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五十年发展史 1949-1999》求取 ⇩

目录1

序 陈光林1

前言1

第一章 国民经济的恢复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1949~1957)1

第一节 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新生政权1

一、建国初期山东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1

二、没收官僚资本,建立新经济基础4

三、平抑物价,调整工商业7

四、镇压反革命运动14

第二节 农村经济改革与城市政治运动16

一、土地改革的完成16

二、农业互助合作的初步开展19

三、“三反”运动21

四、“五反”运动24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7

一、农业的恢复和发展28

二、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恢复与发展30

三、文化教育的发展32

第四节 农业合作化运动与手工业集体化进程33

一、农业合作化的背景33

二、农业合作化的广泛开展34

三、仓促推行的农业合作化高潮38

四、个体手工业的集体化进程43

一、私营工商业改造的背景48

第五节 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8

二、私营工业企业的公私合营50

三、私营商业的逐行业改造52

四、私营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55

第六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60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60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62

三、社会经济与文化建设的发展66

四、经验与问题70

第一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75

一、整风反右与整风补课75

第二章 “大跃进”和国民经济的调整(1957~1966)75

二、经济建设冒进计划及其实施77

三、全民大办钢铁运动79

四、人民公社化运动82

第二节 农业经济的衰退和工业的继续冒进86

一、农村经济的严重破坏和对人民公社的初步整顿86

二、城市和工业经济问题的初步纠正89

三、反右倾运动93

四、严重经济危机下的再度跃进94

五、农业和工业的全面衰退98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初步调整100

一、左倾政治错误的初步纠正100

二、生产救灾运动102

三、国民经济的初步调整105

四、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评价112

第四节 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和恢复114

一、全面调整方案的提出114

二、农业的恢复118

三、工业的继续调整125

四、财贸和其他行业形势的好转130

五、调整时期的评价132

第五节 思想政治上左倾错误的继续发展134

一、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34

二、理论学习的偏差和文化学术领域的批判137

第三章 十年“文化大革命”(1966~1976)139

第一节 大动乱的前三年140

一、从全国文化大革命到山东文化大革命140

二、从向省委省人委夺权到“反复旧”143

三、社会经济的破坏148

第二节 政局的暂时稳定154

一、混乱政局的暂时转机154

二、生产大会战159

三、政局暂时稳定时期的社会状况176

第三节 全面整顿的前后179

一、1973年政治形势的逆转和经济低落179

二、1974年的大混乱和大倒退182

三、全面整顿的成效188

四、“反击右倾翻案风”对山东的影响193

第四章 徘徊前进与历史的伟大转折(1976~1978)199

第一节 社会秩序的初步恢复199

一、拨乱返正的开始199

二、落实党的各项政策,平反纠正冤假错案202

三、党政机构的调整、恢复与加强206

第二节 国民经济及各项事业的恢复发展207

一、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主要措施207

二、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状况211

三、各项社会事业的恢复发展215

一、经济建设中的冒进221

第三节 经济建设中的冒进与国民经济的再次徘徊221

二、“新跃进”的失误224

三、国民经济的再次徘徊228

四、历史的伟大转折231

第五章 社会经济建设的重大转折(1978~1984)233

第一节 国民经济的调整和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提出233

一、国民经济的调整233

二、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提出240

第二节 农村改革的兴起243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与普及244

二、农村配套改革与产业结构的调整253

三、农业生产力的飞速增长257

第三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尝试258

一、企业改革的起步259

二、计划、财政、外贸体制改革266

三、发展横向经济联合272

第四节 文化教育事业的各项改革与发展275

一、发展科技事业275

二、振兴教育事业279

三、繁荣文化艺术及社会科学事业282

第五节 民主政治建设的初步开展285

一、省人大、政协的建设285

二、民族、宗教、侨务工作的新起点287

三、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建设289

一、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290

第六节 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与人民生活状况的改善290

二、人民生活状况的改善293

第六章 全面改革的推进和对外开放(1984~1988)297

第一节 农业改革的深入和乡镇企业的发展297

一、农村第二步改革297

二、农村经济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304

三、乡镇企业的崛起310

第二节 城市综合经济体制改革313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313

二、实行“两权”分离,扩大企业自主经营权314

三、物资、计划、财政、金融体制改革317

四、加强横向经济联合322

一、对外开放格局的扩大324

第三节 对外开放和向外向型经济的转变324

二、利用外资,引进技术326

三、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329

第四节 政治体制改革332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提出332

二、政权体制改革333

三、政府体制改革339

四、法制建设344

第五节 精神文明建设347

一、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347

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353

第一节 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359

第七章 治理整顿,继续深化改革(1988~1991)359

一、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360

二、紧缩财政信贷361

三、控制消费需求过快增长361

四、稳定市场物价362

五、清理整顿各类公司363

六、制止“三乱”364

七、在治理整顿中调整产业结构364

第二节 社会稳定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365

一、为改革开放创造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365

二、农村改革不断深入368

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进展374

四、继续推进对外开放380

五、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逐步完善386

第三节 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和第八年五年计划的制订实施389

一、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完成389

二、第八个五年计划的制订393

三、“八五”计划开局良好396

第八章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上)(1991~1995)399

第一节 思想大解放,对外大开放399

一、思想大解放与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399

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403

三、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409

一、发展农村经济的新思路413

第二节 农村经济的发展413

二、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416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423

四、强县乡带动,东西部全面发展426

五、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431

第三节 国有企业改革436

一、从“砸三铁”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36

二、企业集团、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439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初步探索444

第四节 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八五”计划的胜利完成447

一、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447

二、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453

三、县乡市地和省级机构改革456

四、“八五”计划胜利完成459

第九章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下)(1995~1999)465

第一节 第九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制定465

一、《纲要》的制定过程465

二、《纲要》确定的“九五”发展目标467

三、区域布局和经济结构规划470

四、“九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473

第二节 建立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探索478

一、制定和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478

二、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482

三、乡镇企业二次创业与小城镇建设485

四、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489

第三节 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与对外开放的深入493

一、国有企业的改革攻坚493

二、实施开放带动战略499

第四节 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506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省506

二、政治体制改革与基层政权建设509

三、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514

第五节 迈向21世纪的山东519

一、跨世纪的宏伟蓝图519

二、实现跨世纪发展目标的有利条件524

后记531

1999《山东五十年发展史 1949-1999》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吕景琳,申春生主编 1999 济南:齐鲁书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