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史 外十种》求取 ⇩

琴史目录1

提要1

太王3

成汤3

卷一3

帝尧3

帝舜3

大禹3

文王4

王季4

孔子5

周公5

武王5

成王5

箕子7

夷齐7

许由7

介之推8

伯奇8

微子8

子夏9

子张9

史鱼9

颜子9

子路10

闵子10

原思11

曾子11

宓子贱12

楚商梁13

?先13

卷二13

涓子13

琴高13

师襄子14

师旷14

师文15

瓠巴15

伯牙16

荣启期16

钟仪16

师经16

邹忌子17

钟子期17

子桑18

雍门周18

卞和19

宋玉19

屈原19

龙丘高20

霍里子高屠门高附20

沐犊子20

商陵牧子20

卫女21

三士 离湏明光附21

樗里牧恭 聂政附21

樊姬22

伯姬保母22

百里奚妻22

毛女23

鲁女23

四皓25

元后 赵后附25

卷三25

汉高祖25

汉元帝25

淮南王安26

稷丘君26

窦公26

周太賔26

赵定 龙德27

师中27

司马相如27

张安世27

桓谭28

宋胜之28

刘向28

王昭君28

蔡邕29

马融29

刘昆29

梁鸿29

蔡琰 陈修明附31

孙登32

杜夔32

嵇康33

季流子33

阮瑀33

阮籍33

嵇绍36

张翰37

顾荣37

顾雍37

谢安石38

卷四38

三戴39

王子猷39

刘琨39

袁准39

贺韬40

陶渊明40

宗少文41

沈道虔41

公孙凤41

段丰妻41

王微 侄僧祐附41

王僧虔41

谢希逸41

柳远42

二柳42

萧思话42

王彦43

陶弘景43

郑述祖43

褚彦回43

沈麟士43

杜栖43

吕才44

东皋子44

文中子44

司马子微45

赵耶利45

房公 张镐 李勉附48

元紫芝48

卢藏用48

赵元48

独孤宪公49

韩滉 子皋附49

萧祐50

郭虚舟50

白乐天50

崔晦叔50

卫次公50

薛易简51

李氏女 王氏女51

董庭兰51

陈康52

陈拙53

孙希裕53

宋霁 贺若存附53

甘谠53

太宗55

卷五55

崔遵度56

窦俨56

唐异58

朱文济 赵裔58

朱亿58

欧阳永叔59

范文正公59

赵阅道60

莹律61

卷六61

释弦62

拟象63

明度63

论音64

声歌65

审调65

尽美66

广制66

志言67

叙史68

後序69

御制文71

松弦馆琴谱目录71

提要77

附琴川汇谱序80

洞天春晓 宫音81

卷上81

阳春 宫音86

修禊吟 宫音90

风雷引 商音93

桃源吟 商音95

清夜吟 商音96

中秋月 商音97

胶漆吟 商音98

秋江夜泊 商音98

静观吟 商音99

溪山秋月 角音100

苍梧怨 角音104

列子御风 角音108

卷下108

良宵引 角音110

涂山 徵音111

樵歌 徵音115

渔歌 徵音118

关雎 徵音122

山居吟 徵音124

渭濵吟 徵音125

洞庭秋思 徵音126

会同引 徵音127

佩兰 羽音128

汉宫秋 羽音131

春晓吟 羽音133

庄周梦蝶 商角音134

神化引 商角音136

右手139

指法139

松风阁琴谱目录139

卷首139

左手141

目录144

忘机清宫145

卷上145

九还操 宫音146

释谈 商音148

思贤操 商151

平沙 角153

观涛 角155

卷下155

悲秋 徵156

醉渔 徵158

乐山隐 羽160

玉树临风 羽160

春山听杜鹃 清商162

自序164

164

抒怀操目录164

沁园春165

万年欢165

水调歌头165

彩云归166

满江红166

水龙吟167

摊破浣溪纱167

醉翁操167

卖花声168

意难忘168

减字木兰花168

减字木兰花169

渔家傲169

羽仙歌169

忆余杭170

意难忘170

清平乐170

点绛唇171

沁园春171

卜算子171

鹧鸪天171

两同心172

法曲献仙音172

忆秦娥172

柳梢青172

长相思173

水调歌头173

临江仙173

越溪春174

意难忘174

玉楼春174

卜算子175

汉宫春第一体175

潇湘夜雨175

高山流水176

临江仙176

减字木兰花176

177

提要180

琴谱合璧目录180

182

上古琴论185

卷一185

五音统论191

礼乐序197

抚琴转弦歌201

五士操论203

鹤浦自叙204

琴之象形205

上古琴赋208

听琴赋213

赞琴词217

琴面诸称218

琴有七要219

琴背诸称219

五音审辨221

五音论考222

十三徽论考223

七弦论考225

指有五功230

指法捷要230

卷二230

身有五谬231

指有五病231

指有五能231

琴有十四不宜弹232

琴有十四宜弹232

指下十善233

琴坛十友233

琴有九不祥234

琴有二十疵235

鼓琴有十二欲236

操琴有十戒236

琴有五变237

辨真断纹238

琴有三等238

辨伪造断纹240

选看琴弦法241

上新旧琴弦法243

打琴弦蝇头法245

琴轸不等价246

做绒扣线须法248

放琴坐席要法250

鼓琴鸣弦要法252

上琴弦要法253

手指讳号257

和弦间勾说258

调弦入弄259

挂琴要法260

造替指法262

古人抱琴势264

琴背选刻字样265

造琴匣说267

弹琴须知269

弹琴启蒙270

杨氏减字法270

右手指法270

左手指法274

卷三279

琴面图279

琴背图280

左右手指讳号图281

右手双弹势282

右手轮指势282

右手拨剌势282

右手和弦势282

左手跪指势283

左手泛指势283

左手飞吟势283

左手按弦势283

黄帝样284

神农样284

虞舜样284

伏羲样284

云和材285

孔子样285

晋师旷样285

虞随样285

钟子期样286

余伯牙样286

列子样286

卫师襄样286

卫师曹样287

闵子样287

革子样287

荣启期样287

卫秦玨样288

燕王刚样288

鲁贺云样288

鲁谢涓子样288

梁鸾289

正合289

清英289

汉绮289

赵胡言样290

魏杨英样290

秦陈章样290

魏师经样290

汉张道样291

秦李斯样291

汉蜀郡司马相如琴291

秦始皇样291

汉马明生样292

汉梁銮样292

罗越黄龙汉师样292

汉蔡邕样292

唐雷威样293

晋刘安样293

宋毛敏仲样293

汉宋朦之样293

臞仙琴样294

柳子厚记霹雳琴294

刘伯温样294

殷师弦样294

宫意考295

宫意考296

商意考297

商意考298

角意考299

角意考300

徵意考301

徵意考302

羽意考303

羽意考304

太古遗音306

阳春宫音306

酒狂 宫音322

卷四331

复圣操 商音331

思肾操 商音338

客窗夜话 商音350

听琴吟 商音362

白雪 商音367

卷五379

归去来辞 商音379

猿鹤双清 商音387

秋声赋 商音404

卷六415

渔樵问答 商音415

秋江晚钓 商音425

列子御风 角音437

卷七451

樵歌 徵音451

山居吟 徵音465

卷八472

凤求凰 徵音472

禹会涂山 徵音476

卷九496

雉朝飞 羽音496

鹤舞洞天 羽音513

汉宫秋月 羽音520

卷十 伯牙心法533

伯牙心法序533

高山 宫音537

流水 宫音542

冲和吟 宫音547

梅花三弄 宫音551

墨子悲歌 商音560

湘妃怨 商音568

卷十一575

释谈章 商音575

客窗新语 商音586

静观吟 商音600

箕山秋月 角音604

卷十二617

苍梧引 角音617

闺怨操 徵音625

陋室铭 徵音629

耕歌 徵音633

渭滨吟 徵音644

塞上鸿 徵音648

卷十三658

关雎 徵音658

石上流泉 徵音665

水龙吟 羽音669

汉宫秋月 羽音673

沧海龙吟 羽音681

卷十四686

古神化引 商角音686

神化引 商角音693

庄周梦蝶 商角音698

八极游 慢宫调706

大雅 黄钟调713

卷十五721

离骚操 凄凉调721

清商调732

飞鸣吟 清商调735

卷十六745

前赤壁赋 黄钟调745

捣衣 清商调756

卷十七773

乐极吟 蕤賔调773

渔歌 蕤賔调775

阳关操 凄凉调796

阳关三叠 凄凉调808

卷十八808

楚歌 凄凉调814

屈原问渡 凄凉调826

琴跋836

提要839

学古编目录839

原序840

三十五举841

四碑刻品九则845

三古文品一则845

合用文集品目845

一小篆品五则845

二钟鼎品二则845

五附用器品九则846

六辨谬品六则847

七隶书品八则848

八字源七辨849

世存古今图印谱式850

印油法850

附录850

洗印法850

摹印四妙851

取字法851

提要854

印典目录854

天王玉玺855

赤帝符玺855

印典序855

卷一855

原始855

天王符玺855

方寸玺856

制六玺856

龟颔印856

玺节856

乌巢玉玺856

传国玺856

印玺检奸856

制度856

印章五字857

玺章印857

紫泥封玺857

皇后玺857

太后玺857

复设玺印858

薨赠印玺858

官印五分858

尚书令印858

佩双印858

官级印质859

印以官名859

铁印炙符859

封禅玺859

女官佩印859

魏贵人印859

齐玺印制860

太子妃玺860

晋太子玺860

女官章印860

王玺860

公车司马印860

公侯印860

太监银章860

宋诸官印860

陈玺章印861

梁印861

唐玺印862

隋玺862

章印异钮862

北齐后玺862

北周玺印862

後周二宝863

奏准制宝863

同文印863

铸印追兵863

置诸官印863

墨印863

制用各宝864

宋宝制度864

卷二864

制度 下864

太子金宝867

太后玉宝867

皇后宝867

御书印868

尊号宝868

贵妃金印868

给奉使印869

印式著令869

诸司铜印869

铸三面印869

会子印870

铸行在印870

铸三省贡举印870

遇事借印870

铸枢密印870

臣下印871

皇后太子宝871

毁假借印871

印冠年号871

辽金玉宝871

给诸司印872

太子宝872

金铸各宝872

位号视印873

蒙古字印873

元制宝玺873

诸司印信874

后妃宝874

明制宝玺874

私印古制876

立王受印877

赐印击楚877

卷三877

赉予877

授印说吴877

受印约从877

请赐印绶878

通经赐印878

赐令尹印878

怀思送印878

赐印击吴878

赐玺赐印878

赐匈奴玺878

赐乌孙印878

赐外夷印879

赐印纠绳879

改授金玺879

印封倭王879

赐刺史印879

赐学士印879

加章就谒879

策赐蜜印879

卒赠金章879

诏假印绶879

佩假侯印879

赐诸王印880

赐公主驸马印880

曲赐金印880

赐皇帝宝880

赐诸王等印880

赐大臣印记881

赐太子印881

赐给诸官印881

赐玉押印881

赐方士印881

赐皇后印881

奉上遗玺882

流传882

赐太监印记882

赐方士印882

垦地得玺883

玺出汉水883

探井得玺883

锄园得印883

营庙得玺883

成都玉印883

得印改年883

发冢得印883

弃玺草间884

治第得玺884

刺史奉玺884

得玺怀还884

淮水得玺884

遣送玉玺884

石阙得玺884

玺鬻之市885

右将军印885

汾水得玺885

龙门得玺885

涧中得玺885

于阗玉印885

槐里获玺885

玺投佛寺885

寿亭侯印886

朱胜私印886

巧工司马印886

咸阳得玺886

上献玺宝886

获宋辽宝887

上传国玺887

校尉印887

阴阳字印887

金关印888

出玺鬻之888

浚河得印889

得印名子889

绣衣执法大夫印889

仓印889

楷字印889

刘胜印889

周恶夫印889

二十字印889

谋克印890

龙神印890

名同古印890

泥印890

寿亭侯印890

纳玺而去891

置玺再拜891

卷四891

故事891

效玺名卑892

纳地效玺892

欲地制玺892

归印散财892

得丞相玺892

鼓琴受印892

解印间行892

归印让贤892

印迎不往892

封印而亡893

操印立王893

作乱矫玺893

斩守佩印893

藉筹销印893

封玺降道893

予印令反893

解印辞归894

持印弄之894

印刓不与894

赐印下城894

佩印有隙894

夺印易置894

说将解印894

立茅受印895

卧受印绶895

上天子玺895

绾玺不反895

私受梁印895

令奴作玺895

病不受印896

持印拜将896

取玺按剑896

就次发玺896

持手脱玺896

燕衔天玺896

印何累累896

出玺投地897

临崩付玺897

视印列拜897

上印亡命897

谢不受印897

闻济解印897

大行前受印897

叱召带印898

赐印皆降898

椎破故印898

推印不受898

得印从谏899

石有玉玺899

得印佩之899

上印就第899

置印固让899

上印乞归899

上书正印899

构陷收印899

刻玺铸印899

遭难印存900

以锥画印900

得印称皇900

因师获印900

游平卖印900

先佩印绶900

大会陈印900

印污腐尸900

使筮印囊901

相印知辱901

举玺向肘901

以玺抵轩901

问玺所在901

自以玺付901

好金作印901

印绶易饼901

得印知徵901

问玺出奔902

捩指夺玺902

改元天玺902

以印封行902

请印假授902

诈印启主902

刮印龟背902

貂蝉佩玺902

堕印损钮903

鹊飞化印903

求玺叱之903

变服受玺903

号奉玺君903

印龟左顾903

印贵仍旧904

望风投印904

相印知祚904

穿井得印904

耻服其章904

取印系肘904

得玺为氏905

刻印惊失905

卧不解玺905

印讵可解905

裹石诳印905

铸印六毁905

天雨玉玺905

青衣授印906

天帝授宝906

私玺雾塞906

佩印沸腾906

宅成玺至906

奉玺来降906

印选进御906

倒印追兵907

解印而逸907

徒步挟印907

失印不问907

捍贼还印907

不敢当印907

佩四将印907

览印以问908

倒印激将908

倒印定军908

窃宝迎唐908

携宝自焚908

梦遗六印909

先印後书909

印违诏格909

赍印符梦909

失印论罪909

生谳伪印909

道中夺印909

梦中吞印910

斯须取印910

易印避祸910

卧起怀印910

辨印忤旨910

投印登第910

衣帛印印910

印召风雨911

得印兆子911

于阗异宝911

入省秤印911

官合印文911

除官如印911

朱记代印911

块土铜章912

女谏买印912

夺玺不与912

磨玺改物912

上玺云祥912

印绶怒张913

印绶飞起913

印镇疫祟913

固玺914

六都印914

卷五914

综纪914

辨物玺之914

玺书914

怀银黄915

黄金印915

六国印915

五国印915

怀金印915

玺之于涂915

金印葬915

负玺915

金刚灵玺915

弃印不从915

无功夺印915

十腰银艾916

半章印916

得印一匮916

受玺旁午916

收印千八916

掠印簿入916

印之以玺916

牧守印916

五寸印916

五色印916

神皇玺917

年号小印917

发冢取玺917

六印磊落917

佩汉印917

上印归邸917

身逃亡印917

金银印917

遗印不用917

呼弟佩印917

姬佩后玺917

鸭头杂印917

拜陵负玺917

用废官印918

八印918

神灵玺918

负玺登楼918

金不供印918

封印附计918

赐节铸印918

盛印於囊918

收印改宝919

收印919

试卷用印919

分日知印919

轮日知印919

纳三省印919

银青金紫919

印绶随葬919

监督关防920

改御史印920

押字用印920

厌水灾印920

军旋上印920

印曹921

掌玺921

金铸关防921

真人金印921

印信922

玺书章印922

监印官922

集说922

释玺922

释印922

玺以玉922

汉晋印923

考古印923

龟钮虎钮923

周正隆平923

相印923

印不可妄评924

古印足藏924

唐宋无佳印924

详定印文924

识字制印924

印章宜小924

印称枚924

图书记925

作印从古925

一名数印925

刻符书925

篆可入印925

钿阁女子926

文氏印926

印薮926

雕玉法绝926

作印名人926

书画印927

押字小玺927

杂录927

玺中有字927

蛟龙文印927

种龙印927

鹿形啖印927

胡字印927

飞白字印927

象形文印927

制陶印927

朱宫印928

印封其户928

天生印文928

马印928

佩印制虎928

白章印928

枣心印928

桃根印928

符玺軿字929

腰间有印929

三庭印929

膝上有印929

梦印929

印鱼929

印章骈字930

印品931

评论931

卷六931

明印932

元印932

三代印932

秦印932

汉印932

魏晋印932

六朝印932

唐印932

宋印932

水晶印933

玛瑙印933

玉印933

金印933

银印933

铜印933

象牙印933

犀角印933

宝石印933

臣印934

名印934

石印934

磁印934

官印934

堂室斋阁印935

道号印935

之字印935

表字印935

地名小字印935

白文印936

龙虎936

书柬印936

诗句印936

成语印936

引首印936

回文印937

朱白相间印937

朱文印937

急就章938

凿印938

三字印938

四字印938

五字印938

铸印938

刻印938

摹印法939

镌制939

碾印939

印式939

印钮939

增减940

章法940

作印法940

摹印篆940

941

941

那移941

学古941

章法941

结构941

941

纵横941

刀法942

942

沉著942

停匀942

灵动942

写意942

天趣942

拭印943

印印法943

刻玉印法943

铸印法943

诸绶制度944

944

卷七944

器用944

印系945

青羽945

宫女玄绶945

乘舆绶945

丙丁文绶945

花绶946

寸印丈绶946

华绶946

五色绶946

灵飞绶946

佩两绶946

解绶以赐946

带三绶946

青緺946

紫艾绶946

朱绂947

朱组青绂947

萧朱结绶947

金龟紫绶947

以绶绞947

纶组縌绶947

白绶947

後周组绶948

陈绶制度948

绿綟绶948

齐绶制948

著绶948

玉环绶949

法官绶949

隋绶制度949

有绶有绂949

宋制绶949

吐绶鸡950

鼠咋紫绶950

虎头绶950

虎头绶950

明绶制并宝池宝匣950

私印绶950

印笥951

印套951

玺室951

兰金之泥951

宝盝951

印衣951

印囊951

952

952

952

952

952

金银952

黑印色953

印色953

953

953

953

鞶囊954

绶笥954

印油954

954

印池954

武后玉玺歌955

秦皇玉玺行955

卷八955

955

长乐未央玉玺歌955

秦玺歌955

吴郡陆友仁得白玉方印诗956

卫将军玉印歌956

老姑投国玺956

王氏后956

献穆后956

宋侍中956

郑夫人956

司马相如玉印歌957

题姑苏陆友仁藏卫青玉印957

卫将军歌957

金石歌送友赴试958

古铜章歌958

购得古铜印歌958

题印囊959

古铜印959

陆子友仁得古铜印诗959

咏古印959

决道弟得小金印以诗赠之959

古印959

获玉印959

印铭960

印铭960

和陆鲁望印囊960

寿山印石歌960

印泥歌赠沈子960

虎符歌960

960

印铭960

绶笥铭961

龙文印笥铭961

印铭961

印衣铭961

印斗铭961

受命宝赋962

印赋962

962

符玺令箴962

962

青宫受宝颂964

964

咸阳获宝符赋964

传国玺谱965

965

玉玺谱966

天启甲子九月临漳民邢一泰於漳河西畔得玉玺奏疏967

967

代任参贺玉玺表968

贺上传国宝表968

968

代崔彧进传国玺笺969

969

秦玺论972

972

传国玺论973

玉玺传授本末记974

974

印薮序975

杨氏集古印谱序975

975

吴氏印谱序975

玉玺考976

976

976

请周翼微刻印启976

印典跋978

提要979

羯鼓录目录979

羯鼓录981

太簇商986

太簇宫986

诸宫曲986

食曲987

诸佛曲调987

太簇角987

雅乐部989

原序989

乐府杂录目录989

驱傩990

鼓吹部990

云韶乐990

清乐部990

龟兹部991

鼓架部991

熊罴部991

992

胡部992

俳优993

舞工993

琵琶994

箜篌995

995

觱篥996

996

996

拍板997

997

五弦997

方响997

997

阮咸997

羯鼓997

望江南998

文叙子998

安公子998

黄骢叠998

离别难998

夜半乐998

雨霖铃998

康老子998

去声宫七调999

上声角七调999

杨柳枝999

倾杯乐999

道调子999

傀儡子999

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999

平声羽七调999

上平声调1000

入声商七调1000

提要1001

棋经目录1001

权舆篇第三1003

得算篇第二1003

原序1003

棋局篇第一1003

审局篇第七1004

自知篇第六1004

合战篇第四1004

虚实篇第五1004

名数篇第十一1005

洞微篇第十1005

度情篇第八1005

叙正篇第九1005

杂说篇第十三1006

品格篇第十二1006

原跋1007

二曰侵凌1009

一曰布置1009

棋诀目录1009

原序1009

论棋诀要杂说1010

四曰取舍1010

三曰用战1010

1991《琴史 外十种》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宋)朱长文撰 1991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