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地传论》
作者 | 许苏民著(南京大学) 编者 |
---|---|
出版 |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84 |
出版时间 | 1992(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61505272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376191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 李光地的生平事迹1
一、青少年时代2
(一)湖李家族2
(二)少年历劫7
(三)求学生涯9
(四)科举道路17
(五)性格特征21
二、仕宦历程中的主要事迹26
(一)蜡丸上疏,出谋平乱27
(二)推荐统帅,统一台湾33
(三)治理水患,发展生产41
(四)革除“圈地”,减赋省刑50
(五)整饬科场,禁革卖官58
(六)澄清吏治,平反冤狱66
(七)荐拔人才,培植国本75
(八)振兴学术,繁荣文化82
第二章 李光地的思想和学术成就96
一、李光地的思想性格和学术主张98
(一)“存实心,明实理,行实事”——李光地对明朝灭亡教训的总结98
(二)“读书最怕是无疑”——李光地对“正统”意识形态的态度103
(三)“以陆王之说与程朱之说相助”——李光地对程朱、陆王之争的态度110
(四)“三教源头不同而工夫却同”——李光地对佛教和道教的态度118
(五)“西洋人不可谓之奇技淫巧”——李光地对西方文化的态度125
二、“以性为本”的理学思想134
(一)“性——仁——兼爱”的本体论134
(二)“一则不离,二则不杂”的性气、理气观140
(三)“心非性”、“气质亦非性”的心性论150
(四)“循环迭用”、“相须并进”的知行观156
(五)“人欲非恶”的理欲观168
三、李光地的易学思想171
(一)“相生相对”的矛盾观172
(二)“论道经邦”的政治辩证法177
(三)“知险习险”的人生辩证法185
四、“民本主义”的政治思想191
(一)反对“一人横行于天下”191
(二)反对“复古”,提倡“通变”199
第三章 康熙帝与李光地“君臣际合”的文化象征意义208
一、康熙帝的个性与清代宫廷政治209
(一)康熙帝的个性及其统治术209
(二)康熙时代的“朋党”之争及李光地与各“朋党”的关系216
(一)且信且疑、既用又整的阶段;222
二、康熙帝与李光地之关系的三个阶段222
(二)信过于疑、多所倚重的阶段;230
(三)“义虽君臣,情同朋友”的阶段。234
三、“君择臣,臣亦择君”——李光地的事君之道238
(一)“君臣朋友皆尊贤”239
(二)以颂为规,言婉意至242
第四章 李光地的历史地位246
一、李光地在中国政治史上的地位247
二、李光地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254
三、李光地长期受非议和冷遇的原因260
(一)关于所谓“初年卖友”案263
(二)关于所谓“中年夺情”案274
后记281
参考文献要目282
1992《李光地传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许苏民著(南京大学) 1992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李四光
- 1980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
- 李四光
- 1996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 “赤脚”宰相李光地
- 1990 厦门:鹭江出版社
-
- 论地震 李四光
- 1977 北京:地质出版社
-
- 李光耀传
- 1998 北京:东方出版社
-
- 李四光传
- 1996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李四光
- 1996 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
- 李光耀传
- 1993 广州:花城出版社
-
- 近代日本政治体制研究
- 1997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李四光传
- 1984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李贺传论
- 1981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 李光耀
- 1976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 李四光小传
- 1997 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