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发展论》求取 ⇩

导论1

第1章 空间发展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4

1.1 空间规划的作用与意义4

1.1.1 空间规划与社会、经济规划4

1)空间发展规律与空间规划4

2)空间规划与社会发展规划6

3)空间规划与经济建设规划8

1.1.2 我国城市与区域空间规划现状9

1.2 现代城市发展与空间研究趋向10

1.2.1 城市空间向区域空间转化11

1.2.2 生态与环境日益受到重视11

1.2.4 单学科向多学科综合研究发展12

1.2.3 城市空间的社会学研究深化12

1.2.5 以人为中心的人居学蓬勃发展13

1.3 一个交叉研究领域——城市空间发展研究14

1.3.1 空间发展的概念与涵义14

1)空间的涵义14

2)空间发展的涵义14

1.3.2 空间发展研究与相关学科15

1)空间发展研究与城市地理学15

2)空间发展研究与城市社会学15

3)空间发展研究与城市经济学15

4)空间发展研究与城市规划学16

5)空间发展研究与城市生态学16

3)从专门研究到综合研究18

2)从分工协作到整体理论18

4)从理想方案到动态模型18

1.3.3 空间发展研究的特征与途径18

1)从机械混合到生态系统18

第2章 发展理论与城市发展新观念19

2.1 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发展观方面的问题19

2.1.1 经济增长与城市建设的矛盾19

2.1.2 规划目标与建设能力的分离20

2.1.3 宏观整体与微观局部的冲突20

2.1.4 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失衡20

2.1.5 传统文化与空间秩序的丧失20

2.2 发展理论概述21

2.2.1 发展理论溯源21

2.2.2 发展理论的历程21

2.3 发展观的转变与城市发展新观念25

2.3.1 发展观对空间发展的战略作用25

1)增长与发展——不同的概念,不同的价值观27

2.3.2 区域与城市发展新观念27

2)赶超与超越——成长模式的突破28

3)工业与农业——城乡发展的辩证关系28

4)结构与极化——发展的基本动力29

5)环境与生态——持续发展的保证29

6)技术与人文——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30

7)调控与引导——综合决策的管理观30

第3章 空间发展的深层结构32

3.1 空间发展的社会文化结构32

3.1.1 社会结构与空间结构32

1)社会关系与空间联系34

2)社会分化与空间分离35

3.1.2 空间意识与行为模式41

1)文化观念与理想空间41

2)行为活动与空间模式42

3.2.1 经济发展与空间形态45

3.2 空间发展的经济技术结构45

1)生产方式与空间形态46

2)经济规律与空间发展48

3.2.2 科技水平与空间形式49

1)科技发展与城镇结构49

2)相关技术与空间构成51

3.3 空间发展的建设环境结构54

3.3.1 自然环境与城市空间54

1)自然条件与空间特征54

2)自然观与空间生态57

3.3.2 人为环境与空间建构59

1)建成环境与空间肌理59

2)历史观与旧城更新60

1)政治制度与空间格局62

2)政府干预与空间规划62

3.4 空间发展的政治政策结构62

3.4.1 政治制度与空间行为62

3.4.2 政策法规与空间建设63

1)技术政策与城市发展63

2)建设法规与空间设计64

第4章 空间发展的基本规律66

4.1 规模门槛律66

4.1.1 规模效应与门槛66

4.1.2 规模门槛与城市规模分布67

1)序列大小分布67

2)首位式分布69

3)集群式分布70

4.1.3 城市发展规模预测72

1)合理规模问题72

4)城市内部规模布局72

2)规模预测与城市规划73

4.2 区位择优律75

4.2.1 区位、生态位与区位理论75

4.2.2 城市发展与空间区位75

1)城市区域发展区位75

2)城市内部发展区位78

4.2.3 区位择优与城市规划80

1)综合择优区位80

2)积极开拓新区位81

4.3 不平衡发展律82

4.3.1 城市空间生长过程82

4.3.2 不平衡发展律82

1)聚散演替82

2)空间差异84

2)组织空间发展时序87

4.3.3 城市规划与空间时序87

1)促进增长极与生长点87

4.4 自组织演化律88

4.4.1 城市空间的自组织演化88

4.4.2 自组织演化的发生机制89

4.4.3 自组织演化的结构系统91

4.4.4 自组织演化与规划设计互动95

1)城市规划的干预作用95

2)自组织结构的危机96

第5章 空间发展的形态特征97

5.1 空间互动与区域形态98

5.1.1 空间互动与城市体系98

1)空间互动原理98

2)空间互动的作用99

5.1.2 城市体系与区域空间形态特征99

5.2 空间发展与外部形态101

5.2.1 空间发展结构类型102

1)均匀分布型结构102

2)交通辐射型结构102

3)主轴线型结构102

5.2.2 空间结构与空间形态103

1)物质空间形态构成要素103

2)城市外部空间形态演变103

3)发展轴与整体生长103

5.3 空间演替与内部形态108

5.3.1 城市内部用地形态108

1)空间类型108

2)空间演替与用地结构形态110

3)空间演替与中心位移112

2)空间中心的区位特征112

1)空间中心与空间节点112

5.3.2 中心位移与节结地112

5.3.3 空间关系与网络演进113

5.3.4 城市空间的三维特征115

5.4 空间形态的量化研究117

5.4.1 拓扑分析117

5.4.2 分形研究118

5.4.3 特征值法118

第6章 区域发展战略与城市规划干预119

6.1 区域发展战略及其模式分析119

6.1.1 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120

1)按战略目标选择分类120

2)按战略的层次结构分类121

6.1.2 增长极战略模式分析121

1)理论渊源121

2)核心—边缘发展模式122

6.1.3 内发型发展战略模式分析123

1)理论渊源123

2)内发型发展战略模式123

3)评析123

3)评析124

6.2 城市空间发展模式与实践考察125

6.2.1 城市规划干预与城市理想模式125

6.2.2 花园城市理论与新城建设运动126

6.2.3 带型城市与东京规划130

6.2.4 堪培拉规划与城市生态学发展134

6.3 我国城市空间发展模式探讨137

6.3.1 空间集中型发展的必然性137

1)节约土地的基本国策137

2)城市化发展的制约137

1)控制无序漫延的手段138

2)改善空间环境的措施138

3)城市扩张力的限制138

6.3.2 空间间隙式布局的必要性138

6.3.3 空间形态山水化的中国理念139

1)生态景观的中国理念139

2)开放有机的生态系统139

第7章 城市设计与城市空间优化141

7.1 空间发展全过程中的城市设计141

7.1.1 全过程的城市设计141

1)现代城市设计概念141

2)现代城市设计对象142

3)设计过程的整体性143

7.1.2 “综合规划”与“形体规划”的融合144

2)空间设计评价准则147

1)城市设计目标特点147

7.2.1 空间发展目标与评价准则147

7.2 空间优化设计准则与目标147

7.2.2 优化适住的城市空间149

1)空间区位平等149

2)环境生态平衡149

3)亚文化的保护与扩散150

4)发展社会空间151

5)满足人对场所需求151

7.3 现代城市设计发展152

7.3.1 空间形体视觉分析152

1)空间视觉经验152

2)空间几何关系154

3)空间视觉秩序156

7.3.2 场所、文脉研究157

1)从空间艺术到社会场所157

4)模式语言158

2)人的认知意象158

3)人的行为观察158

7.3.3 空间形态学发展160

7.3.4 多层次的控制与设计162

1)法规条例细化162

2)物质空间要素设计162

3)公众参与过程167

第8章 空间规划的发展观与方法论169

8.1 空间规划的发展观169

8.1.1 整体与综合观念169

1)功能上综合规划169

2)空间上整体规划170

3)部门间协同规划170

3)规划方案简化有效171

2)时间上远近有别171

8.1.2 管理与控制观念171

1)目标上动态渐近171

8.1.3 环境与生态观念173

1)空间发展与环境共生173

2)规划创造适宜环境173

8.1.4 历史与文化观念173

1)空间发展的历史延续173

2)空间规划的文化特色175

8.1.5 使用与参与观念175

1)空间的社会使用175

2)设计的公众参与175

2)理性的决策行为176

8.2.1 空间规划方法的多种取向176

8.2 空间规划的方法论176

1)科学的思想方法176

8.1.6 科学与理性观念176

1)空间形态的集中与分散178

2)空间结构的封闭与开放181

3)空间组织的均质与多样182

4)空间分布的平衡与不平衡184

8.2.2 空间发展规划的战略决策187

1)空间持续发展的“三环”原则187

2)空间发展规划决策程序187

3)空间整体规划方法189

后记193

注释194

参考文献198

图表参考资料201

1999《城市空间发展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段进著 1999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