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论》求取 ⇩

目次1

导言1

一 毁誉不一的评价3

二 创作的内在矛盾性9

三 在“两条战线”上探索12

四 “原来”的刘心武及刘心武经历19

第一章 早期创作尝试25

一 “概念化”:阶级斗争与人道主义30

二 “理想化”:多么好的阳光与阳光下的社会问题34

三 “角色化”:《播种》与“播种者”,教师与“牧师”41

四 “理念化”:《睁大你的眼睛》与闭上自己的眼睛47

第二章 《班主任》:神话与现实57

一 刘心武与《班主任》61

二 《班主任》之“玄”与“浅”67

三 《班主任》与《狂人日记》77

第三章 “问题小说”与“小说问题”83

一 《醒来吧,弟弟》与“哥哥”的角色中的“三位一体”87

二 《班主任》的“前传”与“续书”94

三 《爱情的位置》与“问题小说”的位置99

四 “问题小说”与“小说问题”103

第四章 “绿叶”与“黄金”:刘心武的“第二步”110

一 《绿叶》的背景113

二 《绿叶》之“谜”117

三 “人的问题”与“社会效果”的冲突与调和121

四 《这里有黄金》及其小说叙事才能的畸型发展128

第五章 《如意》:“刘心武风格”的成熟与刘心武小说的新起点138

一 从散文《桂花飘香》、《播种》到中篇小说《如意》140

二 《如意》精神分析146

三 《如意》:从小说到电影156

四 《如意》在刘心武小说中的地位和影响:两个“叙事者”162

第六章 儿童文学创作与其创作中的“童话视界”166

一 童话作家166

二 作家的童话创作171

三 作家作品的“童话视界”176

第七章 《立体交叉桥》:刘心武创作面临的新格局182

一 从“人的问题”到“问题”中的“人”183

二 结构:“立体”与“交叉”186

三 立体交叉桥,作为多重象征190

四 刘心武面临“立体交叉桥”194

第八章 爱的升华和推广:心灵建设的正道与艺术探索的岐途197

一 从“问题”到“说教”,从“教师”到“牧师”200

二 中国牧师的特征及其对“人”的“理解”204

三 “平衡游戏”:正面教材与反面教材中哪里有“人”?210

四 “正道”与“歧途”218

第九章 “立交桥”头的《钟鼓楼》228

一 从《立体交叉桥》到长篇小说《钟鼓楼》230

二 《钟鼓楼》的结构形式:特征、成就、意义、缺陷235

三 矛盾的展开与调和/小说结构的开放与封闭244

四 “研究者”与“教论者”眼中的“人”的“生态形式”252

第十章 纪实小说的新探索与“问题文学”的“再度青春”263

一 “长镜头”与“浅思维”265

二 “咏叹调”与“催眠曲”271

三 教师、牧师与心理医生276

四 《新区长镜头》与《王府井万花筒》简析287

第十一章 “创作读”及其文学观念的发展与演变295

一 刘心武的“文学观”——兼析《关于文学本性的思考》298

二 刘心武的文学观的发展、演变304

三 刘心武的文学理论观念与其创作实践之关系310

第十二章 散文创作及其与小说创作的关系和影响315

一 “文以载道”与刘心武散文的“文风”318

二 刘心武的散文与小说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325

第十三章 《无尽的长廊》精神世界的自我检阅330

第十四章 《私人照相簿》与新文体试验345

第十五章 1988年的短篇小说362

第十六章 90年代的刘心武:在“中心”与“边缘”之间381

一 散文、随笔的“喷发”390

二 “红楼边角”411

三 小说创作418

第十七章 结语:刘心武的文学道路及其“泛本文”的价值442

后记460

1996《刘心武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墨著 1996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