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的文学》求取 ⇩

目录1

导论1

辞赋的嬗艳12

一、汉赋的兴起12

1.汉赋的特质12

2.渊源与成因17

3.勃兴的机缘26

二、司马相如与赋模式之建造31

1.相如与赋之全盛31

2.铺陈模式38

3.颂德模式46

4.讽谏模式53

5.咏物模式58

三、汉赋的模拟与发展66

1.模拟之风的兴起66

2.模拟中的发展73

3.新的生机——小赋80

四、赋的转化与流变84

1.张衡与赋的转化84

2.小赋的兴盛89

3.使命的完成96

4.赋的流变102

五、骚赋意识的演变107

1.天才的预感107

2.悲剧意识期113

3.怀旧意识期120

4.隐逸意识期126

六、辞赋的旁衍134

1.“七发”之流134

2.设论之流141

3.连珠及颂之流149

4.赋家的文学散文154

“子”“史”的重演(上)166

一、子学复活与政论的发达166

1.诸子复活的特征166

2.政论家的崛起171

3.政论文的发展180

4.论说的赋化200

5.政论的端向212

1.道家的哲论221

二、百家定尊与哲论的复兴221

2.淮南的哲论227

3.荀门的哲论237

4.董生的哲论248

三、神学统治与文风的柔化256

1.萎缩与病变256

2.散文的修养262

3.超越时代——《盐铁论》275

四、经学内讧与散文的生机284

1.古学与理性284

2.从含蓄到典丽294

五、清议与散文的精神分裂302

1.政论的回光302

2.散文的趋向310

3.书信的发达322

“子”“史”的重演(下)332

一、从经传杂史到传记文学332

1.经传之一瞥332

2.传记的滥觞338

3.《史记》的诞生346

1.无韵之《离骚》355

二、《史记》人物传记的光采355

2.宏伟的画卷366

3.伟大与丑陋374

4.形象表现之奇381

5.艺术讽刺之奇393

三、史传文学的分裂和消亡401

1.走向纯史学401

2.走向小说领地411

一、乐府诗的发展与净化426

1.旧诗式的重演426

“诗经”的复兴426

2.诗式的解放432

3.净化与发展439

二、诗体创新与诗歌的进展445

1.四言的衰老445

2.五言的形成453

3.七言的源起459

4.诗歌的进展465

余论474

附表:477

中外文学发展史对照表(公元前204——公元192)477

1991《朦胧的文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毓庆著 1991 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