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文化常识 中国卷》求取 ⇩

历史政治 经济3

黄帝和炎帝3

商汤灭夏4

武王伐纣5

周公辅政6

西周灭亡7

春秋五霸8

吴越争霸9

战国七雄10

商鞅变法11

吴起改革12

诸子百家13

秦统一六国14

秦始皇15

焚书坑儒16

陈胜吴广起义17

楚汉之争18

吕氏篡权19

文景之治20

汉武帝独尊儒术21

张骞通西域22

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23

昭君出塞24

司马迁与《史记》25

王莽改制26

刘秀建立东汉27

党锢之祸28

黄巾起义29

历史上的曹操30

赤壁之战31

十六国32

淝水之战33

隋朝的建立34

隋炀帝的暴政35

玄武门之变36

贞观之治37

武则天38

文成公主入蕃39

开元盛世40

安史之乱41

《史通》42

五代十国43

陈桥兵变44

杯酒释兵权45

王小波、李顺起义46

耶律阿保机47

澶渊之盟48

杨家将的故事49

历史上的宋江50

庆历新政51

王安石变法52

北宋灭亡53

资治通鉴54

岳飞抗金55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56

蒙古西征57

忽必烈建立元朝58

文天祥59

红巾军起义60

朱元璋建立明朝61

靖难之变62

明成祖迁都北京63

郑和下西洋64

土木之变和夺门之变65

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66

明朝宦官专权67

锦衣卫、东厂、西厂68

刘六、刘七起义69

戚继光、俞大猷抗击倭寇70

张居正改革71

“东林党”人与阉党的斗争72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73

崇祯皇帝74

吴三桂勾结清军入关75

努尔哈赤76

八旗制度77

郑成功收复台湾78

三藩之乱79

康熙皇帝80

土尔扈特部81

中俄《尼布楚条约》82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83

太平天国84

奴隶制生产方式85

地主制经济86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87

鸦片贸易88

洋务派企业89

四大家族90

大生产运动91

“三反”、“五反”92

四个现代化93

经济学家马寅初94

语言文字97

汉字的性质97

汉字的源头98

汉字的创造99

象形字100

指事字101

会意字102

形声字103

甲骨文的发现104

金文105

籀文106

小篆107

篆刻108

隶书的由来109

草书的产生和发展110

楷书111

楷书四大家112

行书的产生113

文房四宝114

中国第一部字典115

中国第一部词典116

古今字117

异体字118

繁简字119

通假与假借120

联绵词121

词义的繁衍122

词义的变化123

文言与白话124

成语125

典故126

谚语与俗语127

歇后语128

谜语129

比喻130

夸张131

双关132

通感133

反语134

对联的由来135

姓氏的产生136

名和字的关系137

益号138

尊称与谦称139

汉语的七大方言140

普通话141

汉语拼音142

思想哲学145

孔子的“仁学”145

墨子的“兼爱”和“非攻”146

孟子的“王道”和“仁政”147

老子的“道”148

庄子的“万物齐一”149

荀子的“性恶论”150

韩非的“法”151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152

王充的唯物论153

范缜的“神灭论”154

韩愈的“性三品”155

柳宗元的自然观156

王安石的“三不足”157

张载的“太虚即气”158

朱熹的“理”159

王守仁的“良知”160

李贽的思想主张161

黄宗羲的“反君主”思想162

王夫之的“动静皆动”163

顾炎武的“众治”、“实学”164

龚自珍的“括于三”说165

魏源的认识论166

宗教169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169

《大藏经》170

“汉地佛教”的四大派别171

禅宗的形成与影响172

法显西行求法173

玄奘西行取经174

鉴真东渡175

总笑的弥勒佛176

济公177

喇嘛教178

道教的创立179

道教和道家180

道教经典及其内容181

五斗米教182

正一道和全真道183

张三丰184

徐福东渡185

八仙186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187

白莲教188

文学191

上古神话191

盘古开天辟地192

女娲补天193

精卫填海194

刑天195

夸父逐日196

愚公精神197

羿射九日198

鲧禹治水199

《诗经》200

先秦历史散文201

诸子散文202

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203

汉赋的产生和发展204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205

《孔雀东南飞》206

《古诗十九首》207

建安文学208

正始诗歌与竹林七贤209

“左思风力”的具体内涵210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211

我国山水诗的兴起212

南北朝乐府民歌213

骈文在南北朝时期的发展214

《文心雕龙》215

《诗品》216

魏晋南北朝小说217

唐诗的发展概况218

初唐“四杰”219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220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221

新乐府运动222

白居易诗歌的基本风格223

古文运动224

韩孟诗派及韩愈的诗文225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226

“诗鬼”李贺227

晚唐诗坛上的“小李杜”228

唐传奇的发展与变化229

宋代——词发展的高峰230

柳永对词发展的贡献231

苏轼的文学成就232

“唐宋八大家”233

李清照在文学史上的独特成就234

“诚斋体”的特点235

陆游诗歌的爱国主义内容236

南宋词人辛弃疾237

宋元话本在中国小说史上的意义238

元曲——“一代之绝作”239

元代戏剧家关汉卿240

“天下夺魁”的《西厢记》241

高明的《琵琶记》242

章回小说243

《三国演义》描写战争的艺术244

《水浒传》245

《西游记》的浪漫主义特色246

长篇世情小说《金瓶梅》247

“三言”、“二拍”248

《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249

公安派的文学主张250

李渔的文学成就251

《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高峰252

《儒林外史》——我国古代文学讽刺艺术的高峰253

《红楼梦》所叙述的故事254

《阅微草堂笔记》的进步内容255

《镜花缘》创作上的得失256

《长生殿》主题的复杂性257

《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258

清代散文的几个主要流派259

音乐263

上古音乐263

中古音乐264

近古音乐265

《十面埋伏》266

百兽率舞267

《奋五谷》268

《大夏》269

古代乐器——“埙”270

“巫”和“音乐奴隶”271

古代大型乐舞《大武》272

“钟鼓之乐”273

我国古代歌唱家韩娥274

《乐记》275

汉代相和歌276

《妇病行》277

清商乐278

鼓吹279

琴的演变发展280

西域音乐281

《阳关三叠》282

大曲283

《霓裳羽衣曲》284

嵇琴、胡琴285

郭沔286

弹词和鼓词287

清代琴派288

美术291

彩陶291

青铜器292

战国木雕293

先秦壁画294

战国帛画295

世界奇观兵马俑296

楚墓帛画297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298

汉代石刻299

佛教八相壁画300

顾恺之的《洛神赋》301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302

谢赫的《画品》303

展子虔的《游春图》304

阎立本的《步辇图》305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06

画马“曹将军”307

画牛大师韩滉308

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309

绮罗人物画家张萱和周昉310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311

唐代艺术的宝库——莫高窟312

西方净土变313

五代山水南北派314

黄家富贵315

徐家野逸316

范宽的《谿山行旅图》317

郭熙与《林泉高致集》318

米氏云山319

苏轼与《枯木竹石图》320

文同与竹321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322

崔白和《寒雀图》323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324

“风流天子”赵佶325

文人画326

宫廷画院的发展327

四君子画328

梁楷和《泼墨仙人图》329

南宋四家330

元四家331

明四家332

江淮狂生徐文长333

陈洪绶与《屈子行吟图》334

四王335

四僧336

“扬州八怪”337

亦哭亦笑的“八大山人”338

高其佩的《钟馗图》339

岭南派340

教育343

古代的蒙馆教育343

古代的官学和私学344

古代官学职务及其职责345

察举制度346

九品中正制347

状元的产生348

古代学校的名称349

古代的书院350

《文龙鞭影》351

古代最流行的蒙学课本352

《学记》的主要内容353

“四书”“五经”354

“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355

古代学生的称谓356

古代最早的学生守则357

古人尊师轶事358

孔子开办私学359

韦编三绝360

古人教子361

西汉文翁办教育362

宋太宗读《太平御览》363

古人刻苦学习范例364

图书367

古代最早的图书367

古人怎样为书命名368

古代图书的命运369

我国最早的雕版印刷书370

图书鉴赏印章371

古人与书的故事372

古人怎样为藏书处命名373

古人买书的故事374

范钦与天一阁375

王铚三代嗜书376

王世贞舍庄换书377

胡应麟荡尽家产换图书378

胡应麟爱书的故事379

祁承?与澹生堂380

徐?要书不要官381

张金吾请夫人作序382

《四库全书》383

古书与水火的不解之缘?384

古代售书商店的名称385

明代景清教育朋友多读书386

王安石毁《兵论》387

古人著书388

古人读书389

外寇掠夺我国古籍390

古书的衍、脱、讹?391

中国历代藏书进展392

古人抄书393

历代统治者毁书记载394

科学技术397

我国古代的数学397

我国古代的交通工具398

工匠的祖师——鲁班399

铁锯和石磨的发明400

战国时期的医学家——扁鹊401

扁鹊是怎样救治“死人”的?402

齐桓公讳疾忌医403

李冰与都江堰404

万里长城405

金缕玉衣406

蔡伦与造纸术407

张衡与地震仪408

毕昇与活字印刷术409

指南针的发明410

“医圣”——张仲景411

发明麻醉剂的医学家华佗412

马钧复制指南车413

地图学家——裴秀414

祖冲之与圆周率415

世界上最早的农书《齐民要术》416

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417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418

天文学家一行419

博学多才的科学家沈括420

纺织技术革新家——黄道婆421

天圣铜人422

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专著423

天文学家郭守敬424

通惠河425

火药的发明和利用426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427

李时珍捉蛇偷采仙果的故事428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429

中国瓷器430

我国古代丝织品在国外431

《徐霞客游记》432

徐光启译《几何原本》433

二十四节气434

日食和月食435

我国的历法——农历436

天干地支437

时辰439

地理旅游443

我国的地形状况443

我国的自然资源444

我国主要的江、河、湖泊445

我国的三大平原446

我国的主要盆地447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448

黄土高原的形成449

中国的第一大河450

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451

三山五岳452

我国的气候特征453

伏旱和寒潮454

我国气温高低与降雨量455

台风和泥石流456

我国主要的地震带457

我国的“植物王国”458

我国的珍稀特产动物459

我国领土的四端临海460

我国民族状况461

我国的行政区划462

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建筑463

圆明园遗址464

天坛、地坛、日坛、月坛465

十三陵466

清东陵467

北京猿人遗址468

文化古都西安469

文化名城曲阜470

“圣地”拉萨471

避暑山庄472

泰山473

黄山“四绝”474

华山奇险475

庐山476

雁荡奇秀477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各自的特色478

黄果树瀑布479

台湾日月潭480

云冈石窟481

敦煌莫高窟482

桂林山水甲天下483

杭州西湖484

钱塘潮485

苏州园林486

乐山大佛487

杜甫草堂488

沧州铁狮子489

武灵丛台490

漠河北极光491

习俗495

除夕守夜495

春节名称的演变496

过元旦拜年497

元宵节498

三月三499

清明节500

寒食节的来历501

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502

打囤503

六月六504

牛郎织女会天河505

重阳节登高506

月饼的演变507

腊八粥的来历508

满汉全席509

名片的演变510

作揖的礼仪511

调兵遣将用兵符512

男子加冠513

皇帝穿龙袍514

左衽和右衽515

古代男子也穿裙子516

马褂517

斗篷518

旗袍519

香囊520

除夕贴门神521

月下老人牵红线522

大旱不过五月十三523

古人祭社稷524

民间为什么要供灶王爷525

打鬼找钟馗526

赵公元帅527

1999《中小学文化常识 中国卷》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苗雨时,张雪杉主编 1999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