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求取 ⇩

绪言1

一、水文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内容、目的及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意义1

二、水文地质学的发展概况3

第一篇 水文地质学基础5

第一章 地下水的形成5

第一节 自然界中水的循环及影响因素5

一、自然界中水的循环5

(一)自然界中水的分布5

(二)自然界中水的循环5

(三)自然界的水均衡7

(一)气象因素8

二、影响地下水形成的因素8

(二)水文因素10

(三)地质地貌因素14

(四)人为因素20

第二节 地下水的赋存20

一、水在岩土中存在的形式20

(一)气态水21

(二)吸着水21

(三)薄膜水21

(四)毛细水22

(五)重力水23

(六)固态水23

(一)容水性24

二、岩土的水理性质24

(二)持水性25

(三)给水性25

(四)透水性25

(五)毛细性26

三、含水层与隔水层27

(一)构成含水层的基本条件27

(二)含水带和含水段的划分28

(三)隔水层的概念29

(四)含水岩组和含水构造(蓄水构造)30

(五)水文地质单元的概念30

二、紊流37

三、混合流37

第一节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型态37

一、层流37

第二章 地下水的运动37

第二节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定律38

一、达西渗透定律——直线渗透定律38

二、哲才定律——非直线渗透定律41

第三章 地下水的物理性及化学成分43

第一节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43

一、温度43

二、颜色44

三、透明度44

八、导电性45

七、放射性45

第二节 地下水的物质成分及化学性质45

五、味(口味)45

六、比重45

四、嗅(气味)45

一、地下水的主要离子成分46

二、地下水的主要气体成分及细菌成分48

三、地下水的主要化学性质50

第三节 地下水化学成分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及分类54

一、水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55

二、水化学分类57

(一)舒卡列夫分类法57

(二)布罗德斯基分类法58

一、概念61

第一节 上层滞水61

第四章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61

二、主要特征62

第二节 潜水63

一、概念63

二、主要特征63

三、潜水面形状的表示方法64

(一)潜水面的形状及影响潜水面形状的因素64

(二)潜水面的表示方法67

第三节 承压水71

一、承压水的概念71

二、承压水的主要特征72

(一)承压盆地73

三、承压水的形成条件73

(二)承压斜地75

四、承压水等水压线图79

第四节 地下水的补给、排泄与径流及其动态81

一、地下水的补给81

(一)大气降水的补给81

(二)地表水的补给82

(三)凝结水的补给82

(四)含水层之间的补给83

(五)人工补给85

二、地下水的排泄85

(一)泉86

(二)河流(泄流)89

(三)蒸发89

三、地下水的径流90

四、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93

(一)地下水的动态93

(二)地下水的均衡97

第五章 地下水按岩石空隙性质的分类100

第一节 孔隙水100

一、洪积物中的地下水100

二、冲积物中的地下水102

一、裂隙水的类型及特征105

(一)网状裂隙水(风化裂隙水)105

第二节 裂隙水105

(二)层状裂隙水108

(三)脉状裂隙水109

二、裂隙水的富集规律110

(一)不同岩性与富水性的关系111

(二)不同构造部位与富水性的关系112

(三)不同力学性质结构面与富水性的关系114

(四)不同地貌部位与富水性的关系115

第三节 岩溶水116

一、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116

(一)岩石的可溶性117

(二)岩石的透水性121

(三)水的溶蚀性122

(四)水的流动性123

二、岩溶水的主要特征124

(一)岩溶水的埋藏特征124

(二)岩溶水分布的不均匀性126

三、岩溶水的富集规律127

(一)不同岩性与富水性的关系128

(二)不同构造部位与富水性的关系129

(三)不同力学性质结构面与富水性的关系131

(四)可溶岩与非可溶岩,强可溶岩与弱可溶岩的接触带与富水性的关系132

(五)各种岩溶形态与富水性的关系134

一、岩溶水的补给135

第四节 岩溶水的补给、排泄与径流135

(六)不同地貌部位与富水性的关系135

二、岩溶水的排泄136

三、岩溶水的径流137

(一)岩溶水的径流特点137

(二)岩溶水的垂直分带138

第二篇 矿床水文地质143

第六章 矿床充水因素及矿床水文地质分类143

第一节 矿床充水因素143

一、矿床充水水源144

(一)大气降水144

(二)地表水145

(三)地下水146

(四)老窿水147

二、矿床充水通道147

(一)岩层的孔隙148

(二)岩层的裂隙148

(三)岩层的溶隙149

三、影响矿床充水的因素149

(一)地形149

(二)岩土的透水性150

(三)地质构造150

(四)未封钻孔150

(五)开采方法151

一、固体矿床水文地质分类153

(一)按充水岩层的水文地质特征分类153

第二节 矿床水文地质分类153

(二)按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分类154

二、岩溶矿床水文地质分类155

(一)按岩溶含水体的出露条件分类155

(二)按矿体与岩溶含水体的接触关系分类156

(三)按岩溶含水体的含水空间形态分类156

(四)按岩溶矿床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类156

第七章 矿床水文地质调查159

第一节 水文地质测绘159

一、水文地质测绘的目的和任务159

二、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内容和方法160

(一)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内容160

(二)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方法162

(三)水文地质测绘的技术要求164

第二节 水文地质勘探166

一、水文地质钻探166

(一)水文地质钻探的目的和任务166

(二)水文地质钻孔的布置原则166

(三)水文地质钻探的控制程度167

(四)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168

二、坑道水文地质观测170

(一)岩性观测170

(二)裂隙及溶隙观测170

(三)断裂观测170

(四)水量观测171

(三)联合剖面法172

(二)电测深法172

三、水文地质物探172

(一)电阻率法172

第三节 水文地质试验173

一、抽水试验174

(一)抽水试验的目的174

(二)抽水试验段的划分174

(三)抽水钻孔的施工要求174

(四)抽水试验技术要求175

(五)空气压缩机抽水原理简介177

(六)抽水试验资料的整理178

二、注水试验179

一、地下水动态观测的意义180

第四节 水文地质动态观测180

二、地下水动态观测的内容与要求181

三、动态观测资料的整理181

(一)地下水动态特征值统计表181

(二)地下水动态曲线图182

第五节 资料整理182

一、原始资料的整理182

二、矿区水文地质图的编制182

三、矿区水文地质报告书的编写184

(一)普查报告184

(二)勘探报告185

(三)报告中应附的图表186

1985《水文地质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立人主编 1985 北京:地质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