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抒情倾向》
作者 | 杨联芬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70 |
出版时间 | 1996(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303041710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355499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自序1
总论 向“诗”与“雅”倾斜——中国现代小说抒情本质论3
引言3
第一章 抒情化:小说向诗倾斜7
一、诗与小说,表现情感的两种方式8
二、小说向诗移动,造成小说抒情化19
第二章 抒情化即小说的“雅”化31
一、抒情:古典诗文“情结”在现代作家心灵的延续33
二、“雅”:接通“此岸”与“彼岸”的桥梁43
一、情节淡化,情志居中59
上篇 文本论59
第三章 情节与情调59
二、概述与情调的生成73
第四章 意境与典型84
一、抒情结构下小说的诸要素85
二、意境——抒情化小说的“典型”98
第五章 视点:“可信而困惑的内心”107
一、叙事主体的中心地位107
二、有限的视角116
三、视点——“可信而困惑的内心”127
第六章 语言的本体地位135
一、诗化的语言136
二、修辞与表现150
三、文人的语言159
下篇 风格论176
第七章 浪漫抒情176
一、“非表现”的表现176
二、情绪夸张溯源183
第八章 随笔抒情193
一、“无结构”的结构与静态叙事194
二、寻常人生,朴素语言200
三、平淡与节制——余味曲包211
第九章 写意抒情221
一、胸中之象,意中之境222
二、动与静、实与空——写意的两种方式228
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236
第十章 返归自然与人生忧郁240
一、人与自然240
二、忧郁——人生的哀怜与无奈249
附录(一)主要参考书目260
附录(二)专家评审意见263
1996《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抒情倾向》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杨联芬著 1996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国现代小说史
- 1982 北京市:友联出版社
-
- 中国现代小说的风貌
- 文化社
-
- 中国现代化的动向
- 1975 劲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
- 中国现代小说论稿
- 1991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
- 中国现代小说史 中
- 1998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现代哲学倾向
- 1962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中国当代抒情小诗五百首
- 1985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
- 中国现代抒情小诗选
- 1984 重庆:重庆出版社
-
- 中国现代抒情短诗100首 1919-1979
- 1981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 中国现代小说史
- 1984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
- 中国现代小说史 下
- 1985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中国现代小说史 上
- 1984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现代诗歌库 抒情的中国
- 1993 北京:现代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