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业重点课题论文集》求取 ⇩

目录1

粳型水稻光敏核不育系7001S的选育 李成荃 王守海 罗彦长等1

粳型水稻光敏核不育系7001S的利用 李成荃 王守海 王德正等5

粳型光敏核不育系8087S的选育 王守海 许克农 王德正等8

粳型广亲和光敏核不育系3502S的选育 王守海 李成荃 罗彦长等9

两系杂交粳稻主要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 罗彦长 张瑞品 李成荃等11

两系杂交籼稻主要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 罗彦长 张瑞品 李成荃等14

两系杂交粳稻种子生产技术研究 王守海 王德正 罗彦长等17

两系粳杂双晚超稀播壮秧的分蘖特性研究 王德正 李成荃 王守海等19

两系粳杂双晚超稀播壮秧的分蘖成穗率初探 王德正 王守海 罗彦长等22

两系粳杂双晚超稀播壮秧的分蘖穗型质量研究初报 王德正 王守海 罗彦长等25

70优04制种生物激素使用技术 夏维陆 金烽 李永友等28

两系粳杂70优9号制种“920”应用研究 李华锋 晏义存29

桐城县70优9号制种实践 王子云 张长海 胡朝中31

庐江县两系杂交粳稻70优04示范 袁明中 吕绍毅 夏维陆等33

两系粳杂大面积高产技术和管理 邓祖喜 闻永星 陶善壮34

两系杂交晚粳70优04双晚栽培技术 叶蓁 吕李林 李吉树等35

三项主要农艺措施对70优2177的产量及主要影响因素的效应 黄朝中 蒋欣 汪继发等36

B9038双晚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韩仁民 黄朝中 宋长荣等37

杂交中籼协优78039(皖稻29号)的选育与应用研究 朱启升 罗志祥 夏文胜等39

78039生育特性观察 陈杭之 王步林 叶传青等41

协优78039播栽期试验 王家俊 陆世民 沈守松43

叶龄诊断指导协优78039获高产 张栋军 王其德 熊冠庭等44

多效唑在协优78039制种上的应用 王步林 陈杭之 叶传青等45

“920”对协优78039制种产量的影响 罗志祥 朱启升 夏文胜等46

沿淮中稻区发展协优78039的探讨 黄土荛 钟传扬 赵明等47

协优78039在淮北稻区的产量结构分析及高产栽培措施 罗志祥 朱启升 马问支等48

协优78039单产3000kg/ha制种技术 王步林 徐赓荣 陈杭之等50

协优78039地膜覆盖旱育秧技术探讨 孙荣霞 许华新 周保武等51

杂交中籼新组合亲本特性观察 施伏芝 罗志祥 朱启升等52

协优78039对白叶枯病纹枯病的抗性鉴定研究 杨家珍 顾江涛 余茂昌等53

汕优63高产制种技术总结 王厚培 刘政群55

三系杂交中粳新组合80优121的选育 孙明 许传万 张培江等56

几项主要农艺措施对80优121结实率的影响 张存銮 黄中富 王茂山等57

杂交粳稻组合80优121施氮技术初探 张传路 吴全玉 盛明传58

施肥和密度对80优121产量及其群体质量影响的研究 秦德荣 成英 庄文准等59

80优121旱育稀植栽培适宜密度及肥料配比 薛菊晶 王网虎 戴锁兆等61

粳杂80优121高产栽培回归设计试验 孙洪亮63

80优121高产栽培回归设计试验 叶百朝 刘春盛 王厚培64

80优121在沿海滩涂的适应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茆春太 丁雨尧 张才桐等67

改进制种技术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 孙宗法68

发展杂交水稻增加粮食产量 孙宗法71

改进籼型杂交稻制种技术试验研究 丁超尘 孙宗法 陈多璞等73

实施一二三工程实现制种产量新突破 孙宗法75

杂交稻制种的气象条件及其亲本抽穗扬花最佳时段选择 王稳成78

安徽省沿淮地区杂交稻制种亲本抽穗扬花最佳时段及其气象依据 王稳成81

水稻籼型不育系和恢复系生育特性的观察 丁超尘 陈多璞83

籼型杂交稻亲本生育特性观察试验 郑立平 程良怀86

明恢69主要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汪建中 阮树松 李怀安88

水稻籼型不育系和恢复系开花习性的观察研究 陈多璞 丁超尘90

杂交水稻制种亲本播量试验初报 程良怀 朱同贵 郑立本94

秧田播量与两段育秧对秧苗素质的影响试验 丁超尘 陈多璞96

母本小苗移栽试验 朱同贵 叶灿军 汪亚明99

杂交水稻制种母本秧龄试验总结 丁配才 朱同贵100

杂交稻制种母本栽插密度试验初报 程良怀 朱同贵102

杂交水稻制种栽插方式试验研究 陈多璞 雷良芳 李长秋等104

杂交稻制种不同行比试验 王安东 刘福钧 朱同贵等106

杂交稻制种父本栽插方式试验 朱同贵 丁配才 王安东108

杂交水稻制种单行父本试验 朱同贵 丁配才 陈杭之110

籼型杂交水稻制种应用生长激素的研究 汪亚明 李长秋 陈廷万等112

杂交稻制种使用生长激素剂量与浓度试验 汪亚明 江曙岚114

花调灵在杂交水稻制种上的应用 汪新国116

激素改变杂交水稻制种父本花时的试验初报 丁超尘 高用明 陈多璞等118

稻粒黑粉病防治试验初报 汪亚明121

稻粒黑粉病穗期药剂防治试验初报 江小华 陈时庆123

杂交稻制种田稻粒黑粉病药剂防治试验报告 江小华 汪新国125

杂交稻制种稻粒黑粉病药剂防治试验 汪新国 丁超尘 江小华128

协优63制种高产技术的初步探讨 赵华绥 朱同贵 程良怀等129

汕优63和协优64高产制种技术探讨 江小华 陈时庆等131

不育系繁殖高产技术探讨 赵华绥 朱同贵134

改进协青早A繁殖技术获得连年高产的几点浅析 周业强 王恩刚 孙志龙等135

关于成对杂交混合株行循环提纯法的研究 孙志龙 王世发 周业强137

安徽省杂交稻组合单一状况亟待改变 王安东 宛世信139

论安徽省杂交早稻的推广步伐必须加快 王安东 朱国邦 王敏140

水稻等农作物细胞育种及遗传操作 吴家道 杨剑波 向太和等142

60Co处理对玉米幼穗培养胚状体形成的影响 郑乐娅 黄忠祥 吴家道144

玉米体细胞染色体变异的研究 郑乐娅 黄忠祥 吴家道等146

粳稻花粉植株后代的性状遗传及其育种应用 张盘娣 曾海富148

安徽稻种资源的研究 苏泽胜 张效忠 王元垒150

中籼糯稻皖稻51(87641)的选育与应用研究 李泽福 严企松 韦时遇等152

离子注入生物工程技术应用研究 刘贵富 吴跃进 吴家道等154

晚粳D9055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吴敬德 汪秀峰 吴跃进156

水稻温敏型叶绿素突变体生理特性 刘贵富 吴跃进 王学栋等157

离子束改良水稻广亲和系 吴敬德 汪秀峰 吴跃进158

水稻壮个体的增产机理与途径 夏仲炎 吴克刚 梅成树等160

植物同工酶在杂交水稻和杂交油菜雄性不育化制种中的应用 张亚兵 刘华开 王勇等162

胡建勋 王钰 刘小平等164

兼用型甘薯新品种皖薯3号特征特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164

淮北地区小麦夏玉米吨粮田效益分析 孔令聪 汪芝寿 曹承富166

淮北地区小麦需肥规律与高效施肥技术研究 曹承富 汪芝寿 孔令聪167

江淮地区小麦高产、抗病新品种选育 杨赞林 甘斌杰 张少华170

离子束小麦诱变育种研究 甘斌杰 杨赞林 张少华等172

“矮败”小麦利用的研究 杨赞林 甘斌杰 张少华174

土壤缺磷是当前小麦生产的一个限制因素 鲁莽178

水稻旱种几个技术问题的探讨 鲁莽179

普硬杂交选育优质面包小麦 鲁莽182

油菜雄性不育和杂种优势科用研究 胡宝成 陈凤祥 李成等183

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9012A的发现与初步研究……………185

陈凤祥 胡宝成 李强生等185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对菌核病的抗(避)、耐病性研究 胡宝成 陈凤祥 李强生等188

玉米雄性不育性研究——玉米不育胞质YⅡ—1型与T、S、C群和正常可育胞质线粒体DNA的酶切电泳分析 张亚兵 秦太辰190

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兼治研究 朱建祥 叶正荷 苏卫华等192

30%增效粉锈宁对小麦白粉菌的毒力和效果 朱建祥 滕中侠 叶正荷等197

36%粉霉灵悬浮剂小样加工配方研究 叶正荷 朱建祥 苏卫华198

粉霉灵分析方法研究 苏卫华 朱建祥 叶正荷等201

丘陵稻区白背飞虱防治技术研究 郭厚杰 王林 耿仁传等203

土壤营养元素的系统诊断和全素平衡施肥 许厥明 潘耀晃 王允青等206

蒙城砂姜黑土试验区农业持续发展现状和效益分析 闫晓明 殷雄 吴清鹄209

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农牧结合配套技术研究 闫晓明 陈世凯 何传龙等211

利用废弃物配制土壤结构改良剂在砂姜黑土上的应用效果 何传龙 闫晓明 吴清鹄213

淮北砂姜黑土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祥明 阎晓明215

作物专用肥的研究与应用 郭熙盛 刘枫 叶舒娅等217

高肥力菜园土上辣椒营养特性与化学肥料效应的研究 郭熙盛 叶舒娅 王文军等219

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的产量效应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郭熙盛 刘枫 叶舒娅等223

厚皮甜瓜东移种质资源的筛选与利用 戴祖云 祁家保 钱奕道等228

安徽乌菜资源及其改良途径的探讨 宋宗淼 陈静娴 聂凡等229

皖西野生金樱子的初步研究 曹淑华 陈乃富 闵运江等230

砀山酥梨保鲜贮藏自然通风窖窖型研究和贮藏技术 史承文 孙开祥 史继康231

安徽省蔬菜种质资源的研究 袁华玲 朱来志 胡桃等234

花生新品系“88—1”、“810”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周章来 韦秀平 李定波等236

芝麻苗期打顶移栽试验研究 方传钦 桂祖祥 严景华等238

安徽省烟草侵染性病害名录 钱玉梅 高正良 王正刚等240

烟草细胞工程育种研究 杨其光 唐贵良 陈佩聪等243

巴姆兰对烟草防病增产效果的研究 吴林 李谦 王福海等247

茶树无性系良种及其优质高产配套技术 黄秋转 王汉权 江济和等248

春用蚕品种若玉×826的选育及性状 台德卫 诸声伟 黄月娟等252

皖系粗毛型长毛兔的选育 朱秀柏 贾玉堂 李立冰等255

皖系粗毛型长毛兔粗毛率与体重、产毛量的通径分析 贾玉堂 赵辉玲 朱秀柏等258

皖Ⅲ系长毛兔的选育研究 朱秀柏 赵辉玲 李立冰等260

皖Ⅲ系长毛兔主要性状遗传力的初步估测 赵辉玲 朱秀柏 李立冰等263

火炬松孢子叶球生长发育特性的观察 张宏 潘立斌 吕传海265

火炬松母树林梢部虫害分布及抽样方法 张宏 朱荣福 谢元淼267

火炬松雌孢子叶球生命表的研究 郭良红 石进 汪存诚269

火炬松球果分析方法 吕传海 郭良红 施葵初等273

虫害对火炬松种子生产的影响 汪存诚 石进 张宏276

火炬松母树林雌孢子叶球虫害损失监测方法 石进 吕传海 谢元淼279

久效磷树干注药防治火炬松种实害虫的研究 郭良红 汪存诚 朱荣福281

氰戊菊酯烟雾剂防治火炬松种实害虫的研究 朱荣福 谢元淼 郭良红等284

营林措施对火炬松母树林梢部病虫害的影响 潘立斌 汪涛 吕传海286

药用植物明党参中多糖与蛋白质的结合方式研究 张林维 吴东儒287

Embryogenic and Non-Embryogenic Callus Formation and Regeneration in Barley AntherCulture Zhongxiang Huang Leya Zheng Liming Hou289

1997《安徽省农业重点课题论文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程剑主编 1997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