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手册》求取 ⇩

目录第一部分 化学元素一、元素周期表1

二、化学元素表3

表1—1 化学元素表5

三、元素的同素异形体14

四、原子结构19

1.原子的组成19

2.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21

表1—2 原子核外电子的量子数和K.L.M.N层的电子最大容量23

五、元素的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24

表1—3 元素的共价半径、金属半径、范德华半径和离子半径26

1.表1—4 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37

六、元素的物理性质及元素的溶解性37

2.元素的溶解性45

七、元素的电离势46

表1—5 元素的电离能(势)48

八、电子亲合能55

表1—6 原子的电子亲合能56

九、元素的电负性58

表1—7 元素的电负性58

十、元素的化合价和氧化数60

1.化合价60

2.氧化数61

表1—8 元素的氧化数63

十一、离子的颜色和常见离子的鉴定65

表1—9 吸收光谱的颜色和观察到的颜色65

表1—10 离子的颜色67

表1—11a 阳离子的鉴定68

表1—11b 阴离子的鉴定77

表1—11c 常见气体的化学鉴定81

表1—12 能形成阴离子的元素84

第二部分 化学键、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一、物质的宏观聚集状态87

二、化学键88

1.晶体的格子结构90

三、晶体结构90

2.晶体的宏观对称性92

表2—1 晶体的对称轴93

表2—2 三十二种对称型(点群)划分晶系表93

3.七个晶系(表2—3)95

4.十四种空间格子96

四、离子键97

表2—4 离子半径比与配位数98

表2—5a 配位数6∶6的NaCl结构型离子晶的半径比99

表2—5b 配位数6∶3的金红石结构型离子晶的半径比100

表2—5c 配位数8∶8的CsCl结构型的离子晶半径比101

表2—5d 配位数8∶4的萤石结构型的离子晶半径比101

表2—5f 配位数4∶4的纤维锌矿结构型的离子晶半径比102

表2—5e 配位数4∶4的闪锌矿结构型的离子晶半径比102

表2—6a 碱金属卤化物的晶格能103

表2—6b 一些金属化合物的晶格能103

表2—7 离子的极化度104

表2—8 一些酸根离子的热化学半径104

表2—9 气态离子的水化焓105

五、键长105

表2—10a 碳与其他元素之间的键长/?106

表2—10b 碳-碳键长/?108

表2—10c 碳-氢键长/?109

表2—10e 碳-氧键长/?110

表2—10d 碳-氮键长/?110

表2—10f 单质中键长(照周期表分族顺序)111

表2—11 有机化合物中原子间的键长、键角113

表2—12 卤化物中原子间的距离120

表2—13a 氢化物分子的键长、键角124

表2—13b H2O2、N2H4及类似分子的键长、键角125

六、键能126

表2—14 氢键长和氢键能126

表2—15 化学键的强度——键能127

表2—16 一些有机化合物中的键能134

表2—17 多原子分子中某些原子和基团间的键强度135

表2—18 游离基的生成能137

表2—19 分子的范德华力139

七、分子偶极矩140

表2—20 分子偶极矩140

表2—21 氢化物分子偶极矩和结构、性质关系142

八、气态原子的生成热(表2—22)143

九、分子的电离能(表2—23)144

十、分子的电子、亲合能/kJmol-1和游离基的电子亲合能/kJmol-1(表2—24、表2—25)153

十一、单质及无机化合物的熔融热(表2—26)154

十二、单质及无机化合物的汽化热和升华热(表2—27)157

第三部分 无机化合物一、无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原则161

(一)总则161

1.化学介词161

2.基、根162

3.离子163

4.特定词头163

(二)二元化合物1.分子式中元素先后顺序164

2.电正性元素有变价的命名法164

3.标明化学组成的命名法165

(三)三元、四元及多元化合物166

(四)酸类166

1.无氧酸166

2.含氧酸166

1.无氧酸盐167

(五)盐类167

4.酸酐167

3.取代含氧酸167

2.含氧酸盐168

(六)同多酸及其盐169

(七)杂多酸及其盐169

(八)络合物169

二、无机物的分类170

(一)单质170

1.金属170

(二)化合物171

1.氢化物171

2.非金属171

2.氧化物172

3.碱172

4.酸172

5.盐172

6.非金属互化物173

7.合金化合物173

8.络合物173

9.氧化物分类表(表3—1)174

三、某些无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表3—2)174

四、重要无机物的制备和用途(表3—3)228

表4—1 气体333

第四部分 物质的物理性质一、密度333

表4—2 液体334

表4—3 固体物质的比重336

表4—4 不同温度下汞的密度338

二、气体和易挥发物质的沸点、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表4—5)339

三、各种挥发物质在20℃时的饱和蒸汽压(表4—6)343

四、硬度344

表4—7 重要物质的莫氏硬度345

五、物质的介电常数347

表4—8 固体物质的介电常数347

表4—9 塑料和橡胶的介电常数352

表4—10 水在不同温度的介电常数355

表4—11 无机液体的介电常数356

表4—12 有机液体的介电常数360

六、气相中分子的偶极矩(表4—13)378

七、物质的比旋光度389

表4—14 固体物质的比旋光度390

表4—15 液体物质的比旋光度391

表4—16 溶液的比旋光度391

八、物质的折光指数(即折射率)397

表4—17 常见液体的折射率398

表4—18 水在不同温度的折射率401

表4—19 一些用于浸法测定折射率的混合液体401

表4—20 晶体的折射率402

表4—21 岩盐、氯化钾、萤石、方解石、水晶对不同光波长的折射率405

表4—22 熔石英玻璃的折射率406

表4—23 玻璃的折射率406

表4—24 一些固体杂类的折射率407

表4—25 水溶液的折射率407

九、反射系数或吸收光系数408

表4—26 各种表面对可见单色光的反射系数408

表4—27 一些表面对白炽光的反射系数410

表4—28 一些表面对太阳光的吸收系数411

表4—29 一些低温表面的辐射率411

表4—30 金属和火砖表面的总辐射率412

第五部分 有机化合物一、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原则414

(一)总则414

1.基本方法414

2.化学介词414

3.基数符号415

4.系统名称的选定416

(二)烃416

1.烃的命名通则416

2.链烃417

表5—1 链烃异构的形容词418

3.环烃419

(三)杂环化合物421

(四)官能团和取代基426

(五)位次的编号426

(六)立体异构的形容词431

1.顺反异构体431

2.旋光异构体433

(七)链烃基、碳环基和杂环基的名称434

表5—2 基及其衍生物的式和名称434

表5—3 有机官能团的汉语名称435

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441

表5—4 有机化合物按照碳骨架分类442

表5—5 有机化合物按照官能团分类443

三、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445

表5—6 异构现象分类445

四、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反应类型447

(一)取代反应447

(二)消除反应449

(三)加成反应451

(四)重排反应456

(五)聚合反应461

(六)氧化还原反应462

五、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常数(表5—7)465

表5—8 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燃烧热513

六、燃烧热和燃料性质513

1.燃料的燃烧热513

表5—9 固体燃料的燃烧热517

表5—10 液体燃料的燃烧热518

表5—11 气体燃料的燃烧热518

2.内燃机燃料的抗震爆性519

表5—12 汽油和烃类的辛烷值519

3.柴油的十六烷值522

七、油脂和蜡522

表5—13 油脂的成份和性质524

表5—14 海洋动物油脂的成份和性质536

表5—15 蜡的成份和性质538

八、氨基酸544

表5—16 氯基酸在25℃水溶液中的电离常数和等电点pH值544

第六部分 水、溶液一、水551

表6—1 不同温度下水的密度、蒸汽压和离子积552

二、酸、碱、盐的水溶性规律556

三、无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558

表6—2 重要无机物在不同温度的水中的溶解度560

四、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表6—3)574

五、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和溶解度积常数579

六、酸、碱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度和电离常数580

表6—4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583

表6—5 不同浓度醋酸的电离度α和电离常数Kα594

表6—6 某些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常数595

表6—7 某些碱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常数600

七、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度积KSP及从其盐溶液中沉淀的pH值(表6—8)601

八、溶剂607

表6—9 重要溶剂的物理常数607

表6—10 摩尔沸点上升常数608

表6—11 摩尔凝固点下降常数611

九、一些盐和碱溶液的焓△H?(表6—12)613

十、电极电位和电动势614

表6—13a 标准电极的还原电位(酸性溶液)618

表6—13b 标准电极的还原电位(碱性溶液)623

十一、氧化剂和还原剂628

表6—14 氧化剂628

表6—15 还原剂634

十二、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和不稳定常数638

表6—16a 金属离子与无机配位体络合的各级累积稳定常数640

表6—16b 金属离子胺络合物的稳定常数648

表6—16c 金属离子有机络合物的稳定常数650

表6—16d 几种金属螫合物的稳定常数651

表6—16e 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位体络合的各级累积稳定常数656

表6—16f 柠檬酸螫合物的稳定常数658

1.溶液浓度的表示法661

十三、溶液的浓度和换算661

2.溶液浓度的换算662

3.工农业生产中溶液浓度的表示法663

十四、波美度和比重的换算及对照表664

1.比重表664

表6—17a 重液体的比重和波美度665

2.比轻表666

表6—17b 轻液体的比重和波美度667

十五、溶液的比重、浓度和波美度668

表6—18a 盐酸668

表6—18b 硫酸670

表6—18c 硝酸673

表6—18d 磷酸677

表6—18e 醋酸678

表6—18f 氨水679

表6—18g NaOH680

表6—18h KOH681

表6—18i Na2CO3683

表6—18j NaCl683

表6—18k Na2S2O3684

表6—18l K2CO3685

表6—18m K2Cr2O7685

表6—18o KI686

表6—18n KCI686

表6—18p 甲醛溶液HCHO687

表6—18q 乙醇C2H5OH688

表6—18r 甘油C3H5(OH)3689

表6—18s 蔗糖溶液C12H22O11691

表6—18t 草酸H2C2O4693

十六、25℃水溶液中水化离子的大约有效半径(表6—19)695

十七、25℃水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活度系数697

表6—20 离子的活度系数697

表6—21 德拜—休克尔方程式中的比例常数A和B的值698

表6—22 高离子强度时的离子活度系数699

表6—23 离子活度的标准700

十八、溶液的pH值701

表6—24 0.1m HCl的pH701

表6—25 基准缓冲溶液的成份和性质702

表6—26 美国标准局的标准缓冲溶液的pH值703

表6—27 英国标准方法测定缓冲溶液的pH值704

表6—28 缓冲溶液的成份和pH值706

表6—29 作为控制pH用的缓冲溶液的pH范围710

表6—30 常见物质的pH大约值710

表6—31 酸碱指示剂714

表6—32 广泛pH指示剂717

(一)金属概说719

第七部分 金属和合金一、金属及其分类719

(二)金属的分类720

二、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机械性质(表7—1)723

三、常见金属的溶解性质及其离子在酸、碱溶液中存在的形态(表7—2)725

四、金属矿石、矿物资源736

(一)矿物与矿石736

表7—3 主要矿物表737

表7—4 主要金属矿物的国外储量表754

(二)作为金属来源的海洋755

表7—5 海水中各种元素的总吨数755

表7—7 有色金属的世界年产量757

五、金属的世界年产量757

表7—6 海底矿物资源757

表7—8 铀的世界年产量758

表7—9 世界钢产量758

六、黑色金属及合金——铁和钢759

(一)黑色金属分类759

(二)钢的热处理(表7—10)760

表7—11 钢的表面化学热处理762

七、金属的腐蚀和防蚀764

第八部分 某些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热容、标准生成热、标准生成自由能及绝对熵表8—1 元素及单质766

表8—2 无机物774

表8—3 有机物794

第九部分 实验室安全和技术资料一、安全注意事项和实验室规则802

二、实验受伤事故急救法803

三、燃烧及消防灭火805

(一)燃烧的条件805

表9—1 几种易燃物的燃点806

表9—2 可燃气体与液体的自燃点807

(二)消防和灭火的原理808

(三)爆炸808

1.爆炸极限808

2.可燃粉尘在空气中的爆炸下限808

表9—3 可燃气体及蒸汽的燃烧性质809

表9—4 接触或混合后能发生燃烧、爆炸的试剂812

(四)灭火材料813

表9—5 灭火剂的选择815

四、有毒气体及其预防815

表9—6 有毒气体及蒸汽在空气中的最大容许含量815

五、热源的可能最高温度近似值(℃)817

六、热浴的温度(℃)817

七、冷剂——冰雪和盐混合冷剂(表9—7)817

八、干燥剂和干燥效率818

表9—8 常用的气体干燥剂818

表9—9 制备有机化合物用的干燥剂819

表9—10 干燥效率820

(一)试剂的取用821

九、实验操作技术要点821

(二)加热823

(三)托盘天平使用法824

(四)溶液的配制825

(五)气体收集法827

(六)检验物质的操作方法828

(七)滴定的操作要点829

(八)玻璃管的使用和加工829

(九)橡皮塞钻孔830

(十)过滤831

(十一)蒸发831

(十二)溶解832

(十三)震荡832

十、化学试剂的保管和存放832

十一、仪器、工具的保管837

十二、中学实验室设备838

(三)氢气的还原性842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842

(七)硫酸的脱水作用842

(一)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842

十三、部分中学化学实验842

(四)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843

(五)制取少量氯气的简便方法843

(六)苯与氯气的加成843

(八)碘的升华843

(十二)硝酸钾的加热分解843

(九)钠的银白色光泽844

(十)钠与水的反应844

(十一)阿伏盖德罗常数的测定844

(十八)制备纯白色的Fe(OH)2沉淀845

(十七)醛被氢氧化铜氧化的实验845

(十六)银镜反应845

(十五)甲烷的制取845

(十四)铝热剂845

(十三)电源现象845

附录1:国际单位制846

SI基本单位的定义847

表1.SI单位的名称和符号以及各有关物理量的代号850

表2.有专门(专有)名称的SI导出单位851

表3.其他物理量的代号及SI单位的名称、符号853

表4.SI词冠符号855

表5.与SI单位并用的单位856

附录2:一些基本物理常数值858

附录3:重要常数和单位的换算因子861

附录4:希腊字母表862

附录5:数字词首的希腊文、拉丁文863

1984《中学化学手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谢良铎主编 1984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