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地理》求取 ⇩

目录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和科学特征1

第二节 生产布局的战略意义2

第三节 中国经济地理的基本特点及其在世界的地位4

第三节 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 (257

第二章 中国自然地理基础9

第一节 地形9

第二节 气候15

第四节 植被与土壤31

第五节 中国自然地理区划35

第三章 中国的人口、民族与华侨38

第一节 中国的人口38

第二节 中国的民族43

第三节 中国的华侨46

第四章 中国生产布局的形成和发展49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生产布局的历史基础49

第三节 河流、湖泊和近海52

第二节 新中国社会主义生产布局的形成和发展52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布局的基本原则57

第一节 概述73

第五章 中国农业地理73

第二节 种植业生产与布局79

第三节 林业生产布局100

第四节 畜牧业生产布局106

第五节 水产业生产布局111

第六节 郊区农业116

第六章 中国工业地理122

第一节 工业、工业布局与我国工业发展概述122

第二节 能源工业布局126

第三节 冶金工业布局141

第四节 机械工业布局149

第五节 化学工业布局152

第六节 建筑材料工业布局159

第七节 纺织工业布局163

第八节 食品造纸等轻工业布局168

第九节 乡镇工业布局175

第十节 工业地域组合类型177

第七章 中国交通运输地理181

第一节 概述181

第二节 客货流地理185

第三节 铁路运输地理189

第四节 水路运输地理196

第五节 公路运输地理204

第一节 概述216

第八章 中国商业地理216

第二节 农产品产销地域分布217

第三节 加工类食品产品产销地域分布226

第四节 纺织品产销地域分布231

第五节 日用工业品产销地域分布235

第六节 燃料及农用生产资料产销地域分布236

第七节 商业网点的地域分布240

第八节 商业中心地域分布243

第九章 中国旅游地理250

第一节 概述250

第二节 我国的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特点250

第四节 中国旅游地理分区259

第一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264

第十章 中国的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264

第二节 中国的经济区划273

第十一章 辽、吉、黑区(东北区)279

第一节 自然资源条件基本特征及其评价279

第二节 人口、民族和经济发展历史特征280

第三节 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现状及其分布特征281

第四节 区域差异与经济中心288

第五节 今后的经济发展290

第十二章 京、津、晋、冀、鲁、豫区(华北区)292

第一节 自然资源条件和历史经济发展特征292

第二节 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生产发展和分布特征295

第三节 地区差异与经济中心301

第四节 今后经济发展304

第十三章 内蒙古区307

第一节 自然资源条件和历史经济发展特征307

第二节 农牧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生产发展及其分布特征308

第三节 区内差异与经济中心311

第四节 今后经济发展312

第十四章 陕、甘、宁、青区(西北区)314

第一节 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和特点314

第二节 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生产现状和分布特点317

第三节 省区经济差异和主要城市322

第四节 今后经济发展的主要战略措施326

第十五章 新疆区328

第一节 自然资源条件和历史经济发展特征328

第二节 农牧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生产发展和分布特征330

第三节 地域差异与经济中心333

第四节 今后经济发展334

第十六章 沪、苏、浙、皖区(华东区)336

第一节 自然资源条件评价和历史经济发展特点336

第二节 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生产现状和分布特征338

第三节 区域差异与经济中心345

第四节 今后经济发展348

第十七章 赣、闽、台区(东南区)351

第一节 自然资源条件和历史经济发展特点351

第二节 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生产现状和分布特点(台湾另述)353

第三节 地区差异与经济中心357

第四节 今后经济发展360

第五节 台湾的回归及其经济的发展361

第一节 自然资源条件和历史上经济发展特征365

第十八章 两湖区(华中区)365

第二节 生产现状和分布特点367

第三节 地区差异与经济中心371

第四节 今后经济发展374

第十九章 两广区(华南区)377

第一节 自然地理、资源条件和历史经济发展特点377

第二节 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生产现状和分布特点380

第三节 地区差异与经济中心385

第四节 今后经济发展387

第二十章 川、黔、滇、藏区(西南区)392

第一节 自然资源条件和历史发展特点392

第二节 各部门生产现状和分布特征394

第三节 区内差异和主要经济中心400

第四节 今后经济发展403

1985《中国经济地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宋家泰主编;南京大学地理系经济地理教研室编 1985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经济地理(1990 PDF版)
中国经济地理
1990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经济地理(1983 PDF版)
中国经济地理
1983
中国经济地理(1989 PDF版)
中国经济地理
1989
中国经济地理(1992 PDF版)
中国经济地理
1992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经济地理(1983 PDF版)
中国经济地理
1983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中国经济地理(1998 PDF版)
中国经济地理
1998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中国经济地理(1984 PDF版)
中国经济地理
1984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中国经济地理(1986 PDF版)
中国经济地理
1986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中国经济地理(1989 PDF版)
中国经济地理
1989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经济地理(1996 PDF版)
中国经济地理
1996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中国经济地理(1994 PDF版)
中国经济地理
1994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中国经济地理(1993 PDF版)
中国经济地理
1993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中国经济地理(1988 PDF版)
中国经济地理
1988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经济地理(1992 PDF版)
中国经济地理
1992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中国经济地理(1988 PDF版)
中国经济地理
1988 上海:百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