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精要》求取 ⇩

目录1

绪论1

上篇 经络腧穴7

第一章 经络总论7

概述8

一、经络的概念8

二、经络学说的概念及意义8

第一节 经络学说的形成8

一、“针感”传导现象的观察8

二、腧穴疗效的总结9

三、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9

四、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9

第二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9

一、十二经脉11

二、奇经八脉14

三、十五络脉15

四、十二经别16

五、十二经筋16

六、十二皮部17

第三节 经络的根结、标本与气街、四海17

一、根结与标本17

二、气街与四海18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在临床19

上的应用19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19

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19

一、腧穴的概念21

二、腧穴的发展21

第一节 腧穴的概念、发展与分类21

第二章 腧穴总论21

三、腧穴的分类22

第二节 腧穴的治疗作用23

一、近治作用23

二、远治作用23

三、特殊作用23

第三节 特定穴的意义及其临床应用24

一、五输穴24

二、原穴26

三、络穴27

四、背俞穴27

五、募穴28

六、郄穴29

七、八会穴29

八、八脉交会穴30

九、下合穴31

十、交会穴31

第四节 腧穴的定位方法32

一、骨度折量定位法32

二、自然标志定位法34

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35

四、简便取穴法35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36

第一节 奇经八脉36

一、督脉36

二、任脉40

第二节 十二经脉44

一、手太阴肺经44

二、手阳明大肠经47

三、足阳明胃经51

四、足太阴脾经57

五、手少阴心经61

六、手太阳小肠经64

七、足太阳膀胱经67

八、足少阴肾经76

九、手厥阴心包经79

十、手少阳三焦经83

十一、足少阳胆经86

十二、足厥阴肝经92

第三节 经外奇穴96

中篇 刺灸方法101

概述101

一、原料102

三、规格102

二、结构102

第一节 针具102

第一章 毫针刺法102

第二节 针刺练习103

一、纸垫练针法103

二、棉团练针法103

三、自身练针法104

第三节 针刺前的准备104

一、选择针具104

二、选择体位104

三、消毒104

第四节 毫针刺法105

一、进针方法105

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106

三、行针与得气106

四、针刺补泻108

第五节 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110

五、留针与出针110

一、晕针111

二、滞针111

三、弯针112

四、断针112

五、血肿113

六、气胸113

第六节 针刺注意事项114

第二章 灸法115

第一节 常用灸法115

一、艾炷灸115

二、艾卷灸118

一、灯草灸119

第二节 其他灸法119

四、温灸器灸119

三、温针灸119

二、天灸120

第三节 注意事项120

一、施灸程序120

二、施灸补泻120

三、施灸的禁忌120

四、灸后的处理121

[附]拔罐法121

第三章 其他针法124

第一节 三棱针124

一、操作方法124

二、作用及适应范围125

三、注意事项125

一、操作方法126

二、适应范围126

第二节 皮肤针126

三、注意事项127

第三节 皮内针127

一、操作方法127

二、适应范围127

三、注意事项128

第四章 头针与耳针129

第一节 头针129

一、刺激区的定位及主治129

二、操作方法133

三、适应范围133

四、注意事项133

第二节 耳针134

一、耳廓表面解剖134

二、耳穴的分布135

三、选穴处方136

四、操作方法138

五、注意事项138

下篇 治疗140

第一章 治疗总论140

第一节 脏腑经络证治141

一、肺与大肠141

二、脾与胃143

三、心与小肠144

四、肾与膀胱146

五、心包与三焦148

六、肝与胆149

第二节 针灸治疗原则151

一、阴阳151

四、虚实152

二、表里152

三、寒热152

第三节 配穴处方153

一、处方组成规律153

二、处方的变化规律155

三、常用配穴方法156

四、特定穴的应用158

第二章 治疗各论159

第一节 内科病证159

一、中风159

二、眩晕(附:高血压)163

三、头痛(附:三叉神经痛)165

四、面瘫168

五、痹证(附:肩关节周围炎、坐骨神经痛)170

六、腰痛175

七、胁痛176

八、痿证178

九、痫证179

十、癫狂180

十一、不寐181

十二、脏躁182

十三、惊悸怔忡183

十四、疟疾185

十五、感冒186

十六、咳嗽187

十七、哮喘189

十八、肺痨190

十九、呕吐191

二十、胃痛192

二十一、腹痛194

二十二、黄疸195

二十三、泄泻196

二十四、痢疾198

二十五、脚气200

二十六、便秘200

二十七、脱肛201

二十八、癃闭202

二十九、水肿203

三十、遗精204

三十一、阳萎204

三十二、疝气205

第二节 妇、儿科病证206

一、月经不调206

二、痛经207

四、崩漏209

三、经闭209

五、带下210

六、胎位不正211

七、滞产212

八、乳少212

九、阴挺213

十、急惊风214

十一、遗尿214

十二、疳疾215

十三、小儿麻痹后遗症216

第三节 外科病证218

一、风疹218

二、疔疮219

三、痄腮221

四、乳痈(附:乳癖)222

六、痔疮224

五、肠痈224

七、扭伤(附:落枕)225

八、肘劳227

九、腱鞘囊肿227

十、丹毒228

十一、蛇丹228

第四节 五官科病证229

一、目赤肿痛229

二、麦粒肿230

三、聤耳231

四、耳鸣、耳聋232

五、鼻渊233

六、牙痛234

七、咽喉肿痛235

八、近视236

二、虚脱238

第五节 急症238

一、晕厥238

三、高热239

四、抽搐240

五、急痛241

六、出血243

附录:245

综合自测试题之一245

综合自测试题之二256

综合自测试题之三266

综合自测试题之四276

综合自测试题之五283

综合自测试题之六289

综合自测试题之七295

1998《针灸精要》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晓红等主编 1998 沈阳:沈阳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