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岩相构造学》求取 ⇩

绪论1

火山作用的定义与特性1

火山岩学科的发展方向与任务3

一、火山地层—岩相—构造一体化研究思路3

二、区域岩石系列与构造岩浆动力学模式研究5

三、火山岩的物理化学、热力学和实验岩石学9

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作用研究的发展趋势11

火山喷发与喷发类型12

一、概述12

二、关于蒸气爆发与岩浆爆发12

三、火山喷发类型22

决定和影响火山喷发类型的因素25

一、岩浆的物理与化学性质25

二、岩浆与水的作用25

三、爆发房和火山管道中岩浆柱顶部的深度26

不同环境下火山喷发、搬运、堆积过程28

第一篇 火山岩相及其研究方法32

概述32

一、相、环境与相模式32

二、相分类原则与相的类型33

第一章 喷溢相35

一、熔岩的形态与构造35

二、熔岩顶面、底面、分界面39

三、熔岩中几种构造及其应用41

四、熔岩流动方向的测定47

五、火山玻璃的脱玻与重结晶47

六、喷溢相模式50

第二章 火山碎屑物的类型与特征54

一、岩屑、角砾、集块54

二、浆屑(火焰石)、浮岩55

三、玻屑56

五、晶屑57

四、塑性玻屑57

六、火山弹58

七、火山灰球(豆石、增生火山砾)59

八、火山渣、浮岩块60

第三章 火山碎屑流相61

一、研究简史与术语的演变61

二、堆积物的特征63

三、温度、熔结、压实及有关性质68

四、流动单元和冷却单元与相模式71

五、成因方式和搬运迁移率77

六、分类与命名79

七、关于熔离成因“熔结凝灰岩”问题81

一、火山碎屑降落与降落堆积的概念82

二、空落堆积的特征82

第四章 空落堆积(降落堆积)相82

第五章 涌流相、泥流相87

一、涌流堆积(surge deposits)87

二、火山泥流(lahar)91

第六章 侵出相与碎斑熔岩93

一、侵出相定义93

二、侵出相的一般特征93

三、岩穹分类95

四、实例简述96

五、碎斑熔岩——中国东部具有特色的一类侵出相岩类99

第七章 火山颈相111

一、鉴别火山颈的地质标志111

二、鉴别火山颈的岩石标志112

三、近火山颈相特征113

四、确定古火山口—火山颈的主要途径113

一、有关次火山岩术语的含义116

二、次火山岩的野外鉴别标志116

第八章 次火山岩相(潜火山岩相)116

三、次火山岩与火山岩的矿物、岩石结构对比研究117

第九章 隐爆角砾岩相122

一、概述122

二、一般特征122

三、爆发角砾岩与其他角砾岩的区别125

四、实例126

五、成因探讨127

六、应用爆发角砾岩找矿的几个问题130

第二篇 火山构造及其研究方法132

概述132

一、研究思路132

二、术语与分类132

一、盾火山136

第十章 盾火山、火山渣锥、低平火口和层火山的特征与鉴别136

二、泛流玄武岩138

三、火山渣锥140

四、低平火口、凝灰岩环、凝灰岩锥141

五、层火山144

六、火山穹隆146

第十一章 破火山口特征与成因演化149

一、术语的含义与研究简况149

二、破火山口的一般特征与研究的要点149

三、中国东南部中生代破火山口特征与实例152

四、破火山口的演化166

五、破火山口的成因与岩浆房问题169

第十二章 火山、火山构造的组合及其群体178

一、火山或火山构造组合形式178

二、火山构造洼地180

三、巨型环形火山构造186

一、编图的原则与合理程序191

第十三章 火山岩相构造图编制方法191

二、基准性岩相—地层剖面的建立193

三、旋回划分的原则与方法194

四、标志层的选择与产状测定196

五、填图单位、路线与图面表示内容197

第三篇 矿床定位与找矿思路199

概述199

第十四章 火山构造、矿床定位与成矿模式201

一、火山构造控矿性的含义201

二、定位于火山构造中的矿床特点202

三、矿田、矿床与火山构造205

四、火山与矿床之间的关系模式212

五、火山构造洼地中矿床定位理想模式215

六、有关矿床成因模式与应用问题217

第十五章 中国东南沿海火山(岩)带的特性与找矿前景224

一、火山活动时代、旋回与迁移性224

二、区域火山岩系列、组合及其特色225

三、火山活动的构造应力状态226

四、岩浆起源与岩浆成因类型226

五、火山构造的格局228

六、火山活动的基底229

七、火山活动的深部构造229

八、区域矿床分布模式230

九、岩浆作用动力学模式纲要231

十、分区性与大型矿床的找矿方向233

第十六章 开拓找矿新思路的若干问题234

一、开拓火山岩基底面附近矿床的找寻234

二、找寻与Sn伴生的Cu、Pb、Zn、Ag矿床236

三、探索火山岩区斑岩型铜矿的找矿前景239

四、次生石英岩含Au的可能性240

五、要注意黄玉流纹岩的鉴别和有关矿床241

六、剥蚀程度是找寻隐伏矿床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249

参考文献251

1994《火山岩相构造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陶奎元著 1994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