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植物》
作者 | 胡嘉琪,梁师文主编;金晓辉等摄影 编者 |
---|---|
出版 |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601 |
出版时间 | 1996(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309014189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365388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Ⅰ.总论1
一、黄山生境概述1
1.地理位置1
2.地质构造1
目录1
3.地形地貌2
4.土壤概况3
5.溪流与泉水6
6.气候与气象6
7.主要风景资源与景区8
1.区系分析10
(1)科含属的数量分析10
二、植物区系和植被10
(2)科含种的数量分析11
(3)属的分布类型分析15
(4)黄山植物区系的特点33
2.植被34
(1)常绿阔叶林35
(2)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38
(3)落叶阔叶林38
(4)山地矮林与山地灌丛38
(5)黄山松林39
(6)马尾松林39
(7)杉木林39
(11)高位水藓沼泽40
(10)山地灌丛草地40
(9)山地灌丛40
(8)毛竹林40
三、黄山植物的特点、功能与价值41
1.黄山植物的基本特点41
(1)植物种类繁多,物种资源丰富41
(2)森林植物茂密,植被覆盖率高56
2.黄山植物的功能与价值56
(1)美学观赏价值56
(2)环境保护价值60
(3)科学研究价值61
(4)物种资源价值61
(5)旅游经济价值64
四、黄山珍稀濒危植物与古树名木65
(2)珍稀濒危植物概况66
1.珍稀濒危植物66
(1)珍稀濒危植物的概念与意义66
2.古树名木资源72
(1)古树名木的概念与意义72
(2)古树名木概况73
五、黄山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75
1.森林植被资源的保护现状76
(1)完善管理体制,制定管理法规76
(2)护林防火76
(3)防治森林病虫76
(4)开发新景区,合理利用老景区76
(3)乱砍樵采77
(2)毁林开荒77
2.植物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77
(1)山林火灾77
(4)病虫危害78
(5)建筑破坏78
(6)旅游污染79
(7)其他因素79
3.植物资源的保护、利用及对策80
(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保护意识80
(2)要认识和遵循植物资源的属性和规律80
(3)要处理好风景区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81
(4)努力做好物种资源的保护工作81
(5)修改、完善总体规划,编制保护规划82
(7)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83
(6)加强管理,保护森林83
Ⅱ.各论84
一、种子植物84
1.银杏科 Ginkgoaceae(1属1种)84
2.松科 Pinaceae(4属5种)84
3.杉科 Taxodiaceae(3属3种)87
4.柏科 Cupressaceae(4属4种)88
5.三尖杉科 Cephalotaxaceae(1属2种)90
6.红豆杉科 Taxaceae(2属3种)91
7.三白草科 Saururaceae(2属2种)92
8.金粟兰科 Chloranthaceae(1属4种)93
9.杨柳科 Salicaceae(2属10种)94
11.胡桃科 Juglandaceae(5属5种)96
10.杨梅科 Myricaceae(1属1种)96
12.桦木科 Betulaceae(4属7种)99
13.壳斗科 Fagaceae(5属23种)101
14.榆科 Ulmaceae(7属13种)106
15.桑科 Moraceae(6属15种)109
16.荨麻科 Urticaceae(9属23种)113
17.铁青树科 Olacaceae(1属1种)120
18.檀香科 Santalaceae(2属2种)120
19.桑寄生科 Loranthaceae(1属1种)121
20.马兜铃科 Aristolochiaceae(2属8种)122
21.蓼科 Polygonaceae(4属34种)123
23.苋科 Amaranthaceae(3属7种)130
22.藜科 Chenopodiaceae(1属1种)130
24.商陆科 Phytolaccaceae(1属1种)132
25.番杏科 Aizoaceae(1属1种)133
26.马齿苋科 Portulacaceae(1属1种)133
27.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11属20种)133
28.连香树科 Cercidiphyllaceae(1属1种)140
29.领春木科 Eupteleaceae(1属1种)141
30.毛茛科 Ranunculaceae(12属34种)141
31.木通科 Lardizabalaceae(4属7种)151
32.大血藤科 Sargentodoxaceae(1属1种)153
33.小檗科 Berberidaceae(5属7种)154
34.防己科 Menispermaceae(5属7种)156
35.木兰科 Magnoliaceae(7属13种)159
36.蜡梅科 Calycanthaceae(2属3种)163
37.樟科 Lauraceae(7属22种)164
38.罂粟科 Papaveraceae(3属11种)170
39.十字花科 Cruciferae(6属13种)172
40.茅膏菜科 Droseraceae(1属1种)176
41.景天科 Crassulaceae(2属18种)177
42.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15属24种)180
43.海桐花科 Pittosporaceae(1属2种)189
44.金缕梅科 Hamamelidaceae(6属11种)190
45.杜仲科 Eucommiaceae(1属1种)194
46.蔷薇科 Rosaceae(30属99种)194
47.豆科 Leguminosae(26属58种)221
48.酢浆草科 Oxalidaceae(1属4种)236
49.?牛儿苗科 Geraniaceae(1属3种)237
50.芸香科 Rutaceae(6属9种)238
51.苦木科 Simarubaceae(2属2种)241
52.楝科 Meliaceae(2属2种)242
54.大戟科 Euphorbiaceae(9属20种)243
53.远志科 Polygalaceae(1属3种)244
55.交让木科 Daphniphyllaceae(1属1种)249
56.黄杨科 Buxaceae(1属3种)250
57.漆树科 Anacardiaceae(4属6种)251
58.冬青科 Aquifoliaceae(1属16种)253
59.卫矛科 Celastraceae(4属20种)255
60.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4属5种)259
61.槭树科 Aceraceae(1属16种)261
62.无患子科 Sapindaceae(2属2种)264
63.清风藤科 Sabiaceae(2属10种)265
64.凤仙花科 Balsaminaceae(1属4种)267
65.鼠李科 Rhamnaceae(6属18种)268
66.葡萄科 Vitaceae(4属19种)272
67.椴树科 Tiliaceae(3属9种)276
68.锦葵科 Malvaceae(2属2种)278
69.梧桐科 Sterculiaceae(1属1种)279
70.猕猴桃科 Actinidiaceae(1属8种)280
71.山茶科 Theaceae(6属15种)281
72.藤黄科 Guttiferae(2属7种)285
73.堇菜科 Violaceae(1属19种)286
74.大风子科 Flacourtiaceae(3属4种)290
75.旌节花科 Stachyuraceae(1属2种)292
76.秋海棠科 Begoniaceae(1属1种)292
77.瑞香科 Thymelaeaceae(2属4种)293
78.胡颓子科 Elaeagnaceae(1属3种)294
79.千屈菜科 Lythraceae(1属1种)295
80.石榴科 Punicaceae(1属1种)296
81.蓝果树科 Nyssaceae(2属2种)296
82.八角枫科 Alangiaceae(1属5种)297
83.桃金娘科 Myrtaceae(1属1种)298
84.野牡丹科 Melastomataceae(1属1种)299
85.柳叶菜科 Onagraceae(4属7种)299
86.小二仙草科 Haloragidaceae(1属1种)301
87.五加科 Araliaceae(7属18种)302
88.伞形科 Umbelliferae(18属24种)306
89.山茱萸科 Cornaceae(3属4种)316
90.鹿蹄草科 Pyrolaceae(2属3种)318
91.杜鹃花科 Ericaceae(5属17种)319
92.紫金牛科 Myrsinaceae(3属6种)323
93.报春花科 Primulaceae(2属13种)324
94.柿树科 Ebenaceae(1属4种)327
95.山矾科 Symplocaceae(1属6种)328
96.野茉莉科 Styracaceae(4属9种)329
97.木犀科 Oleaceae(5属15种)332
98.马钱科 Loganiaceae(2属3种)336
99.龙胆科 Gentianaceae(4属8种)337
100.夹竹桃科 Apocynaceae(2属5种)339
101.萝藦科 Asclepiadaceae(3属10种)341
102.旋花科 Convolvulaceae(4属6种)344
103.紫草科 Boraginaceae(7属8种)346
104.马鞭草科 Verbenaceae(6属18种)349
105.唇形科 Labiatae(21属50种)353
106.茄科 Solanaceae(7属10种)367
107.玄参科 Scrophulariaceae(11属16种)371
108.紫葳科 Bignoniaceae(2属2种)376
109.列当科 Orobanchaceae(1属1种)377
110.苦苣苔科 Gesneriaceae(5属5种)378
111.狸藻科 Lentibulariaceae(1属2种)381
112.爵床科 Acanthaceae(6属7种)381
113.透骨草科 Phrymataceae(1属1种)384
114.车前科 Plantaginaceae(1属1种)385
115.茜草科 Rubiaceae(16属26种)385
116.忍冬科 Caprifoliaceae(5属28种)394
117.败酱科 Valerianaceae(2属6种)400
118.川续断科 Dipsacaceae(1属1种)402
119.葫芦科 Cucurbitaceae(6属10种)402
120.桔梗科 Campanulaceae(5属9种)406
121.菊科 Compositae(52属100种)409
122.禾本科 Gramineae(54属87种)440
123.莎草科 Cyperaceae(9属40种)471
124.天南星科 Araceae(5属11种)479
125.鸭跖草科 Commelinaceae(2属2种)483
126.灯心草科 Juncaceae(2属5种)484
127.百部科 Stemonaceae(2属2种)485
128.百合科 Liliaceae(26属57种)486
129.石蒜科 Amaryllidaceae(1属2种)501
130.薯蓣科 Dioscoreaceae(1属7种)502
131.鸢尾科 Iridaceae(2属5种)503
132.芭蕉科 Musaceae(1属1种)504
133.姜科 Zingiberaceae(2属2种)505
134.兰科 Orchidaceae(16属20种)506
二、蕨类植物名录515
三、苔藓植物名录527
参考文献548
种子植物科、属拉丁名索引553
1996《黄山植物》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胡嘉琪,梁师文主编;金晓辉等摄影 1996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泰山植物检索表
- 1987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 高山植物
- 1963.04 山と渓谷社
-
- 鼎湖山植物手册
- 1976.06
-
- 山の植物 2
- 1974.10 保育社
-
- 花の里花の旅
- 1969.03 朝日新聞社
-
- 高山植物入門
- 1975.08 山と渓谷社
-
- 日本高山植物图
- 昭和1925年06月第1版 株式会社北隆馆
-
- 大岗山植物名录
- 1985
-
- 长白山植物名录
- 中国科学院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
-
- 庐山植物名录
- 1982 庐山植物园
-
- 泰山药用植物
- 1996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 贺兰山维管植物
- 1987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
- 山东经济植物
- 1978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 庐山植物
- 1989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
- 山东药用植物
- 1998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