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微生物研究法》求取 ⇩

第一章 实验室的设置和一般操作1

1.1 实验室的设置和主要设备1

1.1.1 预备室1

1.1.2 专用实验室1

1.1.3 普通实验室2

1.2 实验室的主要仪器和常用器皿3

1.2.1 主要仪器3

1.2.2 常用玻璃器皿4

1.2.3 其他器具4

1.3 实验室的一般操作5

1.3.1 洗涤6

1.3.1.1 洗涤剂6

1.3.1.2 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法7

1.3.2.1 灭菌前的准备8

1.3.2.1.1 制作棉塞8

目录8

1.3.2 灭菌8

8

1.3.2.1.2 包扎器皿9

1.3.2.2 灭菌方法10

1.3.2.2.1 加热灭菌法11

1.3.2.2.2 过滤除菌法14

1.3.2.2.3 化学灭菌法17

1.3.2.2.4 辐射灭菌法18

1.3.3.1 划线法19

1.3.3 接种19

1.3.3.2 穿刺法20

1.3.3.3 点接法20

1.3.4 显微镜20

1.3.4.1 显微镜的构造21

1.3.4.1.1 机械装置21

1.3.4.1.2 光学系统22

1.3.4.2 显微镜的使用25

1.3.4.2.1 普通光学显微镜25

1.3.4.2.2 相差显微镜25

1.3.4.2.3 荧光显微镜28

1.3.4.3 显微镜的保养30

1.3.5 血球计数板31

1.3.5.1 血球计数板的构造31

1.3.5.2 血球计数板的使用方法31

1.3.6 测微尺33

1.3.6.1 目镜测微尺34

1.3.6.2 镜台测微尺34

1.3.6.3 测微尺的使用34

1.3.6.3.1 目镜测微尺的标定34

1.3.6.3.2 菌体大小的测量35

1.3.7 分析天平36

1.3.7.1 天平的使用方法36

1.3.7.1.1 调整天平零点36

1.3.7.1.2 称量36

1.3.7.2 分析天平的使用规则38

第二章 土壤微生物的分析与计数40

2.1 土壤样品的采集40

2.1.1 采样40

2.2.1 培养基的成分41

2.2 培养基的类别、制备和贮存41

2.1.2 土壤样品的包装与保存41

2.2.2 培养基的种类42

2.2.2.1 按成分划分42

2.2.2.2 按状态划分42

2.2.2.3 按用途划分43

2.2.3 培养基的选择和应用43

2.2.3.1 腐生好氧性细菌培养基44

2.2.3.3 放线菌培养基45

2.2.3.2 腐生厌氧性细菌培养基45

2.2.3.4 真菌培养基46

2.2.3.5 好氧性自生固氮菌培养基47

2.2.3.6 根瘤菌培养基47

2.2.3.7 好氧性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47

2.2.3.8 厌氧性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48

2.2.3.9 亚硝酸细菌培养基49

2.2.3.10 硝酸细菌培养基49

2.2.3.11 反硝化细菌培养基49

2.2.3.14 解磷细菌培养基50

2.2.3.12 硫化细菌培养基50

2.2.3.13 反硫化细菌培养基50

2.2.3.15 硅酸盐细菌培养基51

2.2.4 培养基的制备和贮存51

2.2.4.1 培养基的制备51

2.2.4.2 培养基的贮存54

2.3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54

2.3.1 一般土壤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54

2.3.1.1 稀释平板法54

2.3.1.2 稀释法57

2.3.1.3 土粒法59

2.3.2 厌氧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59

2.3.2.1 充氮厌氧培养法59

2.3.2.2 焦性没食子酸吸收氧气法61

2.3.2.3 专性厌氧细菌的分离法62

2.3.3 微生物的移植与纯化64

2.3.3.1 移植64

2.3.3.2 纯化64

2.4 根际微生物的分析67

2.4.1 根际的分区68

2.4.2 根际微生物的分离68

2.4.2.1 样品采集68

2.4.2.2 分离方法69

2.4.3 根际优势菌株的分群71

2.4.3.1 营养型的区分71

2.4.3.2 细菌形态及营养型区分标准72

2.5.2 组织表面灭菌73

2.5.1 植物材料的选择73

2.5 植物组织内微生物的分离73

2.5.3 分离方法75

2.5.3.1 组织分离法75

2.5.3.2 稀释平板分离法75

2.5.3.3 蔗糖浓度梯度分离法75

2.6 内生菌根真菌的检测76

2.6.1 土壤中繁殖体的回收77

2.6.2.1 土中内囊霉孢子的计数法78

2.6.2.2 生物测定法78

2.6.2 土壤中繁殖体的定量测定78

2.6.3 纯化和保存79

2.6.3.1 以孢子保存79

2.6.3.2 以植物培育保存79

2.6.4 植物根部受侵染程度的检测79

2.6.4.1 根样的收集79

2.6.4.2 根样的清洗和染色79

2.6.4.3 镜检和定殖程度的检测80

2.7.1 熏蒸法(Jenkinson,1976)81

2.7 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81

2.6.4.4 受侵染根部菌根真菌生物量的测定81

2.7.2 ATP含量换算法83

2.7.3 真菌体内几丁质含量换算法83

第三章 土壤微生物的鉴定85

3.1 引言85

3.1.1 微生物在生物分类学中的位置85

3.1.2 微生物的分类单位及命名86

3.1.3 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主要异同及其分类原则88

3.2.2.1 一般程序90

3.2.2 细菌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方法90

3.2 土壤细菌的鉴定90

3.2.1 细菌的特征及其分类依据90

3.2.2.2 基本方法91

3.2.2.2.1 细菌的形态、大小及运动91

3.2.2.2.2 细菌的培养性状105

3.2.2.2.3 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110

3.2.2.2.4 细菌的生态条件133

3.2.2.2.5 DNA中GC含量的测定138

3.2.3 细菌常用分类系统简介与检索144

3.2.3.1 伯杰氏分类法145

3.2.3.2 克氏分类法152

3.3 土壤放线菌的鉴定153

3.3.1 放线菌的特征及分类原则153

3.3.2 放线菌鉴定的基本方法154

3.3.2.1 形态特征154

3.3.2.2 培养特征157

3.3.2.3.1 明胶液化159

3.3.2.3.2 牛奶凝固与胨化159

3.3.2.3 生理试验159

3.3.2.3.3 淀粉水解160

3.3.2.3.4 纤维素水解160

3.3.2.3.5 硫化氢的产生161

3.3.2.3.6 不同碳源的利用161

3.3.2.3.7 抗菌谱测定162

3.3.3 土壤链霉菌属的种群归并法164

3.3.4.1 放线菌目中科和属的检索表……………(Waksman,1961)165

3.3.4 放线菌分类系统简介165

3.3.4.2 克拉西里尼科夫分类表(1965)166

3.3.4.3 放线菌目分科分属检索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分类组,1975年)166

3.4 土壤真菌的鉴定168

3.4.1 真菌的特征及其分类依据168

3.4.2 真菌形态显微观察法169

3.4.2.1 制片方法169

3.4.2.2 真菌玻片标本的封片与染色171

3.4.2.3 镜检174

3.4.3.2 菌落特征的观察和记载175

3.4.3 真菌培养特征观察方法175

3.4.3.1 点植培养法175

3.4.4 土壤中常见真菌的特征与检索176

第四章 土壤生境中微生物的观察和鉴别180

4.1 生境中土壤微生物检测180

4.1.1 土壤细菌的显微镜直接计数法180

4.1.2 琼脂膜法182

4.1.3 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埋片观察法184

4.1.4 光学显微镜直接检测土壤颗粒法186

4.1.5 毛细管法189

4.1.6 尼龙网法191

4.1.7 植物根系与微生物相互作用检查法191

4.1.8 根系观察箱法193

4.1.9 电子显微镜法193

4.1.10 土壤切片观察法194

4.2 显微放射自显影法197

4.3.1 免疫血清鉴别法201

4.3.1.1 抗血清的制备201

4.3 微生物菌株标记鉴别法201

4.3.1.2 应用抗血清鉴别微生物204

4.3.1.2.1 凝集反应204

4.3.1.2.2 沉淀试验206

4.3.1.2.3 交叉凝集试验207

4.3.2 荧光抗体法208

4.3.2.1 从抗血清中提取免疫球蛋白208

4.3.2.2 抗体标记荧光素209

4.3.2.3 荧光染色212

4.3.2.4 荧光显微镜观察213

4.3.3 菌株的抗药性标记鉴别法214

4.3.3.1 抗药性突变体的获得214

4.3.3.2 抗药性菌株的追踪及其回收215

第五章 土壤生物化学过程强度的测定216

5.1 土壤呼吸作用216

5.1.1 密闭静置培养测CO2法217

5.1.2 通气培养测CO2法219

5.1.3 田间收集CO2法220

5.2.1 土壤培养法222

5.2 土壤氨化作用222

5.2.2 氨化菌培养液培养法224

5.3 土壤硝化作用225

5.3.1 土壤培养法226

5.3.2 培养基接种土壤悬液法228

5.3.3 纯菌培养法230

5.3.4 环流法231

5.4 土壤反硝化作用231

5.4.1 硝酸盐消失法231

5.4.2 气相色谱法234

5.5 土壤固氮作用237

5.5.1 土壤培养测全氮法238

5.5.2 无氮培养液培养法240

5.5.3 乙炔还原法241

5.6 土壤磷素的转化作用247

5.7 纤维素分解作用250

5.7.1 埋布片法250

5.7.2 尼龙袋法251

5.8 土壤铁素的转化作用252

5.8.1 淹水土壤中Fe还原活性的测定法253

5.8.2 环流土壤中Fe氧化活性的测定法255

5.9 淹水条件下的硫酸盐还原作用256

5.9.1 SO4-S的定量256

5.9.2 游离H2S和硫化物态S的定量258

5.10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260

5.10.1 脱氢酶261

5.10.2 过氧化氢酶263

5.10.3 多酚氧化酶264

5.10.4 转化酶265

5.10.5 脲酶268

5.10.6 蛋白酶269

5.10.7 纤维素分解酶271

5.10.8 磷酸酶273

第六章 土壤微生物研究的模拟体系276

6.1 环流装置276

6.1.1 Audus环流装置(1946)277

6.1.2 Collin和Sims环流装置(1956)277

6.2 连续流动法279

6.1.3 Cripps和Norris环流装置(1969)279

6.3 微生物连续培养法281

6.4 人工根际的模拟体系283

6.4.1 植物根系代谢液的制取284

6.4.2 火棉胶袋的制作285

6.4.3 膜的渗透性的测定285

6.4.4 根系代谢液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286

6.5 种稻土壤中固氮酶活性的测定装置286

6.6 水稻根际中气体代谢的测定装置290

7.2 菌种保藏的常用方法294

7.2.1 斜面传代保藏法294

第七章 菌种保藏294

7.1 菌种保藏的基本原理294

7.2.2 矿物油封藏法295

7.2.3 固体曲保藏法296

7.2.4 沙土保藏法296

7.2.5 土壤培养保藏法298

7.2.6 蒸馏水保藏法298

7.2.7 冷冻干燥保藏法299

7.2.9 素瓷珠保藏法301

7.2.8 液氮保藏法301

7.2.10 琼脂穿刺保藏法302

7.3 菌种保藏的注意事项302

第八章 数据处理306

8.1 统计分析的意义306

8.2 几个常用的统计值306

8.2.1 平均数306

8.2.2 标准差307

8.2.3 标准误308

8.2.4 变异系数(C.V.)309

8.3 两个平均值的比较——显著性测试309

8.4 多个样本平均值的比较——方差分析法310

8.5 回归分析313

8.5.1 回归分析计算313

8.5.2 相关系数r的计算及其显著性检验314

8.5.3 计算回归线的精确度和置信限314

8.5.4 回归直线作图315

一、常用酸碱溶液的配制325

附录325

二、常用固态化合物当量(或克分子)浓度的配制326

三、常用酸碱指示剂的配制327

四、常用消毒剂的配制327

五、标准pH比色管的制备328

六、比重、糖度换算表329

七、稀释法测数统计表330

八、标准筛孔对照表333

十、土壤含水量测定记录表334

九、土壤样品登记表334

十一、土壤微生物分析记录表335

十二、微生物生理群稀释分析记录表336

十三、细菌鉴定卡片337

十四、放线菌鉴定卡片340

十五、真菌鉴定卡片342

十六、菌种保藏登记卡片343

培养基索引344

试剂及溶液索引346

主要参考文献348

1985《土壤微生物研究法》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微生物室编著 1985 北京: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土壤微生物学(1981 PDF版)
土壤微生物学
1981 北京:科学出版社
土壤微生物学导论(1983 PDF版)
土壤微生物学导论
1983 北京:科学出版社
土壤微生物学(1967 PDF版)
土壤微生物学
1967 台湾中华书局
土壤微生物研究  理论·应用·新方法(1993 PDF版)
土壤微生物研究 理论·应用·新方法
1993 沈阳:沈阳出版社
微生物学研究法(1996 PDF版)
微生物学研究法
1996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土壤微生物学(1950 PDF版)
土壤微生物学
1950 商务印书馆
土壤微生物分析法(1959 PDF版)
土壤微生物分析法
1959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土壤微生物学与生物化学(1993 PDF版)
土壤微生物学与生物化学
1993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土壤微生物学  下(1987 PDF版)
土壤微生物学 下
1987 南山堂出版社
土壤微生物学  上(1987 PDF版)
土壤微生物学 上
1987 南山堂出版社
土壤微生物学(1948 PDF版)
土壤微生物学
1948 上海:中华书局
使用示踪原子在植物生理学研究中的新成就(1955 PDF版)
使用示踪原子在植物生理学研究中的新成就
1955 北京:科学出版社
土壤动物研究方法手册(1998 PDF版)
土壤动物研究方法手册
1998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土壤微生物学(1996 PDF版)
土壤微生物学
1996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土壤地理研究法(1989 PDF版)
土壤地理研究法
1989 北京:科学出版社