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年刊》求取 ⇩

第一章一年来之重要经济问题1

第一节 国内外经济概况1

第一目 国际经济1

第二目 国内经济2

第二节 罗斯来华使命与中英经济提携3

第一目 与日美两国谋谅解3

第二目 使中国加入「英镑集团」3

第三目 整理旧债与投资4

第四目 维持在华经济势力4

第五目 谋中英贸易之开展4

第三节 「中日经济提携」与开发华北经济4

第一目 中日经济提捣方案4

第二目 日本对华投资之竞争4

第三目 开发交通运输业4

第四目 开发华北富源5

第五目 中日贸易协会5

第一目 走私与减税7

第四节 华北走私事件7

第二目 关税改革后之华北输入9

第三目 走私状况9

第四目 战区走私情形16

第五目 走私猖獗之原因17

第六目 走私给予我国之打击18

第七目 防止走私之新办法19

第一目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与新生活运动之关系22

第二目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普遍性22

第五节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22

第三目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涵义23

第四目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应有之目标23

第五目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实施要项23

第六目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工作步骤24

第七目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委员会之组织25

第二章农业27

第一节 概说27

第二节 耕地27

第二目 小麦29

第一目 米谷29

第三节 主要农产物之产额29

第三目 各种食粮30

第四目 棉花31

第五目 丝32

第六目 茶32

第七目 桐油32

第四节 农产品之输出入32

第一目 输入品32

第二目 输出品33

第五节 天灾人祸34

第一目 天灾34

第二目 人祸34

第六节 复兴农村之设施35

第一目 堤防及沟渠之修筑35

第五目 蚕丝之改良36

第七目 合作社及农村放款之激增36

第六目 红茶产销之统制36

第三目 值棉之推广36

第二目 中央农业实验所之设立36

第四目 稻麦改进所之筹设36

第三章鑛业43

第一节 概说43

第二节 次要鑛产44

第一目 金44

第二目 银44

第三目 铜44

第六目 钨47

第四目 铅、亚铅47

第五目 锰47

第七目 砒48

第八目 铝、明矾48

第九目 石膏48

第十目 天然曹达48

第十一目 其他48

第三节 重要鑛产49

第一目 煤炭49

第二目 石油53

第三目 铁54

第四目 锑57

第五目 锡58

第六目 盐59

第四章工业63

第一节 概说63

第二节 手艺工业64

第一目 织物及生丝工业64

第二目 陶磁器工业64

第三目 其他工业65

第三节 纤维工业66

第一目 纺织工业66

第二目 机织兼染织工业68

第三目 蚕丝及丝经工业69

第四目 丝织物工业73

第五目 毛织工业74

第四节 农产加工业74

第一目 制粉工业74

第二目 榨油工业75

第三目 制糖工业76

第四目 制茶工业77

第五目 卷烟工业78

第五节 畜产加工业78

第一目 酒精工业79

第二目 制革工业79

第六节 化学工业79

第二目 火柴工业80

第三目 橡胶工业82

第四目 造纸工业85

第五目 调味粉工业85

第六目 搪瓷工业86

第一目 制蛋工业87

第七节 基本化学工业87

第一目 酸类工业88

第二目 曹达工业91

第三目 淡气工业94

第一目 玻璃工业95

第八节 制窑工业95

第二目 砖瓦工业96

第三目 水泥工业97

第九节 其他工业98

第一目 造船工业98

第二目 机器工业99

第三目 精盐工业99

第四目 热水瓶工业100

第五目 罐头食品工业100

第一目 电气103

第十节 特殊工业103

第二目 自来水104

第五章商业107

第一节 概说107

第二节 商业之种类107

第三节 特殊商业108

第一目 交易所108

第五目 买办110

第四目 牙行110

第三目 典业110

第二目 盐商110

第四节 商业组织111

第一目 合夥组织111

第二目 公司组织111

第五节 助长商业之设施111

第一目 商品检验112

第二目 国货陈列馆112

第六节 物价113

第四目 商标保护113

第三目 国际贸易局113

第七节 一年来重要商业之概况115

第一目 棉纱业115

第二目 生丝业116

第三目 麫粉业116

第四目 茶叶业116

第五目 水泥业116

第九目 棉布业119

第八目 火柴业119

第七目 煤矿业119

第六目 橡胶业119

第十目 新药业120

第六章对外贸易123

第一节 概说123

第二节 出入口贸易商品情形127

第一目 出入口商品性质分类比较127

第二目 洋货进口情形127

第三目 土货出口情形130

第一目 对美贸易概况132

第三节 出入口贸易国别情形132

第二目 对日贸易概况134

第三目 对英贸易概况135

第四节 出入口贸易埠别情形135

第一目 上海贸易情形135

第二目 天津贸易情形136

第三目 汉口贸易情形137

第四目 广州贸易情形138

第五节 贸易入超与金银之输出入141

第六节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143

第七章金融147

第一节 概说147

第二节 钱庄147

第一目 钱庄之种类147

第二目 钱庄之组织147

第三目 钱庄之营业148

第四目 钱庄之衰颓原因149

第二目 内国银行之种类150

第一目 内国银行之变迁150

第三节 内国银行150

第三目 现存银行及分佈状态151

第四目 内国银行之营业状况152

第五目 银行之发钞及存底155

第四节 外国银行156

第一目 外国银行之调查156

第二目 外国银行之营业及资本158

第二目 地产跌价之影响159

第一目 白银政策之袭击159

第五节 金融恐慌之由来159

第三目 外国银行之团体159

第三目 银钱业之兴替160

第六节 金融施设之改进162

第一目 徵收白银出口税及平衡税162

第二目 统制金融163

第三目 救济上海钱业164

第四目 整理四川币制164

第一目 施行新货币政策之布告及宣言165

第七节 新货币政策165

第二目 关于新货币政策之法令167

第八节 一年来之增加筹码运动169

第一目 商业承兑汇票之倡行169

第二目 银行票据承兑所之设立174

第三目 未实现之地产流通券176

第八章财政179

第一节 财政组织179

第一目 中央财政机关179

第二目 地方财政机关187

第三目 财政监督机关188

第二节 岁出入191

第一目 豫算191

第二目 决算192

第三目 岁出194

第四目 岁入195

第一目 现行租税系统198

第二目 财政收支系统198

第三节 租税及财政收支系统198

第四节 公债199

第一目 公债行政199

第二目 内债之发行199

第三目 内债之改革200

第四目 外债之现状207

第五节 地方财政210

第一目 地方收支状况210

第二目 田赋收入与农民负担210

第三目 苛杂之整理211

第四目 地方公债212

第九章交通217

第一节 铁路217

第一目 概说217

第二目 国营铁路217

第三目 省营铁路219

第四目 民营铁路220

第六目 铁路业务之改进221

第五目 各路路线之增展221

第二节 公路222

第一目 概说222

第二目 各省联络公路建筑状况222

第三目 西北公路建设状况223

第四目 西南公路建设状况224

第五目 全国公路运输状况226

第三节 航运227

第一目 概说227

第二目 我国航业情形229

第三目 外商轮船在华之发展232

第一目 概说234

第二目 中国航空公司234

第四节 空运234

第三目 欧亚航空公司235

第四目 西南航空公司235

第五目 三公司之营业状况236

第六目 三公司之安全设备236

第一目 概说239

第二目 邮政业务现状239

第五节 邮政239

第七目 国际航空路綫239

第三目 局所与邮路240

第四目 民信局与批局241

第五目 最近邮务整理情形242

第六节 电信245

第一目 概说245

第二目 有线电报245

第四目 市内电话246

第三日 无綫电报246

第五目 的途电话248

第六目 电信材料254

第十章劳働257

第一节 雇佣状况与劳工生活257

第一目 工资257

第二目 工作时间257

第三目 劳工生活257

第一目 就业状况258

第二节 就业与失业状况258

第二目 失业状况259

第三节 劳工运动260

第一目 工会运动260

第二目 劳资争议261

第三目 罢工与停业261

第四节 工业灾害262

第五节 福利设施263

第一目 设立工厂法及工会法263

第二目 实施工厂检查264

第一节 概说271

第二节 华侨之分布及进出271

第一目 名地华侨统计271

第十一章华侨经济271

第二目 华侨之进出273

第三节 南洋华侨之经济现状273

第一目 南洋之富饶274

第二目 华侨经济之状况274

第二目 暹罗之文化控制275

第四节 各国对于华侨之压迫275

第一目 日本之排华275

第三目 菲律宾之取缔华工276

第五节 侨政之设施276

第一目 救济失业侨胞276

第二目 筹设侨务局276

第三目 调查侨胞状况277

第四目 其他有关侨民设施277

1936《中国经济年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叶笑山,董文中编辑 1936 中外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