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爱的报告 马克思主义两性观》

第一章马克思:我的爱情将会代替世界1

一、全世界——则是一场情爱2

二、爱情是一种情欲12

三、家庭起初是唯一的社会关系19

四、已婚者的任性应该服从婚姻的本质26

五、要是我重新开始生命的历程,我不再结婚33

第二章恩格斯:当事人双方的相互爱慕应当成为婚姻的基础40

一、她的死不能不使我深为悲恸41

二、社会秩序使得工人几乎不可能有家庭生活47

三、现实的发展引起两性社会地位历史性的变化53

四、个体婚制在历史上是作为两性冲突的宣告而出现的62

五、当事人双方的相互爱慕应当高于一切而成为婚姻的基础69

六、两性关系将成为仅仅和当事人有关而社会无须干涉的私事74

第三章倍倍尔:如果没有两性相互间的独立和平等,人类的解放就不可能83

一、站在身旁的妻子不是无关轻重的85

二、妇女是最先做奴隶的人类87

三、废除性的奴隶制度必须改造现代国家93

四、性的冲动是天性的根本部分101

五、未来社会的两性关系将更为自然而建全107

第四章考茨基:人类十分重视自己的性自由115

一、说明婚姻历史发展的是经济因素的变化116

二、人类十分重视自己的性自由122

三、两性关系可以服从社会规范127

四、性羞耻具有一种独特的性质134

五、两性平等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者的要求142

第五章普列汉诺夫:用清醒的眼光看一看自己的家庭关系149

一、男女关系上的自觉观点正为广大公众所接受150

二、用清醒的眼光看一看自己对家庭的关系158

三、两性关系的形式是经济造成的163

第六章列宁:婚姻和性关系方面的革命临近了175

一、我等待着她的到来175

二、性和婚姻问题的讨论需要用最明确的马克思主义方法180

三、只要雇佣奴隶制存在,卖淫现象也就必然存在185

四、问题在于爱情上的阶级关系的客观逻辑192

五、谁不要求立即实现离婚的充分自由,谁就不配做社会主义者198

六、“一杯水主义”是反社会的205

七、婚姻和性关系方面的革命临近了212

第七章 李大钊:二十世纪是妇女解放的时代220

第八章 李达:建设男女两性为本位的社会232

第九章 陈望道:有伟大的人格才有伟大的恋爱244

第十章 茅盾:创造两性间的新道德255

第十一章 恽代英:马克思主义者愿使人人得着美满的恋爱268

第十二章鲁迅:我们要叫出没有爱的悲哀279

一、我们要叫出没有爱的悲哀280

二、地位同等才有真正的女人和男人287

三、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293

四、以科学来研究性道德的解放299

五、我可以爱301

结语 迎接当代中国两性观的变革316

1991《性爱的报告 马克思主义两性观》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伟,高玉兰著 1991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马克思(1992 PDF版)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马克思
1992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性爱报告:马克思主义两性观(1991年07月第1版 PDF版)
性爱报告:马克思主义两性观
1991年07月第1版 吉林人民出版社
在澳大利亚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历史性会议上的报告(1965 PDF版)
在澳大利亚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历史性会议上的报告
1965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马克思列宁主义论科学法则的客观性(1954 PDF版)
马克思列宁主义论科学法则的客观性
1954 时代出版社
世界著名电气公司(1988 PDF版)
世界著名电气公司
1988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1992 PDF版)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
1992 海峡评论社
学习马克思主义捍卫马克思主义(1983 PDF版)
学习马克思主义捍卫马克思主义
1983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报告选(1987 PDF版)
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报告选
1987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1983 PDF版)
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
1983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学习马克思主义  发展马克思主义(1958 PDF版)
学习马克思主义 发展马克思主义
1958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1986 PDF版)
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
1986 北京:东方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1988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1992 PDF版)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1992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1963 PDF版)
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
1963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1980 PDF版)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1980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