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东方艺术》求取 ⇩

目录前言第一辑 佛教要览原始佛教 〔英〕渥德尔3

佛陀的生平3

佛陀的教义35

大乘佛教 〔台湾〕郑金德57

南传佛教与大乘佛教的比较57

大乘佛教的教义66

大乘佛教重要的经典名著69

禅宗 汤用彤98

《坛经校释》序 郭朋103

禅的无意识与艺术 〔日〕铃木大拙119

禅的行持 〔台湾〕周中一130

观心130

治心140

直心149

禅师的独特风格 〔台湾〕周中一160

1.参话头160

  2.破三关164

  3.德山棒166

  4.临济喝167

“无”的东方性格 〔日〕秋月龙珉171

基督教神秘家之言与禅家语句类聚比观 〔日〕铃木大拙185

第二辑 佛教与印度艺术印度宗教文学与“赞诵明论” 〔台湾〕柳无忌199

赞诵明论201

其它明论集210

后期吠陀文学212

佛教的通俗化与佛教艺术 〔英〕渥德尔214

诗歌与故事演唱214

阿育王时代的梵呗诗歌225

艺术231

印度的艺术 〔美〕杜兰235

从属性的艺术235

音乐237

 绘画241

雕刻246

建筑251

印度佛教美术 戴蕃豫260

建筑260

  雕刻265

  绘画277

印度阿旃陀石窟艺术 常任侠286

印度教与佛教中的神话 〔英〕埃利奥特295

印度文学与世界文学 〔奥〕温德尼兹317

谈印度艺术 常任侠338

概念的人物化 金克木345

《西游记》里面的印度成分 季羡林365

汉译佛典中的印度文学 郁龙余373

第三辑 佛教与中国艺术敦煌发现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 王国维385

敦煌本《〈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演义》跋 陈寅恪392

略谈敦煌艺术的意义与价值 宗白华399

论唐代佛曲 向达403

法华经变相 〔台湾〕陈清香420

法华经的流传及法华经变相的取材420

法华变相的风格422

维摩诘经变相 〔台湾〕陈清香434

维摩诘经及维摩诘经变相的流传434

维摩诘经变相的艺术风格441

敦煌学、吐番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季羡林449

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赵朴初457

佛典之文学价值 〔台湾〕李鹤465

佛教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 钱仲联499

宗教与中国文学 〔台湾〕余国藩521

唐代僧人诗和唐代佛教世俗化 汤贵仁548

禅与诗 〔台湾〕陈荣波567

前言567

禅宗的偈颂567

王维和苏东坡诗中的禅趣572

结论576

唐宋诗中之禅趣 〔台湾〕杜松柏577

唐宋诗中禅趣问题的形成577

  禅与诗的合流579

  唐宋禅趣诗的构成582

  结论595

禅家宗派与江西诗派 〔台湾〕杜松柏597

禅宗的建立对江西诗派成立的影响597

禅学对江西诗派宗旨的影响600

  禅学对江西诗派创作理论的影响602

  禅学对江西诗派批评的影响609

  结论611

禅宗对王维诗风的影响 〔台湾〕杜松柏613

略辨杜甫的禅学信仰 陈允吉625

论佛老思想对苏轼文学的影响 刘乃昌643

司空图严羽之以禅论诗及其影响 〔台湾〕杜松柏656

由禅学论诗之批评 〔台湾〕杜松柏687

一、直觉观照中世界浑沌一片705

禅宗与中国士大夫的艺术思维 葛兆光705

二、观照·冥想717

  三、活参·顿悟735

  四、自然·凝炼·含蓄746

第四辑 佛教与日本艺术佛教与日本中世文艺的关系 〔日〕斋藤清卫763

763

佛教与文艺的关系766

 结论779

说法文艺 〔日〕菊地良一782

一、序言782

  二、说法故事784

  三、法语文艺791

  四、缘起文艺《神道因缘集》和其它792

一、唐宋诗在芭蕉时代的流传798

禅林诗是怎样成为松尾芭蕉借鉴唐宋诗的媒介的 〔日〕小西甚一798

  二、禅林诗的表现意识803

  三、蕉风俳谐与非连续性表现808

禅与日本文学 〔日〕高桥新吉816

禅与近代日本文学 〔日〕高桥新吉835

一、森鸥外(《寒山拾得》)836

  二、夏目漱石(《门》)838

  三、幸田露伴(《五重塔》)843

四、岛崎藤村(《东方之门》)844

禅与茶道 〔日〕铃木大拙850

禅与日本人的自然爱 〔日〕铃木大拙868

距离美学和佛教的无常感 〔日〕梅原猛889

美丽的日本与我——其序说 〔日〕川端康成895

日本文化史——一个剖析(节选) 〔日〕田泽坦等907

1989《佛教与东方艺术》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锡坤主编 1989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