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预报-警报和地震灾害-对策研究》求取 ⇩

目录1

序言1

第一部分:地震预报的最新研究(“地球和行星科学进展丛书”之二)………力武常次等1

丛书之二的前言 力武常次1

一、地震预报和警报的实际方法 力武常次2

摘要2

1.引言2

2.国内和国际上有关地震预报的活动3

2.1 日本计划3

2.2 美国计划5

2.3 苏联计划5

2.4 中国计划5

3.日本列岛——一个地震国家的范例6

2.5 地震预报方面的国际活动6

4.关于日本列岛的全球大地构造学8

原书的前言 力武常次9

5.大地震的历史9

6.监视地壳应变11

6.1 应变积累11

6.2 极限应变11

6.3 地震发生的概率12

7.地震前兆13

7.1 陆地形变13

7.2 海平面变化14

7.3 地倾斜与应变15

7.4 潮汐应变15

7.5 前震、地震活动性异常、b值、微震活动性、震源机制与震源迁移16

7.6 地震波速变化16

7.7 地磁、地电流、电阻率和电导率异常17

7.9 动物行为18

7.8 氡、地下水和溢油18

8.前兆分类19

8.1 三类前兆19

8.2 与前兆有关的物理过程20

9.地震预报方法21

10.如何发布地震警报21

10.1 东海地区的预报委员会21

10.2 从预报到警报23

10.3 特殊的立法24

10.4 公众对于地震警报的反应25

1.引言27

2.地震活动27

摘要27

二、1978年日本伊豆大岛附近7级地震的前兆 力武常次27

3.地壳运动28

4.重力、地磁、地电流及电阻率30

5.氡浓度及地下水位30

6.地球物理前兆小结31

7.动物异常行为31

8.结论32

三、1978年日本伊豆大岛附近7级地震前的动物异常行为 力武常次33

摘要33

1.引言33

2.数据资料34

3.观察到动物异常行为的地点34

4.前兆时间34

5.前兆时间数据资料的韦布尔分布分析35

附录36

8.作为地震发生背景的板块构造 (136

6.结论36

四、美国地震预报的最新研究 怀斯41

摘要41

1.引言41

2.波速变化42

3.地震活动性46

4.地壳形变48

5.应力估算51

6.磁场测量52

7.电阻率和自然电位53

8.地下水位、井中气体压力和土壤气体发散54

9.震前的动物行为55

10.讨论与结论55

五、地震预报和公众反应 赫顿、索伦森、米莱蒂59

摘要59

1.引言59

1.1 预报的社会效用性59

1.2 预报的潜在社会代价60

1.3 社会关心的领域60

2.研究方法61

2.1 难题61

2.2 最低限度的难题62

2.3 资料来源63

2.4 分析技术63

2.5 局限性及效用性64

3.预报和社会反应64

3.1 地震预报警报系统64

3.2 传播地震预报情报65

3.3 解释地震预报情报68

1.总论78

摘要78

六、大地测量和地震预报 檀原毅78

3.4 对地震预报情报的反应………………………………………………………………………………(74 )78

2.破裂带和地震空区的预报80

3.震级的预报82

4.发震时间的预报83

5.水准测量的精度84

5.1 地震前的异常垂直运动85

5.2 伴随震群的异常垂直运动86

5.3 垂直运动与板块构造理论88

5.4 东海地区的垂直运动88

6.潮汐观测结果获得的垂直运动90

6.1 年平均海平面90

6.2 两个测点间年平均海平面的差异92

6.3 月平均海平面的差异92

6.4 海平面的短期变化93

7.1 虚位移矢量94

7.由三角测量或三边测量获得的水平运动94

7.2 水平应变的计算96

7.3 水平运动与板块构造97

7.4 常规精密三边测量99

8.由基准线观测结果获得的水平应变100

8.1 基线网观测的某些结果100

8.2 辐射基线101

9.结论102

七、与预报有关的地震学 浜田和郎104

摘要104

1.引言104

2.大或特大地震的历史资料研究104

3.与长期预报有关的地震活动图象106

3.1 大或特大地震的复发时间间隔106

3.2 地震空区与地震活动平静106

3.3 地震活动的迁移114

3.4 地震活动性的长期变化116

3.5 板间地震和板内地震之间的相关性118

3.6 深震与浅震之间的相关120

3.7 大震前的异常地震活动性122

3.8 其他地震活动性图象126

4.与短期预报有关的地震活动图象127

4.1 前震、前兆震群、地面振动及颤动127

4.2 前震特征128

4.3 压缩轴的重新取向130

八、地震预报的电磁法 本藏义守130

4.4 声发射、微破裂和地震波频谱变化132

5.微震和地倾斜的深井观测133

5.1 引言133

5.2 深井观测站的操作效能133

6.地壳活动的海底观测134

6.1 用海底地震仪进行海底观测134

6.2 在海底进行的其他地球物理观测135

7.地震预报的资料收集和地震仪器资料的处理135

9.地震前兆现象的模式137

10.结语137

摘要139

1.引言139

2.构造磁学140

2.1 与地震有关的地磁场变化140

2.2 在检测地磁场微小变化中的问题145

2.3 压磁现象145

2.4 与人工湖及爆破有关的地磁变化147

2.5 震磁效应的模型计算148

3.1 与地震有关的电场变化149

3.与地震有关的电现象149

3.2 地震光153

3.3 压电和动电效应153

4.地面电阻率变化和应变154

4.1 山崎效应154

4.2 电阻率变化仪记录到的地面电阻率变化155

5.震源区以及周围的电阻率变化157

5.1 基于人工电流的电阻率测深法157

5.2 短周期地磁变化方法160

5.3 大地电磁测深法164

5.4 电阻率变化的实验研究164

6.电磁地震前兆的统计166

7.问题与前景展望171

丛书之三前言和绪言 力武常次173

第二部分 地震预报和警报(“地球和行星科学进展丛书”之三)……………………力武常次173

第1章 地震预报计划的最新进展177

1.1 日本的计划177

1.2 美国的计划185

1.3 苏联的计划191

1.4 中国的计划191

1.5 国际合作196

第2章 大地震发生图象——地震历史探讨198

2.1 中国地震历史198

2.2 消减带上大震的重复发生202

2.3 地震空区210

第3章 地壳应变监测212

3.1 地壳应变累积率212

3.2 地壳极限应变215

3.3 地震发生的概率216

4.1 地形变218

第4章 地震前兆218

4.2 海平面变化220

4.3 倾斜、应变和地壳应力221

4.4 地震前兆223

4.5 固体潮227

4.6 地磁和地电前兆227

4.7 重力233

4.8 地下水234

4.9 地球化学前兆235

4.10 宏观异常237

4.11 地震前兆的分类及其特征242

4.12 地震前兆的物理原因243

第5章 地震预报的战略245

5.1 特定、加强和集中观测的地区245

5.2 地震发生的综合概率248

5.3 ?津关于地震预报和成功的概率理论249

5.4 地震预报的四个阶段——预报的规则程序251

5.5 中国的地震预报战略252

5.6 美国的地震预报战略255

5.7 苏联的地震预报战略256

5.8 对现有的地震预报战略的评论256

第6章 地震预报的组织与体制258

6.1 日本的地震预报体制258

6.2 美国的地震预报体制268

6.3 中国的地震预报体制269

第7章 地震预报的对比研究271

第8章 地震警报——历史实例记载275

8.1 松代地震275

8.2 海城地震276

8.3 唐山地震278

8.4 松潘-平武地震280

8.5 伊豆大岛近海地震283

第9章 地震预报情报的分类285

9.1 实用的地震预报情报285

9.2 估计危险时期时间窗的统计依据286

9.3 地震预报情报的可靠性287

第10章 地震警报的形式288

10.1 什么是地震警报?288

10.2 日本的地震警报289

10.3 美国的地震警报292

10.4 中国的地震警报295

第11章 地震预报情报和警报的传达296

11.1 长期地震预报情报296

11.2 中、短期地震预报情报296

11.3 临震预报情报297

11.4 伊豆大岛近海地震中地震情报的传递问题300

11.5 临震预报情报的公共广播模式307

第12章 地震警报的社会反应312

12.1 地震预报和公共政策——美国国家科学院提出的问题313

12.2 科罗拉多大学一研究小组对地震警报的社会反应的研究314

12.3 川崎市异常隆起的情况研究320

12.4 伊豆大岛近海地震的“余震情报”和社会反应321

12.5 与地震虚报和错报有关的诸问题323

12.6 有关地震警报社会反应问题的最新文献330

第13章 与地震预报和警报有关的立法331

13.1 (日本)大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331

13.2 (美国)1977年地震灾害减轻法332

附录Ⅰ (日本)大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包括“附则”)334

附录Ⅱ (美国)1977年地震灾害减轻法344

力武常次教授学术生平简介 郑建中348

1988《地震预报-警报和地震灾害-对策研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日)力武常次主编;宋守全,陈英方译校 1988 北京:学术期刊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