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
作者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 编者 |
---|---|
出版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参考页数 | 885 |
出版时间 | 1991(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398786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一、论文全文1
一 中国的气候变化及对未来的预测赵宗慈1
二 近几十年来北半球30hPa气温、中国气温和O3含量的演变趋势瞿璋等7
三 气候和大气CO2变化的关系唐德贵15
四 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初探郝建让等19
五 平流层O8、O动力系统的平衡性质及南极平流层O3季节变化规律的研究李乐泉等25
六 建国后我国气候变化的分析陈隆勋等36
七 气候与环境演变中的非线性关系——以末次冰消期为例汪品先41
八 我国气候的演变趋势和今后展望徐群等45
九 我国近代气候类型的演变金一谔51
一○ 全球气候变暖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王绍武60
一一 北半球大气臭氧时空变化唐佑民67
一二 关于对流层臭氧研究的若干问题郭世昌等74
一三 我国现代温度和降水变化趋势诊断白肇烨等80
一四 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性与我们的任务安藏生等84
一五 晚冰期以来的气候快速变化及未来全球气候杨怀仁89
一六 一万年以来中国气候变化趋势、生态效应及预测浦庆余96
一七 我国海平面上升及其对策任美锷101
一八 ENSO的非线性时序模拟和预测史久恩等104
一九 气象卫星在监测气候及植被变化中的应用肖乾广等109
二○ 大气中臭氧空洞对人类的影响丁德刚113
二一 全球气候变化的四种效应与未来气候文传甲117
二二 关于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的两个问题李宪之121
二三 地球温室气体分布及其影响田献民123
二四 地球的气候变化周期与太阳系天体的运行熊文俊127
二五 大气臭氧的变化趋势及影响朱瑞琪131
二六 全球气候变暖成因分析李国琛135
二七 地下水圈环境演化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宗祜等140
二八 北疆东部近五百年冷暖变化特征与环境研究王承义144
二九 银川高空温度场三十年变化特征孙福露等151
三○ 太湖流域气候变化规律与未来气候陈家其157
三一 海河流域近五百年冷暖变化的一些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估计赖叔彦162
三二 预计2050年的海平面上升及其对天津海岸的影响刘君哲等168
三三 黄淮海流域近四十年来温度变化特征的研究曲建和等172
三四 华北平原未来气候情景及其考虑郑斯中178
三五 北京地区近百年气温变化规律及未来趋势探讨谢庄等182
三六 辽宁冷暖旱涝特征诊断分析及“八·五”期间趋势张继经186
三七 七千年来黄土高原地质记录中的气候与生态环境变迁朱照宇193
三八 塑造现今地质地理环境的划时代事件周昆叔197
三九 从全球变化看当前我国气候和环境问题任振球等204
四○ 陆地状况与温室效应刘永强等211
四一 大气中微量组分光学特性变化对大气温室效应的影响王庚辰215
四二 臭氧层破坏地面紫外线增强的健康效应王秉贤218
四三 臭氧层耗竭对人类的潜在威胁宁大同等223
四四 气候变暖对我国未来资源与环境的影响徐馨227
四五 气候变化对美国和中国广州人群死亡率的影响L.S.Kalksl 谭冠日231
四六 中国甲烷排放量及未来变化趋势王明星235
四七 论大气臭氧层演变及其可能的气候环境影响魏鼎文241
四八 气候变化对人口变化影响的初步分析傅逸贤248
四九 一个简单的大气—海洋碳交换模式石广玉等255
五○ 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吴丰昌264
五一 关于全球变化及其对我国的影响杨达源267
五二 全球变暖后影响我国的台风频率的可能变化王建等270
五三 城市化与热岛效应张振德等274
五四 当代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朱文琳280
五五 江南气候变异及其引起的生态问题汪铎285
五六 阿拉善地区气候变暖对生态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刘味农291
五七 未来气候变化及其对海河流域环境影响的研究肖嗣荣299
五八 环渤海地区晚更新世以来海面变化趋势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郭盛乔304
五九 关于气候变化对华北水资源影响的研究刘春蓁310
六○ 丹东地区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及其对未来农业的影响李昶泰等314
六一 山东省气候变化及对生态的影响孟昭翰等321
六二 略论气候变化对江汉平原环境地质问题的影响及其对策孙锡年328
六三 气候变化与我国西部经济开发徐国昌333
六四 气候变暖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人地系统合理调控的对策单鹏飞336
六五 谈世界气候的变化尚转院340
六六 大气CO2浓度增加对植物的直接影响刘金齐等344
六七 R12替代物研究现状及R22/R134混合工质性质陈光明等357
六八 小型制冷装置应用混合工质的研究吴业正等362
六九 在制冷热泵循环装置中用混合工质代替R12的研究与试验马一太等369
七○ 三元混合工质R152a/R22/R114替代R12在家用电冰箱中的实验研究袁秀玲等375
七一 磁制冷机杨国斌379
七二 金属贮氢式汽车空调——一种CFC替代系统的应用分析韩鸿兴等384
七三 家用电冰箱保温材料替代物的探讨王文德390
七四 CFC的替代物及其物性研究朱明善394
七五 保护大气臭氧层,制冷业应认真作对策黄良辅等403
七六 非共沸混合工质替代R12研究现状预测吴德昌等408
七七 小型中低温HCFC22制冷机的效率与温度臧润清等412
七八 我国聚氨酯工业消除CFC的途径李俊贤等417
七九 混合工质R22/R142b在家用冰箱循环中的应用研究魏杰等424
八○ 对HFC152a代替CFC12的评价与展望谭连城430
八一 Halon替代物研究进展与趋势张文续等436
八二 扩大R717与R22在商业制冷装置上应用施永年441
八三 臭氧层的衰减和CFC的限用与回收吴兆琳等443
八四 聚氨酯泡沫塑料制造与氯氟烃(CFC)替代物的研究进展王树桓448
八五 R12的回收单大可453
八六 拯救臭氧层与氯氟烃代用品的开发翟羽申457
八七 国外CFC12替代物研究进展及我们的研究黄少强464
八八 解决汽车空调器R12制冷剂散逸的措施及代用制冷剂的开发吕铁山467
八九 干燥冷却系统殷平474
九○ 磁能转换技术替代CFC制冷的可能途径——新型磁制冷方式的探索韩鸿兴等478
九一 CFC和Halon替代品的制备研究浙江省氟化工技术开发所483
九二 国外氯氟烃及受限氯烃的发展动态胡承曦488
九三 制冷空调行业中替代R12制冷剂的工质研究杨小灿等497
九四 中国家用制冷器具(电冰箱)与CFC问题姜俊明等503
九五 如何对待影响大气臭氧层的两种氯产品吕彦杰509
九六 我国氟氯烃工业的现状和展望潘行高513
九七 卤代烷烃对臭氧的破坏作用及对策崔文烜516
九八 在旋转式冰箱压缩机上用HFC152a代替CFC12的对比试验诸凤翔等522
九九 CFC及其代用品的全球增温潜能石广玉等524
一○○ 保护臭氧层和卤代烷灭火剂转换对策李棣之等530
一○一 近共沸混合工质在冰箱中的替代应用研究朱瑞琪等534
一○二 氟里昂物质的受控问题及其对策李颂哲等542
一○三 气候变暖对上海市粮食产量的影响及其对策探讨蒋德隆548
一○四 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崔读昌552
一○五 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作物病虫发生流行的可能影响及发生趋势展望李淑华558
一○六 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主要对策王献溥563
一○七 世界森林消减与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徐德应575
一○八 未来三十年气候对我国农业的可能影响高素华等579
一○九 大气中CO2增多对生态系统中树木生长的直接影响夏冰等582
一一○ 大气中CO2上升后的温室效应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可能影响高素华等588
一一一 论红树林对温室效应负影响的抵御作用卢昌义594
一一二 气候变暖对内蒙古生态环境的影响托亚等598
一一三 气候变迁对东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程红等606
一一四 全球变暖我国农业应考虑的对策林而达等611
一一五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对策冯定原等615
一一六 遏制大气二氧化碳增长的林业对策徐德应620
一一七 森林植被与温室效应钟章成624
一一八 CO2倍增后,我国黄淮海地区主要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及光温生产潜力的预测苏燕等628
一一九 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的研究张厚瑄636
一二○ 海南岛的气候变化与热带林业的对策曾庆波等641
一二一 昆虫对CO2浓度增加的反应吴坤君646
一二二 保护森林是抑制地球变暖的有利对策高素华649
一二三 全球增暖与华北的粮食生产梁平德654
一二四 干旱、生态、对策田仁达661
一二五 气候变化对我国东部农业区粮食生产影响的初步模拟王馥棠等664
一二六 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韩湘玲等670
一二七 气候变化与祁连山(北坡)水资源、森林关系的初步探讨傅辉恩677
一二八 全球气候趋暖对长江下游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王兆骞等681
一二九 农业生产和温室效应气体徐瑞薇等686
一三○ 大气环境的国际保护欧阳鑫等691
一三一 全球变暖与能源对策于涌年696
一三二 论我国经济发展与控制温室效应对策洪蔚702
一三三 保护臭氧层的新进展王扬祖707
一三四 “全球大气变化”对策探讨郭方711
一三五 当前有关温室效应科研工作的现状及趋势余国泰715
一三六 全球温室效应影响及主要对策刘昌明等720
一三七 气候变暖对我国东北农业影响及其对策毕伯钧727
一三八 人类协调行动 减缓全球变暖杨俊杰733
一三九 关于利用氢能取代化石能源的讨论张菊生737
一四○ 核能利用对控制温室气体增加的贡献赵志远等740
一四一 发展氢能、集中处理二氧化碳是治理生态环境的当务之急鲍德佑744
一四二 化学气候与大气痕量气体苏维瀚750
一四三 大气中痕量气体组成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冲击杨文襄757
一四四 中国工业能源消耗中微量气体排放的初步分析缪启龙等763
一四五 大气成分变化与温室效应熊文俊769
一四六 大气中的臭氧及保护黄锦辉774
一四七 大气微量气体增加的环境效应及对策万国江778
一四八 平流层臭氧光化学研究若干进展孔军等782
一四九 大气CO2浓度增加对吉林省气候的影响及其预测朱其文789
一五○ 沈阳地区紫外线气候与皮肤癌的研究太史萍795
一五一 中国北京、昆明O3层时空分布及其对流层顶关系的探讨王卫国800
一五二 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对中国的放射性污染与卫生学评价朱昌寿等806
一五三 臭氧研究与大气模型李建国810
一五四 地球自转、月亮位置与厄尼诺现象的长期预报探讨吕厚远813
一五五 臭氧层空洞研究的进展和对策曹凤中820
一五六 树木年轮环境记录的初步研究万国江826
一五七 气候变化与寒温带针叶林植被变化之研究高瑞平等830
一五八 我国氯氟烷烃替代物质的现状和发展对策探讨冯允恭832
一五九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陈家琦841
二、论文摘要850
一 古生物的气候证据及其天文气候学的解释徐钦琦850
二 中国的树木年轮气候代用资料吴祥定等851
三 生态危机的发生趋势及其认识李兰海852
四 西昆仑山冰芯、湖芯及冰川沉积揭示的不同年代尺度环境变化信息韩健康等853
五 石油矿藏极可能是造成荒漠的内因吕振洪854
六 中国东部盛冰期以来的气候变迁徐馨855
七 长江中下游古气候与环境的重建徐馨856
八 试论古环境古气候的鉴别标志潘传楚857
九 全新世多种环境变化周期的天书毕福志等859
一○ 森林对温度场的可能影响高素华861
一一 由黄土和古冰川提取中国中纬度地区气候变化信息陈发虎等862
一二 应用岩溶信息重建我国古环境袁道先863
一三 关于晚更新世末期陆架沙漠化环境的研究赵松龄864
一四 生物圈与大气的相互作用王明星865
一五 全球大陆植被变化的气象卫星遥感符淙斌等867
一六 从泥炭地发育模式恢复古气候的尝试宋海远868
一七 根据孢粉分析重建青藏高原——横断山地区全新世气候黄赐璇869
一八 青岛近百年气候变化趋势分析李若钝等870
一九 天文气候变迁理论和我国的气候变迁孙永庠等871
二○ 流水侵蚀过程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趋势的初步研究许炯心872
二一 全球环境变化的映像、剖析与对策季中淳873
二二 青藏高原200年来气候变动及趋势林振耀875
二三 一个ENSO理论的建立与机制分析钟青等876
二四 用简单模型研究海洋对全球增暖的推迟作用包宁878
二五 当代全球变化中出现的一个新的科学问题耿秀山879
二六 古气候研究中的资料问题梁幼林等881
二七 中国环境中温室气体释放量的估算及其控制对策的研究康德梦883
二八 利用古代逐日天气记录复原历史气候序列的方法及其可靠性张德二884
二九 我国近一千年的气候变化张德二884
三○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的评述丁一汇885
三一 近代126年全球云量变化及其和气候变化的关系杨伟愚等885
1991《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 1991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气候学研究 气候与环境
- 1998 北京:气象出版社
-
- 气候学研究:气候与环境
- 1998
-
- 全国气侯变化学术讨论会文集(一九七八年)
- 1981年07月第1版 科学出版社
-
- 1998年媒介与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 1999 辅仁大学大众传播学研究所
-
- 亚洲高地环境变化 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第135分册
- 马堡地理学会
-
- 汉字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 1988 北京:语文出版社
-
- 全国核技术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编
- 1981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 环境和气候变化对中国的挑战
- 1993 北京:气象出版社
-
- 气候学研究 气候与中国气候问题
- 1993 北京:气象出版社
-
- 气候环境学概论
- 1988 北京:气象出版社
-
- 气候变化若干问题
- 1977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全国气候变化学术讨论会文集 1978年
- 1981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治河文选
- 1996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