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学 以群落学与生态学为基础 第3分册》求取 ⇩

第四章森林更新267

森林更新计划267

第一节树种选择的基础267

一、生态—生物学基础267

(一)天然森林植物群落及立地乡土树种的确定267

(二)立地条件调查资料的利用268

(三)林分与环境271

(四)树种对立地条件的要求271

(五)树种的造林学特性271

(六)造林树种的灾害272

(七)原生林分的评定274

(八)结论275

二、经济学基础275

(一)树种—材种275

(二)木材的品种275

(三)木材材积收获276

(四)理材收获277

(五)木材市场今后的发展279

三、超经济观点279

四、造林技术措施280

五、采伐技术的观点281

六、树种选择的程序281

第二节目的282

一、一般目的282

二、特殊目的284

(一)立木蓄积指标284

(二)更新目的285

(三)经营目的286

三、选择树种举例289

四、适合于立地的外来树种和种源的选择291

(一)落叶松适宜种源的选择291

(二)北美黄杉适宜种源的选择293

第三节更新过程中的计划295

一、时间顺序295

(一)更新时间(开始)295

(二)更新期299

二、伐区排列300

(一)生物学—更新技术观点300

(二)集材技术和作业组织方面的基本观点302

(三)结论302

三、更新期—伐区排列—更新阶段的综合计划303

天然更新304

第四节天然更新形式和方法304

一、天然林的更新305

(一)主要的森林群落305

(二)天然更新的类型306

二、森林更新的生态基础307

(一)树种的更新生态差异307

(二)阴性树种的天然更新311

(三)阳性和阴性树种的更新319

(四)阳性树种的更新生态321

(五)综合评价323

(六)林隙空地的生态学324

三、大面积人工更新的皆伐作业328

(一)特点328

(二)皆伐的目标328

(三)生态学评价328

(四)造林学评价329

四、人工和天然更新相结合的小面积皆伐331

(一)天然更新的先决条件331

(二)最佳生态的带状更新迹地宽度332

(三)云杉的皆伐迹地更新332

(四)松树的皆伐天然更新334

(五)造林学评价334

五、伞伐天然更新334

(一)古典式的山毛榉伞伐作业334

(二)栎林分的大面积伞伐作业338

(三)松林分的大面积伞伐作业338

六、带伐作业(带状天然更新)340

(一)带状伞伐作业340

(二)克利斯托弗·瓦格内尔的带状择伐作业341

七、群状择伐(划伐)342

(一)巴伐利亚式群状择伐342

(二)巴登式群状择伐345

(三)人工群状择伐更新345

八、综合性的天然更新法346

(一)带状择伐和巴伐利亚式的综合更新法346

(二)楔状伞伐作业347

九、更新作业法的评价348

十、瑞士式的不规则伞伐作业法350

(一)发展史350

(二)特点351

(三)评价352

(四)群状择伐(不规则伞伐)与择伐作业比较354

(五)群状择伐(不规则伞伐)作业的先决条件354

(六)结束语355

十一、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356

(一)天然更新的优点356

(二)天然更新的缺点和困难356

(三)天然和人工更新的结合人工更新358

第五节造林地的准备工作359

一、伐区剩余物的处理359

(一)薄层枯枝覆盖林地的优点359

(二)厚层覆盖物的缺点359

(三)合理的伐区清理359

(四)造林地粗腐殖层的改良360

二、伐区覆被植物的清除361

(一)伐区覆被植物在造林学上的作用361

(二)机械清除361

(三)化学除草361

三、整地365

(一)整地中的问题365

(二)整地的目的365

(三)需要整地的立地条件366

(四)树种366

(五)整地方法366

(六)为促进天然更新的整地367

(七)皆伐迹地造林的整地368

(八)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371

第六节播种371

一、种子371

(一)林木的结实371

(二)林木种实的成熟372

(三)种子的散播373

(四)天然下种密度374

二、采种375

(一)采种母树林的优选375

(二)对采种量的估测376

(三)采种方法377

(四)坚持种子园的经营377

(五)种子的处理377

(六)种子的生命力378

三、林木种子的贮藏378

(一)针叶树种子的贮存378

(二)阔叶树种子的贮存379

四、林木种子的品质检验379

(一)净度检验379

(二)种子发芽能力的鉴定380

(三)苗木的生产率380

五、种子的预处理380

(一)种子的催芽方法381

(二)克服发芽阻力381

(三)层积催芽法381

(四)种子保护382

六、播种作业382

(一)整地382

(二)播种形式382

(三)种子的需要量383

(四)种子的覆盖383

(五)播种时间384

(六)播种技术385

(七)是播种还是植苗栽植385

第七节植苗栽植386

一、苗木购置386

(一)从行业苗圃购置苗木387

(二)在私营苗圃投资共同培育苗木387

(三)企业内苗圃的苗木培育388

(四)野生苗的移植388

(五)高山区云杉的扦插繁殖389

二、苗圃或植物园中的苗木生产389

(一)实生苗的培育389

(二)移床实生苗的培育390

(三)裸根苗的继续处理392

(四)在容器中移植或播种395

三、苗木质量的鉴定397

(一)遗传素质和种源397

(二)苗形质量—形态特征397

(三)苗木的生理性质鉴定399

(四)苗龄400

(五)苗木的一般分类400

(六)大苗的应用400

四、裸根苗的造林期402

五、植距403

(一)选择植距的理论基础403

(二)植距密度的选择406

(三)植距种类的选择409

(四)常用植距的实例410

(五)施业组织的任务410

六、造林方法411

(一)铲隙栽植法412

(二)插孔栽植414

(三)土塞栽植法415

(四)穴植415

(五)丘植416

(六)土坨苗的栽植416

(七)植树机的应用417

第八节幼林抚育与管理418

一、补植或补播418

(一)人工更新的补植418

(二)天然更新的补植或补播418

二、幼林施肥419

(一)消除急性缺肥现象的幼林施肥419

(二)提高生长量的幼林施肥420

三、防兽害421

(一)防兽害方法的选择基础421

(二)围篱防护422

(三)单株保护425

第九节特种造林措施427

一、先锋林(保育林)的营造427

二、农业废弃地的造林428

三、矿区排土场或废墟的造林429

四、改良土壤的方法430

第五章特种经营形式433

第一节择伐林433

(一)择伐林的分布435

(二)择伐林的结构特点435

(三)立地和蓄积对择伐林结构的影响437

(四)择伐林的结构幅度439

(五)择伐林的收获学评价442

(六)择伐林的自然灾害442

(七)择伐林及核对清查法443

(八)择伐林的造林学措施444

(九)择伐是最符合造林学的法正作业法445

(十)择伐林的造林学评价446

(十一)择伐林原则的造林学意义448

第二节矮林作业449

(一)特点449

(二)分布449

(三)矮林的森林群落和立地449

(四)树种450

(五)矮林的抚育管理450

(六)矮林类型451

(七)对矮林作业的评价452

(八)矮林的改造(作业变更)453

第三节中林作业454

(一)特点454

(二)中林的营造454

(三)造林措施456

(四)对中林作业的评价457

(五)中林向乔林的变更和过渡458

第四节杨树栽培460

(一)杨树种类461

(二)欧美黑杨杂种463

(三)在杨树栽培中的立地选择466

(四)苗圃和种植园中的杨树扦插繁殖468

(五)农田人工林的杨树栽培469

(六)林分抚育471

(七)生产周期和生长量471

(八)自然灾害472

(九)木材的利用价值472

(十)杨树的造林学评价473

(十一)林区外人工林的栽培473

第六章造林学展望474

第一节21世纪的林业和造林学474

(一)木材需求量的增长474

(二)优质材需求量的增长474

(三)森林防护作用的重要性474

(四)森林的社会效益475

第二节林业企业的森林调查475

(一)企业概况475

(二)单位立地—森林群落476

(三)树种476

(四)目前林分单位中的立木蓄积结构477

(五)抚育作业的评价477

(六)森林更新478

(七)森林和林道开发479

(八)采伐技术479

(九)总评价479

第三节实现造林合理化的可能性479

(一)作业质量的改善480

(二)加强造林学的基础研究480

(三)提高短期和中期收益480

(四)长期的林分作业变更措施481

(五)节省不必要的开支482

(六)杜绝造成生产损失的一切根源483

(七)造林和森林经营的投资计划483

第四节造林学中第二和第三生产阶段的结合484

(一)林道开发484

(二)采伐技术486

(三)森林经济的着眼点487

(四)造林学和林业政策488

第五节 结束语489

参考文献及索引(略)489

1989《造林学 以群落学与生态学为基础 第3分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奥)汉斯·迈耶尔著;肖承刚,王礼先译 1989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森林生态学基础知识(1986 PDF版)
森林生态学基础知识
1986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动物生态学  (下册)  群集生态学(昭和42年01月第1版 PDF版)
动物生态学 (下册) 群集生态学
昭和42年01月第1版
生态学基础讲习班  植物群落的数理特征(1983 PDF版)
生态学基础讲习班 植物群落的数理特征
1983
生态学基础  第1编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程概念( PDF版)
生态学基础 第1编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程概念
全国农业生态教学研讨会
农业生态学基础(1986 PDF版)
农业生态学基础
1986
污染生态学基础(1990 PDF版)
污染生态学基础
1990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南亚热带森林群落动态学(1996 PDF版)
南亚热带森林群落动态学
1996 北京:科学出版社
生态学基础(1988 PDF版)
生态学基础
1988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生态学基础(1981 PDF版)
生态学基础
1981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群论与化学基础(1987 PDF版)
群论与化学基础
1987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行为生态学(1998 PDF版)
行为生态学
1998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群落生态学原理与方法(1990 PDF版)
群落生态学原理与方法
1990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
植物群落-植物群落生态学教程(1981 PDF版)
植物群落-植物群落生态学教程
1981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群落与生态系统(1977 PDF版)
群落与生态系统
1977 北京:科学出版社
昆虫群落生态学(1996 PDF版)
昆虫群落生态学
1996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