585

大埔县汉剧团585

梅县市山歌剧团586

梅县地区民艺团586

话剧586

广东话剧院586

广州话剧团586

肇庆地区话剧团586

佛山话剧团586

汕头市话剧团586

山歌剧586

梅县地区山歌剧团586

曲江县采茶剧团587

粤北采茶剧团587

平远县山歌剧团587

丰顺县文宣队587

兴宁县山歌剧团587

蕉岭县山歌剧团587

龙川县山歌剧团587

河源县山歌剧团587

采茶戏587

和平县采茶剧团588

五华县采茶剧团588

南雄县采茶剧团588

新丰县采茶剧团588

始兴县文工团588

连山县歌舞团588

翁源县采茶剧团588

乳源县文宣队588

连县文工团588

仁化县文宣队588

临高县木偶剧团589

高州县木偶剧团589

木偶皮影589

广东木偶剧团589

梅县市木偶剧团589

大埔县木偶剧团589

五华县木偶剧团589

广州京剧团590

京剧590

雷剧590

湛江市雷剧团590

海康县文艺宣传队590

徐闻县雷剧团590

徐闻县雷剧二团590

紫金县花朝剧团591

花朝戏591

白字戏591

海丰县白字剧团591

正字戏591

陆丰县正字剧团591

广东白云轻歌剧团592

儋县歌剧团592

花鼓戏592

乐昌县文工团592

歌剧592

香港话剧团概况(杨世彭)594

(1)港澳戏剧594

(十)附录594

香港雏凤鸣粤剧团的魅力(赖伯疆)602

罗品超谈香港粤剧的发展(潘邦榛)604

香港“海南剧团”举行成立典礼612

(2)1984年刊发剧本目录粤剧613

琼剧614

潮剧614

话剧615

广东汉剧615

其它616

花朝戏616

山歌剧616

采茶戏616

综论617

(3)1984年戏剧文章目录617

粤剧620

潮剧635

琼剧642

广东汉剧648

话剧650

采茶戏658

京剧658

山歌剧659

舞剧660

雷剧660

木偶皮影661

歌剧661

花朝戏662

港澳、海外戏剧交流663

1985《广东省戏剧年鉴 1985 总第5卷》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广东省艺术研究所编 1985 广东省艺术研究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