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及其辑佚书研究》
作者 | 顾力仁著 编者 |
---|---|
出版 | 文史哲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656 |
出版时间 | 1985(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315444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编前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方法论1
一研究目的2
二 研究范围3
三 研究取材及方法5
第二节 永乐大典纂修资料之汇集——明文渊阁藏书考6
二 永乐大典纂修据本承转图12
附图一 永乐大典书影(七帧)13
附图一览表13
之一大典封面14
之二 嘉隆抄本一15
之三 嘉隆抄本二16
甲编 永乐大典之纂修及其内容17
第一节 纂修之始末17
一文献大成之纂修17
之四 仿抄本17
第二章 永乐大典之纂修17
之五 传抄本19
二 永乐大典之纂修19
三 纂修之动机19
之六 大典内附图20
之七 大典内方志地图22
第二节 纂修机构之组织及其纂修过程23
一 永乐大典馆之组织23
二 大典纂修过程25
编纂26
抄写27
分韵27
一 永乐大典馆组织表28
附表28
附表一览表28
二永乐大典分工组织及其纂修实例表29
一 大典纂修与事臣工总数31
第三节 纂修人补略31
二 大典纂修之徵召33
三 永乐大典纂修徵召岁次表34
三 纂修人爵赉及索引35
永乐大典纂修人索引36
四 永乐大典纂修人数统计表54
第三章 永乐大典之体制及其内容61
第一节 大典之外形61
第二节 大典书体探源64
第三节 大典凡例考释69
第四节 大典内容之特点107
一 批评115
第五节 大典之优劣得失及其批评115
二 缺点120
三 优点128
第六节 大典之归类129
一 沿革156
第一节 大典之录副156
第四章 永乐大典之录副及其沿革156
五 重录永乐大典馆组织表157
二 副本之校勘158
三 大典录副人考158
永乐大典录副人索引160
第二节 大典之聚散168
第三节 大典之刊印171
第五章 永乐大典之利用186
第一节 大典之价值及其影响186
第二节 大典之整理191
乙编永乐大典於辑佚学上之贡献及其价值233
第六章 辑佚学之定义及其在学术上之价值233
第一节 辑佚之滥觞233
一 「辑」、「佚」考释233
二 古籍散亡之情形及其原因234
散亡大略234
散亡原因236
三 辑佚之始241
第二节 辑佚之理论及其方法245
第三节 辑佚与类书之关系255
第四节 辑佚之价值265
第七章 永乐大典之辑佚及其批评278
一 清代学风之影响278
第一节 大典辑佚之发轫278
二 全祖望抄辑大典及其影响281
一 议起289
第二节 清乾隆四库馆之大典辑佚及其方法289
二 求阙295
三 人员297
四 纂辑306
三 四库全书纂辑永乐大典佚书签条307
五 种数310
六 影响311
四 松崎鹤雄「永乐大典に就へ」内别本「永乐大典」书影(二帧)315
第三节 四库馆大典辑本之批评317
一 四库馆大典辑本之缺失317
二 四库馆大典辑本之优点336
三 四库馆大典辑本之影响340
第四节 四库馆迄今之大典辑校341
第五节 大典辑本目录沿革350
第一节 辑佚补阙377
第八章 永乐大典辑本对学术之贡献377
第二节 校雠比勘387
第三节 辑本还原大典390
第四节 大典辑佚示例—元政书「经世大典」之辑佚400
第九章 永乐大典存本待辑书目414
凡例418
检字索引420
永乐大典存本待辑书目431
第一节 前人治理永乐大典之成绩499
第十章 结论499
第二节 今後研究永乐大典之方向504
凡例513
一 永乐大典研究之资料与论文索引并提要513
附录513
目次516
索引并提要517
作者索引621
二 辑永乐大典佚卷卷目表629
三 英文提要及目次637
重要参考书目642
1985《永乐大典及其辑佚书研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顾力仁著 1985 文史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永乐大典 七
- 大化书局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