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戏曲文化》

目录1

少年时代 学武松打大虫1

1931年 “总司令,你看台上那个‘总司令’像不像你呀”1

1933年 看京剧《岳母刺字》——“京剧是好戏,艺术性高”2

1934年 “有一出戏叫《荆轲刺秦王》”2

1935年 “演戏只代表人们的心愿”3

1936年 观看《放下你的鞭子》等3

1937年 “薛仁贵回窑就是回的这种窑”——观看独幕剧《秘密》——观看话剧《阿Q正传》——观看独幕剧《九·一八》——“啊!丁玲也上台演戏了”4

1938年 称赞话剧《血祭上海》演得好——“演旧戏也要注意增加表现抗敌或民族英雄的剧目”——“如果加进抗日的内容,就成为革命的戏了”——观看话剧《流寇队长》——观看京戏《打渔杀家》5

1939年 与萧三听昆腔唱片——“有些唱双簧,有些装红白脸”——聆听老舍清唱《打渔杀家》——建议将方言话剧《国魂》改为秦腔——建议将短剧《国魂》改为《中国魂》——“以后要多编多演像《庆祝十月革命节》这样的好戏”——“比如曹禺的《日出》就可以上演”8

1940年 “现在是‘上山主义’的时候”——观看话剧《日出》11

1941年 观看《法门寺》、《潞安州》——“我们很需要这样的戏剧人才”12

1942年 “我们天天在演话剧”——“你们如果老是《小放牛》,就没有鸡蛋吃了”——“戏里的列宁却仍旧活着,还可以永远活下去”——题词“推陈出新”——提议为“三打祝家庄”写剧本——“希望多演一些这类的戏”——“你会唱秦腔吗”13

1943年 “这还像个为工农兵大众服务的样子”——陪同邓宝珊看戏——“有两位‘美髯公’,一位‘佘太君’”——为郑律成介绍《打渔杀家》——观看秦腔《血泪仇》16

1944年 看了《逼上梁山》后写信给杨绍萱、齐燕铭——“收到《虎符》,全篇读过”——“新秧歌反映新政治新经济”——建议报纸连载话剧《前线》——“要达到每个边区有一个秧歌队”——“对于平剧没有研究,但很喜欢看”——《三打祝家庄》要写好三条——加上“比之为赵子龙18

1945年 称赞《三打祝家庄》“巩固了平剧改革的道22

路”——“我们这里是一个大秧歌”——“《白毛女》也是一个集体创作”——为《白毛女》演出鼓掌——对《白毛女》三条意见——观看京剧《林冲夜奔》——观看《十三妹》——和蒋介石一同观看《穆桂英挂帅》——《十三妹》“演出风格不高”——观看京剧《岳飞》22

1946年 观看京剧《武松》——陪张治中观看京剧《逼上梁山》——“上得梁山,就要开荒”——“等全国解放了,给你买一把新三弦”——“在国民党统治的地方,是看不到这样的好戏”——招待英国援华会长看《兄妹开荒》——观看京剧《捉放曹》和《定军山》26

1947年 “不要看不起我们山沟里的文艺”——唱《空城计》诸葛亮唱段——观看李讷表演《打渔杀家》——“她就会唱《打渔杀家》”——观看晋剧《反徐州》——“过去在延安改造了两个戏,一个是《逼上梁山》,一个是《三打祝家庄》”——“你们把《恶虎村》这个戏改好了”29

1948年 观看农民自编的小节目——和《晋绥日报》编辑谈《三打祝家庄》——兴致勃勃地评论《打渔杀家》戏中人物萧恩——“走,去看花木兰”——他休息脑筋的办法就是听京剧唱片33

1949年 “我是很喜欢听高派戏的,越听越爱听”——36

“萧桂英终于是革命了”——“我们今天去看梅兰芳的演出,就是提倡这种民族感”——“还是程先生演得好,唱得好多了”——号召所有领导干部都要看看《霸王别姬》——“侯宝林是个人才,是个语言研究家”——“小白玉霜和大白玉霜有什么不同呀”——观看京剧《野猪林》—36

1950年 途中观看芭蕾舞《巴亚捷尔卡》——观看《天鹅湖》——观看《伊戈尔王子》——观看新京剧《美人计》——对新凤霞说:“你这个小鬼演得不错”——观看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观看盖叫天主演的京剧《一箭仇》——“不对!这时候梁山泊主是晁盖”——“你现在唱的有49

1951年 对梅兰芳说:“你的白娘子,扮相与众不同” ——“外国戏作得到吗?还是中国人聪明啊”——“梅兰芳是中国一代名旦”——观看老舍话剧《龙须沟》——“你就是演梁山伯的演员吧”——观看花鼓戏《双送粮》54

1952年 “越剧《白蛇传》招待贵宾不会坍台的”57

1953年 “在西柏坡时,我就提出来,要大家看《闯王进京》”——“你扮演的杜丽娘,深刻而有诗意”58

1954年 “你听过《白蛇传》这出戏吧,这戏好,我爱听”——“你说洪洞县里面有没有好人”——“说曹操是白脸奸臣,这个案要翻”——观看苏联《天鹅湖》——“不要把我搬上舞台,不要给我树碑立传”——让女儿向歌剧《长征》作者转达自己的意见59

1955年 “不是有个《大登殿》的戏吗”62

1956年 看李自成戏谈洪承畴——观看周信芳主演的《打渔杀家》——“《十五贯》应该到处演”——“这个戏全国都要看,特别是公安部门要看”——“在外国人面前伸不直腰,像《法门寺》里的贾桂一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现在春天63

1957年 “毒草占次要的地位就没有害了”——“什么《乌盆记》、《天雷报》,什么牛鬼蛇神都跑到戏台上来了”——“唱戏也是起波的,唱完一句再唱第二句”——“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京戏原来是地方戏,将来也可能转化”——“社会上有牛鬼蛇神,剧目70

1958年 观看粤剧《搜书院》、《昭君出塞》——勉励红线女“闻闻泥土气息”——找金批《西厢记》——说《西厢记》——“像贾桂一样,站惯了,不敢坐”——“红娘压倒了老夫人”——“演京剧的艺术家梅兰芳是内行”——“《西厢记》里的红娘是个有名的人物”——“打倒贾桂!78

1959年 《三打祝家庄》“是很好的戏,应该演唱”——在杭州聆听演唱清唱——看《采茶舞》——看湘剧《生死牌》后谈海瑞——与周恩来信谈豫剧《破洪州》——在湖南看湘剧《生死牌》——在武汉看花鼓戏——现代歌剧《洪湖赤卫队》有“下里巴人”的特点——“你们到我这里来不88

1960年 《小刀会》“这个名字很好嘛”——聆听李玉茹清唱《唐赛儿》娃娃调——观看越剧和婺剧折子戏《牡丹对课》——“小牡丹,今天你胜利了”——“中国像这样的母亲有千千万万呢”——聆听宋宝罗唱戏——“艺术上的多样性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看来,京剧不革命不行94

1961年 “戏好,海瑞是好人”——审视木雕《西厢记》——观看《挑滑车》——说梅兰芳、周信芳合演《宝莲灯》自成一派——“为了帮助消化,我再唱一段京剧助助兴”——观看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批发《西厢记》给参加中央工作会议的领导同志阅读99

1962年 “和诗好,不要千刀当剐唐僧肉了”——“这些同志如果总是不改,难免有一天要‘别姬’就是了”——观看京剧《击鼓骂曹》——观看京剧《长坂坡·汉津口》——表示以后要看《洪湖赤卫队》全剧——“没有对立面,还有什么戏呀”——“《杨门女将》、《罢宴》还是好的”103

1963年 “杭州的宋宝罗,多才多艺”——“比如看戏,看《黄鹤楼》,就不想《白门楼》之类的戏”——观看话剧《雷锋》——“社会主义的东西少。在舞台上无非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我认为梅兰芳先生的戏要唱,草台班子的戏也要唱”——称赞《霓虹灯下的哨兵》是个非常107

1964年 “谁不下去,不给他开饭,下去了再开饭” ——指示编演京剧《红灯照》——和陈其通谈《万水千山》——观看古典舞剧《小刀会》——“唱戏这十五年根本没有改”——观看话剧《南海长城》——观看越南舞剧《义静烈火》——批示江青在京剧现代戏观摩座谈会上讲话:“讲114

1965年 “我看你们的歌剧《江姐》打响了,你们可以走遍全国了”——“现在可要改一改,让劳动人民当主角,在台上跑”——说《海瑞罢官》的要害是“罢官”——“四句话都是佛经,改起来很难改”122

1966年 和阿尔巴尼亚代表团谈《海瑞罢官》——“《人民日报》宣传了‘有鬼无害论’”——“过去,没有全盘抓起来。我说这个责任在我”——“现在的青年对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没有什么兴趣”124

1967年 “《白毛女》好”——“现在还有没有反二簧、125

反西皮”——就杨子荣唱词“迎来春天换人间”提议改成“迎来春色换人间”——不同意将“威虎山”改为“飞谷山”——提出对京剧《海港》钱守维这一人物的修改意见125

1969年 “我看越剧还可以,不要全盘否定”126

1970年 “京剧本来的风格、唱腔,要保留百分之七十”127

1971年 “这就是‘样板戏’呀”——“让他出来见见世面嘛”——“这个戏有戏,一家人都很可爱”——“要采取阿庆嫂的方针”——“刁德一怎么不低头啊”128

1972年 “现在电影、戏剧、文艺作品少了”——“现在的戏太少了,只有几个京剧”——“《海港》矛盾不突出。《智取威虎山》戏太少”——“《龙江颂》这个戏不错,5亿农民有戏看了”——“你们为5亿贫下中农演了一个好戏”——“哪里有八个样板戏,我看只有一个半”129

1973年 有些意见是好的,要容许批评131

1974年 忽然想听侯宝林相声和京戏《法门寺》——《园丁之歌》“我看是出好戏”——在长沙看已禁多年的京剧131

1975年 看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老九不能走”——“我称不上是戏迷,只是有点迷戏”——“百花齐放都没有了”——边听京剧,边接受手术治疗133

1976年 “唱得花鼓味道浓”137

资料来源138

后记151

1998《毛泽东与戏曲文化》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盛巽昌编著 1998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1996 PDF版)
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
1996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与中国文化(1993 PDF版)
毛泽东与中国文化
1993
毛泽东与中国文化(1993 PDF版)
毛泽东与中国文化
1993
毛泽东与中国文化( PDF版)
毛泽东与中国文化
毛泽东的文化性格( PDF版)
毛泽东的文化性格
毛泽东与中国文化(1993 PDF版)
毛泽东与中国文化
1993
毛泽东文集(1996 PDF版)
毛泽东文集
1996 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文选( PDF版)
毛泽东文选
山东新华书店
毛泽东与中国文化(1993.12 PDF版)
毛泽东与中国文化
1993.12 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毛泽东与文化人(1993 PDF版)
毛泽东与文化人
1993 北京:中国书店
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1992 PDF版)
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
1992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谈毛泽东(1993 PDF版)
毛泽东谈毛泽东
1993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毛泽东与中国文化(1993.04 PDF版)
毛泽东与中国文化
1993.04 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与文化界名流(1993 PDF版)
毛泽东与文化界名流
1993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毛泽东的文化性格(1991 PDF版)
毛泽东的文化性格
1991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