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化学》

第一章绪论1

1 引言1

2 大气化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

2.1 大气化学的研究内容3

2.2 大气化学的研究方法3

3 大气的组成7

4 大气的结构9

5 地球大气的形成和演化14

5.1 行星大气—地球大气的独特化学组成18

5.2 宇宙气体的消散20

5.3 次生大气成分22

5.4 生物活动在地球大气气演化过程中的作用23

第二章 控制大气化学成分的关键过程31

1地表源31

1.1 生物源的重要性31

1.2 生物源的特点32

1.3 对全球大气有重要作用的地表生物源34

1.4 地表非生物源38

1.5 地表生物源排放通量的测量方法40

2 微量成分的长距离输送47

3 均相和非均相化学转化过程51

3.1 均相气相过程51

3.2 均相液相转化过程59

3.3 非均相化学转化过程62

4 清除过程64

4.1 乾清除过程65

4.2 湿清除过程70

4.3 雾和露78

4.4 湿清除过程的实验研究79

第三章 大气微量成分的循环过程85

1 概论85

2 水循环86

2.1 大气水的源86

2.2 水汽在大气中的输送和分布88

2.3 水汽在大气中的化学变化和它的汇89

3 氢循环90

3.1 大气中氢的浓度和分布91

3.2 大气氢气的源和汇91

3.3 大气氢气的化学转化95

4 碳循环97

4.1 碳循环概况97

4.2 反应性含碳化合物的循环98

4.3 二氧化碳循环121

5 氮循环126

5.1 概况126

5.2 氮化合物的源和汇128

5.3 氮化物的化学转化过程130

5.4 氮化物的浓度和空间分布132

5.5 氮循环133

6硫循环134

6.1 概况135

6.2 硫化物的源及其浓度的空间分布135

6.3 化学转化和清除过程139

6.4 硫循环143

第四章大气气溶胶147

1 大气气溶胶的基本特徵147

1.1 概述147

1.2 粒子尺度——等效直径的概念148

1.3 浓度150

1.4 粒度谱分布152

1.5 气溶胶粒子的寿命160

2 气溶胶粒子的产生过程165

2.1 固体、液体物质的破碎过程165

2.2 气—粒转化过程167

2.3 光化学烟雾171

3 大气气溶胶的化学组成174

3.1 成分概率密度谱分布函数174

3.2 化学成分平均浓度175

3.3 化学成份平均浓度的谱分布181

4 气溶胶来源的判别和定量分析—气溶胶元素浓度资料的统计处理187

4.1 大气污染物分布的接收点模式187

4.2 乾净大陆大气气溶胶的来源分析192

4.3 城市污染大气气溶胶的来源分析194

5 气溶胶观测实验方法概要197

5.1 气溶胶物理性质的观测仪器概述197

5.2 气溶胶采样仪器203

5.3 气溶胶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概要212

5.4 观测实验方法要点225

1 大气化学与气候229

第五章 大气化学组成的变化及其引起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变化229

2 观测到的大气化学组成的变化及其原因230

2.1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230

2.2 大气甲烷浓度的变化231

2.3 大气臭氧含量的变化236

2.4 其它微量气体浓度的变化237

3 大气化学组成的未来变化趋势238

3.1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趋势预测238

3.2 甲烷等大气微量成分未来浓度变化趋势的预测251

4 大气成分在地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253

5 大气成分浓度变化引起的气候变化259

5.1 气候变化数值模拟259

5.2 简单模式预测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加倍引起的气候变化260

5.3 三维大气环流模式预测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加倍引起的气候变化262

5.4 海—气耦合模式预测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引起的气候变化265

5.5 甲烷等其它微量气体和气溶胶浓度变化引起的气候变化270

6 大气成分浓度变化引起的其它环境问题275

1 光化学基础281

1.1 概述281

第六章 大气臭氧281

1.2 气体分子对光的选择吸收283

1.3 量子效率285

1.4 感光反应287

1.5 光化学平衡288

2 氧—氮大气的光化学平衡理论290

2.1 氧分子对太阳幅射的吸收290

2.2 臭氧的产生和破坏296

3 平流层臭氧299

3.1 概述299

2.3 氧—氮大气中的臭氧光化学平衡299

3.2臭氧含量的空间分布和随时间的变化300

3.3 南极臭氧洞问题309

3.4 人类活动对平流层臭氧的影响313

4 对流层臭氧318

4.1 对流层臭氧的源和汇318

4.2 对流层臭氧的全球分布和季节变化322

4.3 对流层臭氧的环境效应325

5 臭氧观测概要326

5.1 气柱臭氧总量和平流层臭氧浓度分布的地面光学观测方法326

5.2 平流层臭氧分布的空中观测329

5.3 臭氧的卫星观测331

5.4 地表臭氧浓度的观测方法334

第七章 云雾降水化学337

1 云雾降水基础知识337

1.1 水汽和水337

1.2 云的形成和分类341

1.3 降水的形成345

1.4 雾348

2 云化学351

2.1 观测到的云水化学成分351

2.2 云化学353

3 降水化学357

3.1 观测的降水化学成分357

3.2 降水化学362

3.3 降水化学成份溶度与降水量和降水类型的关系364

3.4 降水化学成分的一般特徵365

4 雾化学371

5 酸雨问题372

5.1 溶液酸碱度的一般描述372

5.2 酸雨问题一般描述374

5.3 酸雨判别标准质疑376

5.4 观测到的降水酸度地理分布378

5.5 影响降水酸度的主要化学过程380

5.6 酸雨的危害及其防治386

6 降水中的放射性同位素389

6.1 大气中的放射性同位素389

6.2 降水中的放射性同位素391

第八章 全球大气化学和地球系统科学393

1 地球系统科学393

1.1 地球系统科学的产生393

1.2 几千年到几百万年时间尺度的全球变化396

1.3 几十年到几百年时间尺度的全球变化403

2 美国全球大气化学研究计划408

2.1计划的产生过程410

2.2 研究计划的最终目标410

2.3 研究内容和要解决的科学问题415

3 国际全球大气化学研究计划(IGAC)415

3.1 计划的产生过程415

3.2 IGAC的目标415

3.3 IGAC的主要研究内容416

3.4 IGAC的结构及其与IGBP的关系426

1992《大气化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明星著 1992 明文书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大气科学(1981 PDF版)
大气科学
1981 国立编译馆
大气热力学(1978 PDF版)
大气热力学
1978
大气环境化学(1992 PDF版)
大气环境化学
1992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大气环境化学(1990 PDF版)
大气环境化学
1990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气化学  第2版(1999 PDF版)
大气化学 第2版
1999 北京:气象出版社
大气声学(1997 PDF版)
大气声学
1997 北京:科学出版社
变化中的大气(1994 PDF版)
变化中的大气
1994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大气和海洋化学(1986 PDF版)
大气和海洋化学
1986 北京:科学出版社
大气污染化学(1988 PDF版)
大气污染化学
1988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大气物理学(1987 PDF版)
大气物理学
1987 北京:气象出版社
大气化学基础(1988 PDF版)
大气化学基础
1988 北京:气象出版社
大气化学(1991 PDF版)
大气化学
1991 北京:气象出版社
中层大气化学和物理学(1988 PDF版)
中层大气化学和物理学
1988 北京:气象出版社
大气化学(1983 PDF版)
大气化学
1983 北京:科学出版社
大气物理学(1981 PDF版)
大气物理学
1981 北京: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