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同舟的历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由来与发展》
作者 | 林治理著 编者 |
---|---|
出版 |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28 |
出版时间 | 1996(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201028685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415855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党派合作的初步实践(1921年7月—1937年8月)一、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1
(一)国共两党关于合作的思想基础1
1.中国共产党关于联合战线思想的提出1
2.孙中山联共的思想基础及国民党改组工作的开展7
(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9
(三)国共两党全面紧密的合作13
1.国共两党在政治上、党务上的合作13
2.国共两党在军事上的合作16
3.国共两党在工农运动方面的合作25
二、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民主派及其他党派的合作33
(一)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民主派的局部合作33
1.朱德与范石生的短暂合作35
2.共产党与李明瑞、俞作柏的合作37
3.共产党与冯玉祥合作举行察哈尔抗战38
(二)中国共产党与十九路军、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以及福建人民政府的合作41
1.中国共产党与十九路军的历史联系41
及新的合作的形成41
2.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建立43
3.中国共产党与福建人民政府的合作47
(三)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合作50
三、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共同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54
(一)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54
(二)“大同盟”的建立 “第三党”的恢复及它们的抗日救亡运动58
(三)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成立及其救国活动63
(四)中国共产党联合各民主党派及其它爱国力量共同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70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同其它政党的团结与合作(1937年9月——1945年8月)一、各党派团结抗战及宪政运动的兴起80
(一)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80
(二)中间派的抗日主张及抗日斗争90
(三)宪政运动的开展 中间党派的初步结合95
(四)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国民参政会中的合作99
二、中国共产党与各党派合作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106
(一)中国共产党联合各民主党派反对国民党的反共分裂活动106
(二)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及政治主张111
(三)中国共产党参与各民主党派再次掀起的宪政运动115
(四)周恩来等在国统区与各民主党派及民主人士广交朋友119
三、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抵制国民党一党专政125
(一)国共再度谈判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主张 各民主党派热烈拥护中共的主张125
(二)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132
(三)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 坚持召开党派会议抵制国民党的所谓“国民大会”134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酝酿与确立(1945年8月—1949年10月)一、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和平民主方针的提出及民主党派力量的迅速发展140
(一)战后中国共产党和平民主方针及民主党对时局主张的提出140
(二)中国民主同盟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民主建国方案的制定144
(三)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新的民主党派的产生与发展147
1.中国民主建国会147
2.中国民主促进会149
3.九三学社152
4.中国人民救国会154
5.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156
6.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158
(一)政治协商会议内的配合160
二、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政治协商会议内外的配合与斗争160
(二)政治协商会议外的斗争164
(三)共同反对国民党撕毁政协决议和发动全面内战167
(四)共同反对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和“改组政府”174
三、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179
(一)反对美帝侵华和美军暴行179
(二)投身国统区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的民主运动182
(三)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的“和平运动”的斗争185
四、各民主党派进一步发展壮大187
(一)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解放行动委员会第四次全国干部会议的召开187
(二)中国致公党的新生——致公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189
(三)台湾民主力量的勃兴——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的建立193
(四)民盟被迫解散——第三大党运动的失败197
(五)国民党民主派的大联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建立200
(六)民盟的历史转折——民盟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02
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确立205
(一)新政协运动的发起与新政协会议的筹备205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及《共同纲领》的制定——多党合作政治局面的正式形成211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政党制度——我国多党合作的特点215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初步发展(1949年10月—1957年4月)一、我国新型的多党合作制度开始运转221
(一)全国统战工作会议 多党合作方针确定221
(二)各民主党派相继召开重要会议 确定工作方针225
(三)中国共产党帮助各民主党派整顿和发展组织231
(四)中国共产党推动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改革运动233
(一)中国共产党推动各民主党派及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改造237
二、我国多党合作的巩固与发展237
(二)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242
(三)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的召开多党合作的巩固与发展245
(四)各民主党派工作活跃 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248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遭受挫折(1957年5月—1976年10月)一、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及以后一系列过“左”的政治运动使多党合作受到损害256
(一)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严重影响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256
(二)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关系的部分调整264
二、多党合作再受挫折269
(一)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后“左”倾错误继续发展269
民主党派的政治功能进一步减弱269
(二)各民主党派积极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国际主义教育272
(三)“文化大革命”期间多党合作遭到严重破坏274
(四)老一辈革命家为保护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的努力278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沿着法律化制度化轨道发展(1976年10 )一、多党合作的恢复与发展283
(一)人民政协与民主党派恢复活动283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多党合作重新走上正轨286
(三)加强各民主党派自身建设 为多党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创造前提288
(四)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的组织形式 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和民主监督作用291
二、加强和完善我国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300
(一)民主党派为推进“四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300
1.开辟多种渠道 为“四化”建设服务300
2.为和平统一祖国发挥特殊重要作用305
(二)我国多党合作理论日臻成熟 多党合作初步走上法律化制度化轨道309
(三)健全和完善我国多党合作的途径317
1996《风雨同舟的历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由来与发展》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林治理著 1996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我国多党合作的历程
- 1999 北京:华文出版社
-
-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 中国国情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 中共湖南省委讲师团;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
-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室
-
- 苏共领导同我们分岐的由来和发展 蒙文
- 1963 北京:民族出版社
-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理论与实践
- 1992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 领导发展经济与党的建设
- 1992 北京:红旗出版社
-
- 中国共产党领导思想的由来与发展
- 1998 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
-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
- 1991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 论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面临的局势及其对策
- 1991 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
-
-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历史道路
- 1991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
-
-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 1981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 统一战线论丛 第2集 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 1998 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
-
- 风雨同舟 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历史道路
- 1990 上海:百家出版社
-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 1991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