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求取 ⇩

一、体育教育专业生理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及任务1

绪论1

二、人体基本的生理特征2

三、内环境的稳态2

四、人体机能调节的概述6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与机能9

一、细胞膜的结构9

第一章 兴奋及其传播9

第一篇 兴奋与肌肉的收缩9

二、细胞膜的机能10

第二节 细胞的兴奋与生物电现象12

一、细胞的兴奋与兴奋性12

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4

第三节 兴奋的传播17

一、兴奋在细胞内的传导17

二、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19

一、骨骼肌的微细结构22

第二章 肌肉的收缩与工作22

第一节 肌肉的收缩22

二、骨骼肌的收缩原理和过程24

三、肌肉收缩的形式27

第二节 肌肉的工作特征31

一、肌肉工作的力学特征31

二、肌肉的机械功与机械效率35

三、运动与肌肉酸痛38

第三节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40

一、骨骼肌纤维的研究及类型40

二、快肌与慢肌纤维的形态、代谢及机能特征41

三、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43

四、运动对肌纤维类型的影响45

五、肌纤维类型百分组成的变化48

二、物质代谢的三个阶段51

第一节 概述51

一、物质代谢的概念51

第三章 物质代谢51

第二篇 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51

第二节 糖代谢53

一、糖的主要作用53

一、脂肪的主要作用53

二、糖的消化、吸收及去路54

三、糖的代谢54

第三节 脂肪代谢58

二、脂肪的消化、吸收及去路59

三、脂肪的代谢60

第四节 蛋白质代谢60

一、蛋白质的主要作用60

二、蛋白质的消化吸收60

三、蛋白质的代谢61

第五节 代谢产物的清除62

一、尿的生成62

二、肾脏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66

三、运动对肾功能的影响70

第一节 概述73

一、能量代谢的概念73

第四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73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74

三、基础代谢78

第二节 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78

一、肌肉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78

二、肌肉活动的三种供能系统79

一、人体正常体温84

第三节 体温84

二、产热和散热86

三、运动时体温的变化及调节88

第三篇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90

第五章 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90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与机能的概述90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91

一、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91

二、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93

三、中枢抑制95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97

一、感觉生理97

二、感觉的传入途径106

三、大脑皮层的感觉机能107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09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09

二、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11

三、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14

四、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15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17

一、植物性神经系统概述117

二、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20

第六章 体液调节122

第一节 内分泌系统概述122

一、甲状腺124

第二节 主要内分泌腺及其激素的功能124

二、胰岛125

三、肾上腺126

四、脑垂体127

五、性腺129

第一节 肺通气134

一、通气器官134

第七章 肺通气与肺换气134

第四篇 氧的摄取和二氧化碳的排除134

二、通气的动力与呼吸运动135

三、肺容量138

四、肺通气量139

第二节 肺换气140

一、气体交换的动力140

二、气体交换的过程141

三、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142

第一节 氧和二氧化碳的载运143

一、血液的组成143

第八章 氧和二氧化碳的运输143

二、血液的功能147

三、血量147

四、氧和二氧化碳的载运148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152

一、心肌的生物电变化152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153

三、心脏的泵血功能155

一、各类血管的机能160

第三节 血管的机能与血压160

二、血流量和血流阻力161

三、动脉血压161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164

第九章 氧的供应与气体运输的调节166

第一节 运动时氧的供应166

一、需氧量166

四、氧亏和氧债167

三、最大摄氧量167

二、摄氧量与耗氧量167

第二节 氧运输系统功能的调节169

一、肺通气的调节169

二、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71

第五篇 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175

第十章 条件反射175

第一节 条件反射的形成175

二、建立条件反射的条件176

一、建立条件反射的实验方法176

三、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基础177

四、条件反射的生物学意义177

第二节 条件反射的抑制178

一、非条件性抑制178

二、条件性抑制178

三、条件性抑制的生物学意义180

第三节 大脑皮层的分析综合机能与动力定型180

一、分析与综合机能180

第四节 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特征181

二、大脑皮层的动力定型181

二、第二信号系统在形成条件反射中的作用182

一、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182

第十一章 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学基础183

第一节 运动技能的条件反射本质183

四、运动技能之间的相互作用183

第二节 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184

一、泛化阶段185

二、分化阶段185

三、巩固阶段185

四、动作自动化186

第三节 影响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186

一、大脑皮层的适宜兴奋状态186

二、反馈信息的作用187

三、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187

五、排除内外环境的干扰189

第一节 决定体育课生理负担量的因素190

一、运动强度190

第十二章 体育课的生理负担量190

二、运动密度191

三、运动时间191

四、练习的次数191

第二节 体育课生理负担量的合理安排192

一、循序渐进192

二、波浪式的冲击192

三、负荷的性质192

二、心率曲线法193

第三节 体育课生理负担量的评定193

一、平均心率法193

三、心率指数法194

第十三章 青少年、女子的解剖生理特点195

第一节 生长发育195

一、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195

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196

三、青春发育期198

一、运动系统199

第二节 儿童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199

二、氧运输系统201

三、神经系统204

第三节 女子的解剖生理特点205

一、运动系统205

二、氧运输系统206

三、月经周期207

第四节 身体素质发展的年龄特征208

一、力量素质208

二、速度素质210

三、耐力素质210

四、灵敏素质210

五、柔韧素质210

第十四章 运动中人体机能的变化212

第一节 赛前状态和准备活动212

一、赛前状态212

二、准备活动214

第二节 工作适应过程215

一、产生工作适应过程的原因216

二、影响工作适应过程的因素217

三、极点和第二次呼吸217

第三节 稳定状态218

第四节 疲劳219

一、疲劳发生的原因220

二、疲劳与运动222

三、判断疲劳的方法222

四、消除疲劳的方法224

第五节 恢复过程225

一、恢复过程的阶段性变化226

二、超量恢复226

三、整理活动228

四、疲劳与恢复过程的年龄特征228

第十五章 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230

第一节 力量素质230

一、决定力量素质的生理因素231

二、影响力量训练效果的因素232

三、发展力量的原则233

四、几种力量训练方法及评价235

五、力量与性别、年龄236

第二节 速度素质237

一、决定速度的生理基础237

二、速度素质的训练239

第三节 耐力素质240

一、有氧耐力240

二、无氧耐力247

第四节 灵敏与柔韧素质248

一、灵敏素质248

二、柔韧素质249

第十六章 主要运动项目的生理特点251

第一节 周期性练习的生理特点251

一、跑251

二、游泳253

三、滑冰256

第二节 非周期性练习的生理特点257

一、体操257

二、武术258

三、投掷260

第三节 混合性练习的生理特点260

一、球类260

二、跳跃262

一、身体成分263

二、定量负荷试验263

第十七章 体育锻炼和训练效果的评定263

第一节 形态变化的评定263

二、心脏形态265

三、运动器官的形态266

四、胸廓的形态267

第二节 机能变化的评定267

一、安静状态的机能评定268

三、极限负荷试验270

第三节 体力工作能力(?)试验271

第六篇 实验指导272

实验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272

实验二、骨骼肌的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273

实验三、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测定275

实验五、反射时的测定280

实验六、反射弧的分析280

实验七、大脑皮层运动机能定位281

实验八、去大脑僵直282

实验九、毁坏小白鼠一侧小脑的观察283

实验十、毁坏鸽半规管的影响(示教)283

实验十一、胰岛素低血糖试验284

实验十二、兔胸内负压的观察(示教)285

实验十三、肺容量和肺活量的测定285

实验十四、屏息时间的测定与肺泡气的分析286

实验十五、肺通气量、摄氧量、需氧量和氧债的测定289

实验十六、运动时能量消耗的测定291

实验十七、血红蛋白的测定292

实验十八、脉搏和动脉血压的测定(附:心率无线电遥测)293

实验十九、蛙心搏动过程的观察和描记296

实验二十、影响心输出量因素的分析297

实验二十一、蛙心的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299

实验二十二、最大吸氧量的间接测定法299

实验二十三、肌肉力量的测定301

附录303

实验二十四、机体疲劳的简易测定法303

一、生理实验常用药物303

实验二十五、?(?)试验305

实验二十六、积极性休息效果的观察306

二、生理实验常用生理代用液308

三、动物的麻醉309

四、常用生理参数旧制计量单位和国际单位制换算表310

五、度量衡对照表310

主要参考书目311

1993《生理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梁焕国主编;张正文,张达文,戴永桢编 1993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生理学(1987 PDF版)
生理学
1987
生理学(1978.10 PDF版)
生理学
1978.10
生理学(1978.12 PDF版)
生理学
1978.12
生理学(1995 PDF版)
生理学
1995
生理学(1994 PDF版)
生理学
1994
生理学(1993 PDF版)
生理学
1993
生理学(1999 PDF版)
生理学
1999
生理学(1995 PDF版)
生理学
1995
生理学(1998 PDF版)
生理学
1998
生理学(1995 PDF版)
生理学
1995
生理学(1998 PDF版)
生理学
1998
生理学(1994 PDF版)
生理学
1994
生理学(1995 PDF版)
生理学
1995
生活中十万个为什么(1991 PDF版)
生活中十万个为什么
1991
生理学(1963 PDF版)
生理学
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