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张颐武对话录 “后世纪”的文化〓望》
作者 | 刘心武,张颐武著 编者 |
---|---|
出版 | 桂林:漓江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36 |
出版时间 | 1996(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40719346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8869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编文化转型的挑战1
第一章全球化与民族主义3
(1)“冷战”后的文化思考3
(2)“后殖民”、殖民、文化选择15
第二章商品化与消费化30
(1)商品化社会的文化形态30
(2)文人在市场中39
第三章市民社会的成长43
(1)市民阶层的兴起43
(2)市民文化的特色50
(3)分层的发展与沟通的诉求58
第四章媒体的兴盛及其功能62
(1)媒体在九十年代62
(2)媒体、知识分子、大众67
第二编文化思潮的发展73
第五章“位置”的再寻求75
(1)“新时期”之初的“启蒙”75
(2)“新时期”启蒙的盲点及文化转变85
(3)新的道路的展现:寻找沟通92
第六章人文精神 宗教情怀 理想102
(1)漫说“人文精神”102
(2)神学话语兴起的反思112
(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理想123
第七章“后国学”与中国本质128
(1)国学复兴与传统的再生128
(2)人类共有文明或创生文化132
(3)寻觅价值的艰难:国学的意义与出路144
第八章雅/俗的分立与融合148
(1)雅/俗之争与当代文化史148
(2)雅/俗新格局的兴起154
(3)心平气和看雅/俗159
第三编文学的新变167
第九章“新时期”文学的回望169
(1)从“史”的眼光看169
(2)王蒙评说178
(3)“夹缝”作家的历程182
(4)“知青作家”面面观186
第十章九十年代:写作的新发展200
(1)王朔与贾平凹200
(2)实验小说与“新写实”213
(3)小说诸“新”形态220
(4)抽样分析:何顿与邱华栋223
附论宽容与大悲悯:后世纪的思索232
1996《刘心武张颐武对话录 “后世纪”的文化〓望》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心武,张颐武著 1996 桂林:漓江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武侠文化
- 1995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 第四座桥:跨世纪的文化对话
- 1999
-
- 刘心武短篇小说选
- 1980 北京:北京出版社
-
- 刘心武代表作
- 1988 郑州:黄河文艺出版社
-
- 刘心武文集 第3卷 中篇小说
- 1993 北京:华艺出版社
-
- 刘心武文集 第5卷
- 1993 北京:华艺出版社
-
- 刘心武文集 第4卷 短篇小说
- 1993 北京:华艺出版社
-
- 刘心武杂文自选集
- 1996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
- 文化与文学:世纪之交的凝望 两位博士候选人的对话
- 1993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殊道路
- 1990 大地出版社
-
- 我是刘心武 刘心武自白
- 1996 北京:团结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