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人民革命史》求取 ⇩

第一章自然环境和大革命前的社会概况1

第一节 地理位置 自然环境1

第二节大革命前社会经济与政治概况3

一、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3

二、农村无产者半无产者阶级队伍迅速扩大10

三、人民的斗争和反抗11

第三节五四爱国运动对通山社会各阶层的影响12

一、新文化运动直接影响社会各阶层12

二、农民反压迫反剥削进步社团的发展14

三、镇南中学的开办15

第二章党组织的建立17

第一节 通山县党组织的建立17

第二节 燕厦、黄沙、大畈党组织的建立21

第三节民众运动的初步开展25

一、民众运动的初步开展25

二、县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建立28

三、驱逐陆云团29

第三章党组织壮大 民众运动发展31

第一节中共县部委建立 各地党组织发展31

一、中共县部委建立31

二、各地党支部的建立32

第二节改组国民党县党部 建立各革命团体33

一、改组国民党县党部33

二、各革命团体建立36

第三节 民众运动蓬勃发展40

第四节 燕厦、黄沙、大畈的民众运动43

第四章“反夏倒鲁”斗争47

第一节右倾错误路线对县大革命运动的影响47

一、万家佛放弃领导权47

二、鲁秉诚庇护豪绅地主48

三、陈钟等人坚持斗争49

第二节“五·二一”惨案50

一、“五·二一”惨案50

二、各地相继发生惨案53

第三节“反夏、倒鲁”斗争55

一、董必武关心通山的革命斗争55

二、北伐军攻克县城56

三、建立中共县委 恢复群团组织57

四、各地人民反对夏斗寅的斗争57

五、在战斗中成长的农民自卫军60

第五章秋收暴动 建立赤色革命区域61

第一节贯彻“八·七”会议精神 组织县农民秋收暴动委员会61

一、大革命失败后县内的形势61

二、贯彻“八·七”会议精神 组织秋收暴动委员会63

第二节 举行暴动 组成工农政府委员会65

第三节 出师咸宁 参加鄂南秋收暴动69

第四节 农军作战略转移72

第五节 战斗在阳(新)通(山)边境76

第六节 九宫山赤色区域的创建81

第七节 赤色区域的发展83

第八节燕吉人民斗争及其与通山赤色区域的联系88

一、大永区赤色区域的形成与发展89

二、燕厦党组织的恢复与发展92

第六章红军挺进鄂东南 县苏维埃政权建立95

第一节 红五纵队转战通山 各地掀起拥红高潮95

第二节 攻占县城 成立县工农革命委员会102

第三节苏维埃政权建立 土地革命初步开展106

一、乡村苏维埃政府建立106

二、各区苏维埃政府建立108

三、县苏维埃政府建立109

四、土地革命初步开展110

第四节红三军团在县境内活动 通山地方红军得到发展113

一、彭德怀到龙燕113

二、红三军团在通山114

三、地方红军的发展116

第五节 “行委”三次攻打县城117

第七章三次反“围剿”取胜 苏区建设全面展开121

第一节 反“围剿” 迎来全盛时期121

第二节 党组织的建设126

第三节 党领导下的各革命团体130

第四节加强政权建设 深入开展土地革命136

一、加强政权建设136

二、深入开展土地革命139

第五节经济工作141

一、发展工农业生产141

二、发展商业贸易144

三、作好财政金融工作147

第六节文化、教育、卫生事业149

一、文化工作149

二、教育工作151

三、卫生保健工作154

第七节 地方武装155

第八节 肃反工作159

第八章粉碎敌人第四次“围剿” 巩固发展通山中心苏区165

第一节 敌人发动第四次“围剿” 红军取得通山大捷165

第二节通山中心县苏区的建立与发展168

一、道委机关迁入县境内168

二、通山中心县苏区的建立与发展172

第三节 以冷水坪为中心的修(水)武(宁)崇(阳)通(山)县苏区的建立177

第四节 咸(宁)蒲(圻)崇(阳)通(山)县苏区的建立及其斗争179

第五节 龙燕苏区的发展与龙燕中心县的建立182

第六节 河北苏区与河北工作团186

第九章为保卫苏区浴血苦战189

第一节 敌人发动五次“围剿” 道委召开?门会议189

第二节 红三师艰苦转战 叶金波因公牺牲193

第三节 冷水坪根据地的发展197

第四节反白色恐怖 通山人民不屈不挠201

一、国民党建立大畈政治局 制造白色恐怖201

二、通山人民不屈不挠开展斗争203

第十章坚持游击战争 革命红旗不倒206

第一节冷永坪扩军 开创游击战争局面206

一、赤白对峙的敌我形势206

二、重建红十六师开创游击战争局面208

三、建设中心根据地 推动各地游击战争210

第二节各地游击战争开展213

一、冷水坪保卫战213

二、战斗在九宫山215

三、龙武通工作团的游击活动216

四、河北特委游击队的活动218

五、咸蒲崇通县人民浴血苦战219

第三节三界尖、大墓山、太平山红旗不倒219

一、舍生忘死坚守阵地220

二、夺取胜利三界尖、太平山、大墓山红旗不倒224

第十一章抗战初期县境内军民的抗日活动228

第一节 抗日战争爆发前后通山的形势228

第二节中共党组织的恢复发展和新四军大畈通讯处的活动231

一、中共阳通中心县委和通山县委231

二、新四军大畈通讯处232

第三节武汉保卫战前后县境内军民的抗战活动233

一、抗日救亡活动中的通山抗日宣传队233

二、郭沫若亲临土塘看望九战区官兵234

三、血战岩岭山、石角山235

四、相持于九宫山麓236

第四节日军在通山的暴行与日伪政权的建立238

一、日军在通山的暴行238

二、日伪政权的建立242

第五节 阳通工委与宝石联络站244

第十二章境内军民在抗战最艰苦的年代里247

第一节县国民政府、地方“游击队”和九宫山国民党守军247

一、县国民政府247

二、地方“游击队”250

三、九宫山国民党守军251

第二节中共阳通县委与抗日游击队254

一、中共阳通县委组织的恢复与新四军窦家桥联络站的建立255

二、抗日游击队的活动257

第三节人民群众的抗日活动259

一、徐达成与“青年抗日义勇队”259

二、火烧南林桥军火库260

三、只身与日军搏斗261

第四节顽固派破坏抗日261

一、地方顽固势力破坏抗日、危害人民261

二、地方顽军与日伪勾结263

第十三章巩固发展抗日根据地夺取通山抗战最后胜利264

第一节抗日武工队与阳通、咸通阳抗日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264

一、活跃在县境内的几支武工队264

二、阳通抗日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265

三、咸通阳抗日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267

第二节 “南下支队”三进通山269

第三节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273

一、地方抗日武装发展壮大273

二、夺取通山抗日的最后胜利274

第十四章通山人民反压迫争民主的斗争276

第一节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形势276

第二节县国民政府的黑暗统治277

一、庇护汉奸278

二、强化保甲制度迫害抗日有功人员279

三、抓壮丁为内战效力280

四、制约民众行动 实行恐怖统治281

五、玩弄民主竞选“国大代表”282

六、横征暴敛搜括民财283

第三节通山人民反压迫、争民主的斗争284

一、通山中学学潮284

二、码头工人的斗争286

三、商民罢市287

四、芦坑村民反压迫的斗争287

第十五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通山289

第一节敌人负隅顽抗289

一、成立“青年救国团” 举办“中美合作训练班”289

二、操纵大刀会 策划武装叛乱290

三、扩编“自卫纵队” 向梓木坑溃逃291

第二节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通山292

一、解放县城 建立军管会292

二、促使刘慕麒投诚294

三、建立县区政权与地方武装295

四、剿匪工作取得胜利 人民安居乐业297

结束语301

附录一:大事年表305

附录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山县党组织情况一览表325

附录三:本书参阅的主要文献资料目录329

附录四:县党史工作领导机构组成人员名录335

后记337

1991《通山人民革命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中共通山县委党史办公室编 1991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