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陆相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

目录1

第一章 地质概况及油气勘探成果1

第一节 地层和油层1

第二节 构造和断裂4

第三节 沉积相和沉积体系13

第四节 勘探历程和勘探成果17

第二章 大型湖盆油气生成的地质条件分析21

第一节 关于陆相油气生成地质条件的研究概况21

第二节 大型湖盆生油的地质条件23

第三章 陆相油气的生成与演化62

第一节 大型湖盆油气生成与演化研究的重要性62

第二节 干酪根的类型与演化63

第三节 可溶有机质的性质与演化91

第四节 生油岩的热解色谱特征121

第五节 不同类型干酪根的热模拟生烃实验124

第六节 成岩阶段、有机质成熟阶段和油气生成阶段的划分133

第七节 陆相生油岩成烃模式的选择139

第四章 有机质丰度142

第一节 生油岩有机质丰度的概念142

第二节 各地层段的有机质丰度144

第三节 各项有机质丰度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及界限值153

第四节 中国中新生代陆相生油岩有机质丰度的比较156

第五章 油气初次运移158

第一节 国内外油气初次运移研究现状158

第二节 油气初次运移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166

第三节 油气初次运移的时空模式177

第六章 生油量、运移生油量计算方法及生油层定量评价181

第一节 泥岩生油岩生油量运移生油量计算方法的评述181

第二节 生油岩定量评价的TTT法及其应用187

第三节 三个主要生油层的分区定量评价203

第四节 其它生油层的定量评价209

第五节 生油量的分布217

第七章 原油和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220

第一节 原油的物理性质220

第二节 原油的化学组成223

第三节 原油类型的划分240

第四节 原油的形成环境和保存条件247

第五节 天然气255

第八章 油源对比263

第一节 油源对比的方法263

第二节 白垩系油源对比266

第九章 油气二次运移和聚集特征及大庆油田形成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278

第一节 油气二次运移和聚集的特征278

第二节 大庆油田形成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294

第十章 大型湖盆油气藏主要类型和油气资源预测304

第一节 大型湖盆油气聚集规律304

第二节 大型湖盆的油气藏分类及主要油气藏类型307

第三节 大型湖盆油气藏分布特征及含油模式321

第四节 资源预测和勘探前景展望324

参考文献330

1985《松辽盆地陆相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杨万里等著 1985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陆相油气地球化学研究(1995 PDF版)
陆相油气地球化学研究
1995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油气运移( PDF版)
油气运移
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辽河盆地火山岩与油气(1999 PDF版)
辽河盆地火山岩与油气
1999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中国含油气盆地岩相古地理与油气(1997 PDF版)
中国含油气盆地岩相古地理与油气
1997 北京:地质出版社
油气运移  第1集(1988 PDF版)
油气运移 第1集
1988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松辽陆相盆地石油地质(1985 PDF版)
松辽陆相盆地石油地质
1985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中国陆相油气生成(1982 PDF版)
中国陆相油气生成
1982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松辽盆地石油和天然气勘查史  1949-1989(1992 PDF版)
松辽盆地石油和天然气勘查史 1949-1989
1992 北京:地质出版社
有机地球化学和陆相生油(1986 PDF版)
有机地球化学和陆相生油
1986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松辽盆地白垩纪石油地层孢粉学(1999 PDF版)
松辽盆地白垩纪石油地层孢粉学
1999 北京:地质出版社
中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发育、沉积与油气(1987 PDF版)
中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发育、沉积与油气
1987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松辽及其外围盆地油气勘探新进展(1995 PDF版)
松辽及其外围盆地油气勘探新进展
1995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1996 PDF版)
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
1996 北京:地质出版社
四川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1992 PDF版)
四川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
1992 北京:地质出版社
断陷盆地油气二次运移与聚集(1997 PDF版)
断陷盆地油气二次运移与聚集
1997 北京:地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