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地水稻增产技术》
作者 | (日)田畑清光,(日)森本胜著;赵汉译 编者 |
---|---|
出版 | 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图书馆 |
参考页数 | 294 |
出版时间 | 1963(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340193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 暖地稻作的特性1
第一节 稻作的地区性1
目录1
第二节 气象2
第三节 品种6
第四节 稻作的生态7
第五节 灾害9
第六节 生产量及其特性10
第二章 水稻发育过程及其栽培法的改善14
第一节 水稻的发育过程14
一、发育过程的概要14
二、秧田期的发育15
四、分蘖期17
三、返青期17
五、伸长期21
六、抽穗开花期23
第二节 栽培法的改善25
一、改善栽培法的方向25
二、栽培法的改善26
第三章 品种的选择与采种32
第一节 品种的特性与品种的选择32
一、株型32
二、耐肥性34
三、抗病虫性35
一、气象条件36
第二节 环境不同与品种的选择36
二、土壤条件37
三、作业关系37
第三节 经营管理与品种的选择37
一、晚熟品种搭配早、中熟品种37
二、选择稳产而多收的品种38
三、选择品质良好的品种39
第四节 各府县的主要品种及其特性39
一、各府县的主要品种39
二、主要品种的特性42
第五节 采种44
一、采种田45
二、自家采种46
第四章 秧田48
第一节 良苗的意义48
一、良苗的条件48
二、秧田中的分蘖49
三、插秧期的早晚与秧苗的大小51
四、熟苗与嫩苗51
第二节 选种、种子消毒及浸种52
一、选种52
二、种子消毒54
三、浸种57
二、秧田的地力58
第三节 秧田的选择与整地58
一、秧田的位置与土质58
三、整地60
第四节 秧田的施肥61
一、施肥量61
二、肥料的种类及施用法62
第五节 播种63
一、播种期63
二、播种量65
三、秧田面积66
第六节 秧田的管理69
一、灌溉排水69
四、播种接69
二、除草71
三、追肥72
四、防治病虫害73
第七节 秧田样式及其优缺点75
一、水秧田、旱秧田与折衷秧田的比较75
二、折衷秧田……………………………(77 )三、旱秧田78
四、保温折衷秧田79
第五章 地力的增进与整地88
第一节 地力的增进88
一、稻作的理想土壤88
二、堆厩肥与地力的增进89
三、深耕91
四、潜在地力的利用92
五、低产田与土质改良97
第二节 整地99
第六章 施肥102
第一节 水稻的营养生理102
一、土壤的天然养分供给力102
二、养分吸收情况103
三、肥料三要素的效果104
第二节 施肥量的决定107
一、收获物中的肥料成分量108
二、三要素适量试验109
三、习惯施肥量111
四、高产栽培的施肥113
第三节 施肥量115
一、施肥法的概念115
二、肥料的分施115
三、基肥施用法120
四、各种肥料的施用法122
五、施肥实例132
第七章 插秧134
第一节 插秧期……………………………(134 )第二节 栽植密度137
一、每坪穴数138
二、一穴的苗数140
第三节 栽植方式142
第四节 插秧方法146
一、插秧时秧苗的处理146
二、插秧的深度147
三、插秧方法147
第五节 畜力除草的插秧方式149
第八章 本田管理151
第一节 水稻的生育期与适期作业151
第二节 返青期152
一、返青152
二、灌水153
三、灌溉水的效用153
四、需水量155
第三节 第一次分蘖期157
一、分蘖的发生157
二、灌水161
三、中耕除草(第一次)161
四、中耕除草的效果与方法163
五、及早追肥166
六、畜力除草方法167
第四节 第二次分蘖期171
一、第二次分蘖171
二、中耕除草(第二次,搜松稻根)173
三、中间追肥(第二次追肥)175
五、中耕除草(第三次,撒布2.4D)178
四、灌水178
六、病虫害的防治182
第五节 无效分蘖期183
一、无效分蘖183
二、培土184
三、末次除草187
四、落水晒田188
第六节 幼穗形成期189
一、幼穗形成期的重要性189
二、灌水191
三、氮素穗肥192
四、钾素的追肥197
五、防治旱害200
六、防止徒长202
第七节 抽穗期前后205
一、抽穗期前后205
二、灌水206
三、病虫害的防治206
第八节 成熟期208
一、成熟期208
二、拔除稗草209
三、防治秋浮尘子210
四、排水211
第一节 收获适期213
第九章 收获与加工调制213
第二节 收割与扎捆214
第三节 稻捆的干燥216
第四节 脱粒217
第五节 谷粒的干燥219
第六节 碾米作业223
第十章 稻作的灾害与病虫害225
第一节 灾害的意义及防治措施225
第二节 旱害及其防治措施228
一、品种231
二、秧田231
三、本田233
四、代用作物237
五、杂草237
第三节 水害及其防治措施238
第四节 风害及其防治措施243
第五节 盐害、盐风害及其防治措施245
一、盐害245
二、盐风雨害249
第六节 病虫害的分布及其为害状况的分类249
一、病虫害的分布249
二、为害状况不同的病虫害分类251
第七节 主要病害的防治253
一、稻瘟病253
二、胡麻叶枯病255
三、白叶枯病258
四、菌核病类258
五、黄化萎缩病261
六、萎缩病261
七、缟叶枯病261
八、线虫心枯病262
第八节 主要害虫的防治262
一、二化螟虫262
二、三化螟虫264
三、浮尘子264
五、青虫(螟蛉、软体虫)267
四、黑椿象267
六、稻蝗268
第九节 新杀虫剂(E605)268
二、E605的使用法269
三、E605对暖地水稻的效果273
第十一章 水稻秋落现象及其防治措施278
第一节 秋落现象的意义278
一、秋落现象的意义278
二、秋落的征兆279
第二节 秧落的原因281
第三节 秧落的防治措施284
译者附表:中日度量衡对照表293
一、防治螟虫的效果298
1963《暖地水稻增产技术》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日)田畑清光,(日)森本胜著;赵汉译 1963 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图书馆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改进栽培技术大力增产水稻
- 1958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 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技术
- 1998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 1979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 热水供暖技术
- 1995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水暖工技术
- 1986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 水稻增产技术问题
- 196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 水稻高产关键技术
- 1991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 水稻丰产技术研究
- 1960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 广东水稻增产技术讨论初步总结
- 1954 广东米丘林植物遗传选种及良种繁育传习班
-
- 水稻丰产技术
- 1956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 崔竹松水稻丰产技术
- 1963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 水稻增产技术选编
- 1979 黑龙江省农业局
-
- 四川省1953年水稻增产技术经验
- 1954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 1953年水稻增产经验
- 1954 北京市:财政经济出版社
-
- 水稻生产技术
- 1973 武汉市:湖北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