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原理 第2版》求取 ⇩

目录1

第一章 视觉特性与三基色原理1

§1.1 光的特性1

1.1.1 电磁辐射与可见光谱1

1.1.2 光源2

§1.2 人眼的视觉特性4

*1.2.1 眼睛的构造4

1.2.2 光的度量5

1.2.3 亮度与彩色视觉8

1.2.4 眼睛的视觉范围与亮度感觉10

1.2.5 人眼的分辨力12

1.2.6 视觉惰性与闪烁感觉14

§1.3 三基色原理与色度图15

1.3.1 三基色原理15

1.3.2 RGB计色制16

1.3.3 XYZ计色制23

*1.3.4 均匀色标制33

1.4.1 显象三基色34

§1.4 彩色的重现34

1.4.2 显象三基色的色系数与亮度方程36

1.4.3 摄象光谱响应曲线38

第二章 电视传象基本原理40

§2.1 电视系统组成原理40

2.1.1 图象顺序传送原理40

2.1.2 光和电的转换原理41

2.1.3 彩色图象的摄取与重现44

§2.2 电视扫描原理45

2.2.1 逐行扫描46

2.2.2 隔行扫描48

2.2.3 扫描的同步52

§2.3 电视图象的基本参量56

2.3.1 图象的几何特征57

2.3.2 图象的连续性与场频的确定58

2.3.3 扫描行数及有关参数的确定59

2.3.4 图象亮度与色度的非线性失真63

§2.4 视频图象信号67

2.4.1 黑白图象信号67

2.4.2 亮度信号、色差信号及其组成原理69

2.4.3 标准彩条信号74

4.7.3 同步设备之间的锁相原理 1烈78

第三章 兼容制彩色电视79

§3.1 彩色电视制式概述79

3.2.1 正交调制与正交检波80

§3.2 NTSC制80

3.2.2 压缩系数81

3.2.3 波形图和矢量图83

3.2.4 Q、I色差信号85

3.2.5 副载频选择86

3.2.6 NTSC编、解码方框图89

3.2.7 NTSC制主要性能90

3.3.2 PAL色度信号及PALD解码原理93

3.3.1 彩色相序交变原理93

§3.3 PAL制93

3.3.3 色度信号的频谱交错96

3.3.4 副载频选择98

3.3.5 梳状滤波器的频率特性102

3.3.6 行顺序效应109

3.3.7 PAL制的主要性能113

*3.3.8 其它PAL解码方式115

§3.4 SECAM制123

3.4.1 SECAM制基本原理123

3.4.2 SECAM制主要性能125

第四章 电视信号的处理与形成128

§4.1 电视系统概述128

§4.2 图象信号的产生129

4.2.1 广播彩色电视摄象机的组成129

4.2.2 彩色电视摄象机的光学系统130

4.2.3 电视摄象管134

§4.3 图象信号的处理139

4.3.1 反杂波校正139

4.3.2 图象信号中直流分量的恢复142

4.3.3 电缆校正144

4.3.4 黑斑校正144

4.3.5 轮廓校正146

4.3.6 γ校正148

4.3.7 彩色校正149

§4.4 PAL制彩色全电视信号的形成151

4.4.1 PAL制彩色全电视信号的形成方案151

4.4.2 基色信号的矩阵变换155

4.4.3 色度信号的形成156

§4.5 视频电视信号的切换与特技效果160

4.5.1 视频电视信号的切换160

4.5.2 慢转换与特技161

§4.6 高频电视信号的形成165

4.6.1 图象信号的调制165

4.6.2 电视发射机172

4.6.3 电视转播机174

4.7.1 同步信号的定时原理176

§4.7 同步信号的形成176

4.7.2 同步信号的形成177

第五章 电视信号接收原理181

§5.1 电视信号的接收181

5.1.1 概述181

5.1.2 黑白电视接收机的组成181

5.1.3 彩色电视接收机的组成184

§5.2 高、中频电视信号的处理184

5.2.1 高频电视信号的接收184

5.2.2 中频电视信号的放大188

5.2.3 视频电视信号的检取191

§5.3 视频电视信号的处理194

5.3.1 概述194

5.3.2 亮度信号处理电路198

5.3.3 色度信号解调电路200

5.3.4 矩阵和视频放大电路210

5.3.5 彩色同步电路211

5.4.2 同步信号的分离221

5.4.1 概述221

§5.4 电视图象的同步与电子束的扫描221

5.4.3 场扫描电路226

5.4.4 行扫描电路230

5.4.5 行、场扫描集成电路236

§5.5 显象管及其附属电路237

5.5.1 概述237

5.5.2 自会聚彩色显象管238

5.5.3 显象管的附属电路242

*6.1.2 电视监测示波器的特点246

6.1.1 概述246

§6.1 电视测量的特点246

第六章 电视测量原理246

*6.1.3 电视图象质量的评价247

*6.1.4 电视系统质量指标的叠加和分配248

§6.2 非线性失真测量原理249

6.2.1 非线性失真及其测量的特点249

6.2.2 亮度信号非线性幅度失真250

6.2.3 色度信号非线性失真252

6.3.1 线性失真及其测量的特点254

§6.3 线性失真测量原理254

6.2.4 同步信号非线性失真254

*6.3.2 频域测量原理255

6.3.3 时域测量原理257

*§6.4 视频杂波测量原理265

6.4.1 视频杂波及其测量的特点265

6.4.2 视频杂波的测量266

*第七章 数码电视与卫星电视269

§7.1 数码电视269

7.1.1 概述269

7.1.2 电视信号数码化270

7.1.3 差分脉码调制273

7.1.4 线性变换编码280

7.1.5 亚奈奎斯特抽样285

7.1.6 几种数字化电视设备286

§7.2 视听信息电视多工传输294

7.2.1 概述294

7.2.2 电视多伴音广播295

7.2.3 电视文字广播299

7.2.4 静止画广播308

7.2.5 电视接收机的系统化310

§7.3 卫星电视广播311

7.3.1 发展卫星广播的原因312

7.3.2 卫星广播的信号处理313

7.3.3 卫星广播系统318

7.3.4 对广播卫星的主要要求323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385-78327

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174-82330

附录3 我国电视频道的划分337

附录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2097-80339

1984《电视原理 第2版》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俞斯乐等编著 1984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