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麦品种及其系谱》求取 ⇩

目录1

第一章 绪论1

第二章 北部冬麦区10

第一节 概述10

一、冀东北平原副区11

二、黄土高原副区12

三、胶东、辽东沿海副区14

第二节 小麦品种的演变15

第三节 主要育成品种的系谱26

一、以地方品种燕大1817与引进品种杂交育成的农大183等品种27

二、以推广品利农大183等为基础亲本与引进或改良品种杂交育成的东方红3号31

等品种31

(一)水浇地抗条锈病、抗倒伏品种31

(二)旱地抗旱耐瘠品种38

(三)抗病毒病品种41

三、以黄淮冬麦区推广品种碧蚂4号和引进品种早洋麦杂交育成的北京8号及其45

衍生品种45

四、以钱交麦为代表的引进推广品种与当地推广品种杂交育成的西峰号、平凉号50

品种50

五、以地方良种蚰子麦与引进品种杂交育成的蚰包麦及其衍生品种52

第三章 黄淮冬麦区58

第一节 概述58

第二节 小麦品种的演变61

第三节 主要育成品种的系谱68

一、以地方品种为基础,用早期引入的国外品种作抗锈亲本杂交育成的“第一轮”69

改良品种69

(一)以蚂蚱麦和碧玉麦杂交育成的抗锈、丰产品种碧蚂1号和碧蚂4号69

(二)以西北60和中农28杂交育成的兼抗条锈病、吸浆虫品种西农602870

(三)以胜利麦和地方品种杂交育成的抗病、耐寒品种石家庄40772

“第二轮”改良品种73

二、以“第一轮”改良品种为基础,与国外抗锈品种或本国改良品种杂交育成的73

1.碧蚂麦和早洋麦杂交育成的品种74

(一)以碧蚂1号、碧蚂4号为基础,用国外抗锈品种进行杂交改良74

2.碧蚂麦和苏联早熟1号杂交育成的品种76

3.碧蚂麦和尤皮2号杂交育成的品种76

4.碧蚂麦和春性外引品种杂交育成的品种77

(二)以西农6028为基础,和外引品种或改良品种进行杂交改良78

1.西农6028与碧蚂麦杂交育成的品种78

2.西农6028与丹麦1号杂交育成的品种79

(三)以石家庄407等品种为基础,进行杂交改良80

(四)以辛石麦等品种为基础,进行杂交改良81

(一)以碧蚂麦衍生品种为基础,进行杂交改良82

1.对碧蚂4号与早洋麦杂交育成品种的改良82

改良品种82

三、以“第二轮”改良品种作基础,与改良品种或外引品种杂交育成的“第三轮”82

2.对碧蚂4号与苏联早熟1号杂交育成品系的改良83

(二)以丰产号为基础,进行杂交改良84

1.一批早熟品种的育成84

2.一批半矮秆品种的育成85

3.一批抗旱丰产品种的育成86

四、以国外引入品种为主要亲本杂交育成的品种88

(一)对南大2419等品种进行杂交改良88

1.南大2419与早洋麦等冬性品种杂交育成的品种88

2.以弗兰尼作亲本杂交育成的品种89

(二)对阿夫、阿勃等品种进行杂交改良90

1.内乡5号与阿夫杂交育成的品种91

2.辉县红与阿勃杂交育成的品种92

3.尤皮2号与阿勃杂交育成的品种93

(三)对St号品系进行杂交改良94

(四)以“洛夫林”类品种为主要抗源杂交育成的“多抗性”品种(系)96

第四章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100

第一节 概述100

第二节 小麦品种的演变102

第三节 主要育成品种的系谱107

一、南大2419的衍生品种108

(一)综合丰产性状较好的鄂麦6号、内乡5号108

(二)抗赤霉病的万年2号、望麦15、荆州1号109

(三)早熟丰产的安徽9号、钟山2号、华麦7号111

二、阿夫、吉利、阿勃、弗兰尼的衍生品种112

(一)从阿夫中系选育成的扬麦1号、鄂五三3号等品种112

(二)以阿夫为亲本杂交育成的苏麦3号、鄂23021等品种114

(三)以吉利为亲本杂交育成的矮秆早、湘麦2号等品种117

三、St号品系衍生的宁麦3号、襄麦5号等品种118

(五)以弗兰尼为亲本杂交育成的安徽11及其衍生品种118

(四)阿勃的衍生品种襄麦4号、信阳12等品种118

四、以欧柔为亲本杂交育成的鄂麦8号、大丰1087等品种119

五、江东门、临浦早的衍生品种121

(一)以江东门为早源杂交育成的骊英3号、华东6号及其衍生品种121

(二)以临浦早为早熟亲本杂交育成的浙麦号品种123

第五章 西南冬麦区127

四川盆地副区127

第一节 概述127

第二节 小麦品种的演变128

第三节 主要育成品种的系谱131

一、以合川光头和成都光头等地方品种为主要亲本与外引种杂交育成的品种及其131

衍生品种131

二、以南大2419、阿勃、玛拉为主要亲本杂交育成的品种及其衍生品种133

三、以多亲本复合杂交育成的繁6、繁7及其衍生品种137

第一节 概述140

贵州高原副区140

第二节 小麦品种的演变141

第三节 主要育成品种的系谱144

云南高原副区146

第一节 概述146

第二节 小麦品种的演变147

第三节 主要育成品种的系谱151

一、以南大2419及其系选种为主要亲本杂交育成的品种152

(一)南原1号152

(二)778及其衍生品种153

(三)59-3及其衍生品种153

(四)东风麦及其衍生品种154

二、以弗兰尼为主要亲本杂交育成的旱地品种154

三、以墨巴66为主要亲本杂交育成的高产品种156

(二)云麦32157

(一)繁13及其姊妹系2114157

第六章 华南冬麦区160

沿海平原副区160

第一节 概述160

第二节 小麦品种的演变161

第三节 主要育成品种的系谱164

一、以地方品种福州白麦与引进的抗锈品种杂交育成的早熟、抗秆锈品种164

(一)福麦7号、6号164

(二)抗锈1号、10号165

二、以欧柔作为主要亲本与国内外改良品种杂交育成的丰产、抗锈品种166

(一)红芒麦、红芒22166

(二)福麦3号、白芒167

(三)文革1号、晋麦33167

(四)莆系115、260及莆麦1号168

三、采用多亲本复合杂交育成丰产、稳产的晋麦2148等品种169

(一)龙溪35、37171

四、以本国改良品种与墨西哥小麦杂交育成的早熟、半矮秆、丰产品种171

(二)福红壳13、19172

(三)桂麦1号172

内陆山岭副区173

第一节 概述173

第二节 小麦品种的演变174

第三节 主要育成品种的系谱175

一、以地方品种与国内外改良品种杂交育成的丰产、适应性较好的品种175

(一)大穗黄175

(二)矮和尚176

二、以本区改良品种与外区引进品种杂交育成的灌浆快、抗锈病的桂7315177

第七章 东北春麦区179

第一节 概述179

二、北部冷凉副区180

一、西部干旱高温副区180

三、东部湿润副区181

第二节 小麦品种的演变182

第三节 主要育成品种的系谱186

一、以地方品种系选种为主要亲本杂交育成的品种187

(一)以地方品种系选种满沟335A-531为主要亲本杂交育成的耐锈品种合作2号、189

4号189

(二)以地方品种系选种肇安、兰寿为主要亲本杂交育成的抗锈品种合作6号、7号等及其衍生品种190

(三)以地方品种系选种克华为主要亲本杂交育成的抗锈品种克进8号及其姊妹系191

二、以耐锈品种与抗锈亲本杂交育成的品种191

(一)以合作2号为主要亲本杂交育成的品种192

(二)以合作4号为主要亲本杂交育成的品种193

三、以冬春小麦杂交和辐射引变育成的早熟品种195

(一)以华东5201为早熟亲本杂交育成的辽春1号、2号及其衍生品种195

(三)以阿勃M4与欧柔杂交育成的新曙光1号198

(二)以安徽9号为早熟亲本杂交育成的兵麦302198

四、以阿夫为秆强、大穗亲本杂交育成的品种200

五、以多亲本阶梯杂交育成的克群及其衍生品种202

六、以八倍体小黑麦AD20为抗旱亲本杂交育成的品种205

七、以天蓝冰草为抗源杂交育成的品种208

第八章 北部春麦区213

第一节 概述213

一、平川副区213

二、丘陵高寒副区214

第二节 小麦品种的演变215

第三节 主要育成品种的系谱219

一、以地方品种为主要亲本育成的品种219

(一)从地方品种中系选育成的旱地品种219

(二)与国内外引进种杂交育成的水旱地兼用品种220

(三)利用地方品种的抗逆性杂交育成的耐盐碱和抗麦秆蝇品种221

二、以南大2419为主要亲本育成的抗病、早熟品种222

(一)与印度798、明尼Ⅱ-50-25杂交育成的抗锈、早熟品种京红4号222

(二)与3652、松花江2号杂交育成的内麦3号等品种223

三、以欧柔为主要亲本育成的早熟、丰产品种224

(一)与印度798杂交育成的京红1号、5号及其衍生品种224

(二)与内蒙7号杂交育成的蒙杂号品种226

(三)与安徽10号、阜阳4号杂交育成的科春5号、雁北7号226

(四)与冬小麦北京8号杂交育成的科春14及其衍生品种227

(五)与辽春1号、如罗杂交后辐射引变育成的716-2229

四、以墨巴66为主要亲本杂交育成的丰产、抗病品种230

(一)与京红4号杂交育成的京红8号、9号230

(二)与科春14、原农58杂交育成的晋春4号、原春7112等品种231

(三)与冬小麦咸农39杂交育成的晋春3号232

五、以“洛夫林”类冬小麦品种为主要亲本杂交育成的“多抗性”品种(系)233

第一节 概述236

一、沿河水浇地区236

第九章 西北春麦区236

二、山旱地区237

三、冷凉阴湿地区237

四、河西走廊地区238

第二节 小麦品种的演变239

第三节 主要育成品种的系谱244

一、以阿勃为主要亲本杂交育成的品种245

(一)五一麦与阿勃杂交育成的甘麦8号及其姊妹系245

(二)阿勃与碧玉麦杂交育成的斗地1号及其姊妹系247

(三)阿勃与欧柔杂交育成的青春5号等品种249

(四)阿勃与南大2419、甘肃96等品种杂交育成的卫东号、定西号等品种251

二、以阿夫为主要亲本杂交育成的品种252

三、以地方品种为主要亲本杂交育成的品种254

(一)河西走廊地方品种与外引品种杂交育成的耐大气干旱、抗风沙的稳产品种254

(二)山旱地区地方品种与外引品种杂交育成的抗旱增产品种255

第十章 青藏春冬麦区258

青海高原副区258

第一节 概述258

第二节 小麦品种的演变259

第三节 主要育成品种的系谱261

一、香农3号和高原506261

二、高原56263

西藏高原副区263

第一节 概述263

第二节 小麦品种的演变266

第三节 主要育成品种的系谱268

一、以弗兰尼与肥麦杂交育成的冬、春小麦品种268

二、以南大2419、内乡20等与肥麦杂交育成的春性品种270

三、以钱交麦与肥麦杂交育成的冬性品种271

四、以普通小麦与圆锥小麦杂交育成的品种271

五、以地方品种及其选系与外引品种杂交育成的品种272

第十一章 新疆冬春麦区273

北疆副区275

第一节 概述275

第二节 小麦品种的演变275

一、冬小麦275

二、春小麦277

第三节 主要育成品种的系谱278

一、新冬号、伊农号等冬小麦品种278

(一)利用地方品种的抗逆性杂交育成的新冬号品种279

(二)综合引进品种的优良特性杂交育成的伊农号品种281

二、新春号、奇春号和伊春号等春小麦品种282

南疆副区285

第一节 概述285

第二节 小麦品种的演变286

一、冬小麦286

二、春小麦287

第三节 主要育成品种的系谱288

一、巴冬号、喀冬号等冬小麦品种288

二、托克逊号、解放号和巴春号等春小麦品种290

第十二章 亲本选配的基本经验294

第一节 种质资源的利用294

一、地方品种是改良的基础294

二、骨干亲本的作用295

三、贵在因材“施教”311

第二节 抗锈性的选育314

第三节 早熟性的选育319

第四节 半矮秆和丰产性的选育326

附录:333

一、全国主要小麦品种和亲本一览表333

二、全国主要小麦育种点及其气象条件和小麦物候期393

后记410

1983《中国小麦品种及其系谱》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金善宝主编 1983 北京:农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小麦优良品种(1971 PDF版)
小麦优良品种
1971 山西省农林水利局农林牧服务站;山西省农林水利局农林牧科技局情报处
砚谱  及其他五种(1991 PDF版)
砚谱 及其他五种
1991 北京:中华书局
中国小麦品种志  1962-1982(1986 PDF版)
中国小麦品种志 1962-1982
1986 北京:农业出版社
冬小麦冻害及其防御(1985 PDF版)
冬小麦冻害及其防御
1985 北京:气象出版社
草坪草种及其品种(1999 PDF版)
草坪草种及其品种
1999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蟹谱及其他二种(1939 PDF版)
蟹谱及其他二种
1939 商务印书馆
水稻小麦优良品种(1956 PDF版)
水稻小麦优良品种
1956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央大学五种改良小麦品种(1937 PDF版)
中央大学五种改良小麦品种
1937 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
中国大麦品种资源目录  上  国内品种(1986 PDF版)
中国大麦品种资源目录 上 国内品种
1986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我国北方冬小麦品种生态型及其系谱(1981 PDF版)
我国北方冬小麦品种生态型及其系谱
1981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小麦品种志  1983-1993(1997 PDF版)
中国小麦品种志 1983-1993
1997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小麦锈病及其防治(1980 PDF版)
小麦锈病及其防治
1980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小麦的灾害及其防御(1986 PDF版)
小麦的灾害及其防御
1986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小麦优良品种(1958 PDF版)
小麦优良品种
1958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小麦赤霉病及其防治(1965 PDF版)
小麦赤霉病及其防治
1965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