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文化艺术史》求取 ⇩

目录1

中央苏区戏剧史 万叶吴邦初40

第一章 中央苏区戏剧早期的艺术形态和它的组织40

第一节 红军中的宣传队及其特殊的宣传形式40

第二节 井冈山时期的文化娱乐机构和游艺晚会52

第三节 农村新戏团和红色剧团59

第四节 俱乐部的设置和戏剧游艺股的性质与职能68

第五节 战士业余演出队的组建和文明戏的诞生78

第一节 中央苏区第一个戏剧活动中心和红军中的话剧创作88

第二章 中央苏区戏剧中心的形成及其发展88

第二节 1931年11月的盛大庆典和八一剧团的诞生98

第三节 工农剧社成立始末和蓝衫团的创办105

第四节 工农剧社旺盛的创作期和它的主要剧目115

第五节 军旅剧社的相继组建和它的演剧特色127

第六节 地方苏维埃戏剧的发展及其特点137

第三章 中央苏区戏剧的新阶段及其前进方向153

第一节 瞿秋白与高尔基戏剧学校153

第二节 中央苏维埃剧团的演出、生活与创作165

第三节 游击战争区的苏维埃戏剧和抗日前线的宣传演出177

第四章 苏区戏剧理论的创造和文艺批评189

第一节 古田会议最早提出文艺与革命的关系189

第二节 演戏与工农兵相结合的指示与实践191

第三节 苏区戏剧领导机构的变易和对革命戏剧功能的认识196

第四节 批判工农剧社章程的由来201

第五节 从评价话剧《蹂躏》、《无论如何要胜利》等剧中探索革命戏剧理论的几个问题205

第六节 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对中央苏区戏剧事业的破坏和干扰213

第一章 苏区音乐兴起的历史背景217

中央苏区音乐史 胡建军 林若宇217

引言217

第二章 苏区音乐的蓬勃发展220

第一节 根据地创建初期的音乐活动221

第二节 古田会议决议对苏区音乐活动发展的重大作用234

第三节 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的音乐活动251

第三章 苏区音乐作品的题材特征277

第一节 号召工农起来反抗剥削与压迫的作品278

第二节 反映土地革命斗争,赞扬苏维埃政权的作品281

第三节 歌唱苏区人民的新生活,反映人民翻身喜悦的作品282

第四节 表现妇女解放,反映妇女新生活的作品284

第五节 歌颂党和革命领袖的作品286

第六节 歌唱红军,表现军民鱼水情的作品288

第七节 反映军事斗争,歌唱人民革命战争胜利的作品291

第八节 鼓动青年参加红军的作品293

第九节 揭露、嘲讽国民党反动派,瓦解敌军士气,鼓励白军士兵弃暗投明的作品296

第十节 表现苏区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作品299

第一节 进行曲302

第四章 苏区音乐作品的体裁特征302

第二节 抒情歌曲304

第三节 表演歌曲305

第四节 颂歌308

第五节 叙事歌曲309

第六节 小型歌剧310

第五章 苏区音乐作品中的民歌体裁315

第一节 山歌316

第二节 小调323

第三节 灯歌330

第四节 儿歌332

第六章 苏区音乐作品的歌词特点335

第一节 结构方法335

第二节 句式、段式和体式338

第三节 语言艺术343

第四节 表现手法345

第七章 苏区音乐作品的曲式特征350

第一节 一段体351

第二节 二段体359

第八章 苏区音乐作品的曲调来源及创作手法368

第一节 曲调来源368

第二节 创作手法376

参考书目386

中央苏区舞蹈史 欧阳雅、万叶(执笔)388

引子388

第一章 苏区舞蹈的兴起和发展388

第一节 借鉴勃兴时期389

第二节 创造繁荣时期395

第一节 苏区舞蹈的主要作品和演出401

第二章 苏区舞蹈的主要作品和艺术特色401

第二节 苏区舞蹈的艺术特色450

第三章 苏区舞蹈的流派、团体及其代表人物453

第一节 湘鄂赣赤色宣传队和它的创始人胡筠453

第二节 湘赣边区的歌舞创作和列宁学校跳舞队458

第三节 中央工农剧社的蓝衫团、蓝衫团学校和他们的校长、老师、剧员们463

第四节 赣东北苏区的新戏团和它的《儿童游戏舞》470

第一节 苏区舞蹈在长征路上474

第四章 苏区舞蹈的继续、延伸和影响474

第二节 苏区舞蹈在陕北479

第三节 苏区舞蹈在抗日前线482

第四节 国际友人赞誉苏区舞蹈484

中央苏区美术史 林道福489

引言489

第一章 苏区美术兴起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基础489

第二章 苏区美术的发展概况491

第一节 苏区美术的初创阶段491

第二节 古田会议决议对苏区美术蓬勃发展的重大作用495

第三节 苏区的美术蓬勃发展500

第三章 苏区的美术创作513

第一节 苏区美术创作发展概述514

第二节 苏区美术创作的内容515

第三节 苏区美术创作的形式530

第四节 苏区美术创作的特点557

第四章 苏区的美术批评560

第五章 苏区美术的历史意义563

第二节 开始解决美术大众化的问题564

第一节 开创了为工农兵服务,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564

第三节 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有益借鉴565

第四节 有力地支持了当时国统区的左翼文艺运动567

中央苏区群众文化史 吴邦初569

引言569

第一章 苏区群众文化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产物570

第一节 “武装割据”区域的群众文化是党单独地领导新文化建设的开始571

第二节 “工农武装割据”为群众文化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573

第三节 革命群众文化在“武装割据”斗争中的作用574

第一节 苏区群众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578

第二章 苏区群众文化的历史发展578

第二节 苏区首创“群众文化”概念585

第三节 苏区群众文化的基本特征587

第三章 苏区群众文化工作的方针和任务589

第一节 苏维埃文化教育工作总方针也是群众文化工作的总方针589

第二节 苏区群众文化工作的基本任务593

第四章 俱乐部595

第一节 俱乐部的性质、宗旨及任务595

第二节 俱乐部的设置原则及组织形式597

第三节 俱乐部的设施与经费599

第四节 俱乐部是政治教育、文化活动的中心600

第五章 列宁室603

第一节 列宁室设置原则及其任务604

第二节 列宁室的社会功能606

第六章 苏区工农业余戏剧活动611

第一节 工农业余戏剧团体的产生和发展611

第二节 业余剧团是党和苏维埃政府的一支重要的宣传力量615

第三节 工农业余戏剧团体必须遵循的原则620

第七章 讲演队623

第一节 苏区讲演事业的崛起624

第二节 讲演队、讲演所的建设627

第三节 讲演内容及讲演方式631

第八章 苏区工农业余文化教育635

第一节 各类业余文化教育组织的兴起636

第二节 识字标准与识字方法639

第三节 识字课本641

第九章 红军中的文化生活645

第一节 古田会议开创了红军中的文化建设645

第二节 红军中的戏剧活动648

第三节 红军学校的文化生活653

第十章 苏区儿童文艺656

第一节 美育是苏区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657

第二节 儿童文艺活动形式660

第十一章 苏区图书馆、博物馆事业670

第一节 图书馆建设670

第二节 博物馆建设674

结束语679

编后记682

1998《中央苏区文化艺术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云主编 1998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毛泽东在中央苏区(1994 PDF版)
毛泽东在中央苏区
1994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中央苏区文化教育史(1999 PDF版)
中央苏区文化教育史
1999
中央苏区风云录( PDF版)
中央苏区风云录
大田中央苏区史料选编  1( PDF版)
大田中央苏区史料选编 1
菏泽地区文化艺术志(1991 PDF版)
菏泽地区文化艺术志
1991
中央对苏区指示信(1931 PDF版)
中央对苏区指示信
1931
中国的文化、文学和艺术在苏联(1955 PDF版)
中国的文化、文学和艺术在苏联
1955 时代出版社
中央苏区文化建设史(1996 PDF版)
中央苏区文化建设史
1996 厦门:鹭江出版社
中央苏区三年游击战争史(1993 PDF版)
中央苏区三年游击战争史
1993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中央苏区革命文化史料汇编(1994 PDF版)
中央苏区革命文化史料汇编
1994 江西省人民出版社
中央苏区经济史(1995 PDF版)
中央苏区经济史
1995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在中央苏区(1993 PDF版)
毛泽东在中央苏区
1993 北京:中国书店
万县地区文化艺术志(1996 PDF版)
万县地区文化艺术志
1996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中央苏区史略(1992 PDF版)
中央苏区史略
1992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回忆中央苏区(1981 PDF版)
回忆中央苏区
1981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