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绿色的发展》求取 ⇩

第一章 从经济学理解绿色发展1

一、可持续发展:世纪话题1

(一)可持续思想的历史源泉1

(二)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3

(三)走向里约热内卢5

(四)发展观的根本性变革6

二、可持续发展的效率与公平问题7

(一)从经济学理解自然资源的存量稳定7

(二)戴利三原则9

(三)明智的利用蕴含着保护10

(四)代代人之间的公平11

(五)当代人内部的公平问题12

三、会成为水月镜花?13

(一)可持续发展步履艰难13

(二)南北之争的本质17

四、通往绿色发展之路——可持续性的增加20

(一)理解可持续发展面对的难题20

(二)致力于可持续性的增加22

(三)三类环境问题23

(四)正确处理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债务29

(一)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生态系统33

一、发展的生态含义33

第二章 发展的环境代价33

(二)人类生态系统的演进35

(三)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损失36

二、承载能力和增长极限38

(一)增长极限是存在的和可变的38

(二)定义完整的可持续社会40

(三)环发关系的库兹涅茨曲线41

三、我国环境退化的人口、历史和自然原因44

(一)环境退化中的人口因素44

(二)生态退化中的自然条件因素48

(三)历史上积累的生态债务50

四、复杂的环境形势51

(一)成就大,失误多51

(二)水污染与水资源危机53

(三)能源问题与大气污染55

(四)土地资源与生态退化58

(五)失误和滥用的代价60

第三章 环境物品与外部性问题64

一、公地的悲剧64

(一)一群牧人与他们的公共牧场64

(二)外部性概念65

(一)非排除性问题67

二、外部性的存在条件67

(二)“囚徒的困境”的环境版68

(三)非排除性与乡镇企业的污染控制70

(四)环境资源的非竞争性使用71

(五)发生时空转移的外部性73

(六)分散性与外部性76

(七)非凸性与不可逆损失77

三、外部性内部化79

(一)皮古主义税79

(二)我国绿色产品的成长环境如何完善80

(三)以税收—补贴体系遏制农业污染82

四、外部性内部化的途径和效果86

(一)污染者付费86

(二)环境浓度费87

(三)环境浓度收费能否与环境责任制结合88

(四)产品费89

(五)补贴90

(六)责任规则和抵押返还制90

(七)运行保证金制度91

(八)措施选择和评估标准92

一、环境产权理论96

(一)科斯定理与环境产权96

第四章 环境产权96

(二)排污权市场化98

(三)可交易排污权系统101

二、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与我国的排污权市场化问题105

(一)污染物总量控制提出的挑战105

(二)排污许可的市场化势在必行106

(三)在我国建立可交易排污权系统的条件与困难107

(四)从淮河治理看可交易排污权的意义111

三、上海在排污许可转让方面的探索117

(一)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的排污许可转让117

(二)关于排污权交易体系的新方案119

(一)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122

四、环境产权在其他方面的应用122

(二)长江口鳗苗资源的保护124

(三)矿产资源的产权问题124

第五章 可持续发展的价格体系127

一、环境定价127

(一)使用者付费127

(二)环境价值的文化尺度128

(三)环境价值的生态尺度130

(四)环境价值的本质是经济问题133

二、环境定价理论136

(一)市场的资源定价136

(二)以保持资源存量不变为原则的定价思路137

(三)与心理价值有关的定价思路140

三、关于森林价值的讨论144

(一)森林价值构成的复杂性144

(二)原始森林的价值145

(三)人工林的价值146

(四)幼林的价值与林业政策147

第六章 绿色价格体系下的经济运行151

一、粗放型增长:环境的最大敌人151

(一)资源使用效率低下与环境退化151

(二)粗放型增长如何使环境恶化153

(三)实现“两个转变”是最重要的环境保护战略155

(一)合并环境影响后经济活动的效率问题157

二、使环境保护成为牧羊犬157

(二)负劳动现象158

(三)以环境保护促进经济进步160

(四)区域环境补偿机制163

三、绿色国民账户165

(一)可持续发展与国民经济统计体系165

(二)绿色国民账户的基本思路166

(三)绿色价格体系下的经济运行170

四、资源产业175

(一)水业175

(二)草业178

(一)可持续发展需要强化城市功能181

第七章 城市与可持续发展181

一、城市功能与其可持续发展问题181

(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含义185

二、可持续的城市土地使用计划186

(一)城市建筑的生态效率186

(二)合并热能系统187

(三)土地使用方式与交通188

(四)从自行车王国走向汽车王国?190

三、城市和区域结构的可持续性194

(一)密集型城市的环境效应194

(二)在城区内有计划地保留农田197

(三)线性城市的生态含义199

(四)城市区位与可持续发展200

四、追求与自然的和谐:浦东的实例203

(一)规划蓝图上的浦东新区203

(二)浦东的水乡特点会消失吗?205

(三)认识农村景观对于新区的价值209

第八章 三农问题与可持续发展214

一、可持续发展与城乡一体化214

(一)城乡二元结构阻碍可持续发展214

(二)城乡一体化条件下的农村自然资源217

(三)承认农村资源的外部经济效果219

(四)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获取农村的发展空间220

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25

(一)由产量农业向质量农业转变225

(二)从可持续发展看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230

(三)缓解人口对土地系统的压力233

三、我国的粮食安全与生态保护238

(一)我国的粮食增产轨迹238

(二)未来中国的粮食需求240

(三)中国能够养活自己241

(四)以生态农业维护土地生产力243

(一)生活质量提升的阶段特征245

一、生活质量与环境消费245

第九章 可持续发展与人245

(二)作为消费品的环境质量249

二、传统文化与环境保护251

(一)小农经济的文化特征251

(二)传统文化对环境保护的阻碍作用254

(三)期待三个转变255

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机制258

(一)创建保护公民环境权益的法制条件258

(二)使群众享有环境知情权262

(三)建立社区群众性环境保护组织262

(一)可持续发展是依靠人力资源的发展267

四、以人力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267

(二)考察“人均资源”269

(三)以人力资源替代自然资源271

第十章 可持续发展与政府274

一、可持续发展要求怎样的政府274

(一)可持续发展使政府作用趋于增强274

(二)市场派经济学家的观点278

(三)政府的标准:强有力而节约廉价280

二、我国政府在可持续道路上面临的挑战281

(一)推动两个转变是当前政府的首要任务281

(二)建立完善地方政府行为的约束机制284

(三)处理好环境债务286

三、寻找良性循环之路289

(一)高效率——良性循环机制的核心289

(二)向经济运行的质量要环境效益290

(三)向生活方式的优化要环境效益293

(四)向社会组织的优化要环境效益294

(五)不确定性与发展政策的制定296

四、从1998长江流域洪水看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299

(一)长时间超历史高水位的成因299

(二)如何扭转生态退化趋势300

(三)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302

五、结语 走向绿色的发展307

1998《走向绿色的发展》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戴星翼著 1998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