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简论》求取 ⇩

一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1

(一)古代汉语的时间性与共同性1

绪论1

(二)古代汉语的一致性2

(三)古代汉语与文言文4

(四)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5

二 为什么学习古代汉语7

(一)批判继承文化遗产7

(二)掌握古代汉语基本知识,了解汉语发展规律9

三 如何学习古代汉语11

(一)端正学习态度11

(二)注意学习方法13

一 汉字构造的几种情况20

第一编 汉字词汇20

第一章 汉字的构造20

二 形声字23

第二章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27

一 古今字27

二 异体字28

三 繁简字30

附录《简化字总表·说明》32

第三章 词的构成35

一 学习构词法的必要35

二 关于词的内部结构37

一 词义演变过程与其演变性格的倾向57

第四章 词义演变和发展57

二 词义的演变和发展是生活更替重要的标志64

三 怎样理解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66

四 词义变化的方式75

五 辨别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的必要79

第五章 文字通假81

一 什么是文字通假81

二 文字通假的类别83

三 文字通假造成的原因85

四 怎样对待文字通假86

五 常见的通假字举例88

一 辞书的类型及其流派90

第六章 常用辞书90

二 一个时间内通行的几种辞书92

三 古代的两大辞书——《尔雅》和《说文解字》102

四 特种辞书112

五 政书、类书、地理书119

第二编 语法123

第一章 古代汉语的语法特色123

一 学习古代汉语语法的重要性123

二 关于词序124

(一)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在否定句中作宾语的情形124

(二)疑问代词作宾语的情形127

(三)介词结构的位置127

(四)介词的宾语的位置129

(五)为了强调动词或介词的宾语而前置的情形131

(六)为了押韵而变易词序133

三 关于词类活用134

(一)名词用如动词135

(二)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137

第一,动词的使动用法138

第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139

第三,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139

四 关于省略141

(一)省介词143

(二)省略介词宾语144

(四)省谓语145

(三)省兼语145

五 关于被动句147

第一型 以受事者(意念上的)作主语,以不带宾语的及物动词作谓语147

第二型 使用承受义动词“见”、“被”、“受”等148

第三型 使用判断句的形式149

六 关于判断句151

第二章 古代汉语常用虚词用法举例154

154

160

165

169

何(奚) 何乃 何不 何以 何必 何由 何用 何如 如何 何则 何者174

178

178

盍(蓋)180

181

181

於(于) 至於於是於兹182

187

190

192

193

而 而已 而后 然而 既而195

以(用) 是以 以故 可以 足以 无以 有以200

207

210

虽 虽然212

214

217

乃 毋乃 无乃 何乃 若乃 乃若219

221

224

226

227

第三编 音韵229

第一章 汉语的语音构成和它在古代汉语中的反映229

一 汉语的语音构成229

二 双声和迭韵230

(一)双声、迭韵的意义230

(二)古代汉语中的双声迭韵231

第二章 古今语音异同235

一 古今声母的异同237

(一)声母的意义237

(二)声母变化示例240

(三)怎样掌握上古声母242

(四)同一类声母双声关系的运用244

二 古今韵母的异同253

(一)韵部的意义253

(二)关于古今韵部的对照254

(三)学习古韵部的方法255

(四)上古韵部的十一类255

(五)同一类韵部间的语音关系257

(六)同一韵类迭韵关系的运用258

(七)古今韵部异同概要260

三 古今声调的异同261

(一)上古声调概况261

(二)关于古今声调的对照261

(三)声调和字义263

第三章 反切265

一 反切以前的注音方法265

(一)口头正音265

(二)声符注音266

(三)读若譬况注音266

(四)直音注音267

二 反切268

三 反切原则和反切方法269

四 反切改切举例271

第四章 诗歌用韵276

一 诗经用韵276

二 楚辞用韵280

三 近体诗韵律281

附录一 音韵字表286

附录二 语音符号说明293

第四编 修辞301

第一章 基本的修辞格301

一 学习修辞的意义301

二 基本的修辞格302

(一)譬喻303

(二)讽喻309

(三)比拟312

(四)借代316

(五)夸张326

第二章 特殊的修辞格332

(一)避复332

(二)避嫌337

(三)双关343

(四)藏词347

(五)析字351

第五编 句读训诂357

第一章 古书的句读357

(一)当读而失读361

第二章 误读361

一 误读的类型361

(二)不当断而误断362

(三)当属上读而误属下362

(四)当属下读而误属上363

二 误读的贻害364

(一)原文不误,因误读而误改364

(二)原文不衍,因误读而误删364

(三)原文不脱,因误读而误补365

(四)原文不倒,因误读而误乙366

三 误读的原因366

(一)不识古字而误改366

(三)不明句法参错与协韵而误读误增367

(二)误读夫字而误断367

第三章 古书的训诂369

一 训诂的产生和作用369

二 所谓经籍诸书的注解371

三 子、史、集部诸书的注解377

四 注解中所存在的问题382

(一)杂糅不纯382

(二)专固保守383

(三)烦琐考证383

(四)逞臆增改384

第四章 训诂常例举要386

一 训诂书的类别及其训诂方式的性质386

二 训诂常例和常用术语388

(一)也389

(二)……者……也392

(三)言394

(四)谓399

(五)谓之402

(六)曰406

(七)为406

(八)貌412

(九)犹416

(十)读如读若423

(十一)读为读曰424

(十二)当为426

一 文字问题428

第五章 辨析词义述例428

二 文字通假431

三 汉语特例434

四 句读问题435

五 两说并通,择善而从435

六 上下文的制约436

七 用类比法求证437

八 古今对应437

九 注意历史流变438

十 作者用心要善体会439

十一 防止望文生义440

十二 反对借古喻今442

1979《古汉语简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殷孟伦等著 1979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