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在硬式磁碟之规划实务》

第一章彻底了解硬式磁碟2

1.1硬碟概论2

1.2磁碟表面7

1.2.1磁性媒体8

1.2.2磁头损坏资料(Head Crashes)10

1.2.3磁区(Sector)13

1.2.4磁柱(Cylinder)15

1.2.5磁区间隔(Interleave)17

1.3读/写磁头20

1.3.1磁头设计21

1.4磁头驱动器22

1.4.1冲击侦测(Bump Detection)26

1.4.2磁头归位(Head Parking)27

1.4.3磁碟的几何(gemetries)31

1.5磁碟控制器32

1.5.1资料编码(Data Encoding)33

1.5.2错误矫正(Error Correction)35

1.5.3界面(Interface)36

1.5.4全轨式缓冲区(full-track buffer)38

1.5.5资料储存的安排41

1.5.6磁串(cluster)43

1.5.7目录(directory)44

1.5.8档案配置表(File Allocation Table)49

1.5.9开机录(boot record)52

1.5.10分割(Partition)54

1.6其他的储存技术(Alternative Storage Technologies)56

1.6.1软式磁碟机(Floppy Disk Drive)57

1.6.2Bernoulli技术59

1.6.3雷射磁碟(Laser Disk)60

1.6.4固态储存(Solid State Storage)65

1.6.5今后硬碟技术的发展方向67

第二章安装与设定 (Installation and Setup)71

2.1安装内部(internal)硬碟72

2.1.1在PC或PC/AT上安装磁碟机73

2.1.2PS/2机型之硬碟机安装手续83

2.1.3安装外部(external)磁碟机84

2.1.4更换电源供应器85

2.1.5更换ROM BIOS90

2.1.6重新组织系统(Reconfiguration System)91

2.1.7整理资料(Mapping Up)93

2.2格式化(Formatting)93

2.2.1低阶格式化94

2.2.2设定最佳的磁区间隔 (Optimizing the Interleave)97

2.2.3硬碟分割(Partioning)97

2.2.4高阶格式化103

2.2.5安装第二部硬碟机107

2.2.6建立超大的分割(Oversized Partition)108

2.3系统组态(configuration)110

2.3.1建立CONFIG.SYS档与AUTOEXEC.BAT档110

2.3.2组态命令(Configuration Command)112

第三章组织您的档案117

设计目录树119

法则1保留根目录供子目录列表使用120

法则2尽量使目录树宽广且阶层不要太多(broad and shallow)121

法则3在拷贝档案前,尽可能地预先建立子目录125

法则4建立许多小的子目录126

法则5使用简短的目录名126

法则6不要有相同名称的档案与子目录127

法则7将公用软体存放在同一地方128

法则8建立一个DOS档案专属的子目录129

法则9将所有的批次档置于同一子目录内130

法则10需要的程式档才拷贝至硬碟130

法则11使危险的档案难以存取131

3.1连结不同子目录内的档案132

DOS的PATH命令133

路径公用程式136

DOS的APPEND命令138

3.2暂时改变目录树的DOS命令140

ASSIGN命令140

SUBST命令141

JOIN命令143

使用ASSIGN、SUBST和JOIN命令的注意事项144

3.3档案的搜寻、排序、视察、列印与编目145

察看目录树145

搜寻档案147

排序档案列表(Sorting File Listings)152

视察档案154

列印档案158

档案编目(Cataloging File)160

3.4管理硬碟空间161

安装新软体162

删除大量档案163

设定档案属性169

资料压缩(data compression)171

第四章现划磁碟177

4.1简化工作介面177

4.1.1追踪在树状结构中的位置178

4.1.2更换目录180

4.1.3简单的功能表(menu)182

4.1.4建立交谈式批次档 (interactive batch file)184

4.1.5关于键盘巨集186

4.2DOS Shell187

4.2.1树与目录189

4.2.2管理档案192

4.2.3执行程式194

4.3功能表程式199

4.4安全系统203

第五章磁碟绩效最佳化207

5.1影响硬碟绩效的十五个因素208

5.2磁碟方面的最佳化211

磁柱密度212

档案压缩(file compression)213

减少档案分段213

搜寻时间(Seek time)221

交错值(interleave)最佳化223

5.3控制器方面的最佳化226

增加资料传送速度226

增加CPU的速度227

磁轨缓冲区(track buffering)232

RAM磁碟234

5.4DOS方面的最佳化241

DOS缓冲区数目之最佳化242

使用磁碟贮藏(disk caching)245

目录树组织的最佳化250

子目录配置的最佳化253

档案配置之最佳化255

PATH与APPEND命令之最佳化256

使用FASTOPEN命令257

5.5选择最完美的策略258

建议265

第六章制作备档267

6.1基本考因素272

6.1.1硬体与软体272

6.1.2执行速度与使用弹性274

6.1.3影像备份与以档案为单位来产生备份277

6.1.4DOS格式与其他格式278

6.2制作备份与重建档案279

6.2.1手动操作和自动操作的备份系统281

6.2.2侦错(Error Checking)282

6.2.3制作备份时的障碍283

6.3备份的种类284

6.4磁片备份291

6.4.1使用COPY制作备份291

6.4.2使用XCOPY制作备份293

6.4.3DOS的BACKUP和RESTORE指令297

6.4.4备份公用程式软体301

6.5磁带备份305

6.5.1使用磁带的基本概念305

6.5.2资料流(Streaming)306

6.5.3对磁带备份的一些错误观念307

6.5.4缺乏磁带的标准规格307

6.5.5QIC标准308

6.5.6 PC/T标准309

6.5.7 Floppy Tape标准310

6.5.8磁带的其他标准311

6.5.9磁带匣312

6.5.10磁带备份使用结果313

6.5.11如何选购磁带机313

6.5.12如何装设磁带机314

6.5.13磁带备份的远景315

6.6建立一个备份系统316

6.7制作备份的选择要项316

6.8备份的频率317

6.9如何管理备份媒体319

6.10远离工作地点存放资料320

第七章如何挽救硬碟资料321

7.1磁碟机故障的原因321

1.磁性消失322

2.介质退化322

3.磁轨排列错误323

4.磁碟晃动323

5.电子元件不稳323

6.电流异常323

7.磁碟表面受损323

8.操作错误324

7.2抢救已删除的档案324

7.2.1DOS如何删除档案324

7.2.2自动的寻找324

7.2.3人工的寻找325

7.3挽救意外地格式化327

7.3.1事先记录328

7.3.2事后挽救328

7.4其它资料回复328

7.5其它防范措施331

1991《档案在硬式磁碟之规划实务》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莹圃电脑软体研究开发部编 1991 莹圃电脑软体研究开发部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计划实务(1989 PDF版)
计划实务
1989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档案管理之理论与实际(1947 PDF版)
档案管理之理论与实际
1947
个人档案之一( PDF版)
个人档案之一
磁碟机系统研究( PDF版)
磁碟机系统研究
北京:博文出版社
整理档案规则(1936 PDF版)
整理档案规则
1936
APPLE磁碟作业系统( PDF版)
APPLE磁碟作业系统
北京:博文出版社
硬碟管理技术手册(1988 PDF版)
硬碟管理技术手册
1988 第三波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实用磁碟档案设计与实例( PDF版)
实用磁碟档案设计与实例
事业出版社
企划提案技巧与实务(1997 PDF版)
企划提案技巧与实务
1997
税务案例分析  租税规划实务(1984 PDF版)
税务案例分析 租税规划实务
1984
野叟间谈( PDF版)
野叟间谈
大连图书供应社
煤炭档案工作实务(1999 PDF版)
煤炭档案工作实务
1999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最新档案工作实务(1996 PDF版)
最新档案工作实务
1996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文件与档案管理规划》报告选编(1990 PDF版)
《文件与档案管理规划》报告选编
1990 北京:档案出版社
飞碟之谜(1982 PDF版)
飞碟之谜
1982 北京:新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