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气污染总量控制典型范例》求取 ⇩

第一章导论1

1.1 总量控制思想之由来1

1.1.1 实践的需要1

1.1.2 科学的进展4

1.2 总量控制的总体方案及软件系统5

1.2.1 质量目标总量控制与管理目标总量控制的概念5

1.2.2 总体方案及软件系统5

1.3 总体方案各系统的主要内容和功能7

1.3.1 基础资料系统7

1.3.2 质量目标总量控制基础系统8

1.3.3 质量目标总量控制平权系统10

1.3.4 质量目标总量控制优化系统12

1.3.5 总体方案规划系统14

1.4 总量控制总体方案的先进性和科学性17

1.4.1 三系统独立使用的弱点和问题17

1.4.2 三系统相结合的功能与特点18

1.5 柳州市的应用与体验22

1.5.1 正确的技术路线22

1.5.2 科学的技术原则22

1.5.4 可靠的技术支持系统23

1.5.3 先进的技术方法23

2.1 自然概况与自然环境25

2.1.1 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25

2.1.2 水文与气候25

第二章城市概况及污染现状与特征25

2.1.3 自然环境26

2.2 社会概况与经济概况27

2.2.1 行政区划及人口分布27

2.2.2 生产建设与经济发展27

2.3.1 典型的煤烟型大气污染28

2.3 大气污染现状及污染特征28

2.3.2 SO2是控制柳州市大气污染的关键污染物质30

2.3.3 SO2和TSP的地面浓度分布及变化规律34

2.4 气溶胶污染规律及特征40

2.4.1 观测与分析41

2.4.2 柳州市气溶胶的物理特征41

2.4.3 柳州市气溶胶的化学特征49

2.4.4 柳州市气溶胶污染源识别52

3.1.1 点源的调查方法63

3.1 污染源调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63

第三章污染源63

3.1.2 面源的调查方法65

3.2 SO2、尘、废气排放量的计算65

3.3 污染源数据、资料的统计与管理66

3.4 污染源的现状分析66

3.4.1 污染源清单66

3.4.2 污染单位等标污染负荷评价66

3.4.3 污染源分布68

3.4.4 污染源排队分析69

3.5 燃料结构的现状分析77

3.6 烟气发生装置的现状分析80

3.7 治理装置的现状分析81

3.8 污染源数据库管理软件系统84

第四章气象条件85

4.1 地面污染气象条件分析85

4.1.1 污染气候特征及分类92

4.1.2 地面流场及污染物的输送92

4.2 大气边界层特征107

4.2.1 探测仪器107

4.1.3 结论与建议107

4.2.2 边界层大气温度层结和稳定度特征109

4.2.3 边界层内风向风速随高度的变化113

4.3 大气扩散参数124

4.3.1 大气扩散参数的计算法125

4.3.2 大气扩散参数的测量和计算结果126

4.3.3 柳州市大气扩散参数的结果分析135

4.3.4 结论139

5.1.2 管理目标总量控制的目的和意图140

5.1.1 管理目标总量控制的提出和定义140

5.1 管理目标总量控制的定义和目的140

第五章管理目标总量控制——基础允许排放总量与分配140

5.2 管理目标总量控制的基本原则141

5.2.1 承前启后原则141

5.2.2 管理目标总量的确定和分配原则141

5.2.3 管理目标总量控制的修订原则143

5.3 管理目标总量控制的计算方法144

5.3.1 A-P值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公式145

5.3.2 大气悬浮颗粒物的A-P值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152

5.3.3 A-P值方法的特点155

5.5 管理目标总量控制计算结果与分析156

5.5.1 区域划分、参数选择与参考目标的设计156

5.4 管理目标总量控制的计算步骤及软件系统156

5.5.2 管理目标总量、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的计算结果158

5.5.3 管理目标总量控制对策分析166

5.6 过渡标准基础平权计算结果与分析171

5.6.1 三级标准SO2的基础平权计算结果与分析171

5.6.2 三级标准TSP的基础平权计算结果与分析180

5.7 最终标准基础平权计算结果与分析180

5.7.1 二级标准SO2的基础平权计算结果与分析181

5.7.2 二级标准TSP的基础平权计算结果与分析190

6.2 质量目标总量控制的技术路线198

6.2.3 源强优化与经济优化相结合198

6.2.2 A-P值方法、多元模拟方法、优化方法相结合198

6.2.1 总量控制、浓度控制、P值控制相结合198

第六章质量目标总量控制——平权允许排放总量与分配198

6.1.2 质量目标总量控制的目的198

6.1.1 质量目标总量控制的定义198

6.1 质量目标总量控制的定义和目的198

6.2.4 管理目标总量控制、质量目标总量控制、总量控制发展规划相结合199

6.3 质量目标总量控制的基本原则199

6.3.1 总量控制污染源之间的平权原则199

6.3.2 总量负荷分配到源的分配原则201

6.4 质量目标总量控制平权允许排放总量的计算方法204

6.4.1 质量目标总量控制的基本条件和设计204

6.4.2 计算方法205

6.5 质量目标总量控制平权允许排放总量的计算步骤及软件系统223

6.6 过渡标准SO2的平权允许排放的计算结果与分析223

6.6.1 三级标准SO2的平权允许排放量、排放总量和削减量的计算结果223

6.6.2 环境效益237

6.6.3 结果分析238

6.7 最终标准SO2平权允许排放的计算结果与分析244

6.7.1 二级标准SO2平权允许排放量、排放总量和削减量的计算结果245

6.7.2 环境效益258

6.7.3 结果分析259

6.8 最终标准TSP平权允许排放的计算结果与分析274

6.8.1 二级标准TSP平权允许排放量、排放总量和削减量的计算结果274

6.8.2 环境效益279

6.8.3 结果分析279

第七章质量目标总量控制——优化允许排放总量与分配283

7.1 总量控制优化分配规划方法283

7.1.1 基本条件设计283

7.1.2 建立优化模型285

7.2 优化削减分配方法的计算步骤287

7.3.1 受控污染物的分析288

7.3 控制对策的背景条件分析288

7.3.2 控制现状背景条件的分析289

7.4 经验控制对策方案的制订291

7.5 经验控制对策方案的计算与分析296

7.5.1 第一典型日五个集中供热方案的计算结果(SO2)297

7.5.2 第二典型日五个集中供热方案的计算结果(SO2)298

7.5.3 第三典型日五个集中供热方案的计算结果(SO2)299

7.5.4 全部经验控制方案的计算结果301

7.6.1 点源SO2平权削减分配的计算结果与分析303

7.6 优化对策方案的制订303

7.6.2 面源SO2平权削减分配的计算结果与分析308

7.6.3 点源TSP平权削减分配的计算结果与分析315

7.6.4 面源TSP平权削减分配的计算结果与分析315

7.6.5 点源SO2源强优化削减分配的计算结果与分析315

7.6.6 面源SO2源强优化削减分配的计算结果与分析316

7.6.7 点源TSP源强优化削减分配的计算结果与分析317

7.6.8 平权与源强优化削减结果比较318

7.6.9 经验控制方案与平权分配、源强优化分配结果的比较320

7.6.10 优化控制对策方案的制订321

7.6.11 优化控制对策方案的计算与分析324

7.6.12 点源、面源分散改造方案的制订与优化339

7.6.13 优化控制方案的最后结果344

第八章总量控制总体方案和分期实施方案349

8.1 总体方案349

8.2 总体方案的几点重要结论356

8.3 分期实施方案359

8.3.1 近期实施方案359

8.3.2 中期实施方案361

8.3.3 远期实施方案362

9.1.1 反演法的基本原理与计算公式363

第九章总量控制发展规划363

9.1 新增源选择源址、源强和源高的总量控制发展规划363

9.1.2 反演法的基本条件设计367

9.1.3 反演法的模型验证374

9.1.4 规划计算及结果分析378

9.2 城市大气环境容量开发利用391

9.2.1 规划模型391

9.2.2 计算结果与分析392

9.3 近期拟扩建项目的规划与评价395

参考文献399

1993《城市大气污染总量控制典型范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编 1993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